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操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08292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操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识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发展,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逐步应用到终端设备中,与软件操作方法相结合。例如指纹识别、虹膜识别技术等,此类识别技术与操作方法结合,通常用于应用软件的打开或解锁等。而对于手机等智能移动终端而言,音频播放是常用功能,上述生物识别技术还没有和移动终端的音频播放功能相结合。此外,人与人之间的耳道结构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利用耳道识别技术与移动终端的音频类操作方法相结合是很有必要的。

继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身份认证技术出现之后,耳道识别技术也很快问世。耳道识别技术是通过匹配声音在耳道中的共振频谱,从而进行身份识别的技术。这种识别技术是基于耳道孔构造的唯一性。耳机发出的声波进过外耳道的鼓膜,到中耳、内耳,再反射回鼓膜,形成的声学共振频谱在人与人之间具有个体差异,因而通过样本匹配判断使用者的身份。这项新技术仅仅通过入耳式耳机便可完成对活动或静止状态的验证人的持续性身份识别。数据显示,耳道识别时间仅需1秒,准确率达到99%。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操作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耳戴式电子设备发送的用户耳道信息;

将所述用户的耳道信息与预存的耳道信息进行信息匹配,获取与预存的耳道信息相对应的操作指令;

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执行对应操作。

优选地,所述操作指令包括应用开启指令;所述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执行对应操作,包括:开启与预存的耳道信息相对应的应用程序。

优选地,所述操作指令包括音频文件播放指令;所述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执行对应操作,包括:播放与预存的耳道信息相对应的音频文件。

优选地,所述获取与预存的耳道信息相对应的操作指令前,还包括:

记录用户采用所述预存的耳道信息对应耳道收听的音频文件的频率;

将所述音频文件中收听频率超过预存阈值的音频文件设为第一音频文件;

将所述第一音频文件设定为与所述预存的耳道信息对应的音频文件播放指令的播放对象。

优选地,所述操作指令包括音频播放类图标展示指令;所述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执行对应操作,包括:在应用图标展示界面上将与所述用户的耳道信息相对应的音频播放类图标与非音频播放类图标区别展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耳戴式电子设备发送的用户耳道信息;

匹配单元:用于将所述用户的耳道信息与预存的耳道信息进行信息匹配,获取与预存的耳道信息相对应的操作指令;

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执行对应操作。

优选地,所述操作指令包括应用开启指令;所述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执行对应操作,包括:开启与预存的耳道信息相对应的应用程序。

优选地,所述操作指令包括音频文件播放指令;所述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执行对应操作,包括:播放与预存的耳道信息相对应的音频文件。

优选地,所述获取与预存的耳道信息相对应的操作指令前,还包括:

记录用户采用所述预存的耳道信息对应耳道收听的音频文件的频率;

将所述音频文件中收听频率超过预存阈值的音频文件设为第一音频文件;

将所述第一音频文件设定为与所述预存的耳道信息对应的音频文件播放指令的播放对象。

优选地,所述操作指令包括音频播放类图标展示指令;所述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执行对应操作,包括:在应用图标展示界面上将与所述用户的耳道信息相对应的音频播放类图标与非音频播放类图标区别展示。

本发明的操作方法通过耳机完成对佩戴耳机用户的身份识别,识别快速,准确率高;智能终端与耳机相配合,将耳道识别技术与终端音频播放功能相结合,简化了用户的操作动作的同时,也提高了终端音频播放功能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操作方法流程图;

图3是操作方法中设定第一音频文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中,该终端包括接收单元1、匹配单元2及执行单元3。具体的,

接收单元1:用于接收耳戴式电子设备发送的用户耳道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耳戴式电子设备包括有线耳机、蓝牙无线耳机等。为实现更好的耳道信息检测效果,优选采用入耳式耳机。该移动终端优选为智能设备,包括Android系统或IOS系统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

优选地,在接收耳戴式电子设备发送的用户耳道信息之前,终端中预存了耳道信息,预存耳道信息的方法为:耳戴式电子设备向用户耳道发射加密声波并接收耳道反射的与加密声波对应的加密回波。耳戴式电子设备将加密回波进行特征分析并处理形成预存回波特征编码。耳戴式电子设备将回波特征编码发送给移动终端进行存储,移动终端为其设定一个对应的操作指令,例如,应用文件开启指令等。其工作原理为:每个人的耳道结构是唯一的,耳机发出的声波经过外耳道的鼓膜,到中耳、内耳、再反射回鼓膜,形成的声学共振频谱在人与人之间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上述回波特征编码即代表了用户耳道的结构特点。

接收单元1具体工作过程为:

耳戴式电子设备向用户耳道发送解密声波并接收耳道反射的与解密声波对应的解密回波,耳戴式电子设备将解密回波进行特征分析并处理形成回波特征编码,耳戴式电子设备向移动终端发送回波特征编码。移动终端的接收单元1接收耳戴式电子设备发送的解密回波特征编码,并将其输出到匹配单元2。

优选地,在向用户耳道发射解密声波之前,耳戴式电子设备接收用户发出的开启耳道检测功能的指令,耳戴式电子设备接收指令后再获取用户耳道信息。该指令的实现方式包括以下两种形式:

A:在耳戴式电子设备设置有自动感应设备,当用户佩戴耳戴式电子设备时,自动感应设备检测到用户佩戴的动作后,向耳戴式电子设备的控制单元输出检测信息,该检测信息即为开启耳道检测功能的指令。即耳戴式电子设备检测用户佩戴上耳戴式电子设备后,耳戴式电子设备向用户耳道发射解密声波。

B:通过移动终端向耳戴式电子设备发送耳道检测指令。

匹配单元2:用于将用户的耳道信息与预存的耳道信息进行信息匹配,即判断解密回波特征编码与预存回波特征编码是否相符,如果相符则获取与预存的耳道信息相对应的操作指令;

执行单元3:用于根据操作指令执行对应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地将操作指令设定为某种应用的开启指令,用户在使用手机时,佩戴上耳机;耳机自动检测到用户的佩戴动作,向用户耳道发送解密声波并接收反射回波;将反射回波特征编码发送至手机,手机根据反射回波特征编码得到用户此刻佩戴耳机的耳道信息并与预存的耳道信息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的预存的耳道信息对应的应用开启指令,手机自动打开相关应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地将操作指令设定为某种应用的开启指令,用户在使用手机时,佩戴上耳机;用户操作手机向耳机发出耳道检测指令。耳机向用户耳道发送解密声波并接收反射回波;将反射回波特征编码发送至手机,手机根据反射回波特征编码得到用户此刻佩戴耳机的耳道信息并与预存的耳道信息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的预存的耳道信息对应的应用开启指令,手机自动打开相关应用。

为实现耳道识别技术与移动终端音频播放功能的结合,优选地将应用开启指令设为音频播放器开启指令或FM收听器开启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地将操作指令设定为音频播放类图标展示指令,用户在使用手机时,佩戴上耳机;耳机自动检测到用户的佩戴动作,向用户耳道发送解密声波并接收反射回波;将反射回波特征编码发送至手机,手机根据反射回波特征编码得到用户此刻佩戴耳机的耳道信息并与预存的耳道信息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的预存的耳道信息对应的音频播放类图标展示指令,手机在应用图标展示界面上将与用户的耳道信息相对应的音频播放类图标与非音频播放类图标区别展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地将操作指令设定为音频播放类图标展示指令,用户在使用手机时,佩戴上耳机;用户操作手机向耳机发出耳道检测指令。耳机向用户耳道发送解密声波并接收反射回波;将反射回波特征编码发送至手机,手机根据反射回波特征编码得到用户此刻佩戴耳机的耳道信息并与预存的耳道信息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的预存的耳道信息对应的音频播放类图标展示指令,手机在应用图标展示界面上将与用户的耳道信息相对应的音频播放类图标与非音频播放类图标区别展示。

上述区别展示方式,优选地采用改变图标排列顺序或图标显示方式。其中改变图标排列顺序可以为将音乐播放器图标、FM收听器图标或其它音频播放类图标优先排列在当前图标展示界面上;改变图标显示方式可以为将音乐播放器图标、FM收听器图标或其它音频播放类图标高亮显示或放大显示,引起用户的注意,便于用户在多个图标中快速识别音频播放类图标。

为了将耳道识别功能与移动终端的音频播放功能更好地结合,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地将操作指令设定为音频文件播放指令。

如图3所示,为实现更智能的播放效果,获取与预存的耳道信息相对应的操作指令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S201:记录用户采用预存的耳道信息对应耳道收听的音频文件的频率;

S202:将音频文件中收听频率超过预存阈值的音频文件设为第一音频文件;

S203:将第一音频文件设定为与预存的耳道信息对应的音频文件播放指令的播放对象。

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01的具体工作过程为:在用户使用耳机开始听歌时,手机自动向耳机发出耳道检测指令,耳机向用户耳道发送解密声波并接收反射回波;将反射回波特征编码发送至手机,手机将此时播放的歌曲以及相应的用户耳道信息进行保存。当手机的音乐播放器进行切换歌曲操作时,手机自动向耳机发出耳道检测指令,耳机向用户耳道发送解密声波并接收反射回波;将反射回波特征编码发送至手机,手机将此时播放的歌曲以及对象的用户耳道信息进行保存。手机在播放歌曲时,不断重复上述过程,记录用户耳道信息对应的每首歌的播放次数。设定一个用户偏好阈值,例如设定歌曲播放阈值为20次,被播放次数超过此阈值的歌曲,可默认为用户对该歌曲的喜好程度较高。

步骤S202的具体工作过程为:若手机检测到用户播放歌曲一、歌曲二和歌曲三的次数均超过了阈值20次,则将这三首歌曲设为第一音频文件。

步骤S203的具体工作过程为:将步骤S202中确定的三首歌曲设为耳道信息对应的音频文件播放指令的播放对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将操作指令设定为音频文件播放指令时,用户在使用手机时,佩戴上耳机;耳机自动检测到用户的佩戴动作,向用户耳道发送解密声波并接收反射回波;将反射回波特征编码发送至手机,手机根据反射回波特征编码得到用户此刻佩戴耳机的耳道信息并与预存的耳道信息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的预存的耳道信息对应的音频文件播放指令,手机自动随机播放第一音频文件中三首歌曲中的任意一首。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地将操作指令设定为音频文件播放指令,用户在使用手机时,佩戴上耳机;用户操作手机向耳机发出耳道检测指令。耳机向用户耳道发送解密声波并接收反射回波;将反射回波特征编码发送至手机,手机根据反射回波特征编码得到用户此刻佩戴耳机的耳道信息并与预存的耳道信息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的预存的耳道信息对应的音频文件播放指令,手机自动随机播放第一音频文件中三首歌曲中的任意一首。

如图2所示,一种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接收耳戴式电子设备发送的用户耳道信息;

S102:将用户的耳道信息与预存的耳道信息进行信息匹配,获取与预存的耳道信息相对应的操作指令;

S103:根据操作指令执行对应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耳戴式电子设备包括有线耳机、蓝牙无线耳机等。为实现更好的耳道信息检测效果,优选采用入耳式耳机。该移动终端优选为智能设备,包括Android系统或IOS系统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

优选地,在接收耳戴式电子设备发送的用户耳道信息之前,终端中预存了耳道信息,预存耳道信息的方法为:耳戴式电子设备向用户耳道发射加密声波并接收耳道反射的与加密声波对应的加密回波。耳戴式电子设备将加密回波进行特征分析并处理形成预存回波特征编码。耳戴式电子设备将回波特征编码发送给移动终端进行存储,移动终端为其设定一个对应的操作指令,例如,应用文件开启指令等。其工作原理为:每个人的耳道结构是唯一的,耳机发出的声波经过外耳道的鼓膜,到中耳、内耳、再反射回鼓膜,形成的声学共振频谱在人与人之间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上述回波特征编码即代表了用户耳道的结构特点。

步骤S101具体工作过程为:

耳戴式电子设备向用户耳道发送解密声波并接收耳道反射的与解密声波对应的解密回波,耳戴式电子设备将解密回波进行特征分析并处理形成回波特征编码,耳戴式电子设备向移动终端发送回波特征编码。移动终端的接收单元1接收耳戴式电子设备发送的解密回波特征编码,并将其输出到匹配单元2。

优选地,在向用户耳道发射解密声波之前,耳戴式电子设备接收用户发出的开启耳道检测功能的指令,耳戴式电子设备接收指令后再获取用户耳道信息。该指令的实现方式包括以下两种形式:

A:在耳戴式电子设备设置有自动感应设备,当用户佩戴耳戴式电子设备时,自动感应设备检测到用户佩戴的动作后,向耳戴式电子设备的控制单元输出检测信息,该检测信息即为开启耳道检测功能的指令。即耳戴式电子设备检测用户佩戴上耳戴式电子设备后,耳戴式电子设备向用户耳道发射解密声波。

B:通过移动终端向耳戴式电子设备发送耳道检测指令。

步骤S102具体工作过程为:匹配单元2将耳戴式电子设备发送的用户耳道信息与预存的耳道信息进行信息匹配,即判断解密回波特征编码与预存回波特征编码是否相符,如果相符则获取与预存的耳道信息相对应的操作指令;

步骤S103具体工作过程为:执行单元3根据步骤S102获得的操作指令执行对应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地将操作指令设定为某种应用的开启指令,用户在使用手机时,佩戴上耳机;耳机自动检测到用户的佩戴动作,向用户耳道发送解密声波并接收反射回波;将反射回波特征编码发送至手机,手机根据反射回波特征编码得到用户此刻佩戴耳机的耳道信息并与预存的耳道信息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的预存的耳道信息对应的应用开启指令,手机自动打开相关应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地将操作指令设定为某种应用的开启指令,用户在使用手机时,佩戴上耳机;用户操作手机向耳机发出耳道检测指令。耳机向用户耳道发送解密声波并接收反射回波;将反射回波特征编码发送至手机,手机根据反射回波特征编码得到用户此刻佩戴耳机的耳道信息并与预存的耳道信息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的预存的耳道信息对应的应用开启指令,手机自动打开相关应用。

为实现耳道识别技术与移动终端音频播放功能的结合,优选地将应用开启指令设为音频播放器开启指令或FM收听器开启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地将操作指令设定为音频播放类图标展示指令,用户在使用手机时,佩戴上耳机;耳机自动检测到用户的佩戴动作,向用户耳道发送解密声波并接收反射回波;将反射回波特征编码发送至手机,手机根据反射回波特征编码得到用户此刻佩戴耳机的耳道信息并与预存的耳道信息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的预存的耳道信息对应的音频播放类图标展示指令,手机在应用图标展示界面上将与用户的耳道信息相对应的音频播放类图标与非音频播放类图标区别展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地将操作指令设定为音频播放类图标展示指令,用户在使用手机时,佩戴上耳机;用户操作手机向耳机发出耳道检测指令。耳机向用户耳道发送解密声波并接收反射回波;将反射回波特征编码发送至手机,手机根据反射回波特征编码得到用户此刻佩戴耳机的耳道信息并与预存的耳道信息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的预存的耳道信息对应的音频播放类图标展示指令,手机在应用图标展示界面上将与用户的耳道信息相对应的音频播放类图标与非音频播放类图标区别展示。

上述区别展示方式,优选地采用改变图标排列顺序或图标显示方式。其中改变图标排列顺序可以为将音乐播放器图标、FM收听器图标或其它音频播放类图标优先排列在当前图标展示界面上;改变图标显示方式可以为将音乐播放器图标、FM收听器图标或其它音频播放类图标高亮显示或放大显示,引起用户的注意,便于用户在多个图标中快速识别音频播放类图标。

为了将耳道识别功能与移动终端的音频播放功能更好地结合,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地将操作指令设定为音频文件播放指令。

如图3所示,为实现更智能的播放效果,获取与预存的耳道信息相对应的操作指令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S201:记录用户采用预存的耳道信息对应耳道收听的音频文件的频率;

S202:将音频文件中收听频率超过预存阈值的音频文件设为第一音频文件;

S203:将第一音频文件设定为与预存的耳道信息对应的音频文件播放指令的播放对象。

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01的具体工作过程为:在用户使用耳机开始听歌时,手机自动向耳机发出耳道检测指令,耳机向用户耳道发送解密声波并接收反射回波;将反射回波特征编码发送至手机,手机将此时播放的歌曲以及相应的用户耳道信息进行保存。当手机的音乐播放器进行切换歌曲操作时,手机自动向耳机发出耳道检测指令,耳机向用户耳道发送解密声波并接收反射回波;将反射回波特征编码发送至手机,手机将此时播放的歌曲以及对象的用户耳道信息进行保存。手机在播放歌曲时,不断重复上述过程,记录用户耳道信息对应的每首歌的播放次数。设定一个用户偏好阈值,例如设定歌曲播放阈值为20次,被播放次数超过此阈值的歌曲,可默认为用户对该歌曲的喜好程度较高。

步骤S202的具体工作过程为:若手机检测到用户播放歌曲一、歌曲二和歌曲三的次数均超过了阈值20次,则将这三首歌曲设为第一音频文件。

步骤S203的具体工作过程为:将步骤S202中确定的三首歌曲设为耳道信息对应的音频文件播放指令的播放对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将操作指令设定为音频文件播放指令时,用户在使用手机时,佩戴上耳机;耳机自动检测到用户的佩戴动作,向用户耳道发送解密声波并接收反射回波;将反射回波特征编码发送至手机,手机根据反射回波特征编码得到用户此刻佩戴耳机的耳道信息并与预存的耳道信息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的预存的耳道信息对应的音频文件播放指令,手机自动随机播放第一音频文件中三首歌曲中的任意一首。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地将操作指令设定为音频文件播放指令,用户在使用手机时,佩戴上耳机;用户操作手机向耳机发出耳道检测指令。耳机向用户耳道发送解密声波并接收反射回波;将反射回波特征编码发送至手机,手机根据反射回波特征编码得到用户此刻佩戴耳机的耳道信息并与预存的耳道信息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的预存的耳道信息对应的音频文件播放指令,手机自动随机播放第一音频文件中三首歌曲中的任意一首。

本发明的操作方法通过耳机完成对佩戴耳机用户的身份识别,识别快速,准确率高;智能终端与耳机相配合使用,将耳道识别技术与终端音频播放功能相结合,简化了用户的操作动作的同时,也提高了终端音频播放功能的便捷性。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