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程序解锁的方法及解锁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47341发布日期:2018-06-21 23:12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程序的解锁方法,及一种应用程序的解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终端设备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各种功能强大的终端操作系统及终端应用程序不断涌现,为用户带来了更加便捷的体验。随着终端应用程序安全等级的不断提高,用户可根据自身的安全需求和隐私需求对终端应用程序进行加密锁定,当用户开启经过加密锁定的终端应用程序时,需要通过相应的解锁方式对终端应用程序进行解锁。在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手势图案或数字的加密及解锁方式,由于此类解锁方式较单一,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缺乏趣味性,同时,亦会经常发生用户忘记复杂的解锁手势图案或数字密码的情况,对合法用户的正常使用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用户操作便捷且充满趣味性的应用程序的解锁方式,简化用户的解锁操作过程,同时保证加密及解锁方式的具有较高安全性,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特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应用程序的解锁方法,包括:

检测到用户对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的激活触发操作时,获取终端设备屏幕前端的图像信息;

判断图像信息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位置是否在预定识别范围内;

当判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位置在预定识别范围内时,获取用户脸部特征信息;

将用户脸部特征信息输入预建立的判断模型进行对比校验,若确定用户脸部特征信息与判断模型中预存对应数据相匹配时,激活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

优选地,判断图像信息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位置是否在预定识别范围内的步骤,包括:

判断终端设备屏幕前端的图像信息是否包含用户的脸部数据;

当判断终端设备屏幕前端的图像信息包含用户的脸部数据时,判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位置是否在预定识别范围内。

其中,获取用户脸部特征信息,具体通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一项人脸识别方法来实现:

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

基于特征脸的人脸识别方法;

基于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方法;

基于弹性图匹配的人脸识别方法;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人脸识别方法。

其中,确定用户脸部特征信息与判断模型中预存对应数据相匹配,具体通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一方式来实现:

基于人脸特征点的识别算法;

基于整幅人脸图像的识别算法;

基于模板的识别算法;

利用神经网络进行识别的算法。

优选地,将用户脸部特征信息输入预建立的判断模型进行对比校验,若确定用户脸部特征信息与判断模型中预存对应数据相匹配时,激活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包括:

当对比校验得到用户脸部特征信息与判断模型中预存对应数据相匹配时,返回校验成功值;

根据校验成功值,激活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

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基于安全类应用程序,设置任一应用程序的人脸识别解锁方式;

其中,检测到用户对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的激活触发操作时,获取终端设备屏幕前端的图像信息,具体包括:

检测到用户对处于锁定状态的任一应用程序的激活触发操作时,启动安全类应用程序针对任一应用程序的人脸识别解锁功能。

其中,激活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的步骤,具体包括:

通过安全类应用程序激活处于锁定状态的任一应用程序。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应用程序的解锁装置,包括:

检测及获取模块,用于检测到用户对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的激活触发操作时,获取终端设备屏幕前端的图像信息;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图像信息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位置是否在预定识别范围内;

获取模块,用于当判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位置在预定识别范围内时,获取用户脸部特征信息;

确定及激活模块,用于将用户脸部特征信息输入预建立的判断模型进行对比校验,若确定用户脸部特征信息与判断模型中预存对应数据相匹配时,激活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

优选地,判断模块,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终端设备屏幕前端的图像信息是否包含用户的脸部数据;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当判断终端设备屏幕前端的图像信息包含用户的脸部数据时,判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位置是否在预定识别范围内。

其中,获取用户脸部特征信息,具体通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一项人脸识别方法来实现:

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

基于特征脸的人脸识别方法;

基于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方法;

基于弹性图匹配的人脸识别方法;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人脸识别方法。

其中,确定用户脸部特征信息与判断模型中预存对应数据相匹配,具体通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一方式来实现:

基于人脸特征点的识别算法;

基于整幅人脸图像的识别算法;

基于模板的识别算法;

利用神经网络进行识别的算法。

优选地,确定及激活模块,包括:

返回单元,用于当对比校验得到用户脸部特征信息与判断模型中预存对应数据相匹配时,返回校验成功值;

激活单元,用于根据校验成功值,激活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

优选地,该装置还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基于安全类应用程序,设置任一应用程序的人脸识别解锁方式;

其中,检测及获取模块,具体包括:

检测及启动单元,用于检测到用户对处于锁定状态的任一应用程序的激活触发操作时,启动安全类应用程序针对任一应用程序的人脸识别解锁功能。

其中,确定及激活模块,具体包括:

激活单元,用于通过安全类应用程序激活处于锁定状态的任一应用程序。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出了应用程序的解锁方案,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对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的激活触发操作时,获取终端设备屏幕前端的图像信息,随后判断图像信息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位置是否在预定识别范围内,可判断获取到用户的脸部区域图像是否完整且有效,避免了对无效图像信息的后续处理,提高了人脸识别解锁的效率;当判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位置在预定识别范围内时,获取用户脸部特征信息,可通过获取用户不同的脸部特征信息实现人脸识别的多样化解锁方式;最后将用户脸部特征信息输入预建立的判断模型进行对比校验,若确定用户脸部特征信息与判断模型中预存对应数据相匹配时,激活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可快速便捷的完成解锁过程。由于不同人脸部的特征信息都存在不同的差异,因此通过人脸识别的解锁方式极大的提高了解锁的安全性,确保了用户的使用安全,同时,通过自动获取用户脸部特征信息并进行自动识别的方式,减少了用户解锁的操作过程,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解锁方式,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进一步地,由于人脸的特征信息存在多样化,为用户的解锁方式提供了更多的趣味性,加深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中一个实施例的应用程序的解锁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中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应用程序的解锁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中另一实施例的应用程序的解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应用程序的解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图1为本发明中一个实施例的应用程序的解锁方法的流程图。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各步骤所执行的内容概述如下:步骤S110:检测到用户对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的激活触发操作时,获取终端设备屏幕前端的图像信息;步骤S120:判断图像信息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位置是否在预定识别范围内;步骤S130:当判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位置在预定识别范围内时,获取用户脸部特征信息;步骤S140:将用户脸部特征信息输入预建立的判断模型进行对比校验,若确定用户脸部特征信息与判断模型中预存对应数据相匹配时,激活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应用程序的解锁方法,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对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的激活触发操作时,获取终端设备屏幕前端的图像信息,随后判断图像信息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位置是否在预定识别范围内,可判断获取到用户的脸部区域图像是否完整且有效,避免了对无效图像信息的后续处理,提高了人脸识别解锁的效率;当判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位置在预定识别范围内时,获取用户脸部特征信息,可通过获取用户不同的脸部特征信息实现人脸识别的多样化解锁方式;最后将用户脸部特征信息输入预建立的判断模型进行对比校验,若确定用户脸部特征信息与判断模型中预存对应数据相匹配时,激活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可快速便捷的完成解锁过程。由于不同人脸部的特征信息都存在不同的差异,因此通过人脸识别的解锁方式极大的提高了解锁的安全性,确保了用户的使用安全,同时,通过自动获取用户脸部特征信息并进行自动识别的方式,减少了用户解锁的操作过程,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解锁方式,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进一步地,由于人脸的特征信息存在多样化,为用户的解锁方式提供了更多的趣味性,加深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以下针对各个步骤的具体实现做进一步的说明:

步骤S110:检测到用户对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的激活触发操作时,获取终端设备屏幕前端的图像信息。

具体地,检测到用户对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的激活触发操作时,可启动终端设备的图像获取设备获取终端设备屏幕前端的图像信息。

其中,终端设备的图像获取设备如终端设备的前置摄像头。

例如,在终端设备中,当检测到用户对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App1的激活触发操作时,启动终端设备的前置摄像头获取终端设备屏幕前端的图像信息。

步骤S120:判断图像信息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位置是否在预定识别范围内。

其中,判断图像信息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位置是否在预定识别范围内的判断依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根据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距离判断图像信息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位置是否在预定识别范围内;

根据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方向判断图像信息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位置是否在预定识别范围内;

根据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倾斜角度判断图像信息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位置是否在预定识别范围内。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步骤S120具体包括步骤S121(图中未示出)和步骤S122(图中未示出);步骤S121:判断终端设备屏幕前端的图像信息是否包含用户的脸部数据;步骤S122:当判断终端设备屏幕前端的图像信息包含用户的脸部数据时,判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位置是否在预定识别范围内。

例如,在终端设备中,预定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远近位置的可识别范围为15厘米至60厘米,当检测到用户对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App1的激活触发操作时,启动终端设备的前置摄像头获取终端设备屏幕前端的图像信息,如可通过现有人脸识别中的图像处理技术判断终端设备屏幕前端的图像信息包含用户的脸部数据时,根据图像信息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远近位置如20厘米,可判断图像信息中用户脸部区域在预定识别范围内。

又例如,在终端设备中,预定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方向位置的可识别范围为用户脸部区域的中心位置在获取图像信息的中心位置的偏离距离为0到1厘米,当检测到用户对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App1的激活触发操作时,启动终端设备的前置摄像头获取终端设备屏幕前端的图像信息,如可通过现有人脸识别中的图像处理技术判断终端设备屏幕前端的图像信息包含用户的脸部数据时,根据图像信息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方向位置为用户脸部区域的中心位置在获取图像信息的中心位置的偏离距离为0.2厘米,可判断图像信息中用户脸部区域在预定识别范围内。

又例如,在终端设备中,预定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倾斜角度位置的可识别范围为30°至100°,当检测到用户对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App1的激活触发操作时,启动终端设备的前置摄像头获取终端设备屏幕前端的图像信息,如可通过现有人脸识别中的图像处理技术判断终端设备屏幕前端的图像信息包含用户的脸部数据时,根据图像信息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倾斜角度位置为10°,可判断图像信息中用户脸部区域不在预定识别范围内。

步骤S130:当判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位置在预定识别范围内时,获取用户脸部特征信息。

其中,获取用户脸部特征信息,具体通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一项人脸识别方法来实现:

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

基于特征脸的人脸识别方法;

基于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方法;

基于弹性图匹配的人脸识别方法。

例如,当判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位置在预定识别范围内时,可通过如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获取用户脸部特征信息,包括获取用户脸部的五官特征信息和用户脸部的表情特征信息等。

步骤S140:将用户脸部特征信息输入预建立的判断模型进行对比校验,若确定用户脸部特征信息与判断模型中预存对应数据相匹配时,激活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

其中,确定用户脸部特征信息与判断模型中预存对应数据相匹配,具体通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一方式来实现:

基于人脸特征点的识别算法;

基于整幅人脸图像的识别算法;

基于模板的识别算法;

利用神经网络进行识别的算法。

其中,用户脸部特征信息与判断模型中预存对应数据相匹配的情形包括用户脸部特征信息与判断模型中预存对应解锁用户的脸部特征数据相同或用户脸部特征信息与判断模型中预存对应解锁用户的脸部特征数据的差异在预定的差异范围内。

例如,在获取用户脸部特征信息之后,将用户脸部特征信息输入预建立的判断模型通过如基于人脸特征点的识别算法进行对比校验,若确定用户脸部特征信息与判断模型中预存对应解锁用户的脸部特征信息数据相匹配时,激活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步骤S140具体包括步骤S141(图中未示出)和步骤S142(图中未示出);步骤S141:当对比校验得到用户脸部特征信息与判断模型中预存对应数据相匹配时,返回校验成功值;步骤S142:根据校验成功值,激活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

例如,当对比校验得到用户脸部特征信息与判断模型中预存对应解锁用户的脸部特征信息数据相匹配时,返回一个校验成功值如“True”,随后,根据校验成功值为“True”,激活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App1。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步骤S210:基于安全类应用程序,设置任一应用程序的人脸识别解锁方式;步骤S220:检测到用户对处于锁定状态的任一应用程序的激活触发操作时,获取终端设备屏幕前端的图像信息;步骤S230:判断图像信息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位置是否在预定识别范围内;步骤S240:当判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位置在预定识别范围内时,获取用户脸部特征信息;步骤S250:将用户脸部特征信息输入预建立的判断模型进行对比校验,若确定用户脸部特征信息与判断模型中预存对应数据相匹配时,激活处于锁定状态的任一应用程序。

其中,本优选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步骤S230和步骤S240中执行的内容与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在步骤S120和步骤S130中执行的内容相同或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10:基于安全类应用程序,设置任一应用程序的人脸识别解锁方式。

例如,通过终端设备的安全类应用程序SecurityApp,设置应用程序App2的解锁方式为人脸识别的解锁方式。

其中,步骤S220具体包括步骤S221(图中未示出);步骤S221:检测到用户对处于锁定状态的任一应用程序的激活触发操作时,启动安全类应用程序针对任一应用程序的人脸识别解锁功能。

例如,当检测到用户对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App2的激活触发操作时,启动安全类应用程序SecurityApp针对应用程序App2的人脸识别解锁功能,如通过SecurityApp启动终端设备的前置摄像头获取终端设备屏幕前端的图像信息。

优选地,通过安全类应用程序激活处于锁定状态的任一应用程序。

例如,当对比校验得到用户脸部特征信息与判断模型中预存对应解锁用户的脸部特征信息数据相匹配时,向SecurityApp返回一个校验成功值如“True”,随后SecurityApp根据校验成功值为“True”激活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App2。

图3为本发明中另一实施例的应用程序的解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解锁装置包括检测及获取模块310、判断模块320、获取模块330和确定及激活模块340。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各模块所执行的内容如下:检测及获取模块310检测到用户对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的激活触发操作时,获取终端设备屏幕前端的图像信息;判断模块320判断图像信息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位置是否在预定识别范围内;获取模块330当判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位置在预定识别范围内时,获取用户脸部特征信息;确定及激活模块340将用户脸部特征信息输入预建立的判断模型进行对比校验,若确定用户脸部特征信息与判断模型中预存对应数据相匹配时,激活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应用程序的解锁装置,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对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的激活触发操作时,获取终端设备屏幕前端的图像信息,随后判断图像信息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位置是否在预定识别范围内,可判断获取到用户的脸部区域图像是否完整且有效,避免了对无效图像信息的后续处理,提高了人脸识别解锁的效率;当判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位置在预定识别范围内时,获取用户脸部特征信息,可通过获取用户不同的脸部特征信息实现人脸识别的多样化解锁方式;最后将用户脸部特征信息输入预建立的判断模型进行对比校验,若确定用户脸部特征信息与判断模型中预存对应数据相匹配时,激活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可快速便捷的完成解锁过程。由于不同人脸部的特征信息都存在不同的差异,因此通过人脸识别的解锁方式极大的提高了解锁的安全性,确保了用户的使用安全,同时,通过自动获取用户脸部特征信息并进行自动识别的方式,减少了用户解锁的操作过程,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解锁方式,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进一步地,由于人脸的特征信息存在多样化,为用户的解锁方式提供了更多的趣味性,加深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以下针对各个模块的具体实现做进一步的说明:

检测及获取模块310检测到用户对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的激活触发操作时,获取终端设备屏幕前端的图像信息。

具体地,检测到用户对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的激活触发操作时,可启动终端设备的图像获取设备获取终端设备屏幕前端的图像信息。

其中,终端设备的图像获取设备如终端设备的前置摄像头。

例如,在终端设备中,当检测到用户对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App1的激活触发操作时,启动终端设备的前置摄像头获取终端设备屏幕前端的图像信息。

判断模块320判断图像信息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位置是否在预定识别范围内。

其中,判断图像信息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位置是否在预定识别范围内的判断依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根据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距离判断图像信息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位置是否在预定识别范围内;

根据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方向判断图像信息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位置是否在预定识别范围内;

根据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倾斜角度判断图像信息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位置是否在预定识别范围内。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判断模块具体包括第一判断单元(图中未示出)和第二判断单元(图中未示出);第一判断单元判断终端设备屏幕前端的图像信息是否包含用户的脸部数据;第二判断单元当判断终端设备屏幕前端的图像信息包含用户的脸部数据时,判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位置是否在预定识别范围内。

例如,在终端设备中,预定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远近位置的可识别范围为15厘米至60厘米,当检测到用户对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App1的激活触发操作时,启动终端设备的前置摄像头获取终端设备屏幕前端的图像信息,如可通过现有人脸识别中的图像处理技术判断终端设备屏幕前端的图像信息包含用户的脸部数据时,根据图像信息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远近位置如20厘米,可判断图像信息中用户脸部区域在预定识别范围内。

又例如,在终端设备中,预定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方向位置的可识别范围为用户脸部区域的中心位置在获取图像信息的中心位置的偏离距离为0到1厘米,当检测到用户对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App1的激活触发操作时,启动终端设备的前置摄像头获取终端设备屏幕前端的图像信息,如可通过现有人脸识别中的图像处理技术判断终端设备屏幕前端的图像信息包含用户的脸部数据时,根据图像信息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方向位置为用户脸部区域的中心位置在获取图像信息的中心位置的偏离距离为0.2厘米,可判断图像信息中用户脸部区域在预定识别范围内。

又例如,在终端设备中,预定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倾斜角度位置的可识别范围为30°至100°,当检测到用户对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App1的激活触发操作时,启动终端设备的前置摄像头获取终端设备屏幕前端的图像信息,如可通过现有人脸识别中的图像处理技术判断终端设备屏幕前端的图像信息包含用户的脸部数据时,根据图像信息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倾斜角度位置为10°,可判断图像信息中用户脸部区域不在预定识别范围内。

获取模块330当判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位置在预定识别范围内时,获取用户脸部特征信息。

其中,获取用户脸部特征信息,具体通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一项人脸识别方法来实现:

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

基于特征脸的人脸识别方法;

基于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方法;

基于弹性图匹配的人脸识别方法。

例如,当判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位置在预定识别范围内时,可通过如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获取用户脸部特征信息,包括获取用户脸部的五官特征信息和用户脸部的表情特征信息等。

确定及激活模块340将用户脸部特征信息输入预建立的判断模型进行对比校验,若确定用户脸部特征信息与判断模型中预存对应数据相匹配时,激活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

其中,确定用户脸部特征信息与判断模型中预存对应数据相匹配,具体通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一方式来实现:

基于人脸特征点的识别算法;

基于整幅人脸图像的识别算法;

基于模板的识别算法;

利用神经网络进行识别的算法。

其中,用户脸部特征信息与判断模型中预存对应数据相匹配的情形包括用户脸部特征信息与判断模型中预存对应解锁用户的脸部特征数据相同或用户脸部特征信息与判断模型中预存对应解锁用户的脸部特征数据的差异在预定的差异范围内。

例如,在获取用户脸部特征信息之后,将用户脸部特征信息输入预建立的判断模型通过如基于人脸特征点的识别算法进行对比校验,若确定用户脸部特征信息与判断模型中预存对应解锁用户的脸部特征信息数据相匹配时,激活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确定及激活模块具体包括返回单元(图中未示出)和激活单元(图中未示出);返回单元当对比校验得到用户脸部特征信息与判断模型中预存对应数据相匹配时,返回校验成功值;激活单元根据校验成功值,激活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

例如,当对比校验得到用户脸部特征信息与判断模型中预存对应解锁用户的脸部特征信息数据相匹配时,返回一个校验成功值如“True”,随后,根据校验成功值为“True”,激活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App1。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基于安全类应用程序,设置模块410设置任一应用程序的人脸识别解锁方式;检测及获取模块420检测到用户对处于锁定状态的任一应用程序的激活触发操作时,获取终端设备屏幕前端的图像信息;判断模块430判断图像信息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位置是否在预定识别范围内;当判断用户脸部区域相对于终端设备的位置在预定识别范围内时,获取模块440获取用户脸部特征信息;确定及激活模块450将用户脸部特征信息输入预建立的判断模型进行对比校验,若确定用户脸部特征信息与判断模型中预存对应数据相匹配时,激活处于锁定状态的任一应用程序。

其中,本优选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检测及获取模块420和判断模块430中执行的内容与图3所示的终端设备在检测及获取模块310和判断模块320中执行的内容相同或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安全类应用程序,设置模块410设置任一应用程序的人脸识别解锁方式。

例如,通过终端设备的安全类应用程序SecurityApp,设置应用程序App2的解锁方式为人脸识别的解锁方式。

其中,检测及获取模块具体包括检测及启动单元(图中未示出);检测及启动单元用于检测到用户对处于锁定状态的任一应用程序的激活触发操作时,启动安全类应用程序针对任一应用程序的人脸识别解锁功能。

例如,当检测到用户对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App2的激活触发操作时,启动安全类应用程序SecurityApp针对应用程序App2的人脸识别解锁功能,如通过SecurityApp启动终端设备的前置摄像头获取终端设备屏幕前端的图像信息。

优选地,通过安全类应用程序激活处于锁定状态的任一应用程序。

例如,当对比校验得到用户脸部特征信息与判断模型中预存对应解锁用户的脸部特征信息数据相匹配时,向SecurityApp返回一个校验成功值如“True”,随后SecurityApp根据校验成功值为“True”激活处于锁定状态的应用程序App2。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包括涉及用于执行本申请中所述操作中的一项或多项的设备。这些设备可以为所需的目的而专门设计和制造,或者也可以包括通用计算机中的已知设备。这些设备具有存储在其内的计算机程序,这些计算机程序选择性地激活或重构。这样的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存储在设备(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存储在适于存储电子指令并分别耦联到总线的任何类型的介质中,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但不限于任何类型的盘(包括软盘、硬盘、光盘、CD-ROM、和磁光盘)、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随即存储器)、EPROM(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闪存、磁性卡片或光线卡片。也就是,可读介质包括由设备(例如,计算机)以能够读的形式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介质。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用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这些结构图和/或框图和/或流图中的每个框以及这些结构图和/或框图和/或流图中的框的组合。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将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方法的处理器来实现,从而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方法的处理器来执行本发明公开的结构图和/或框图和/或流图的框或多个框中指定的方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可以被交替、更改、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具有本发明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其他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现有技术中的具有与本发明中公开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