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具有三维形状的层叠构造体和具有层叠构造体的触摸面板模块,尤其涉及不易受到噪声影响的层叠构造体和触摸面板模块。
背景技术:
近年来,如智能手机或平板型PC(个人计算机)那样,采用触摸面板作为便携型电子设备的输入装置的情况不断增多。在这些设备中,要求便携性、操作性和设计性高。例如通过设为曲面形状的装置,能够佩戴到身体的一部分进行使用。并且例如,不仅在显示画面上,还对侧面或棱线部分赋予输入部分,由此即使是小型的设备,也能够提高操作性。
此外,如果能够对便携式设备的外装盖赋予触摸传感器功能,则能够实现部件个数的削减,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和其所带来的便携性的提高。并且,如果能够立体地自由设计触摸面板的形状,则能够自由地设计装置,能够制作设计性高的装置。
但是,以往的触摸面板是平面形状,输入面受到限制,因此为了实现上述那样的功能,需要组合多个输入设备,结果对设备的形状或大小产生限制,因此难以实施。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对触摸面板进行三维加工的技术备受关注。作为这样的技术,例如公知有如下技术:通过模具等使触摸传感器膜的形状三维地变形,然后使其与聚碳酸酯那样的树脂基材一体化,所述触摸传感器膜是对挠性的高分子膜基材赋予导电层而形成的。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的触摸屏:在具有三维形状的透镜盖的反面侧粘贴有膜传感器。具体而言,透镜盖是具有如下部件的壳体构造:矩形的顶板;与顶板的一边相连的长条形的第1侧面板;以及与第1侧面板相对且与顶板的另一边相连的长条形的第2侧面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132846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作为触摸传感器膜,在以往的由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膜那样的金属氧化物薄膜构成的触摸传感器膜中,由于加工而产生裂纹和断线,因此不适于加工。如果是具有金属细线的网格构造的类型的导电膜,则即使进行弯折和延伸等变形,也不易产生断线,因此能够实现三维的形状。
研究了使用上述那样的加工方法,实现将作为主要触摸输入面的平面部和模块的侧面部进行了一体化的盖部件形状。如果能够实现这样的构造体,则例如通过将触摸传感器的外围布线区域配置到模块侧面部,能够缩窄兼用作触摸输入面的正面的图像显示部的外围边框区域,能够制作设计性高的触摸面板模块。
被赋予到盖部件的触摸传感器膜、和具有用于驱动触摸面板模块的控制器的电气线路底座通常利用挠性电路基板(以下也称作FPC)而被连接。当手指接触到触摸输入面时,触摸传感器膜中产生电特性变化,该信号通过外围布线部被传输到控制器(电气线路底座),并反映为图像显示部的信息。触摸面板与控制器(电气线路底座)之间的布线部容易接收到来自外部的电噪声,当噪声的影响较大时,有时无法作为触摸面板进行正常的动作。因此,采取了在触摸传感器膜和FPC等上设置屏蔽电极、或具有与其对应的功能的布线图案来截止噪声等对策,但存在触摸传感器膜和FPC等图案的设计变得烦杂等问题。
并且以往,将具有驱动触摸面板的控制器的电气线路底座配置在显示装置的背面,因此在以往的平面形状的触摸面板模块中,成为了使连接传感器膜和电气线路的FPC(挠性电路基板)包围在显示装置的周围的构造。因此,需要将FPC的布线距离确保得较长,从而FPC容易受到来自外部的电噪声的影响。由于这样的情况,对于触摸面板模块,要求开发不易受到来自外部的电噪声的影响的触摸面板模块。
此外,在将触摸面板设为三维形状的情况下,当对触摸传感器膜中的棱线部分赋予输入部分时,在棱线部分中,电极导电层屈曲,因此难以进行感测,为了在棱线部分进行感测需要尽可能减少其他噪声。为了减少噪声,需要将与上述屈曲的电极导电层连接的引出布线缩短。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消除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不易受到噪声影响的层叠构造体和具有层叠构造体的触摸面板模块。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层叠构造体,其特征在于,具有层叠体,所述层叠体具有三维形状,并具有:保护部件;在保护部件上至少形成有1层的导电层;以及与导电层电连接的布线,层叠体至少具有平面部、和与平面部连续地形成的屈曲部,布线被引绕至屈曲部,在屈曲部的末端,与具有挠性的布线部件连接。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层叠构造体,其特征在于,具有层叠体,所述层叠体具有三维形状,并具有:透明导电部件,其在具有挠性的透明基板上具有由金属细线构成的多个导电层;布线,其形成在透明基板上,与各导电层电连接;保护部件,其具有光学透明的区域,用于保护透明导电部件;以及光学透明的粘接剂层,其位于透明导电部件与保护部件之间,层叠体至少具有平面部、和与平面部连续地形成的屈曲部,布线被引绕至屈曲部,在屈曲部的末端,与具有挠性的布线部件连接。
优选的是,与多个导电层中的、跨越屈曲部而配置的导电层电连接的布线的总长度比与其他导电层电连接的布线的总长度短。并且例如,布线部件与外部设备连接。
透明导电部件优选配置在保护部件的屈曲部的内侧。
例如,导电层具有由金属细线构成的网格构造的导电图案。
导电层优选形成在透明基板的两面上。
还能够构成为导电层形成在透明基板的单面上,层叠有两个在单面形成有导电层的透明基板。
优选的是,被引绕至屈曲部的布线与设置于屈曲部的末端的端子连接,布线部件与端子连接。
优选的是,被引绕至屈曲部的布线与设置于屈曲部的末端的多个端子分开连接,布线部件与多个端子连接。该情况下,优选的是,与多个端子连接的布线部件是具有与多个端子的数量对应的分支部的1个布线部件。此外,优选的是,透明导电部件从保护部件伸出。
此外,提供具有本发明的层叠构造体的触摸面板模块。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不易受到噪声影响的层叠构造体和具有层叠构造体的触摸面板模块。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具有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层叠构造体的触摸面板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主要部分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的(a)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层叠构造体的层叠体的示意图,图3的(b)是示出透明导电部件的一例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的(c)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层叠构造体的层叠体的一例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4的(a)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层叠构造体的层叠体的另一例的示意图,图4的(b)是示出透明导电部件的另一例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的(c)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层叠构造体的层叠体的另一例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层叠构造体的层叠体的第1导电层和第1布线的配置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层叠构造体的层叠体的第1导电层和第1布线的配置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层叠构造体的层叠体的第1导电层和第1布线的配置的又一例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层叠构造体的层叠体的第2导电层和第2布线的配置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层叠构造体的层叠体的第2导电层和第2布线的配置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层叠构造体的层叠体的第1导电层的第1导电图案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层叠构造体的层叠体的第2导电层的第2导电图案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层叠构造体的层叠体的将第1导电图案和第2导电图案相对配置而得到的组合图案的示意图。
图13的(a)~(c)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层叠构造体的成型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层叠构造体和触摸面板模块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示出的实施方式。
另外,以下表示数值范围的“~”包含在两侧所记载的数值。例如,ε为数值α~数值β是指ε的范围是包含数值α和数值β的范围,如果用数学符号表示,则为α≦ε≦β。
此外,透明是指透光率在可见光波长(波长400nm~800nm)范围内至少为60%以上,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以上。
图1是示出具有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层叠构造体的触摸面板的示意性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主要部分的示意性剖视图。
本发明的层叠构造体例如能够用于触摸面板。作为具体例,例如对图1所示的使用了层叠构造体12的触摸面板10进行说明。
触摸面板10与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等显示装置18一起被使用,被设置在显示装置18上。因此,为了识别在显示装置18中显示的图像,具有光学透明的区域。显示装置18只要能够在画面上显示包含动态图像等的图像,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使用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装置和电子纸等。
图1所示的触摸面板10具有层叠构造体12和控制器14,层叠构造体12和控制器14利用具有挠性的布线部件、例如挠性电路基板15(以下也称作FPC 15)而被连接。
在用手指等触摸到触摸面板10时,在所触摸的位置处,产生静电电容的变化,而该静电电容的变化由控制器14检测,从而确定所触摸的位置的坐标。控制器14是层叠构造体12的外部设备,由用于触摸面板的检测的公知设备构成。另外,如果触摸面板是静电电容式,则利用静电电容式的控制器,如果触摸面板是电阻膜式,则利用电阻膜式的控制器,能够这样适当地利用控制器。
层叠构造体12具有层叠体20和FPC 15,且具有三维形状。层叠构造体12至少具有平面部12a、和与平面部12a连续地形成的两个屈曲部12b、12c。两个屈曲部12b、12c是使平面部12a的两端部弯曲而得到的。将平面部12a的被弯曲的部分称作弯曲部B。
在层叠构造体12的由平面部12a和屈曲部12b、12c构成的凹部12d中,以使显示面18a朝向平面部12a的方式配置LCD等显示装置18。此外,控制器14被设置在显示装置18的背面18b。
另外,对于层叠构造体12,由于配置有显示装置18,因此为了能够识别显示面18a所显示的包含动态图像等的图像,按照显示面18a的范围,将平面部12a和屈曲部12b、12c适当设为透明。
层叠构造体12具有与平面部12a和屈曲部12b、12c对应的三维形状的层叠体20。在层叠构造体12中,具有盖部件24,如图2所示,层叠体20例如通过光学透明的粘接剂层22,被粘贴到具有与层叠体20相似的三维形状的盖部件24的背面。
粘接剂层22只要是光学透明的、且能够将层叠体20粘接到盖部件24,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光学透明的粘合剂(OCA)、UV固化树脂等光学透明的树脂(OCR)。
盖部件24用于保护层叠体20,例如由聚碳酸酯和玻璃等构成。盖部件24也优选是透明的,使得能够识别显示装置18的显示图像。
这里,图1所示的X方向和Y方向是垂直的。如图1所示,在层叠构造体12中,在Y方向上设置间隔地配置有多个在X方向上延伸的第1导电层40。第1导电层40被配置于平面部12a和屈曲部12b、12c,跨越屈曲部12b、12c。在X方向上设置间隔地配置有多个在Y方向上延伸的第2导电层50。第2导电层50设置于平面部12a、屈曲部12b和屈曲部12c。
各第1导电层40在其一端处与端子部(未图示)电连接。并且,各端子部与第1布线42电连接。各第1布线42被引绕至两个屈曲部12b、12c中的一个屈曲部12c的末端13,并被集中连接到设置于末端13的端子44。在端子44上,连接有设置于末端13的FPC 15,FPC 15与控制器14连接。
各第2导电层50在其一端处与端子部(未图示)电连接。各端子部与导电性的第2布线52电连接。各第2布线52被引绕至一个屈曲部12c的末端13,并被集中连接到设置于末端13的端子54。在端子54上,连接有设置于末端13的FPC 15,FPC15与控制器14连接。
关于第1导电层40、第1布线42和端子44以及第1导电层40、第1布线42和端子44,之后将详细说明。
另外,由层叠构造体12和控制器14构成触摸面板模块16。
跨越屈曲部12b、12c的第1导电层40难以正确地进行检测,用于检测的调整也复杂,因此通过将第1布线42尽可能地配置得较短,能够得到不易受到噪声影响的层叠构造体12、和具有层叠构造体12的触摸面板模块16。
接着,对构成层叠构造体12的层叠体20进行说明。
图3的(a)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层叠构造体的层叠体的示意图,图3的(b)是示出透明导电部件的一例的示意性剖视图。另外,层叠体20与层叠构造体12同样地具有三维形状,但在图3的(a)、(b)中为了示出层叠体20的结构,将其示出为平面状。
层叠体20从下方起依次层叠保护部件32和透明导电部件30而构成。
透明导电部件30相当于触摸面板10的触摸传感器部分。该透明导电部件30在具有挠性的透明基板36(参照图3的(b))的两面上,形成了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细线38(参照图3的(b))构成的多个导电层。
在透明导电部件30中,如图3的(b)所示,在透明基板36的表面36a上形成由金属细线38构成的第1导电层40,在透明基板36的背面36b上形成由金属细线38构成的第2导电层50。在透明导电部件30中,将第1导电层40和第2导电层50配置成相对且在俯视时垂直。第1导电层40和第2导电层50用于检测接触。第1导电层40和第2导电层50的导电图案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是条形,之后示出导电图案的一例。
另外,通过在1个透明基板36的表面36a形成第1导电层40、在背面36b形成第2导电层50,即使透明基板36收缩,也能够减小第1导电层40与第2导电层50之间的位置关系偏差。
虽然未图示,但在透明基板36的表面36a上形成与第1导电层40连接的第1布线42、和与第1布线42连接的端子44。
此外,虽然未图示,但在透明基板36的背面36b上形成与第2导电层50连接的第2布线52、和与第2布线52连接的端子54。
保护部件32用于保护透明导电部件30、特别是任意一个导电层,例如设置成与第2导电层50接触。保护部件32具有与层叠构造体12相同的三维形状。保护部件32只要能够保护透明导电部件30、特别是任意一个导电层,则其结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玻璃、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
保护部件32还能够兼用作触摸面板的触摸面。该情况下,不需要上述盖部件24。还能够在保护部件32的表面上设置硬化涂层和反射防止层中的至少1个。
图3的(a)、(b)所示的层叠体20是保护部件32/第2导电层50/透明基板36/第1导电层40的结构。例如,层叠体20的保护部件32为层叠构造体12的平面部12a、屈曲部12b、12c。
透明基板36具有挠性,且具有电绝缘性。透明基板36支撑第1导电层40和第2导电层50。透明基板36例如可以使用塑料膜、塑料板、玻璃板等。塑料膜和塑料板例如可以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聚酯类、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EVA)、环烯烃聚合物(COP)、环烯烃共聚物(COC)等聚烯烃类、乙烯基树脂、以及其他的聚碳酸酯(PC)、聚酰胺、聚酰亚胺、丙烯酸树脂、三乙酰纤维素(TAC)等构成。基于透光性、热收缩性和加工性等的观点,优选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构成。
构成第1导电层40和第2导电层50的金属细线38没有特别限定,例如由ITO、Au、Ag或Cu形成。金属细线38可以构成为在ITO、Au、Ag或Cu中进一步含有粘结剂。金属细线38通过包含粘结剂,容易进行弯曲加工、且弯曲耐性提高。因此,第1导电层40和第2导电层50优选由包含粘结剂的导体构成。作为粘结剂,能够适当使用在导电性膜的布线中利用的粘结剂,例如能够使用日本特开2013-149236号公报所记载的粘结剂。
在将第1导电层40和第2导电层50设为金属细线38交叉成网格状的网格电极时,能够减小电阻,在成型为三维形状时不易断线,并且即使在发生了断线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电阻值的影响。
金属细线38的线宽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30μm以下,更优选为1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7μm以下,最优选为4μm以下,且优选为0.5μm以上,更优选为1.0μm以上。如果处于上述范围,则能够将第1导电层40和第2导电层50比较容易地设为低电阻。
在将金属细线38应用为触摸面板用导电膜中的外围布线(引出布线)的情况下,金属细线38的线宽优选为500μm以下,更优选为5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30μm以下。如果处于上述范围,则能够比较容易地形成低电阻的触摸面板电极。
此外,在将金属细线38应用为触摸面板用导电膜中的外围布线的情况下,还能够将触摸面板用导电膜中的外围布线设为网格图案电极,该情况下的优选线宽与在上述导电层中采用的金属细线38的优选线宽相同。通过将触摸面板用导电膜中的外围布线设为网格图案电极,在以下方面是优选的:在照射来自氙气闪光灯的脉冲光的工序中,除了能够提高导电层、端子部、外围布线的利用照射的低电阻化的均匀性以外,在贴合有透明粘接层的情况下,还能够使导电层、端子部、外围布线的剥离强度恒定,能够减小面内分布。
金属细线38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为0.01μm~200μm,更优选为3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0.01μm~9μm,最优选为0.05μm~5μm。如果处于上述范围,则能够比较容易地形成低电阻的电极、且耐久性优异的触摸面板电极。
第1导电层40和第2导电层50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通过使具有乳剂层的感光材料曝光,并实施显影处理而形成,该乳剂层含有感光性卤化银盐。此外,能够在透明基板36上形成金属箔,在各金属箔上将抗蚀剂印刷成图案状,或者使涂敷在整个面的抗蚀剂曝光和显影来进行图案化,并蚀刻开口部的金属,由此形成第1导电层40和第2导电层50。除此以外,作为第1导电层40和第2导电层50的形成方法,可列举如下方法:印刷含有构成上述导体的材料微粒的糊料,并对糊料实施金属镀覆的方法;以及使用喷墨法的方法,喷墨法采用了含有构成上述导体的材料微粒的油墨。
端子部(未图示)、第1布线42、端子44、第2布线52和端子54例如也能够通过上述金属细线38的形成方法来形成。
另外,不限于图3的(a)、(b)所示的层叠体20的结构,例如可以是图3的(c)所示的层叠体20a,也可以是图4的(a)、(b)所示的层叠体20b。
这里,图3的(c)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层叠构造体的层叠体的一例的变形例的示意图,图4的(a)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层叠构造体的层叠体的另一例的示意图,图4的(b)是示出透明导电部件的另一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另外,层叠体20a和层叠体20b也与层叠构造体12同样地具有三维形状,与层叠体20同样,在图3的(c)和图4的(a)、(b)中为了示出层叠体20a、20b的结构,将其示出为平面状。
图3的(c)所示的层叠体20a与图3的(a)所示的层叠体20相比,在以下方面不同:在保护部件32与透明导电部件30之间具有粘接剂层34,从下方起依次层叠保护部件32、粘接剂层34、透明导电部件30、粘接剂层34、保护部件32而构成,除此以外的结构是与图3的(a)、(b)所示的层叠体20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粘接剂层34将保护部件32粘接到透明导电部件30,由光学透明的材料构成。粘接剂层34只要是光学透明的、且能够将保护部件32粘接到透明导电部件30,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光学透明的粘合剂(OCA)、UV固化树脂等光学透明的树脂(OCR)。这里,光学透明与上述透明的规定相同。
粘接剂层34的方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通过涂覆粘接剂而形成,也可以使用粘接片。
图4的(a)、(b)所示的层叠体20b与图3的(a)、(b)所示的层叠体20相比,除了透明导电部件30a的结构不同的方面以外,其结构是与图3的(a)、(b)所示的层叠体20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4的(b)所示,在透明导电部件30a中,在透明基板36的表面36a上形成由金属细线38构成的第1导电层40,在另一透明基板36的表面36a上形成由金属细线38构成的第2导电层50。透明导电部件30a是在第2导电层50上配置光学透明的粘接剂层(未图示)并层叠了两个透明基板36而得到的。这样,也可以是层叠了在1个透明基板36上形成有导电层的部件的结构。
此外,层叠体20b也可以是图4的(c)所示的层叠体20c的结构。这里,图4的(c)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层叠构造体的层叠体的另一例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层叠体20c除了在透明导电部件30a与保护部件32之间具有粘接剂层34的方面以外,是与图4的(a)、(b)所示的层叠体20b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此外,层叠体20c的粘接剂层34是与图3的(c)所示的层叠体20a的粘接剂层34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上述层叠体20、20a的透明导电部件30和上述层叠体20b、20c的透明导电部件30a均可以从保护部件32伸出。对于存在粘接剂层34的情况,也可以从保护部件32和粘接剂层34伸出。由此,能够使上述端子44、端子54上的FPC 15的连接变得容易。
接着,说明第1导电层40、第1布线42、端子44和FPC 15的配置。
图5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层叠构造体的层叠体的第1导电层和第1布线的配置的一例的示意图。如上所述,层叠体20具有三维形状,而在图5中,呈平面地示出了构成层叠构造体12的层叠体20。在图5所示的层叠体20中,被两个弯曲部B夹着的区域21a相当于层叠构造体12的平面部12a,弯曲部B外侧的区域21b、21c相当于层叠构造体12的屈曲部12b、12c。
如图5所示,在Y方向上并排设置有多个在X方向上延伸的第1导电层40。在弯曲部B外侧的区域21b、21c也配置有第1导电层40,从而在屈曲部12b、12c上配置有第1导电层40。
在相当于屈曲部12c的区域21c中,在各第1导电层40上,经由端子部(未图示)电连接有第1布线42。
第1布线42分别被引绕至区域21c的末端23,与设置于区域21c的末端23的端子44连接。在端子44上连接有FPC 15。另外,区域21c的末端23相当于屈曲部12c的末端13。
跨越弯曲部B配置了第1导电层40,从而第1导电层40被弯曲,因此跨越弯曲部B的第1导电层40难以进行感测,为了进行感测需要尽可能减少其他噪声。但是,通过使第1布线42集中在相当于屈曲部12c的末端13的区域21c的末端23,能够缩短第1布线42的长度。由此,能够减少噪声,能够使跨越弯曲部B的第1导电层40的感测变得容易。这里,在使第1布线42集中在相当于屈曲部12c的末端13的区域21c的末端23的情况下,优选使存在多个的第1布线42的90%以上集中。
通过使第1布线42集中在屈曲部12c、并在区域21c的末端23设置FPC 15,能够缩短到控制器14的距离,能够缩短FPC 15。由此,能够抑制噪声的影响。
第1布线42的引绕方式不限于图5所示的方式。
这里,图6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层叠构造体的层叠体的第1导电层和第1布线的配置的另一例的示意图。图6与图5同样,呈平面地示出了层叠体20。另外,在图6所示的层叠体20中,对与图5所示的层叠体20相同的结构物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6所示的层叠体20那样,可以将端子44配置在相当于屈曲部12c的末端13的区域21c的末端23、且配置在Y方向上的中央。该情况下,相比图5所示的层叠体20,能够缩短第1布线42的总长度。由此,能够减少噪声,能够使跨越弯曲部B的第1导电层40的感测变得更容易。另外,通过图6的层叠体20,能够与图5所示的层叠体20同样地缩短FPC 15,由此也能够减小噪声的影响。
并且,第1布线42的引绕方式也可以是图7所示的结构。
这里,图7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层叠构造体的层叠体的第1导电层和第1布线的配置的又一例的示意图。图7与图5同样,呈平面地示出了层叠体20。另外,在图7所示的层叠体20中,对与图5所示的层叠体20相同的结构物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7所示的层叠体20那样,可以将3个第1端子44a、第2端子44b、第3端子44c配置在相当于屈曲部12c的末端13的区域21c的末端23、且配置在Y方向上的等间隔的位置处。该情况下,在第1端子44a上连接有3个第1导电层40的第1布线42,在第2端子44b上连接有两个第1导电层40的第1布线42,连接第3端子44c的3个第1导电层40的第1布线42。另外,端子的数量、和各端子上的第1导电层40的第1布线42的连接数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各端子上的连接数相同,且使得第1布线42的长度也相同。由此,能够实现布线电阻的均匀化,例如能够减小感测特性的偏差。
在设置了多个端子的情况下,在1个布线部件中,优选使用例如具有与多个端子的数量对应的分支部的布线部件。由此,即使存在多个端子,将控制器14和1个FPC15连接即可,与控制器14的连接不会变得烦杂。因此,例如使用具有3个分支部17a、17b、17c的FPC 17。该情况下,FPC 17的分支部17a与第1端子44a连接,分支部17b与第2端子44b连接,分支部17c与第3端子44c连接。
通过图7所示的第1布线42的引绕方式,相比图5所示的层叠体20,也能够缩短第1布线42的总长度,由此,能够减少噪声,能够使跨越弯曲部B的第1导电层40的感测变得更容易。此外,通过图7的层叠体20,能够与图5所示的层叠体20同样地缩短FPC 15,由此也能够减小噪声的影响。
另外,也可以是在第1端子44a、第2端子44b、第3端子44c上分别连接FPC 15的结构。
接着,说明第2导电层50、第2布线52、端子54和FPC 15的配置。
图8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层叠构造体的层叠体的第2导电层和第2布线的配置的一例的示意图。图8与图5同样,呈平面地示出了层叠体20。另外,在图8所示的层叠体20中,对与图5所示的层叠体20相同的结构物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8所示,在X方向上并排设置有多个在Y方向上延伸的第2导电层50。在弯曲部B外侧的区域21b、21c也配置有第2导电层50,从而在屈曲部12b、12c上配置有第2导电层50。由此,能够进行屈曲部12b、12c中的感测。
在各第2导电层50上,经由端子部(未图示)电连接有第2布线52。各第2布线52被引绕,并与设置在相当于屈曲部12c的末端13的区域21c的末端23的端子54连接。在端子54上连接有FPC 15。
通过使第2布线52集中在屈曲部12c、并在区域21c的末端23设置FPC 15,能够缩短FPC 15的长度。由此,能够抑制噪声的影响。另外,还能够将第2布线52引绕至区域21b和区域21c的两方,但在该情况下,FPC的数量增加,FPC的总长度比FPC为1个时长。FPC容易受到噪声的影响,因此优选较短。此外,当控制器14与FPC的连接数增加时,控制器14的结构复杂化。并且,还需要考虑控制器14的与FPC 17的连接部位处的噪声影响,因此设置于第1导电层40和第2导电层50的FPC分别为1个,且需要缩短其长度。
此外,第2布线52的引绕方式也可以是图9所示的结构。
这里,图9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层叠构造体的层叠体的第2导电层和第2布线的配置的另一例的示意图。图9与图5同样,呈平面地示出了层叠体20。另外,在图9所示的层叠体20中,对与图8所示的层叠体20相同的结构物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9所示的层叠体20那样,可以将两个第1端子54a、第2端子54b配置在相当于屈曲部12c的末端13的区域21c的末端23在Y方向上的两端。该情况下,在第1端子54a上连接6个第2导电层50的第2布线52,在第2端子54b上连接6个第2导电层50的第2布线52。另外,端子的数量、和各端子上的第1导电层40的第1布线42的连接数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各端子上的连接数相同,且使得第1布线42的长度也相同。由此,能够实现布线电阻的均匀化,例如能够减小感测特性的偏差。
在第1端子54a、第2端子54b上分别连接有FPC 15。如上所述,为了缩短FPC的总长度、以及抑制与控制器14的连接部位增加,在1个布线部件中,例如优选使用具有与端子的数量对应的分支部的布线部件,与第1端子54a、第2端子54b进行连接。例如,优选使用具有两个分支部的FPC进行连接。
另外,在图9所示的层叠体20中,也通过使第2布线52集中在屈曲部12c、并在区域21c的末端23设置FPC 15,能够缩短FPC 15的长度。由此,能够抑制噪声的影响。
第1导电层40和第2导电层50在层叠体20、层叠体20a、层叠体20b、层叠体20c的任意一个结构中都形成为了不同的层,因此不会将FPC 15连接到相同的层,第1导电层40和第2导电层50的组合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是上述图5和图8、图5和图9、图6和图8、图6和图9、图7和图8、图7和图9的任意一个组合。在图5和图8的组合中,能够将FPC 15连接到屈曲部12c的末端13的相同位置。在图6和图9的组合中,能够在屈曲部12c的末端13配置3个端子,例如通过图7所示的FPC 17进行连接。根据这些图可知,从多个导电层引出的多个布线(第1布线42、第2布线52)优选使90%以上集中在屈曲部12c,最优选使多个布线(第1布线42、第2布线52)全部集中在屈曲部12c。
此外,在两个屈曲部12b、12c中的未集中有布线的屈曲部12b中,未必需要设置第1导电层40和第2导电层50。
另外,为了将跨越屈曲部12c的第1导电层40的第1布线42的总长度设为比第2导电层50的第2布线52的总长度短,优选使端子44集中在引绕有第1布线42的屈曲部12c,第1布线42与跨越屈曲部12c的第1导电层40连接。
通过将第1布线42的总长度设为比第2布线52的总长度短,能够减少第1布线42中的噪声,能够使跨越弯曲部B的第1导电层40的感测变得更容易。
另外,在上述图5~图9所示的方式中,使用层叠体20进行了说明,但层叠体的结构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上述层叠体20a、20b、20c中的任意一个。此外,透明导电部件30、30a可以从保护部件32伸出,当存在粘接剂层34时,也可以从保护部件32和粘接剂层34伸出。
此外,关于触摸面板的方式,不限于图1所示的触摸面板10,也可以是具有第1导电层40和第2导电层50中的任意一个的结构。该情况下,检测X方向或Y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的位置。
接着,说明第1导电层40的第1导电图案60。
图10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层叠构造体的层叠体的第1导电层的第1导电图案的一例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第1导电层40具有由在X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格子62构成的第1导电图案60,格子62由金属细线38形成。多个格子62是大致均匀的形状。这里,大致均匀除了完全一致的情况以外,还指乍一看格子62的形状、大小相同的情况。第1导电图案60具有第一个第1导电图案60a和第二个第1导电图案60b这两个图案。
各第1导电层40在一端处与第1电极端子41电连接。各第1电极端子41与各第1布线42的一端电连接。各第1布线42在另一端与端子44(参照图1)电连接。第一个第1导电图案60a和第二个第1导电图案60b通过第1非导电图案64而被电分离。
另外,在被用作配置于要求视觉辨认性的显示器前的透明导电膜的情况下,作为第1非导电图案64,形成后述的由具有断线部的金属细线38构成的虚设图案。另一方面,在被用作配置于不特别要求视觉辨认性的笔记本电脑、触摸输入板等前的透明导电膜的情况下,作为第1非导电图案64,不形成由金属细线构成的虚设图案,而作为空隙存在。
第一个第1导电图案60a和第二个第1导电图案60b具有电分离的缝隙状的非导通图案65,并具有被各非导通图案65分割的多个第1导电图案列68。
另外,在被用作配置于要求视觉辨认性的显示器前的透明导电膜的情况下,作为非导通图案65,形成后述的由具有断线部的金属细线38构成的虚设图案。另一方面,在被用作配置于不特别要求视觉辨认性的笔记本电脑、触摸输入板等前的透明导电膜的情况下,作为非导通图案65,不形成由金属细线38构成的虚设图案,而作为空隙存在。
如图10的上侧所示,第一个第1导电图案60a具有另一端敞开的缝隙状的非导通图案65。由于另一端敞开,因此第一个第1导电图案60a成为梳状结构。第一个第1导电图案60a通过两个非导通图案65而形成3条第1导电图案列68。各第1导电图案列68分别与第1电极端子41连接,因此成为相同电位。
如图10的下侧所示,第二个第1导电图案60b在另一端具有追加的第1电极端子66。缝隙状的非导通图案65在第1导电图案60内被封闭。通过设置追加的第1电极端子66,能够容易地进行各第1导电图案60的检查。第二个第1导电图案60b通过两个被封闭的非导通图案65而形成3条第1导电图案列68。各第1导电图案列68分别与第1电极端子41和追加的第1电极端子66连接,因此成为相同电位。该第1导电图案列是梳状结构的变形例之一。
第1导电图案列68的数量只要是两条以上即可,还考虑与金属细线38的图案设计之间的关系,在10条以下、优选在7条以下的范围内进行确定。
此外,3条第1导电图案列68的金属细线的图案形状也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图10中,各个第1导电图案列68为不同的形状。在第一个第1导电图案60a中,3条第1导电图案列68中的处于最上侧的第1导电图案列68通过使相邻的山形的金属细线38交叉并使其沿X方向延伸而构成。处于上侧的第1导电图案列68不是完整的格子62,而是不具有下侧顶角的构造。处于中央的第1导电图案列68通过使相邻的格子62的一边彼此接触、并使其沿X方向延伸,由两列构成。处于最下侧的第1导电图案列68通过使相邻的格子62的顶角彼此接触,使其沿X方向延伸,进而使各格子62的一边延长而构成。
在第二个第1导电图案60b中,处于最上侧的第1导电图案列68和处于最下侧的第1导电图案列68实质上是相同的格子形状,通过使相邻的格子62的一边彼此接触、并使其沿X方向延伸,由两列构成。第二个第1导电图案60b中央的第1导电图案列68通过使相邻的格子62的顶角彼此接触,使其沿X方向延伸,进而使各格子62的一边延长而构成。
接着,说明第2导电层50的第2导电图案70。
图1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层叠构造体的层叠体的第2导电层的第2导电图案的一例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第2导电图案70由多个格子构成,格子由金属细线38形成。第2导电图案70在Y方向上延伸,在X方向上并排配设有多个第2导电层50。各第2导电层50通过第2非导电图案72而被电分离。
另外,在被用作配置于要求视觉辨认性的显示器前的透明导电膜的情况下,作为第2非导电图案72,形成由具有断线部的金属细线38构成的虚设图案。另一方面,在被用作配置于不特别要求视觉辨认性的笔记本电脑、触摸输入板等前的透明导电膜的情况下,作为第2非导电图案72,不形成由金属细线38构成的虚设图案,而作为空隙存在。
各第2导电层50与端子51电连接。各端子51与导电性的第2布线52电连接。各第2导电层50在一端处与端子51电连接。各端子51与各第2布线52的一端电连接。各第2布线52在另一端与端子54(参照图1)电连接。在各第2导电图案70中,第2导电层50由沿Y方向实质上具有一定宽度的长条构造构成,但不限于长条形状。
第2导电图案70可以在另一端设置追加的第2电极端子74。通过设置追加的第2电极端子74,能够容易地进行各第2导电图案70的检查。
在图11中,示出了在同一面上形成了不具有追加的第2电极端子74的第2导电层50和具有追加的第2电极端子74的第2导电层50。但是,不需要使上述具有追加的第2电极端子74的第2导电层50和不具有第2电极端子74的第2导电层50混合存在,仅形成任意一个第2导电层50即可。
在第2导电图案70中,包含由交叉的金属细线38构成的多个格子76,格子76具有与第1导电图案60的格子62实质相同的形状。关于格子76的一边的长度、格子76的开口率,与第1导电图案60的格子62相同。
这里,图12示出使梳状结构的第1导电图案60和长条构造的第2导电图案70相对配置而得到的组合图案。第1导电图案60和第2导电图案70垂直,通过第1导电图案60和第2导电图案70,形成组合图案80。
图12所示的组合图案80是将不具有虚设图案的第1导电图案60和不具有虚设图案的第2导电图案70组合而得到的。
在组合图案80中,俯视时通过格子62和格子76形成小格子82。即,格子62的交叉部被配置在格子76的开口区域的大致中央。另外,小格子82具有与格子62和格子76的一边的一半长度对应的长度的一边。该长度的一边例如为125μm以上、450μm以下的长度的一边,优选为150μm以上、350μm以下的长度。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层叠构造体12的成型方法。
图13的(a)~(c)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层叠构造体的成型方法的示意图。
如图13的(a)所示,首先准备平板状的层叠体20。层叠体20以弯曲部B为界,被划分为了与平面部对应的区域21a和与屈曲部对应的区域21b、21c。
如图13的(b)所示,针对层叠体20,在弯曲部B处将两端屈曲而设为立体的形状。在将平板状的层叠体20屈曲时,将层叠体20加热到预先确定的温度并将两端屈曲,然后冷却到室温。
接着,如图13的(c)所示,例如使用光学透明的粘接剂将成型而得到的层叠体20粘贴到盖部件24的内侧。由此,能够得到图2所示的层叠构造体12。
在盖部件24使用了树脂的情况下,能够使用嵌入成型法得到层叠构造体12。
在使用光学透明的粘接剂粘贴到盖部件24的情况下,优选在层叠体20上设置FPC 15。另一方面,在使用嵌入成型法的情况下,能够在嵌入成型后,在层叠体20上设置FPC 15。
本发明基本上如以上那样构成。以上,对本发明的层叠构造体和触摸面板模块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良或变更。
标号说明
10:触摸面板;12:层叠构造体;12a:平面部;12b、12c:屈曲部;14:控制器;15:挠性电路基板(FPC);16:触摸面板模块;18:显示装置;20、20a、20b、20c:层叠体;22、32:粘接剂层;24:盖部件;30、30a:透明导电部件;34:保护部件;36:透明基板;38:金属细线;40:第1导电层;42:第1布线;44、54:端子;50:第2导电层;52:第2布线;60:第1导电图案;70:第2导电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