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类产品二维码匹配验证的防伪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89753发布日期:2018-06-15 16:35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二维码防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包装类产品二维码匹配验证的防伪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伪劣产品是指生产、经销的产品,违反了我国现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其质量、性能指标达不到我国已发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所规定的要求,甚至是无标生产的产品。从已被查获的案件看,在市场上被假冒的产品,都是一些质地优良,适销对路,深受消费者和用户厚爱,在国内外市场上都有较高声誉的名牌产品,这些产品在其创业创名牌的过程中,都付出了长时间艰辛的劳动,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我国产品的精粹,是国之瑰宝。但是,越是“名优”、“高档”、“紧俏”,越有假冒混杂其间,特别是易制作、利润高、销路好的产品大量被假冒。?

为了防止假冒产品,二维码防伪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1、直接扫描产品二维码查看产品的来源;2、扫描产品二维码后,输入提示数据,或拨打厂家电话,求证产品的真伪。

各厂商都为自己出产的产品设置了一个二维码防伪标签,将二维码防伪标签标贴于产品或产品包装上,消费者只需通过指定的二维码防伪系统,例如通过查询二维码防伪标签,既可获知该产品的一连串的正品安全信息,从而达到放心购买和监督打假的作用。

现有的二维码防伪很难实现真正的防伪效果,造假者可以通过回收包装物来造假,二维码被重复使用更加令消费者真假难辨。2015年4月浙江嘉兴出现五粮液造假事件,说明产品防伪任重道远,需要有更好的更有效的防伪技术。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类产品二维码匹配验证的防伪方法及系统,采用包装外验证二维码匹配包装内产品二维码实现产品防伪的目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包装类产品二维码匹配验证的防伪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预先分别在产品内包装上和外包装上设置一一对应的产品二维码和验证二维码;

B、扫描所述产品二维码显示产品信息及首次拆封时间,并提示扫描所述验证二维码;

C、扫描所述验证二维码,验证所述产品二维码和所述验证二维码是否匹配,并给出产品真伪的相应提示。

所述的包装类产品二维码匹配验证的防伪方法,还包括步骤D:

当验证产品为仿冒产品时,显示举报选项,接收上传指令将举报选项内的举报信息上传至维权中心;所述举报选项包括:举报对象、多媒体文件及联系方式。

上述包装类产品二维码匹配验证的防伪方法中,所述步骤B还包括:

B1、扫描所述产品二维码时判断本次扫描识别是否为第一次扫描识别;

B2、当本次扫描识别为第一次扫描识别时,显示产品信息及首次拆封时间,提示扫描所述验证二维码;

B3、当本次扫描识别不是第一次扫描识别时,显示用于警告当前产品为假冒产品的提示,并显示本产品的产品二维码被验证次数。

上述包装类产品二维码匹配验证的防伪方法中,所述产品信息包括:厂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及厂商其他产品信息;以及产品的宣传图片、生产批次、产地、生产日期、有效日期和封装时间。

上述包装类产品二维码匹配验证的防伪方法中,所述产品二维码和所述验证二维码的属性值内至少包括对应同一产品的数字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装类产品二维码匹配验证的防伪系统,其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在产品内包装上和外包装上设置的一一对应的产品二维码和验证二维码;

验证模块,用于在获取产品二维码和验证二维码的信息以后验证验证所述产品二维码和所述验证二维码是否匹配;

提示模块,用于给出产品真伪的相应提示并显示产品信息及首次拆封时间。

所述的包装类产品二维码匹配验证的防伪系统,还包括举报模块,所述举报模块用于当验证产品为仿冒产品时,显示举报选项,接收上传指令将举报选项内的举报信息上传至维权中心。

上述的包装类产品二维码匹配验证的防伪系统中,所述提示模块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扫描所述产品二维码时判断本次扫描识别是否为第一次扫描识别;

第一提示单元,用于当本次扫描识别为第一次扫描识别时,显示产品信息及首次拆封时间,提示扫描所述验证二维码;

第二提示单元,用于当本次扫描识别不是第一次扫描识别时,显示用于警告当前产品为假冒产品的提示,并显示本产品的产品二维码被验证次数。

上述的包装类产品二维码匹配验证的防伪系统中,所述产品信息包括:厂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及厂商其他产品信息;以及产品的宣传图片、生产批次、产地、生产日期、有效日期和封装时间。

上述的包装类产品二维码匹配验证的防伪系统中,所述产品二维码和所述验证二维码的属性值内至少包括对应同一产品的数字信息。

本发明所提供的包装类产品二维码匹配验证的防伪方法及系统,由于采用了二维码相互验证的技术,将产品二维码和验证二维码分别设置在产品的内包装和外包装上,验证时需拆开外包装扫描内包装的产品二维码然后再扫描验证二维码进行防伪验证,防伪验证后验证二维码失效,再次扫描产品二维码可显示产品二维码被扫描次数,若购买产品首次扫描产品二维码时显示被多次扫描则说明产品包装被回收利用,为假冒产品。本发明还可以通过用户的使用对当前产品的图像上传至维权机构,方便消费者进行维权。

具有防伪成本低、不易被仿冒、防伪强度高的优点。产品二维码具有唯一性,不能重复生成;验证二维码重复概率是1/264。大大增加仿冒者仿冒造假成本,仿冒者必须同时回收外包装物及其二维码和内包装物及其二维码,并且在包装过程中要保证产品二维码和验证二维码匹配,而且在包装过程中不能用手机或其它工具扫描验证两个二维码是否匹配。消费者参与举报仿冒产品,做到了消费者与生产者互动,共同打击仿冒造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包装类产品二维码匹配验证的防伪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中包装类产品二维码匹配验证的防伪方法的应用实施例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中包装类产品二维码匹配验证的防伪系统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装类产品二维码匹配验证的防伪方法及系统,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的包装类产品二维码匹配验证的防伪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00、预先分别在产品内包装上和外包装上设置一一对应的产品二维码和验证二维码。本发明的防伪方法与已有防伪方法不同之处在于采用两个二维码匹配验证进行防伪,即在产品的内包装上和外包装上使用二维码。所述二维码为每一件产品生成唯一的二维码,该二维码是将该产品的ID加密后生成的。例如某茶叶品牌的内包装为铁盒,在铁盒上设置产品二维码,茶叶内包装的铁盒外的封装纸袋为外包装,该外包装上设置验证二维码。

所述产品二维码和所述验证二维码为基于产品包装登记数据库产生。例如预先设置与某产品有关的样品数据库,该样品数据库包含产品属性介绍及ID名称,在需要生成二维码时可根据设置的生产批次产生一定数量的对应二维码。首先为每一件产品生成唯一的产品二维码,该产品二维码是将该产品的ID加密后生成的,然后为每一件产品包装物生成一个验证二维码,该验证二维码是将该产品的验证数字加密后生成的。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验证数字取值范围是[-9223372036854775808,9223372036854775807],是一个64位计算机长整形的随机值。产品ID与产品验证数字属于同一个数据库表中同一条产品登记记录。

二维码的生成方式可基于现有开源技术产生,生成的依据可以是数字、字母或者是数字字母组合,在此不做限定,但形成关联的可作为互相匹配验证的二维码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并且所述产品二维码和所述验证二维码的信息标签内包含产品的ID,该ID相当于产品的身份证,具有唯一性。可将产品二维码放置在包装物内部,或者粘贴在包装物的内包装上,或者是直接粘贴在产品上,或者是印制在包装物的内包装上,或者是直接印制在产品上;产品验证二维码粘贴在包装物的外部,或者是印制在包装物的外部;在产品包装物拆封前,消费者不能直接用手机或者是其它工具扫描包装内的产品二维码。

S200、扫描所述产品二维码显示产品信息及首次拆封时间,并提示扫描所述验证二维码。当用户将产品外包装拆开后对产品内外包装上的产品二维码扫描验证时,二维码链接信息显示扫描产品的产品信息和首次拆封时间;所述首次拆封时间是指产品内包装上的产品二维码被首次扫描的时间。若产品为首次拆封,则显示的首次拆封时间应该与用户当前扫描产品二维码的时间吻合;若显示的首次拆封时间为当前时间的之前某时某刻某秒则表示该产品的内包装已被拆封过或使用过,可能为假冒产品。

当产品首次拆封时间与扫描时间吻合,则提示进一步与验证二维码匹配验证产品是否为真品。

S300、扫描所述验证二维码,验证所述产品二维码和所述验证二维码是否匹配,并给出产品真伪的相应提示。用户扫描产品外包装上的验证二维码后,验证二维码的链接信息显示本产品与外包装验证码一致,为真品。若扫描的验证二维码与产品二维码不一致则产品为假冒产品。

本发明采用两个二维码相互匹配验证的方式对产品进行防伪,可避免产品包装物被重复利用生产伪劣产品。且使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法,即使拥有其中一个二维码可使用/未经验证的,则生产制造与之匹配的另一个二维码的成本将会很高,不易被仿制抄袭或破解使用。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可设置步骤S400,包括:当验证产品为仿冒产品时,显示举报选项,接收上传指令将举报选项内的举报信息上传至维权中心;所述举报选项包括:举报对象、多媒体文件及举报人联系方式。即加入了消费者的互动参与,有效提高了防伪效果和打击伪劣产品的力度。在用户参与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产品展示图样,便于用户了解商家产品信息起到了宣传作用。

具体的,请参阅图2所示,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S501、设置产品二维码和验证二维码;即在产品的内外包装上设置两个相互可匹配验证的二维码。所述产品二维码和验证二维码在生产期间也可用于验证二维码设置是否出错。所述产品二维码和所述验证二维码的属性值内至少包括对应同一产品的数字信息。

例如可在厂商的防伪系统中设置封装时间,在该设置时间内扫面产品二维码和验证二维码不会失效。在封装过程中为防止二维码的封装错误,可通过扫描产品二维码和验证二维码进行匹配验证,若两者匹配则说明同一产品的内外包装设置的二维码防伪正确;若包装时扫面产品二维码和验证二维码不匹配,则说明该产品的产品二维码和验证二维码设置错误,不能使用。

S502、拆封产品;即用户将产品外包装拆开使用或验证真伪。

S503、扫描产品二维码;扫描后将会显示该产品的产品信息,并记录首次扫描时间。

例如用户扫描某茶叶的产品二维码,所述产品信息包括:厂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及厂商其他产品信息;以及产品的宣传图片、生产批次、产地、生产日期、有效日期和封装时间。显示如下信息:

茶叶广告封面/本产品首次拆封扫描时间:2016年01月21日09时52分58秒/开封后您是第一个扫描本产品二维码的客户,请扫描外包装验证二维码进一步确认产品的真伪/生产批次/产地/生产日期/有效日期/封装时间/商家名称、地名、联系方式/该商家的其他产品等内容。

S504、判断是否第一次扫描本产品二维码;即用户扫描产品二维码后可连接厂商服务器进行验证本次扫描是否第一次扫描,或获取本次扫描为第几次扫描该产品二维码;若本次扫描为第一次扫描则执行步骤S505,若否则执行步骤S509。

注:上述扫描次数指手机与产品防伪系统交流互动的会话次数。一次会话是指从手机访问产品防伪系统开始,一直到手机退出产品防伪系统的一段活动过程。在一次会话中,无论手机扫描产品二维码多少次,但在产品防伪系统中只记录该手机扫描了产品二维码一次。消费者第二次及以后对产品二维码扫描,均出现防止假冒的警告信息;

S505、提示扫描外包装的验证二维码;即用户是第一次扫描产品二维码发出进一步验证的提示。当本次扫描识别为第一次扫描识别时,显示产品信息及首次拆封时间,提示扫描所述验证二维码。

S506、判断两个二维码是否匹配;即判断产品二维码与验证二维码是否与厂商服务器内存储的关联数据一致,可理解为所述产品二维码和验证二维码的关联性是否与生成所述产品二维码和验证二维码关联性一致。厂商服务器内可存储所述产品二维码和验证二维码,然后将扫描后的验证二维码和产品二维码与之比较。

所述验证二维码仅供验证使用一次,但验证真伪以后所述验证二维码失去验证作用,再次扫描产品二维码则显示本产品二维码为第二次扫描已经验证。因此可以防止产品包装物被重复利用,即使产品二维码被重复利用也只能显示被验证状态,验证二维码的再次生成的成本较高,更提高了假冒产品的生产难度,从而达到防伪作用。

S507、提示该产品为正品,并可进一步显示产品厂商的信息和厂商的其他产品,具有宣传作用。

S508、提示已被扫描次数;当产品二维码被扫描次数大于一时则表示该产品包装为假冒产品,显示用于警告当前产品为假冒产品的提示,并显示本产品的产品二维码被验证次数,属于假冒产品。

S509、提示为仿冒产品。

S510、维权举报。当验证产品为仿冒产品时,显示举报选项,验证终端接收上传指令将举报选项内的举报信息上传至维权中心;所述举报选项包括:举报对象、多媒体文件及联系方式。多媒体文件包括图片、语音等多媒体文件。即加入了消费者的互动参与,有效提高了防伪效果和打击伪劣产品的力度。在用户参与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产品展示图样,便于用户了解商家产品信息起到了宣传作用。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可控制产品二维码及验证二维码的生成数量,有几件产品就生成几个产品二维码和几个验证二维码;可控制二维码打印次数,每一批次二维码只能打印一次;可控制二维码在系统中的显示,在封装后,任何人不能通过查询查看到产品二维码,进一步加强了防伪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装类产品二维码匹配验证的防伪系统其包括:

获取模块610,用于获取在产品内包装上和外包装上设置的一一对应的产品二维码和验证二维码,具体如上所述。

验证模块620,用于在获取产品二维码和验证二维码的信息以后验证验证所述产品二维码和所述验证二维码是否匹配,具体如上所述。

提示模块630,用于给出产品真伪的相应提示并显示产品信息及首次拆封时间,具体如上所述。

所要说明的是,上述个模块之间根据逻辑关、通讯关系系依次或互相连接,本发明并不限制上述各模块的连接关系,但确保上述各模块之间运行通常完成其各自功能作用。

所述的包装类产品二维码匹配验证的防伪系统,还包括举报模块640,所述举报模块用于当验证产品为仿冒产品时,显示举报选项,接收上传指令将举报选项内的举报信息上传至维权中心,具体如上所述。

上述的包装类产品二维码匹配验证的防伪包装类产品二维码匹配验证的防伪方法及系统中,所述提示模块630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扫描所述产品二维码时判断本次扫描识别是否为第一次扫描识别;

第一提示单元,用于当本次扫描识别为第一次扫描识别时,显示产品信息及首次拆封时间,提示扫描所述验证二维码;

第二提示单元,用于当本次扫描识别不是第一次扫描识别时,显示用于警告当前产品为假冒产品的提示,并显示本产品的产品二维码被验证次数,具体如上所述。

上述的包装类产品二维码匹配验证的防伪包装类产品二维码匹配验证的防伪方法及系统中,所述产品信息包括:厂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及厂商其他产品信息;以及产品的宣传图片、生产批次、产地、生产日期、有效日期和封装时间,具体如上所述。

上述的包装类产品二维码匹配验证的防伪包装类产品二维码匹配验证的防伪方法及系统中,所述产品二维码和所述验证二维码的属性值内至少包括对应同一产品的数字信息,具体如上所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包装类产品二维码匹配验证的防伪方法及系统,由于采用了二维码相互验证的技术,将产品二维码和验证二维码分别设置在产品的内包装和外包装上,验证时需拆开外包装扫描内包装的产品二维码然后再扫描验证二维码进行防伪验证,防伪验证后验证二维码失效,再次扫描产品二维码可显示产品二维码被扫描次数,若购买产品首次扫描产品二维码时显示被多次扫描则说明产品包装被回收利用,为假冒产品。本发明还可以通过用户的使用对当前产品的图像上传至维权机构,方便消费者进行维权。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例如,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