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社交媒体的SCRM系统及其开发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02853阅读:14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技术、IT、市场营销领域,尤其涉及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SCRM)领域。



背景技术:

CRM即客户关系管理,是指企业用CRM技术来管理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场合下,CRM可能是一个管理学术语,可能是一个软件系统。通常所指的CRM,指用计算机自动化分析销售、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以及应用等流程的软件系统。它的目标是通过提高客户的价值、满意度、赢利性和忠实度来缩减销售周期和销售成本、增加收入、寻找扩展业务所需的新的市场和渠道。

传统的CRM更多是将用户(消费者)的各种背景资料、消费情况等整理出来,然后通过系统的方式进行持续跟踪,包括进一步消费的记录归档;通过电话、短信、email等方式发送一些信息;乃至售后的跟进记录等。在这样一个系统中,每个用户就相当于一条记录。如果没有大的投诉事件等,可能除了电脑系统外,没有人会知道某个用户叫什么名字。因为这个系统是企业主导的,属于内向型的,更多是帮助企业去管理用户,而非真的想通过这个系统去与客户建立多么强烈的关系。这种CRM存在着几个明显的问题:

连接用户比较难,也许只能通过交易和投诉才能产生连接,平时基本是没有连接的。

数据是相对静止的,CRM里的数据可能是用户几个月甚至一年前的情况。

用户与用户之间是难以沟通的,更不可能形成网络,甚至用户张三永远不知道用户李四的存在。

CRM是内向型的,更多作为一种内部优化工作流程的工具,难以发挥其客服、营销、销售乃至公关等功能。

CRM更多是作用于管理用户,并没有打算将用户的力量调动起来。

数据量和数据丰富度不够,很难对用户进行精准的洞察。

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社交媒体(Social media)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社交媒体作为一个新的阵地,通过在社交媒体开发一个系统,全新地建立起一个新的企业——用户之间的连接,充分解决以上传统CRM遇到的问题。这个系统我们将之成为Social CRM,即SCRM。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社交媒体的SCRM系统。

一种基于社交媒体的SCRM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社交媒体模块、业务功能模块和数据模块;所述社交媒体模块利用拥有海量用户群体、有分享功能的社交媒体为平台,通过平台搭建SCRM系统,并在SCRM系统中植入统计代码,利用跨平台、低门槛访问的HTML5技术,将企业需要表达的价值通过所述SCRM系统传递给用户;所述业务功能模块基于海量用户群体的社交媒体和HTML5技术开发的SCRM系统的低门槛链接,提高用户的访问频率和停留时间,从而获取用户近期的数据,再通过所述SCRM系统构建社区模块,使用户与用户之间形成一个新的社交网络,再利用社交媒体的分享机制,将企业需要表达的价值通过用户进行分享形成快速传播;所述数据模块通过在所述SCRM系统中植入的统计代码,统计每个访问所述SCRM系统的用户的基础数据源,并利用所述基础数据源描绘出用户画像。

进一步地,所述业务功能模块主要包括HTML5应用模块、社区模块、商城模块、门店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基础数据源包括个人属性、行为记录、内容和关系链。

进一步地,所述企业的价值是指内容、产品或服务。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社交媒体的SCRM系统的开发方法。

一种基于社交媒体的SCRM系统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利用拥有海量用户群体、有分享功能的社交媒体为平台;

b、通过平台搭建SCRM系统,并在所述SCRM系统中植入统计代码,利用跨平台、低门槛访问的HTML5技术,将企业需要表达的价值通过所述SCRM系统传递给用户;

c、基于拥有海量用户群体的社交媒体和HTML5技术开发的SCRM系统的低门槛链接,提高用户的访问频率和停留时间,从而获取用户近期的数据;

d、通过所述SCRM系统构建社区模块,使用户与用户之间形成一个新的社交网络,再利用社交媒体的分享机制,所述SCRM系统可以将企业需要表达的价值通过用户进行分享,形成快速传播;

e、通过在SCRM系统中植入的统计代码,统计每个访问所述SCRM系统的用户的基础数据源,并利用所述基础数据源描绘出用户画像。

进一步地,所述企业需要表达的价值包括内容、产品和服务。

进一步地,所述SCRM系统包括业务功能模块,所述业务功能模块主要包括HTML5应用模块、社区模块、商城模块、门店模块。

进一步地,步骤c中的所述数据可以是动态的。

进一步地,所述基础数据源包括个人属性、访问记录、内容和关系链。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基于社交媒体的SCRM系统,解决了传统CRM系统连接用户难、数据相对静止、用户间无沟通、无法调动用户参与、难以发挥营销、销售和客服作用、数据量偏小不丰富等问题。SCRM系统基于社交媒体,容易连接用户,可获取动态数据,使用户形成网状沟通,并可以把用户调动起来,数据量也更全面更丰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SCRM系统的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平台开发主要涉及以下3个方面:

(1)跨平台的能力封装,如图1中A区域所示。通过抽象每个平台(如微信、微博、QQ、支付宝)的身份、消息、分享和支付等能力,让SCRM系统的业务功能模块基于平台的稳定性。解决了传统CRM系统连接用户难的问题。

(2)业务功能模块,如图1中B区域所示。此为SCRM系统的核心。根据企业的价值(内容、产品或服务)出发,通过HTML5技术开发对应的业务模块,例如HTML5应用模块、社区模块、积分商城模块、辅助应用模块、门店模块、商城模块、客服模块、内容模块、会员模块、企业系统模块、零售管理模块、线下活动模块、平台能力模块等。解决了传统CRM系统数据相对静止、用户间无沟通、无法调动用户参与和难以发挥营销、销售和客服作用等问题。

(3)数据模块,如图1中C区域所示。通过在SCRM系统的业务功能模块部署全面的统计代码,收集到用户访问SCRM系统后留下的基础数据源,并通过基础数据源建模,对收集到的基础数据源加以分析,形成精准的用户画像。其中,基础数据源主要由个人属性、行为记录、内容和关系链等4种数据组成。主要解决了传统CRM系统难以进行精准用户洞察的问题。

下面再对整个SCRM系统进行详细的分解。

一、跨平台能力:

开发完毕后,SCRM系统提供跨平台能力,对于同样的功能,各个平台能够完成完全一样的操作并达到目的。如同样一个产品的购买链接二维码(由SCRM系统的商城模块提供),使用微信扫一扫,可以通过微信完成“查看产品——下订单——微信支付——收到微信公众号消息通知——收货”等过程。而通过支付宝扫一扫,则可以通过支付宝完成“查看产品——下订单——支付宝支付——收到支付宝服务窗消息通知——收货”等过程。便于连接用户。

二、业务功能模块:

HTML5应用模块,提供各种高互动性、可玩性的HTML5应用,吸引用户访问SCRM系统,主要收集用户的访问记录和关系链数。

社区模块,通过帖子、照片墙和话题等方式提供用户与用户之间的沟通空间,主要收集用户的内容偏好和关系链数据。

会员模块,提供用户注册、领取积分等功能,主要收集用户个人属性的数据。

积分商城模块,提供用户将积分兑换成奖品的功能,主要收集用户个人属性的数据。

门店模块,提供用户预约线下服务的功能,主要收集用户的个人属性数据。

商城模块,提供用户在线购买商品的功能,主要收集用户的个人数据、内容偏好和关系链等数据。

内容模块,提供企业品牌、产品和服务的内容,主要收集用户的访问记录、内容偏好等数据。

客服模块,企业提供给用户的客服窗口,主要收集用户的内容偏好数据。

辅助模块,提供投票、问卷等功能,主要收集用户的内容偏好数据。

三、数据模块:

通过数据建模,比如建立关键意见领袖(KOL)模型,对SCRM系统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得到精准的用户画像,用户画像对比传统的CRM系统能够得出兴趣偏好、情感、活跃时间以及影响力等。

下面再结合SCRM系统的实际应用进行说明。

首先利用例如微信、微博这类拥有海量用户群体和分享功能的APP作为平台,通过平台搭建SCRM系统。利用跨平台、低门槛访问的HTML5技术,将企业需要表达的价值,例如内容、产品或服务通过SCRM系统传递给用户。

由于是基于低门槛访问的HTML5技术,对于传统的CRM来说,用户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等超级APP更加快捷地访问到SCRM的各个功能模块,更有利于开拓浏览的用户人数,同时提高访问频率和停留时间。

通过SCRM系统的社区模块,使用户与用户之间形成一个新的社交网络,通过帖子、照片墙和话题等方式,提供用户与用户之间的沟通分享空间。再利用社交媒体的分享机制,SCRM系统可以将企业需要表达的价值通过用户进行分享,形成快速传播,大大提高了对于用户的覆盖面和黏性。

同时用户在浏览SCRM的各个HTML5页面时,SCRM系统可以通过统计代码统计用户的基础数据源,包括用户的个人属性、访问记录、内容和关系链。其中,个人属性包括性别、年龄、住址等。访问记录包括用户近期访问过的页面、浏览过的内容信息等。内容包括用户的兴趣爱好、内容偏好等。关系链包括用户的朋友圈、好友关系等。

SCRM针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可以更精准地描绘用户画像并对用户打上数据标签,后续企业可以根据数据标签给用户推送他所喜欢的内容,进行精准营销。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