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车智能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72610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公务车智能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车辆管理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公务车智能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中央对“三公”的管理高度重视,“三公”问题也越发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暴露出公务用车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目前,在行政单位、公司以及各个企业均设置有公车,存在公务用车多,使用人员不固定、使用频率高、行驶路线长、时间跨度大等特点,日常管理难度大。

当前,为了实现对公务车的规划管理,相关技术中,各个单位都规定了自己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但是对公务车的管理一般都是通过用车申请人提交纸质申请,申请填写与人工审核工作繁琐、费时费力,紧急情况下没有充足的条件核对,出现未批先用、无单用车、节假日无计划用车、未按规定入库、公车私用等违规用车、随意用车、不规范用车现象。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相关技术中的公务车管理方法仍然需要纸质申请、人工核对,从而出现审核工作繁琐、未批先用、公车私用、用车随意的现象,最终造成公务车日常管理费时费力、管理效率低、用车程序不规范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务车智能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通过将公务车的管理过程智能化、信息化,加强和规范了公务车管理制度,进而解决公务车日常管理费时费力、管理效率低的问题,并对不规范用车行为进行提示及管控,实现对公务车高效、规范的日常管理。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公务车智能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终端提交的用车申请信息;

根据所述用车申请信息分配满足所述用车申请信息的公务车;

将分配的所述公务车的车辆信息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以使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申请人提取所述公务车。

接收设置于所述公务车内的车载终端发送的所述公务车的动态信息;

根据所述动态信息,生成相应的提示信息和/或控制指令;

将所述提示信息和/或控制指令发送至对应的所述公务车内的车载终端,以使所述车载终端使用所述提示信息进行提示警告,和/或使用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公务车进行控制。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用车申请信息分配满足所述用车申请信息的公务车之后,还包括:

向所述公务车发送车辆解锁指令,以使所述公务车内的车载终端使用所述车辆解锁指令将所述公务车解除锁定。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动态信息包括:当前位置信息;

所述根据所述动态信息,生成相应的提示信息和/或控制指令,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位置信息判断所述公务车是否进入预设的敏感区域;

若是,则生成进入敏感区域的提示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动态信息包括:行车轨迹信息;

所述根据所述动态信息,生成相应的提示信息和/或控制指令,包括:

根据所述用车申请信息和所述行车轨迹信息判断所述公务车是否用于执行公务;

若否,则生成确认是否执行公务的提示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用车申请信息包括:行驶目的地;

所述根据所述用车申请信息和所述行车轨迹信息判断所述公务车是否用于执行公务,包括:

根据所述行驶目的地规划多条预设行车路线;

将所述行车轨迹信息与多条所述预设行车路线进行匹配;

根据匹配结果判断所述公务车是否用于执行公务。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动态信息包括:仓储电子标签信息和车辆编号;

所述根据所述动态信息,生成相应的提示信息和/或控制指令,包括:

根据所述车辆编号和所述仓储电子标签信息判断所述公务车是否还车成功;

若是,则生成还车成功的提示信息和锁车控制指令;

若否,则生成还车失败的提示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仓储电子标签信息包括:当前所在车库编号;

所述根据所述车辆编号和所述仓储电子标签信息判断所述公务车是否还车成功,包括:

根据所述车辆编号调取与所述车辆编号相应的预设车库编号;

判断所述预设车库编号与所述当前所在车库编号是否相同;

若是,则确定所述公务车还车成功;

若否,则确定所述公务车还车失败。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现场人员提交的紧急用车申请,其中,所述紧急用车申请包括:现场人员位置信息;

计算所述现场人员位置信息与各个外勤公务车之间的行驶距离,其中,所述外勤公务车为被提取后处于出勤状态的所述公务车;

选择所述行驶距离最小值对应的所述公务车作为最优外勤公务车;

将所述现场人员的位置信息发送至设置于所述最优外勤公务车内的车载终端,以使所述最优外勤公务车行驶至所述现场人员所在的位置。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公务车智能管理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终端提交的用车申请信息;

分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车申请信息分配满足所述用车申请信息的公务车;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分配的所述公务车的车辆信息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以使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申请人提取所述公务车;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设置于所述公务车内的车载终端发送的所述公务车的动态信息;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动态信息,生成相应的提示信息和/或控制指令;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提示信息和/或控制指令发送至对应的所述公务车内的车载终端,以使所述车载终端使用所述提示信息进行提示警告,和/或使用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公务车进行控制。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公务车智能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服务器和用户终端,所述服务器与所述用户终端以无线通信的方式连接,所述服务器包括第二方面中的装置;

所述用户终端,用于提交用车申请信息至所述服务器,并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分配的所述公务车的车辆信息,以使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申请人提取所述公务车;

所述车载终端,用于发送提取的所述公务车的动态信息到所述服务器,并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提示信息和/或控制指令,其中,所述车载终端安装于所述公务车内。

本发明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公务车的管理过程智能化、信息化,加强和规范了公务车管理制度,进而解决公务车日常管理费时费力、管理效率低的问题,并对不规范用车行为进行提示及管控,实现对公务车高效、规范的日常管理。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公务车智能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公务车智能管理方法中公务车现场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公务车智能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公务车智能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目前相关技术中的公务车管理方法仍然需要纸质申请、人工核对,从而出现审核工作繁琐、未批先用、公车私用、用车随意的现象,最终造成公务车日常管理费时费力、管理效率低、用车程序不规范的问题。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公务车智能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可以通过将公务车的管理过程智能化、信息化,加强和规范了公务车管理制度,进而解决公务车日常管理费时费力、管理效率低的问题,并对不规范用车行为进行提示及管控,实现对公务车高效、规范的日常管理。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公务车智能管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公务车智能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S101-S106,具体如下:

步骤S101:接收用户终端提交的用车申请信息;

步骤S102:根据用车申请信息分配满足该用车申请信息的公务车;

步骤S103:将分配的公务车的车辆信息发送至用户终端,以使该用户终端对应的申请人提取公务车;

步骤S104:接收设置于公务车内的车载终端发送的该公务车的动态信息;

步骤S105:根据动态信息,生成相应的提示信息和/或控制指令;

步骤S106:将提示信息和/或控制指令发送至对应的公务车内的车载终端,以使该车载终端使用提示信息进行提示警告,和/或使用控制指令对公务车进行控制。

具体的,为了实现对公务车的信息化管理,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获取各个公务车的车辆信息,其中,该车辆信息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者多种:车辆编号、车牌号、车辆类型、限载人数、车辆使用状态,以及所述公务车所属的车库编号,其中,车辆使用状态包括:未出勤状态和出勤状态,出勤状态表示车辆提取后,公务车正在执行公务的状态;根据车辆信息中的限载人数和车辆类型,将各个公务车进行分类;将分类信息和公务车对应的车辆信息存储至车辆信息数据库中。

优选地,服务器与用户终端和车载终端均以无线通信的方式连接,服务器根据用户终端提交的用车申请信息在上述车辆信息数据库中查找匹配的公务车,将该公务车分配给对应的用户终端;并将分配的公务车的车辆信息发送至用户终端,以使该用户终端对应的申请人提取公务车,然后根据设置于所述公务车内的车载终端实时发送的该公务车的动态信息,对该公务车实时监控。

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通过将公务车的管理过程智能化、信息化,加强和规范了公务车管理制度,进而解决公务车日常管理费时费力、管理效率低的问题,并对不规范用车行为进行提示及管控,实现对公务车高效、规范的日常管理。

为了进一步对各个公务车的管理规范化,上述接收用户终端提交的用车申请信息之后,还包括:审核该用车申请信息是否填写正确;若否,则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重新填写的提示信息。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公务车的自动调度和分配,提高管理效率,用车申请信息包括:乘车人数、行驶目的地和用车期限;上述根据用车申请信息分配满足该用车申请信息的公务车,包括:

根据乘车人数和行驶目的地确定公务车类型;

根据该公务车类型和用车期限分配满足该用车申请信息的公务车。

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用车申请信息分配满足所述用车申请信息的公务车,可以包括:读取车辆信息数据库中各个公务车的车辆信息,在各个公务车的车辆信息中,查找是否存在满足用车申请信息的公务车,当不存在满足用车申请信息的公务车(如车辆都已派出且均处于出勤状态)时,则向用户终端发送当前无可用车的提示信息,以便提醒用户更改用车申请信息,或者指定公务车,或者可以选择接受由服务器自动分配车辆。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用车申请信息分配满足所述用车申请信息的公务车,可以包括:当接收多个申请人通过用户终端提交的用车申请信息,且根据多个用车申请信息中的用车类型,筛选出一辆满足多个用车申请信息的公务车时,则根据多个用车申请信息中的用车期限、申请人的用车意愿、在先申请原则的预设优先级顺序分配所述公务车,其中申请人的用车意愿包括不可延误、可以延误;例如,当申请人的用车期限不冲突时分配给在先使用的申请人,当申请人的用车期限冲突,则根据申请人的用车意愿分配,仍存在用车冲突,则根据在先申请的原则,分配给在先申请的申请人。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私自用车、未批先用等情况的发生,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车载终端包括:电路控制装置,公务车默认状态为锁车状态;服务器可以向该车载终端发送锁定控制指令或者解除锁定控制指令,以使车载终端中的电路控制装置使用锁定控制指令或者解除锁定控制指令控制公务车的锁定或者解除锁定,其中锁定和解除锁定可以利用电路控制装置断油断电和恢复油电实现。

优选地,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当用车申请信息经审核批准后,根据上述用车申请信息分配满足该用车申请信息的公务车,并向该公务车发送车辆解锁指令,以使该公务车内的车载终端使用所述车辆解锁指令将所述公务车解除锁定。

进一步地,考虑到可能存在申请人随便提取公务车或者提车错误的情况,从而导致用车混乱的问题,为了进一步保障规范用车,准确提取公务车,基于此,所述将分配的公务车的车辆信息发送至用户终端,以使该用户终端对应的申请人提取公务车,包括:

发送第一提车密码至用户终端;

发送与第一提车密码匹配的第二提车密码至安装于所要提取的公务车内的车载终端,以使该车载终端根据第二提车密码判断用户终端在提车时发送给该车载终端的第一提车密码是否正确,并在正确时开启所提取的公务车的智能车锁。

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通过在提取公务车的过程中匹配第一提车密码和第二提车密码,保证了申请人准确提取公务车,规范和完善了用车制度。

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防止私自用车行为,上述方法还包括:检测各个公务车是否处于启动状态;当所述公务车处于启动状态时,则核对该公务车是否经过审批,若否,则确定为公务车异常启动;当确定出公务车异常启动时,采用以下处理方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发送未审批的提示信息到对应的车载终端,以通知驾驶者离开车辆或者补交用车申请信息;或者,向所述车载终端发送锁定控制指令;或者,将该公务车异常启动的信息记录到车辆异常信息数据库中;或者,发送短信通知到相应的车辆管理人员。

进一步的,为了实时监控处于出勤状态的公务车的位置,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于公务车内的车载终端包括:GPS定位装置或者北斗定位装置,从而可以实时定位并发送该公务车的当前位置信息至服务器或者用户终端,以使相关人员便于查看车辆的去向,并可以计量该公务车距公司距离,方便调度车辆;上述用户终端可以为电脑终端或者手机移动终端。

进一步的,为了实时监控处于出勤状态的公务车,避免在该公务车出勤过程中出现私用,以及随便出入敏感区域的情况,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动态信息包括:当前位置信息;根据该当前位置信息判断公务车是否进入预设的敏感区域;若是,则生成进入敏感区域的提示信息。同时,可以将所述提示信息发送至用户终端或者管理终端,该用户终端包括用车人或者驾驶人的手机移动终端,该管理终端包括用车人的管理人员的移动终端;另外,还可以将该进入敏感区域的信息记录到车辆异常信息数据库中。

具体地,上述用车人和驾驶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优选地,上述预设的敏感区域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者多种:4A级及以上景区、五星级宾馆、各类酒店及经营性娱乐场所;考虑到可能存在需要公务车进入上述预设的敏感区域执行公务的情况,例如应急抢修或者生产作业,则需要提前提交敏感区域服务申请至服务器,基于此,所述用车申请信息包括敏感区域服务申请;

所述根据所述当前位置信息判断所述公务车是否进入预设的敏感区域;若是,则生成进入敏感区域的提示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位置信息判断所述公务车是否进入预设的敏感区域;若是,则判断所述公务车是否存在敏感区域服务申请,若不存在,则生成进入敏感区域的提示信息。

进一步的,上述方法还包括:将接收到的敏感区域服务申请发送到本级车辆监控和纪检监察终端审核,其中敏感区域服务申请包括:抢修、运维操作票或者工作票。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还预设一些区域为停车区域,利用定位装置实时定位,当根据当前位置信息确定公务车进入或者驶出预设停车区域时,生成进入或者驶出停车区域的提示信息,并发送至相对应的车载终端,或者发送相应的短信提示信息到用车人或者驾驶人的手机移动终端,以通知用车人或者驾驶人;上述用车人或者驾驶人的手机号可以从用车申请信息中读取。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设定敏感区域并利用定位技术,实时监测处于出勤状态的公务车是否公车私用、进入敏感区域等情况,减少或避免负面影响,改善公司形象。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改善处于出勤状态的公务车公车私用的情况,监测该公务车是否在执行公务,上述动态信息包括:行车轨迹信息;根据用车申请信息和行车轨迹信息判断公务车是否用于执行公务;若否,则生成确认是否执行公务的提示信息。

其中,上述行车轨迹信息利用车载装置中的定位装置直接生成;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生成行车轨迹信息的第二种方式:上述动态信息包括:当前位置信息;接收车载终端实时发送的当前位置信息,并根据实时接收的该当前位置信息,在固定时间间隔内生成行车轨迹信息。考虑到服务器工作量过大,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采用第一种行车轨迹信息生成方式。同时,为了方便相关人员查看公务车的历史行车轨迹,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地,在固定时间间隔内生成上述公务车的行车轨迹信息和当前位置信息,并根据回放申请进行行车轨迹回放,以方便相关人员通过电脑终端和手机移动终端同时查看。

进一步地,为了判断公务车是否用于执行公务,上述用车申请信息包括:行驶目的地;上述根据用车申请信息和行车轨迹信息判断公务车是否用于执行公务,包括:

根据行驶目的地规划多条预设行车路线;

将行车轨迹信息与多条所述预设行车路线进行匹配;

根据匹配结果判断公务车是否用于执行公务。

优选地,服务器根据用车申请信息中的行驶目的地规划多条预设行车路线,其中可以按照时间最短原则、交通便利原则、或者路线最短原则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分别规划预设行车路线;在将行车轨迹信息与多条预设行车路线进行匹配过程中,如果行车轨迹信息与多条预设行车路线均有偏离,且偏离值大于预设偏离阈值,则判断公务车没有执行公务,反之,则判断公务车在执行公务。

进一步地,当行车轨迹信息与多条预设行车路线的偏离值大于预设偏离阈值时,发送偏离指示到车载终端,以提示驾驶人员改变行车路线;当行车轨迹信息与多条预设行车路线的偏离值大于预设偏离阈值的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时,或者通过行车轨迹信息判断出公务车行驶已经超过预设的行驶范围,则发送出界警告到车载终端,并将出界警告记录在警告记录中。

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通过安装于公务车内的车载终端实时发送的行车轨迹信息,实现了对公务车派遣后进行实时监控,有效防止公车私用的现象,规范对公务车的日常管理。

进一步地,考虑到在外执行公务的现场人员随时提交的紧急用车申请,为保障现场人员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提取到满足紧急用车申请的公务车,优化公务车调度程序,进一步提高公务车有效利用率,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公务车现场调度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S302-S308,具体如下:

步骤S302:接收现场人员提交的紧急用车申请,其中,该紧急用车申请包括:现场人员位置信息;

步骤S304:计算现场人员位置信息与各个外勤公务车之间的行驶距离,其中,外勤公务车为被提取后处于出勤状态的公务车;

步骤S306:选择行驶距离最小值对应的公务车作为最优外勤公务车;

步骤S308:将现场人员的位置信息发送至设置于最优外勤公务车内的车载终端,以使该最优外勤公务车行驶至现场人员所在的位置。

具体地,上述步骤S308中,将现场人员的位置信息发送至设置于最优外勤公务车内的车载终端之后,如果该最优外勤公务车的用车人有充分理由拒绝调度公务车,则利用该公务车上的车载终端发送拒绝信息到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该拒绝信息后,针对其他外勤公务车,重新执行步骤S306,直到接收到被选择的最优外勤公务车的车载终端发送的同意调度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接收现场人员提交的紧急用车申请,并根据该申请从外勤公务车中选择最优外勤公务车,以使该最优外勤公务车行驶至现场人员所在的位置,实现公务车的现场调度,解决用车申请人紧急用车的问题,提高了公务车分配和调度效率。

进一步地,考虑到申请人还车过程中可能出现车辆停放错误,导致车辆信息存储错误,从而影响后续申请人提取分配的车辆,造成用车混乱的问题。基于此,上述动态信息包括:仓储电子标签信息和车辆编号;根据车辆编号和仓储电子标签信息判断公务车是否还车成功;若是,则生成还车成功的提示信息和锁车控制指令;若否,则生成还车失败的提示信息。

优选地,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在车库内设置有仓储电子标签,当公务车需要停放而进入车库时,公务车内的车载终端扫描该仓储电子标签,并将扫描得到的仓储电子标签信息和车辆编号发送到服务器,其中,车辆编号为当前公务车的编号,且存储于车载终端中。

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仓储电子标签信息包括:当前所在车库编号;上述根据车辆编号和仓储电子标签信息判断公务车是否还车成功,包括:

根据车辆编号调取与车辆编号相应的预设车库编号;

判断该预设车库编号与当前所在车库编号是否相同;

若是,则确定公务车还车成功;

若否,则确定公务车还车失败。

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服务器接收到车载终端发送的车辆编号后,根据该车辆编号调取与该车辆编号相应的预设车库编号,优选地,可以从车辆信息数据库中调取该预存车库编号。

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通过利用车载终端扫描设置在车库的仓储电子标签,根据车辆编号和仓储电子标签信息判断公务车是否还车成功,从而有效避免申请人还车过程中可能出现车辆停放错误问题,并规范用车管理。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相关人员私自提取公务车,确定公务车还车成功后,发送还车成功指示到安装于公务车内的车载终端,以使车载终端通过电路控制模块将该公务车锁定,并记录还车时间;每天可以固定时间进行例行检查所有车辆的锁车状态,并可安排不同的人员监督执行;同时,为了进一步规范用车管理,使申请人自觉遵守相关规则,在还车过程中,若还车时间超过用户终端提交的用车申请信息中的用车期限,则发送超时信息到用户终端,并将超时信息记录在警告记录中。

优选地,上述公务车的车载终端包括:车载语音播报装置;上述将提示信息和/或控制指令发送至对应的公务车内的车载终端,以使该车载终端使用提示信息进行提示警告,包括:将提示信息发送至对应的公务车内的车载语音播报装置。通过车载语音播报装置的语音“云”提示功能进行语音提示,例如,当车辆在启动时,无论是否锁车,车载语音播报装置均提示“您是否已正确提报用车申请单”,提醒用车人提交用车申请信息。同时,还可以发送远程控制指令到车载语音播报装置,以控制车载语音播报装置播报预警信息、天气信息等。

优选地,上述用户终端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固定平台、手机移动终端、或者笔记本电脑终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公务车智能管理方法中,接收用户终端提交的用车申请信息;根据该用车申请信息分配满足该用车申请信息的公务车;将分配的公务车的车辆信息发送至用户终端,以使该用户终端对应的申请人提取分配的公务车;接收设置于公务车内的车载终端发送的该公务车的动态信息;根据动态信息,生成相应的提示信息和/或控制指令;将该提示信息和/或控制指令发送至对应的公务车的车载终端,以使该车载终端使用提示信息进行提示警告,和/或使用控制指令对公务车进行控制。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公务车的管理过程智能化、信息化,加强和规范了公务车管理制度,进而解决公务车的日常管理费时费力、管理效率低、以及无法高效准确地进行公务车调度和分配的问题,实现对公务车智能、高效的日常管理。进一步地,通过设定敏感区域并利用定位技术,实时监测处于出勤状态的公务车是否公车私用、进入敏感区域等情况,减少或避免负面影响,改善公司形象;进一步地,通过安装于公务车内的车载终端实时发送的行车轨迹信息,实现了对公务车派遣后进行实时监控,有效防止公车私用的现象,规范对公务车的日常管理;更进一步地,通过接收现场人员提交的紧急用车申请,并根据该申请从外勤公务车中选择最优外勤公务车,以使该最优外勤公务车行驶至现场人员所在的位置,实现公务车的现场调度,解决用车申请人紧急用车的问题,提高了公务车分配和调度效率。

对应于上述公务车智能管理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公务车智能管理装置,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终端提交的用车申请信息;

分配模块,用于根据用车申请信息分配满足用车申请信息的公务车;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分配的公务车的车辆信息发送至用户终端,以使该用户终端对应的申请人提取公务车;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设置于公务车内的车载终端发送的该公务车的动态信息;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动态信息,生成相应的提示信息和/或控制指令;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提示信息和/或控制指令发送至对应的公务车内的车载终端,以使该车载终端使用提示信息进行提示警告,和/或使用控制指令对公务车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用车申请信息包括:乘车人数、行驶目的地和用车期限;上述分配模块包括:

类型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乘车人数和行驶目的地确定公务车类型;

分配单元,用于根据公务车类型和用车期限分配满足用车申请信息的公务车。

进一步地,上述装置还包括:

核实模块,用于核实该用车申请信息是否填写正确,若否,则发送重新填写指示至用户终端。

进一步地,上述装置还包括:

解锁模块,用于向该公务车发送车辆解锁指令,以使该公务车内的车载终端使用车辆解锁指令将该公务车解除锁定。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发送模块包括:

密码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一提车密码至用户终端;

密码判断单元,用于发送与第一提车密码匹配的第二提车密码至安装于所要提取的公务车内的车载终端,以使该车载终端根据第二提车密码判断用户终端在提车时发送给该车载终端的第一提车密码是否正确,并在正确时开启所提取的公务车的智能车锁。

进一步地,上述装置还包括:

异常启动确定模块,用于当检测到公务车处于启动状态,则核对该公务车是否经过审批或者是否已经处于解除锁定状态,若否,则确定为公务车异常启动;

提示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未审批的提示信息到车载终端,以通知驾驶者离开车辆或者补交用车申请信息。

进一步地,上述动态信息包括:当前位置信息;上述生成模块包括:

敏感区域判断单元,用于根据当前位置信息判断公务车是否进入预设的敏感区域;

敏感提示信息生成单元,用于当公务车进入敏感区域,则生成进入敏感区域的提示信息。

进一步地,上述动态信息包括:当前位置信息;上述生成模块包括:

停车区域判断单元,用于根据当前位置信息判断公务车是否进入或者驶出预设停车区域;

停车区域提示信息生成单元,用于生成进入或者驶出停车区域的提示信息。

进一步地,上述动态信息包括:行车轨迹信息;上述生成模块包括:

公务判断单元,用于根据用车申请信息和行车轨迹信息判断公务车是否用于执行公务;

公务提示生成单元,用于当公务车没有用于执行公务时,则生成确认是否执行公务的提示信息。

进一步地,上述公务判断模块包括:

路线规划子单元,用于根据行驶目的地规划多条预设行车路线;

路线匹配子单元,用于将行车轨迹信息与多条预设行车路线进行匹配;

公务判断子单元,用于根据匹配结果判断公务车是否用于执行公务。

进一步地,上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现场人员提交的紧急用车申请,其中,该紧急用车申请包括:现场人员位置信息;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现场人员位置信息与各个外勤公务车之间的行驶距离,其中,上述外勤公务车为被提取后处于出勤状态的公务车;

选择模块,用于选择行驶距离最小值对应的公务车作为最优外勤公务车;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将现场人员的位置信息发送至设置于最优外勤公务车内的车载终端,以使该最优外勤公务车行驶至现场人员所在的位置。

进一步地,上述动态信息包括:仓储电子标签信息和车辆编号;上述生成模块包括:

还车判断单元,用于根据车辆编号和仓储电子标签信息判断公务车是否还车成功;

第一生成单元,当还车成功时,生成还车成功的提示信息和锁车控制指令;

第二生成单元,当还车失败时,生成还车失败的提示信息。

进一步地,上述还车判断单元包括:

车库编号调取子单元,用于根据车辆编号调取与车辆编号相应的预设车库编号;

车库编号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该预设车库编号与当前所在车库编号是否相同;

还车成功子单元,用于当该预设车库编号与当前所在车库编号相同时,则确定公务车还车成功;

还车失败子单元,用于当该预设车库编号与当前所在车库编号不同时,则确定公务车还车失败。

进一步地,上述装置还包括:

锁车模块,用于确定公务车还车成功后,发送还车成功指示到安装于公务车内的车载终端,以使车载终端通过电路控制模块将该公务车锁定,并记录还车时间;

超时警告模块,用于当还车时间超过用户终端提交的用车申请信息中的用车期限时,则发送超时信息到用户终端,并将超时信息记录在警告记录中。

优选地,上述公务车的车载终端包括:车载语音播报装置;上述第二发送模块包括:

语音播报单元,用于将提示信息发送至对应的公务车内的车载语音播报装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公务车智能管理装置中,接收用户终端提交的用车申请信息;根据该用车申请信息分配满足该用车申请信息的公务车;将分配的公务车的车辆信息发送至用户终端,以使该用户终端对应的申请人提取分配的公务车;接收设置于公务车内的车载终端发送的该公务车的动态信息;根据动态信息,生成相应的提示信息和/或控制指令;将该提示信息和/或控制指令发送至对应的公务车的车载终端,以使该车载终端使用提示信息进行提示警告,和/或使用控制指令对公务车进行控制。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公务车的管理过程智能化、信息化,加强和规范了公务车管理制度,进而解决公务车的日常管理费时费力、管理效率低、以及无法高效准确地进行公务车调度和分配的问题,实现对公务车智能、高效的日常管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公务车智能管理系统,如图4所示,该系统包括:服务器51、用户终端52和车载终端53,服务器51与用户终端52和车载终端53以无线通信的方式连接,其中,服务器51包括上述图3所示的公务车智能管理装置;

上述用户终端52,用于提交用车申请信息至所述服务器51,并接收服务器51发送的分配的公务车的车辆信息,以使用户终端52对应的申请人提取该公务车;

上述车载终端53,用于发送提取的公务车的动态信息到上述服务器51,并接收服务器51发送的提示信息和/或控制指令,其中,车载终端53安装于所述公务车内。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公务车智能管理系统中,服务器51接收用户终端52提交的用车申请信息;并根据该用车申请信息分配给用户终端52对应的申请人满足该用车申请信息的公务车;将分配的公务车的车辆信息发送至用户终端52,以使该用户终端52对应的申请人提取分配的公务车,接收设置于公务车内的车载终端53发送的该公务车的动态信息;根据动态信息,生成相应的提示信息和/或控制指令;将该提示信息和/或控制指令发送至对应的公务车的车载终端53,以使该车载终端53使用提示信息进行提示警告,和/或使用控制指令对公务车进行控制。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公务车的管理过程智能化、信息化,加强和规范了公务车管理制度,进而解决公务车的日常管理费时费力、管理效率低、以及无法高效准确地进行公务车调度和分配的问题,实现对公务车智能、高效的日常管理。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公务车智能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和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