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系有关于一种运输规划的系统及方法,尤指一种透过时间及空间参数进行运输共乘任务规划并与一般承载者进行媒合的运输配送系统。
背景技术:
本发明系有关于一种运输规划系统,特别是指将承载人力资源与货品配送条件进行媒合,获得最佳配送规划,以达提升运输服务效率。
一般运输模式,大致包括了快递、邮寄、宅配等不同类型。尤其网络购物盛行的今日,对于运输配送的需求更是提高。在预期未来运输配送需求日益增加且货物配送人力有限的情况下,为了提升配送运输效率,势必需要建立整合度更高的运输规划系统。
习知运输配送模式主要系藉由运输业者订立的运送规则、专业人员的训练、运输工具的购置,辅以配送系统的控制借此达到完整的运作,确保物品的运输能够透过专门运输人员能够精准的送达目的地,如此的运输系统仍是由专门运输人员进行配送,并未提供一般民众与配送需求之间的供需媒合,不仅将运输费用回馈至民众也能降低运输业者之人力成本,亦能兼顾节能减碳及经济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享经济概念的运输规划系统,在进行路径规划的时候将时间与空间的因素一并列入考虑。从而使配送服务不再局限于运输业者,只要透过该运输规划系统,即可达到全民运输。
鉴于本发明之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运输规划系统,包括:任 务请求装置,用以提供运输任务信息,运输任务信息包含任务起始地点、任务结束地点及任务起始时间;任务接收装置,用以提供位置信息及根据信息处理服务器所发出的行程规划回复确认信息;以及信息处理服务器,根据运输任务信息产生行程规划,并根据位置信息提供行程规划至任务接收装置,信息处理服务器根据运输任务信息推断出任务结束时间,进而根据两笔任务起始时间与结束时间之间的关系,产生所述行程规划。
本发明提供一种运输规划方法,包括:接收由第一任务请求装置提供的第一运输任务信息及第二任务请求装置提供的第二运输任务信息,第一运输任务信息包括第一任务起始地点、第一任务结束地点、第一任务起始时间及选择是否愿意运输共乘;第二运输任务信息包括第二任务起始地点、第二任务结束地点、第二任务起始时间及选择是否愿意运输共乘;当第一运输任务信息及第二运输任务信息皆选择愿意运输共乘时,则进行行程规划,其中行程规划是根据第一运输任务信息推断出第一任务结束时间;根据第二运输任务信息推断出第二任务结束时间;根据第一运输任务信息、第一任务结束时间、第二运输任务信息及第二任务结束时间之间的关系而产生;以及接收由一任务接收装置提供的承载者位置信息,根据位置进行任务分派。
透过该运输规划系统,同时考虑时间以及空间的概念发挥社会大众的力量及运输规划的概念,使全民只要顺路即可加入运送的行列,不仅将运输费用回馈至民众也能降低运输业者之人力成本,亦能兼顾节能减碳及经济发展。
附图说明
图1系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之运输规划系统。
图2系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之运输规划系统。
图3系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之运输规划系统之需求者发案端的流程示意图。
图4系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运输规划系统之承载者接案端的流程示意图。
图5系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运输规划系统之信息处理服务器端的流程示意图。
图6系显示根据位置关系而结合的两运输任务。
图7A、图7B系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之接续态样。
图8A、图8B系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之附带态样。
图9A、图9B系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之涵盖态样。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第1图系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之运输规划系统。如第1图所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之运输规划系统包括信息处理服务器110、第一任务请求装置120、任务接收装置130、以及第二任务请求装置140。
第一任务请求装置120,包含运输需求上传模块121以及地理信息显示模块122。第一任务请求装置120透过运输需求上传模块121根据将需求者于第一任务请求装置120所设定的任务信息提供第一运输任务信息给信息处理服务器110。第二任务请求装置140, 包含运输需求上传模块141以及地理信息显示模块142。第二任务请求装置140透过运输需求上传模块141将需求者于第二任务请求装置140所设定的任务信息提供第二运输任务信息给信息处理服务器110。
信息处理服务器110,包括:运输共乘规划模块111、信息接收模块112以及信息发送模块113。信息接收模块112用于接收第一任务请求装置120所发送的第一运输任务信息以及第二任务请求装置140所发送的第二运输任务信息,以及接收来自任务接收装置130所提供的承载者位置信息。运输共乘规划模块111,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任务规划,再经由判断承载者位置信息进行任务分派,所谓的运输共乘是将一段时间内,邻近起始地点、结束地点或相近路径上之不同任务,重新规划结合为单一笔任务。信息发送模块113,对任务接收装置130发送规划好的任务,提供给承载者进行任务承接;并对第一任务请求装置120以及第二任务请求装置140发送承载者信息以提供递送状态追踪服务。
任务接收装置130,包含运输任务配送模块131、地理信息上传模块132、地理信息显示模块133。其中,当规划好的任务要进行分派时,任务接收模块131提供任务接收与确认服务、接收信息处理服务器110所发出的共乘规划任务,并回复信息处理服务器110确认信息。地理信息上传模块132用以提供承载者位置信息给信息处理服务器110中的运输共乘规划模块111以进行任务规划,在接收任务后亦持续提供承载者位置信息给信息处理服务器110,进而提供递送状态追踪服务。地理信息显示模块133用于显示任务起始位置、任务结束位置以及任务路径规划,关于信息处理服务器110的任务路径规划方式将于下文中说明。再者,第1图中显示两个任务请求装置及一个任务接收装置,然而任务请求装置及任务接收装置 之数量仅为范例,并不以此为限,在实际应用上,仍可支持复数任务请求装置及复数任务接收装置。
第2图系显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之运输规划系统。如第2图所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之运输规划系统包括N个任务请求装置,N可为任意正整数,其中第N任务请求装置170,提供第N运输任务信息。亦包括M个任务接收装置160,M可为任意正整数,其中第M任务接收装置160包含运输任务配送模块161、地理信息上传模块162、地理信息显示模块163。
信息处理服务器110系利用第一运输任务信息以及第二运输任务信息来规划任务路径。其中第一运输任务信息包括第一任务起始地点、第一任务结束地点及第一任务起始时间TS1,根据第一运输任务信息透过GDA(Google Direction API)计算,可推断出第一任务结束时间TE1。第二运输任务信息包括第二任务起始地点、第二任务结束地点及第二任务起始时间TS2,根据第二运输任务信息透过GDA计算,可推断出第二任务结束时间TE2。信息处理服务器110比较第一任务起始地点、第一任务结束地点、第一任务起始时间TS1、第一任务结束时间TE1、第二任务起始地点、第二任务结束地点、第二任务起始时间TS2及第二任务结束时间TE2之间的关系即可产生行程规划之任务。当有多笔任务等待进行规划时,信息处理服务器110将所有任务进行比较,具体而言系利用第N运输任务信息与第1~N-1运输任务信息进行比较,其中,第N运输任务信息包括第N任务起始地点、第N任务结束地点及第N任务起始时间TSN,根据第N运输任务信息可推断出第N任务结束时间TEN。信息处理服务器110比较第N任务起始地点、第N任务结束地点、第N任务起始时间TSN、第N任务结束时间TEN、第1~N-1任务起始地点、第1~N-1结束地点、第1~N-1任务起始时间TS1~TSN-1、第 1~N-1任务结束时间TE1~TEN-1之间的关系而产生行程规划之任务。产生行程规划之任务后,信息处理服务器110再将产生行程规划任务根据承载者位置信息发派给承载者进行任务承接。
承载者的位置信息于任务请求装置上透过地理信息显示模块122、142、152显示,承载者、行程规划之任务位置信息于任务接收装置上透过地理信息显示模块133显示。
第3图系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之运输规划系统之需求者发案端的流程示意图。如第3图所述,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之需求者发案端的流程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步骤301,当需求者有需要配送时,可于任务请求装置120、140或150之操作接口先进行任务信息设定。任务信息设定之步骤可包括输入任务起始地点、任务结束地点、任务起始时间等任务信息,于步骤302时,需求者可于任务请求装置上的操作接口点选是否愿意接受运输共乘;当选择不愿运输共乘,进入步骤305,直接广播寻找非运输共乘承载者,接着进入步骤306,若没有找到承载者时,流程进入步骤308,由系统指派专员承接任务或是回报错误;若有找到承载者时进入步骤307,回报信息处理服务器承接任务的承载者相关信息;当在步骤302时,需求者于用户操作接口选择愿意运输共乘时,会将该任务置于任务池中,等待与其他任务配对,接着流程进入步骤303,进行运输共乘算法计算,与任务池中所有任务进行比对,寻找相近条件的任务配对,当配对完成后进入步骤304。在步骤304时,信息处理服务器依据承载者回报的地理信息,对一既定地区范围的承载者广播任务通知以寻找运输共乘承载者,接着进入步骤306判断是否找到承载者,当没有找到承载者时,流程进入步骤308,由系统指派专员承接任务或是回报错误,当有找到承载者时,进入步骤307,回报承接任务的承载者相关信息。
第4图系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运输规划系统之承载者接案端的流程示意图。如第4图所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之运输规划系统之承载者接案端的流程,首先承载者可于任务接收装置130上,透过用户操作接口进行接案条件的设定(步骤401),并选择是否愿意承接共乘任务(步骤402);当承载者选择不愿意接收共乘任务时,任务接收装置130将仅会接收到信息处理服务器发送的单程任务广播消息(步骤404);当承载者选择愿意接收共乘任务时,任务接收装置130将会接收到单程或是共乘任务的广播消息(步骤403);当任务接收装置130收到广播消息后,承载者可于用户接口上选择是否承接任务(步骤405),当承载者回报不愿承接任务,结束流程;当承载者回报愿意承接任务,上传该承载者信息以回报任务处理进度(步骤406)。
第5图系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运输规划系统之信息处理服务器端的流程示意图。如第5图所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之运输规划系统之运输共乘规划流程如下。首先接收需求者输入的运输任务信息以及接收承载者的位置信息(步骤501),在本实施例中,运输任务信息包括任务起始地点、任务结束地点、任务开始时间,而承载者的位置信息包括承载者所在位置的地理信息。根据运输任务信息端的设定判断是否执行运输共乘(步骤502),当任务请求装置端设定为不愿意运输共乘时,信息处理服务器依据承载者回报的地理信息,对该地区的承载者广播任务通知,寻找单笔任务承载者(步骤503)。当任务请求装置端设定为愿意运输共乘时,执行运输共乘规划(步骤504)。将规划好的任务,根据信息处理服务器依据承载者回报的地理信息,对一既定地区范围的承载者广播任务通知,以寻找多笔任务承载者(步骤505)。信息处理服务器根据任务接收装置的确认讯息或是逾时回报判断是否找到承载者(步骤506)。当收到 任务接收装置发送的确认讯息时,将承载者信息及任务执行状况发送给任务请求端(步骤507),当信息处理服务器未收到任务接收装置响应的确认讯息时,经由系统指派任务给特约司机或回报错误讯息至任务请求装置(步骤508)。
第6图系显示根据位置关系而结合的两运输任务。如第6图所示,标号line1系代表任务1的路径,而标号line2系代表任务2的路径。第6图更显示了任务1路径的起始位置坐标(x1,y1)、结束位置坐标(x2,y2),以及任务2的起始位置坐标(x4,y4)、结束位置坐标(x3,y3)。根据一般的运输路径规划,通常是透过位置信息将任务间彼此邻近的起点与邻近终点的任务规划在一起,并没有考虑到任务间时间的因素。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运输规划系统则是透过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利用相近时间与邻近地点的任务进行行程规划。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讨论的任务条件,可分类为接续态样(Relay)、附带态样(Carry)以及涵盖态样(Cover)。
第7A图、第7B图系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之接续态样(Relay)。如第7A图、第7B图所示,当第二任务接续在第一任务结束之后即为接续态样(Relay),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之接续态样(Relay),包括当第二任务起始时间在第一任务结束时间之后(TS2>TE1),且所述第一任务结束时间与所述第二任务起始时间的间隔约莫等于所述第一任务结束位置至所述第二任务开始位置所需时间,且该间隔时间小于第一阀值(Tline3<ε1),其中第一阀值预设为5分钟但不以此为限,管理者可依实际执行需求自行定义,符合所述条件者即归纳为接续态样(Relay),其中接续态样(Relay)又分为反向型(Back)及顺向型(Forward),第7A图为反向型(Back),当第二任务结束后回程所需花的时间小于第一任务所需时间(Tline4<Tline1),即为反向型(Back);第7B图为顺向型(Forward)。当第一任务所需 时间小于第二任务结束后回程所需花的时间并小于第二阀值(Tline1<Tline4<ε2),即为顺向型(Forward)。当未使用共乘任务规划时,所需花费的总时间为:(2*Tline1+(TS2–TS1)+Tline2+Tline4);当使用共乘任务规划情况,所需花费的时间为:(Tline1+Tline3+Tline2+Tline4);两者差异即为透过共乘规划所省下的时间:(2*Tline1+(TS2–TS1)+Tline2+Tline4)–(Tline1+Tline3+Tline2+Tline4)=Tline1+(TS2–TS1)–Tline3,由于(Tline3)<ε1&&(TS2>TS1),因此在属于接续态样(Relay)的共乘规划任务总共省下的时间为:(Tline1+TS2–TS1)。
第8A图、第8B图系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之附带态样(Carry)。如第8A图、第8B图所示当第一任务途中接下一案即为附带态样(Carry),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之附带态样(Carry)包括第二任务起始时间介于第一任务的起始时间与第一任务结束时间之间(TE1>TS2>TS1),第二任务结束时间于第一任务结束时间之后(TE2>TE1);且自第一任务起始地点至第一任务结束地点的途中,行经第二任务起始地点所多花的时间小于第三阀值((Tline3+Tline4–Tline1)<ε3),其中第三阀值预设为5分钟但不以此为限,管理者可依实际执行需求自行定义,第一任务结束时间至第二任务结束时间的间隔小于第四阀值,其中第三阀值预设为5分钟但不以此为限,管理者可依实际执行需求自行定义;符合所述条件者归纳为附带态样(Carry)。附带态样(Carry)又分为反向型(Back)及顺向型(Forward),第8A图为反向型(Back),当第二任务结束后回程所需花的时间小于第一任务所需时间(Tline6<Tline1),即为反向型(Back)。第8B图为顺向型(Forward),当第一任务所需时间小于第二任务结束后回程所需时间,并小于一第五阀值(ε5>Tline6>Tline1),即为顺向型(Back)。当未使用共乘任务规划时,所需花费 的总时间为:(2*Tline1+Tline3+Tline2+Tline6);当使用共乘任务规划情况,所需花费的时间为:(Tline3+Tline4+Tline5+Tline6);两者差异即为透过共乘规划所省下的时间:(2*Tline1+Tline3+Tline2+Tline6)–(Tline3+Tline4+Tline5+Tline6)=2*Tline1–((Tline4+Tline5)–Tline2),由于(Tline5<ε4)、Tline4≈Tline2,因此在属于附带态样(Carry)的共乘规划任务总共省下的时间为:2*Tline1。
第9A图、第9B图系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之涵盖态样(Cover)。如第9A图、第9B图所示当第一任务途中完成下一案即为涵盖态样(Cover),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之涵盖态样(Cover)包括第二任务起始时间介于第一任务起始时间与所述第一任务结束时间之间,所述第二任务结束时间在所述第一任务结束时间之前(TE1>TE2>TS2>TS1);且自所述第一任务起始地点至所述第一任务结束地点的途中,行经所述第二任务起始地点及所述第二任务结束地点所花的时间小于一第六阀值(Tline3+Tline2+Tline4–Tline1<ε6),其中第六阀值预设为5分钟但不以此为限,管理者可依实际执行需求自行定义;符合所述条件者归纳为涵盖态样(Cover);当未使用共乘任务规划时,所需花费的总时间为:(2*Tline1+2*(Tline3+Tline2));当使用共乘任务规划情况,所需花费的时间为:(Tline3+Tline2+Tline4+Tline5),两者差异即为透过共乘规划所省下的时间:(2*Tline1+2*(Tline3+Tline2))–(Tline3+Tline2+Tline4+Tline5)=(Tline1+Tline3+Tline2–Tline4),由于Tline1≈Tline3+Tline2+Tline4,因此在属于涵盖态样(Cover)的共乘规划任务总共省下的时间为:(2*(Tline3+Tline2))。
本系统及方法藉由运输共乘之概念整合不同运输需求,媒合需求者与承载者,需求者以时间换取低运费,承载者以运输共乘换取 高获益,集成邻近时间与空间路径,以达到运输路径优化与运输效益最大化的效果,且无需改变用户操作行为,达到双赢目的,本系统及方法所运送的货物不以物品为限,举凡能透过本系统及方法进行运送的动、植物等生物体,亦为本发明所涵盖之范围。
综上所述,本发明符合发明专利要件,爰依法提出专利申请。惟,以上该者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方式,本发明之范围并不以所述实施方式为限,举凡熟悉本案技艺之人士爰依本发明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涵盖于以下申请专利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