具有磁力产生组件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48616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具有磁力产生组件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磁力产生组件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个人电脑大致上是由主机以及各种扩充组件所组成,前述扩充组件可为键盘、鼠标、屏幕、打印机等,且大多是通过实体的连接线来连接于主机。当使用者欲移动主机时,需将前述连接线拔除,并待主机移动至另一位置之后再通过连接线重新连接扩充组件以及主机。这种作法不但较为耗费移动主机的时间,且可能因使用者的疏忽而在主机运作状态下误拔除连接线,导致扩充组件或主机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可节省移动主机的时间,且可避免扩充组件及主机因使用者误拔除连接线而受损。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包括底座、主机以及至少一磁力产生组件。底座具有多个电性连接部。主机装设于底座上且电性连接这些电性连接部。磁力产生组件配置于底座上且包括至少一磁性件以及至少一电磁铁。磁性件与主机之间产生第一磁吸力以将主机定位于底座上。当电磁铁关闭时,一外力适于抵抗第一磁吸力而将主机分离于底座。当电磁铁开启时,电磁铁与主机之间产生第二磁吸力,第一磁吸力及第二磁吸力将主机固定于底座上,以阻止外力将主机分离于底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主机控制电磁铁关闭或开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底座具有信号接收部,信号接收部电性连接于电磁铁,当主机装设于底座上时,主机电性连接于信号接收部以传递控制信号至电磁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主机通过无线信号控制电磁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主机为开机状态时,电磁铁开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主机关机之前判断主机接收第一指令或第二指令,若主机接收第一指令,则主机关机且电磁铁持续开启,若主机接收第二指令,则电磁铁关闭且主机关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子装置更包括多个扩充组件,这些扩充组件连接于底座,并分别通过这些电性连接部而电性连接于主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磁力产生组件更包含有多个所述磁性件与多个所述电磁铁,这些磁性件与这些电磁铁交错排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主机具有至少一凹槽,当主机装设于底座上时,磁力产生组件伸入凹槽以定位主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磁力产生组件的数量为两个,凹槽的数量为两个,两磁力产生组件的宽度不同,其中一磁力产生组件的宽度等于其中一凹槽的宽度,另一磁力产生组件的宽度等于另一凹槽的宽度。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主机可分离地装设于底座,底座用以连接各种扩充组件且具有多个电性连接部,使所述主机能够连接这些电性连接部以透过这些电性连接部分别电性连接多种扩充组件,其中扩充组件例如是连接于底座的连接口,且连接口电性连接于电性连接部,从而扩充组件与主机可透过连接口及电性连接部而彼此电性连接。由于扩充组件如上述般并非直接连接于主机,故使用者仅需将主机分离于底座就能够移动主机,且仅需将主机装设至另一底座上就能完成主机的安装,而不需一一拔除或连接主机与扩充组件之间的连接线,进而提升电子装置使用上的便利性。此外,本发明的电子装置通过电磁铁的开启与否来改变磁力产生组件所产生磁力的大小。藉此,可利用较小的磁吸力将主机可分离地定位于底座上,让使用者便于将主机从底座拆卸,且可利用较大的磁吸力让主机固定于底座上而无法被拆卸,以避免使用者在主机运作状态下误将主机分离于底座而导致主机损坏,且可防止主机被窃。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2绘示图1的主机分离于底座。

图3绘示图1的底座连接扩充组件。

图4是图1的底座及磁力产生组件的俯视图。

图5绘示图4的磁性件及电磁铁。

图6是图1的主机的仰视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底座及磁力产生组件的俯视图。

图8绘示对应于图7的底座的主机。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磁铁的操作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50:扩充组件

100:电子装置

110、210:底座

110a、126、210a、226:电性连接部

110b、210b:连接口

110c、210c:信号接收部

112:顶面

114:侧面

120、220:主机

122:底面

124、224a、224b:凹槽

128、228:信号输出部

130、230:磁力产生组件

132、232:磁性件

134、234:电磁铁

136、236a、236b:罩体

S602、S604、S606、S608: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绘示图1的主机分离于底座。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包括底座110、主机120及磁力产生组件130。底座110具有顶面112及侧面114,磁力产生组件130配置于底座110的顶面112。主机120的外壳例如是可感磁的金属壳体,使磁力产生组件130与主机120之间能够产生磁吸力,以将主机120稳固地装设于底座110上。

图3绘示图1的底座连接扩充组件。图4是图1的底座及磁力产生组件的俯视图。请参考图2至图4,底座110的顶面112具有多个电性连接部110a,且底座110的侧面114具有多个连接口110b,其中电性连接部110a分别电性连接于连接口110b,而连接口110b分别用以连接图3所示的多种扩充组件50,扩充组件50例如分别是屏幕、键盘、鼠标及打印机。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扩充组件50可为其他种类的扩充装置。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底座100的连接口110b亦可用于连接外部电源或网路。

通过上述配置方式,电子装置100的主机120系可分离地装设于底座110,底座110具有多个电性连接部110a及用以连接各种扩充组件50的多个连接口110b,使主机120能够连接这些电性连接部110a以透过这些电性连接部110a及这些连接口110b分别电性连接多种扩充组件50。由于扩充组件50如上述般并非直接连接于主机120,故使用者仅需将主机120分离于底座110就能够移动主机120,且仅需将主机120装设至另一底座上就能完成主机120的安装,而不需一一拔除或连接主机120与扩充组件50之间的连接线,进而提升电子装置100使用上的便利性。

图5绘示图4的磁性件及电磁铁。请参考图4及5,本实施例的磁力产生组件130包括多个磁性件132及多个电磁铁134,其中磁性件132例如为永久磁铁。磁性件132可与主机120(绘示于图1)之间产生第一磁吸力,而电磁铁134开启时可与主机120之间产生第二磁吸力。当电磁铁134关闭而未产生所述第二磁吸力时,磁性件132与主机120之间产生的所述第一磁吸力可将主机120定位于底座110上,且使用者可施加一外力于主机120以抵抗所述第一磁吸力将主机120与底座110分离。

当电磁铁134开启时,磁性件132与主机120之间产生的所述第一磁吸力以及电磁铁134与主机120之间产生的所述第二磁吸力共同作用而使主机 120固定在底座110上。具体而言,可将所述第一磁吸力及所述第二磁吸力的合力配置为大于一般使用者的施力,此时所述第一磁吸力及所述第二磁吸力的合力例如大于使用者所施加的所述外力,而可阻止使用者将主机120分离于底座110。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通过电磁铁134的开启与否来改变磁力产生组件130所产生磁力的大小。藉此,可利用较小的磁吸力将主机120可分离地定位于底座110上,让使用者便于将主机120从底座110拆卸,且可利用较大的磁吸力让主机120固定于底座110上而无法被拆卸,以避免使用者在主机120运作状态下误将主机120分离于底座110而导致主机120损坏,且可防止主机120被窃。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10例如是连接外部电源以提供电磁铁134运作所需电力。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在底座内部装设电池以提供电磁铁运作所需电力,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此外,本发明不限制所述第一磁吸力以及所述第二磁吸力的相对大小关系。磁性件132与主机120之间产生的所述第一磁吸力可大于、小于或等于电磁铁134与主机120之间产生的所述第二磁吸力。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磁性件132以及电磁铁134是以交错排列的方式配置以使磁力产生组件130产生的磁力较为均匀。在其他实施例中,磁性件132以及电磁铁134可为其他适当排列方式,且磁性件132及电磁铁134可为其他适当数量,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请参考图4,本实施例的磁力产生组件130的数量例如为两个且对称地配置,以使其所产生的磁吸力较为均匀。图6是图1的主机的仰视图。承上,本实施例的主机120相应地具有两凹槽124,两凹槽124位于主机120的底面122并分别对应于底座120上的两磁力产生组件130的位置。当主机120如图1所示装设于底座120时,两磁力产生组件130分别伸入两凹槽124以更稳固地定位主机120。在其他实施例中,磁力产生组件可为其他适当数量,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此外,本实施例的各磁力产生组件130更可包括罩体136,用以罩覆磁力产生组件130以达到保护及美观的效果。

请参考图6,本实施例的主机120在其底面122具有多个电性连接部126,用以分别电性连接图4所示之底座110上的这些电性连接部110a,使主机120能够透过底座110而电性连接图3所示的这些扩充组件50。此外,底座110 如图4所示在其顶面112具有信号接收部110c,信号接收部110c电性连接于该电磁铁134,主机120如图6所示在其底面122具有信号输出部128,信号输出部128对应于信号接收部110c。当主机120如图1所示装设于底座110上时,主机120的信号输出部128电性连接于底座110的信号接收部110c,使主机120能够传递控制信号至电磁铁134的开关以控制电磁铁134关闭或开启。在其他实施例中,主机120亦可通过无线信号控制电磁铁134,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底座及磁力产生组件的俯视图。图8绘示对应于图7之底座的主机。在图7及图8所示实施例中,底座210、电性连接部210a、连接口210b、信号接收部210c、磁力产生组件230、磁性件232、电磁铁234、主机220、电性连接部226、信号输出部228的配置与作用方式类似图4及图6的底座110、电性连接部110a、连接口110b、信号接收部110c、磁力产生组件130、磁性件132、电磁铁134、主机120、电性连接部126、信号输出部128的配置与作用方式,于此不再赘述。

图7及图8所示实施例与图4及图6所示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一磁力产生组件230的罩体236a的宽度小于另一磁力产生组件230的罩体236b的宽度,一凹槽224a的宽度小于另一凹槽224b的宽度,且凹槽224a及凹槽224b的宽度分别等于罩体236a及罩体236b的宽度。藉此,利用罩体236a、236b与凹槽224a、224b结构上的配合,可避免使用者以错误的方向将主机120装设于底座110,以达到安装上之防呆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利用底座与主机上的其他适当结构达到安装上之防呆效果,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以下通过上述电子装置100,举例说明本发明的磁力产生组件的操作方式。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磁铁的操作流程图。请参考图1、图4及图9。当主机120为开机状态时,电磁铁134开启(步骤S602),此时磁性件132与主机120之间产生第一磁吸力,且电磁铁134与主机120之间产生第二磁吸力,使主机120通过第一磁吸力及第二磁吸力的共同作用而无法分离于底座100,以避免使用者在主机120为开机状态时误将主机120移离底座110。

接着,当使用者透过主机的操作介面(如键盘或鼠标)及显示介面(如屏幕)执行主机120的关机选项时,所述显示介面例如会显示「关机且不解除主机与底座之间的锁定」的第一指令及「关机且解除主机与底座之间的锁定」的 第二指令供使用者选择。在使用者点选所述第一指令或所述第二指令后,主机120在关机之前判断接收所述第一指令或所述第二指令(步骤S604)。若主机120接收第一指令,则主机120关机且电磁铁134持续开启(步骤S606)。若主机120接收第二指令,则电磁铁134关闭且主机120关机(步骤S608)。

通过上述操作方式,使用者可自行选择于主机120关机后是否允许主机120可分离于底座110,以提升电子装置100使用上的灵活性。上述操作流程例如是通过主机120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BIOS)进行设定或通过主机120的作业系统(operating system,OS)进行设定,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主机可分离地装设于底座,底座用以连接各种扩充组件且具有多个电性连接部,使所述主机能够连接这些电性连接部以透过这些电性连接部分别电性连接多种扩充组件,其中扩充组件例如是连接于底座的连接口,且连接口电性连接于电性连接部,从而扩充组件与主机可透过连接口及电性连接部而彼此电性连接。由于扩充组件如上述般并非直接连接于主机,故使用者仅需将主机分离于底座就能够移动主机,且仅需将主机装设至另一底座上就能完成主机的安装,而不需一一拔除或连接主机与扩充组件之间的连接线,进而提升电子装置使用上的便利性。此外,本发明的电子装置通过电磁铁的开启与否来改变磁力产生组件所产生磁力的大小。藉此,可利用较小的磁吸力将主机可分离地定位于底座上,让使用者便于将主机从底座拆卸,且可利用较大的磁吸力让主机固定于底座上而无法被拆卸,以避免使用者在主机运作状态下误将主机分离于底座而导致主机损坏,且可防止主机被窃。再者,通过将两磁力产生组件的宽度设置为不同,可于主机与底座之安装达到防呆效果,避免使用者以错误的方向将主机安装于底座。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