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虹膜的移动终端内容加密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21370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解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虹膜的移动终端内容加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移动设备如手机的使用越来越普及,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信工具。现有的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解锁方式:九宫格图像解锁、反转解锁,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记住特定的密码,只要知道密码就可打开手机锁屏。但是上述解锁方法容易被他人揣测、破解。移动通信设备中存储了一些重要的或者需要加密的短信、联系人方式、私人照片、银行账号密码、或者游戏的账号和密码等信息,当移动通信设备丢失时,容易泄露个人隐私。但现有的解锁方式的安全性不高,现有的一些生物特征解锁方式,如指纹解锁容易被不法分子复制,伪造指纹,脸部识别受表情、化妆品的使用影响,经常解锁失败,无法满足用户对解锁安全、快捷的需要。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虹膜的移动终端内容加密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投影图像的校正方法通过是通过手动进行校正,使用不便而自动校正成本昂贵的缺陷。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虹膜的移动终端内容加密方法,其中,方法包括步骤:A、检测到对第一用户的第一移动终端的内容进行加密时,第一移动终端打开无线通信功能,搜寻用于双重加密的第二用户的第二移动终端,将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进行配对;B、当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配对后,第一移动终端采集第一用户的第一虹膜数据,第二移动终端采集第二用户的第二虹膜数据;C、第一移动终端存储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二虹膜数据,第二移动终端存储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虹膜数据,第一移动终端的内容加密完成。所述的基于虹膜的移动终端内容加密方法,其中,所述步骤C之后还包括步骤:D、当需要查看第一终端中加密后的内容时,检测到第一移动终端接收的虹膜数据为第二用户的第二虹膜数据且第二移动终端接收到的虹膜数据为第一用户的第一虹膜数据后,完成内容解密。所述的基于虹膜的移动终端内容加密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之前还包括步骤:S、预先设置与第一移动终端配对的第二移动终端名称并存储。所述的基于虹膜的移动终端内容加密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步骤:A1、检测到第一用户需要对第一移动终端的内容进行加密时,第一移动终端提示第一用户打开无线通信功能;A2、第一移动终端通过在查找到的移动终端列表中,搜寻配对的第二用户的第二移动终端;A3、查找成功后,将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进行配对,建立数据通信通道。所述的基于虹膜的移动终端内容加密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中的无线通信为蓝牙、WIFI、NFC中的一种。一种基于虹膜的移动终端内容加密系统,其中,系统包括:检测与配对模块,用于检测到对第一用户的第一移动终端的内容进行加密时,第一移动终端打开无线通信功能,搜寻用于双重加密的第二用户的第二移动终端,将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进行配对;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当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配对后,第一移动终端采集第一用户的第一虹膜数据,第二移动终端采集第二用户的第二虹膜数据;传输与加密模块,用于第一移动终端存储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二虹膜数据,第二移动终端存储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虹膜数据,第一移动终端的内容加密完成。所述的基于虹膜的移动终端内容加密系统,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解密模块,用于当需要查看第一终端中加密后的内容时,检测到第一移动终端接收的虹膜数据为第二用户的第二虹膜数据且第二移动终端接收到的虹膜数据为第一用户的第一虹膜数据后,完成内容解密。所述的基于虹膜的移动终端内容加密系统,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S、预先设置与第一移动终端配对的第二移动终端名称并存储。所述的基于虹膜的移动终端内容加密系统,其中,所述检测与配对模块具体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到第一用户需要对第一移动终端的内容进行加密时,第一移动终端提示第一用户打开无线通信功能;设备搜寻单元,用于第一移动终端通过在查找到的移动终端列表中,搜寻配对的第二用户的第二移动终端;配对单元,用于查找成功后,将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进行配对,建立数据通信通道。所述的基于虹膜的移动终端内容加密系统,其中,所述无线通信为蓝牙、WIFI、NFC中的一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虹膜的移动终端内容加密方法及系统,本发明是基于两个用户的虹膜识别,进行隐私内容的加锁或者解锁,让隐私的加锁或者解锁不再是只依赖一个人,无只有一台手机,是无法完成解锁的,大大地提高了用户手机中的隐私安全,为用户提供更高的安全保障。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虹膜的移动终端内容加密方法的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虹膜的移动终端内容加密系统的较佳实施例的功能原理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人的眼睛结构由巩膜、虹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部分组成。虹膜是位于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状部分,其包含有很多相互交错的斑点、细丝、冠状、条纹、隐窝等的细节特征。而且虹膜在胎儿发育阶段形成后,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将是保持不变的。这些特征决定了虹膜特征的唯一性,同时也决定了身份识别的唯一性。因此,可以将眼睛的虹膜特征作为每个人的身份识别对象。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虹膜的移动终端内容加密方法的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其中,方法包括:步骤S100、检测到对第一用户的第一移动终端的内容进行加密时,第一移动终端打开无线通信功能,搜寻用于双重加密的第二用户的第二移动终端,将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进行配对;步骤S200、当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配对后,第一移动终端采集第一用户的第一虹膜数据,第二移动终端采集第二用户的第二虹膜数据;步骤S300、第一移动终端存储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二虹膜数据,第二移动终端存储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虹膜数据,第一移动终端的内容加密完成。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00之前还包括:步骤S10、预先设置与第一移动终端配对的第二移动终端名称并存储。具体实施时,当用户需要设置利用虹膜加锁的时候,需要两台手机,进行配置加锁。需要预先设置与用户A的手机配对的用户B的手机名称,并存储在用户A手机中。具体实施时,所述步骤S100中无线通信为蓝牙、WIFI、NFC中的一种。为了方便说明,将第一用户记为用户A,第二用户记为用户B。第一移动终端记为用户A的手机,第二移动终端记为用户B的手机。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00具体包括:步骤S101、检测到第一用户需要对第一移动终端的内容进行加密时,第一移动终端提示第一用户打开无线通信功能;步骤S102、第一移动终端通过在查找到的移动终端列表中,搜寻配对的第二用户的第二移动终端;步骤S103、查找成功后,将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进行配对,建立数据通信通道。以采用蓝牙或者WIFI为例进行无线通信进行说明,当用户A设置需要加锁的隐私内容时候,手机软件提示,是否进入“虹膜双重加锁”,当用户A选择进入此模式时候,用户A的手机就会提示用户AA需要打开蓝牙或者WIFI,去寻找“虹膜双重加锁”的另一重的用户B的手机。然后用户A在蓝牙或者WIFI热点列表上面去寻找需要共同创建“虹膜双重加锁”用户,然后就是进入蓝牙配对和WIFI热点配对的程序中。上述配对方法对NFC同样适用,不同的是,NFC通信时用户A的手机和用户B的手机的距离更小,在NFC通信距离内传输虹膜信息。所述步骤S200中配对后,用户A的手机需要利用虹膜技术去采样用户A的虹膜信息;同理,用户B的手机需要利用虹膜技术去采样用户B的虹膜信息。虹膜技术为现有技术中,这里不再赘述。所述步骤S300中,用户A的手机会提示用户A,是否需要通过蓝牙把数据传输到用户B的手机里面,同理,用户B的手机会提示用户B,是否需要通过蓝牙把数据传输到用户A的手机里面。最后传输完成了,用户A手机保存了用户B的虹膜信息,用户B手机保存了用户A的虹膜信息。当两者的虹膜信号传输完成后,整个加锁过程完成。也就是用户A的隐私加锁,既需要用户A的虹膜信息,也同样需要用户B的虹膜信息。传输过来的信息,手机系统会保存起来,用来解锁时候,虹膜信息的对比和确认。需要说明一下的是,传输的虹膜是数据包,是计算机的语言,“0”或者“1”,所以这种信息只能对计算机识别,人是识别不到的,也看不到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00之后还包括:步骤S400、需要查看第一终端中加密后的内容时,检测到第一移动终端接收的虹膜数据为第二用户的第二虹膜数据且第二移动终端接收到的虹膜数据为第一用户的第一虹膜数据后,完成内容解密。具体实施时,如果用户A需要查看加锁了的隐私内容,手机会提示是否进入“虹膜双重解锁”,然后进入蓝牙或者WIFI传输虹膜信息程序。只有在用户A接受到的虹膜信息是用户B的虹膜信号,同时用户B接受到的虹膜信息是用户A的虹膜信息后,才会将之前加锁的隐私内容给加锁开来。由于虹膜特征信息的唯一性,况且,还需要两者虹膜信息完全一致才能解锁。这就给用户需要加锁的信息上了一道坚不可破的锁,极大地保护了用户的隐私安全。本发明中当用户需要设置利用虹膜加锁的时候,需要两台手机,进行配置加锁,当然了,如果需要解锁,也需要两台手机,所以,就算加锁后的内容一台手机丢失,也没法查看,破解加锁后隐私的内容。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上述指令可由装置的处理器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虹膜的移动终端内容加密系统的较佳实施例的功能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其中,系统包括:检测与配对模块100,用于检测到对第一用户的第一移动终端的内容进行加密时,第一移动终端打开无线通信功能,搜寻用于双重加密的第二用户的第二移动终端,将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进行配对;具体如上方法实施例所述。数据采集模块200,用于当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配对后,第一移动终端采集第一用户的第一虹膜数据,第二移动终端采集第二用户的第二虹膜数据;具体如上方法实施例所述。传输与加密模块300,用于第一移动终端存储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二虹膜数据,第二移动终端存储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虹膜数据,第一移动终端的内容加密完成;具体如上方法实施例所述。所述的基于虹膜的移动终端内容加密系统,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解密模块,用于当需要查看第一终端中加密后的内容时,检测到第一移动终端接收的虹膜数据为第二用户的第二虹膜数据且第二移动终端接收到的虹膜数据为第一用户的第一虹膜数据后,完成内容解密;具体如上方法实施例所述。所述的基于虹膜的移动终端内容加密系统,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S、预先设置与第一移动终端配对的第二移动终端名称并存储;具体如上方法实施例所述。所述的基于虹膜的移动终端内容加密系统,其中,所述检测与配对模块具体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到第一用户需要对第一移动终端的内容进行加密时,第一移动终端提示第一用户打开无线通信功能;具体如上方法实施例所述。设备搜寻单元,用于第一移动终端通过在查找到的移动终端列表中,搜寻配对的第二用户的第二移动终端;具体如上方法实施例所述。配对单元,用于查找成功后,将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进行配对,建立数据通信通道;具体如上方法实施例所述。所述的基于虹膜的移动终端内容加密系统,其中,所述无线通信为蓝牙、WIFI、NFC中的一种;具体如上方法实施例所述。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虹膜的移动终端内容加密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检测到对第一用户的第一移动终端的内容进行加密时,第一移动终端打开无线通信功能,搜寻用于双重加密的第二用户的第二移动终端,将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进行配对;当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配对后,第一移动终端采集第一用户的第一虹膜数据,第二移动终端采集第二用户的第二虹膜数据;第一移动终端存储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二虹膜数据,第二移动终端存储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虹膜数据,第一移动终端的内容加密完成。本发明是基于两个用户的虹膜识别,进行隐私内容的加锁或者解锁,让隐私的加锁或者解锁不再是只依赖一个人,无只有一台手机,是无法完成解锁的,大大地提高了用户手机中的隐私安全,为用户提供更高的安全保障。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