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部落群的企业员工财务报销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52692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财务管理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部落群的企业员工财务报销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财务报销制度是指公司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固定各项费用的开支标准,并依据这些制度对公司各项日常费用的开支进行严格的计划、核算控制、考核与奖惩,以将公司的各项费用控制在尽可能合理的范围内,杜绝浪费,提高经济效益,约束各级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树立成本意识。目前,企业的报销流程一般为开具发票、整理票据、领导签字,最后送至财务报销,财务核实完毕后通过现金或转账的方式进行费用报销,其所有的报销流程一般都是人为操作,包括粘贴发票、叙述报销事由、领导签字等,然后将整理好的票据人为的送至财务,且员工报销没有部门之分,全部一股脑的送至财务那,然后财务再进行分类统计并核实,工作量大,报销流程较为繁琐,使得报销流程的管理难以规范化,而且员工也无法掌握了解报销的进度,难以实现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资源共享。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基于部落群的企业员工财务报销管理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报销流程繁琐、财务报销管理不规范以及企业与员工之间存在资源共享局限性等问题。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部落群的企业员工财务报销管理系统,包括员工终端、部落匹配单元、财务报销处理单元、云服务器和企业高层终端,其中,

所述员工终端,用于企业员工的登陆认证,并将员工信息转换为对应的部落数据发送至部落群匹配单元;

所述部落群匹配单元,用于将报销员工对应的部落数据与部落群匹配单元预定义过的部落群相匹配,并将匹配数据整合成报销清单发送至财务报销处理单元;

所述财务报销处理单元,用以接收部落群发送的报销清单,并对报销清单进行核实,核实无误后实施报销操作并上传至云服务器;

所述云服务器,用以存储并实现财务报销的资源共享。

进一步地,所述部落群匹配单元的建立步骤,用于在财务报销管理系统中建立统一的匹配规则,企业每个部门设为一个部落群并在部落群匹配单元中进行预定义。

进一步地,所述部落群匹配单元包括员工数据中心,该员工数据中心包含员工信息及其报销经历。

进一步地,报销清单包括清单主体及其附属信息,其中清单主体为本次报销的内容,附属信息为本次报销的备注内容和以往报销经历。

进一步地,报销清单的附属信息为图表格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建立部落群匹配单元,用以将企业部门设置为部落群并预定义,报销员工与对应的部落群相匹配并以部落群的名义进行报销,且报销清单还增设有附属信息,便于后续的财务报销的核实操作,大大简化了财务报销流程,而且整个报销流程上传至云服务器,实现企业单位与员工之间的资源共享。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部落群的企业员工财务报销管理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所示的一种基于部落群的企业员工财务报销管理系统,包括员工终端、部落匹配单元、财务报销处理单元、云服务器和企业高层终端,其中,员工终端,用于企业员工的登陆认证,并将员工信息转换为对应的部落数据发送至部落群匹配单元;部落群匹配单元,用于将报销员工对应的部落数据与部落群匹配单元预定义过的部落群相匹配,并将匹配数据整合成报销清单发送至财务报销处理单元;财务报销处理单元,用以接收部落群发送的报销清单,并对报销清单进行核实,核实无误后实施报销操作并上传至云服务器;云服务器,用以存储并实现财务报销的资源共享。

在本实施例中,部落群匹配单元的建立步骤,用于在财务报销管理系统中建立统一的匹配规则,企业每个部门设为一个部落群并在部落群匹配单元中进行预定义,便于报销员工匹配对应的部落群,使得财务报销的流程规范化。

在本实施例中,部落群匹配单元包括员工数据中心,该员工数据中心包含员工信息及其报销经历,通过建立每个部落群的员工的报销经历,便于提高员工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协同性。

在本实施例中,报销清单包括清单主体及其附属信息,其中清单主体为本次报销的内容,附属信息为本次报销的备注内容和以往报销经历,报销清单还增设有附属信息,便于后续的财务报销的核实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报销清单的附属信息为图表格式,相对于数据格式,图表一目了然,可操作性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建立部落群匹配单元,用以将企业部门设置为部落群并预定义,报销员工与对应的部落群相匹配并以部落群的名义进行报销,大大简化了财务报销流程,而且整个报销流程上传至云服务器,实现企业单位与员工之间的资源共享。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