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1768阅读:95来源:国知局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显示面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现有的显示面板的静电防护能力的提升一般采用优化内部金属布线,管控封框胶的涂覆精度和胶体宽度,以及一些黑矩阵的隔断设计等实现的。但是,由于显示面板现在发展的趋势是窄边框化,边框变窄使得显示面板内部阵列基板金属布线进一步靠近显示面板边缘;同时具有静电防护作用的封框胶也进一步变窄了,比如从0.8毫米变窄到0.5毫米甚至0.3毫米,导致窄边框化的显示面板的静电防护能力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现有的显示面板的静电防护不足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对向设置的两个基板;

设置于两个所述基板之间的触控显示结构,所述触控显示结构在两个所述基板的外侧板面的投影区域分别为所述基板的触控显示区;

至少一个所述基板的外侧板面中所述触控显示区之外的位置设置有导电体,且所述导电体接地。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所述导电体和所述导电体所在基板的触控显示区之间具有间隔,且所述间隔大于100微米。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所述导电体环绕在所述触控显示区的外边缘之外。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所述导电体是框形,框形的所述导电体环绕在所述触控显示区的外边缘之外。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所述导电体的厚度是150~800微米之间的任一值。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所述触控显示结构包括薄膜晶体管且所述薄膜晶体管设置在其中一个基板的内侧板面形成阵列基板,所述导电体位于所述阵列基板的外侧板面;

或所述触控显示结构包括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且所述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设置在其中一个基板的内侧板面形成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基板,所述导电体位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基板的外侧板面。

本发明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对向而置的两个基板;

设置于两个所述基板之间的显示结构;

至少一个所述基板的外侧板面设置有导电体,且所述导电体接地。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所述导电体完全覆盖其所在基板的外侧板面且所述导电体是透明的层状导电体;

或者所述导电体部分遮盖其所在基板的外侧板面且所述导电体是透明的层状导电体;

或者所述显示结构在两个所述基板的外侧板面的投影区域分别为所述基板的触控显示区,所述导电体环绕在所述触控显示区的外边缘之外。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所述导电体的厚度是150~800微米之间的任一值。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所述显示结构包括薄膜晶体管且所述薄膜晶体管设置在其中一个基板的内侧板面形成阵列基板,所述导电体位于所述阵列基板的外侧板面;

或所述显示结构包括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且所述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设置在其中一个基板的内侧板面形成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基板,所述导电体位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基板的外侧板面。

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两个基板,触控显示结构和导电体;其中,两个基板对向设置,触控显示结构设置于两个基板之间且触控显示结构在两个基板的外侧板面的投影区域分别形成每个基板的触控显示区,导电体设置在至少一个基板的外侧板面中触控显示区之外的位置,且导电体接地。这样,由于在至少一个基板的外侧板面中触控显示区之外的位置设置导电体,且导电体接地,将本发明的触摸显示面板表面产生的静电导走,实现了对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的静电防护;导电体设置在触控显示区之外的原因是触控显示区本身既是触控区也是显示区,为了避免或降低导电体在使用者触摸触控显示区时导电体对触摸显示结构的触控功能产生影响,影响触控的准确性。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即使在边框变窄后,由于导电体的存在且导电体接地,能将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表面产生的静电导走,提高了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的静电防护能力。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两个基板,显示结构和导电体;其中,两个基板对向设置,显示结构设置于两个基板之间,导电体设置在至少一个基板的外侧板面,且导电体接地。这样,由于在至少一个基板的外侧板面设置有导电体,且导电体接地,将本发明的显示面板表面产生的静电导走,实现了对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静电防护。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即使在边框变窄后,由于导电体的存在且导电体接地,能将本发明的显示面板表面产生的静电导走,提高了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静电防护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液晶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图1所示的液晶的触控显示面板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液晶的显示面板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液晶的显示面板的横截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附图标记说明:

100基板,110触控显示区,200导电体,300接地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

对向设置的两个基板100;

设置于两个基板之间的触控显示结构,触控显示结构在两个基板的外侧板面的投影区域分别为基板的触控显示区110;

至少一个基板的外侧板面中触控显示区之外的位置设置有导电体200,且导电体200接地。

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两个基板,触控显示结构和导电体;其中,两个基板对向设置,触控显示结构设置于两个基板之间且触控显示结构在两个基板的外侧板面的投影区域分别形成每个基板的触控显示区,导电体设置在至少一个基板的外侧板面中触控显示区之外的位置,且导电体接地。这样,由于在至少一个基板的外侧板面中触控显示区之外的位置设置导电体且导电体接地,将本实施例的触摸显示面板表面产生的静电导走,实现了对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静电防护;导电体设置在触控显示区之外的原因是触控显示区本身既是触控区也是显示区,为了避免或降低导电体在使用者触摸触控显示区时导电体对触控信号屏蔽或干扰导致影响触控的准确性的问题。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即使在边框变窄后,由于导电体的存在且导电体接地,能将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表面产生的静电导走,提高了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静电防护能力。

作为导电体接地的具体方式,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用于接地的接地模组300,导电体200与接地模组300电性连接。即导电体与用于接地的接地模组电性连接。这样,由于在至少一个基板的外侧板面中触控显示区之外的位置设置导电体,导电体还与接地模块电性连接,通过接地模块实现接地。

由于触控显示面板自身包括触摸显示结构,在对静电进行防护的同时,还要避免或最大程度降低导电体在使用者触摸触控显示区时导电体对触摸显示结构的触控功能产生影响。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导电体200和导电体所在基板的触控显示区110之间具有间隔,且间隔大于100微米。导电体和触控显示区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隔是为了更好的避免或降低导电体在使用者触摸触控显示区时导电体对触控信号屏蔽或干扰导致影响触控的准确性的问题。

更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导电体200环绕在触控显示区110的外边缘之外。环绕在触控显示区的外边缘之外的导电体,触摸显示面板表面的静电可以就近导到导电体上,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导电体200是框形,框形的导电体200环绕在触控显示区110的外边缘之外。常见的触控显示区是矩形,相应的,触摸显示面板表面的静电可以就近导入到框形的导电体上,更好的将静电导走。

为了更好的将触控显示面板表面的静电导走,导电体需要具有一定的厚度。具体的,导电体的厚度是150~800微米之间的任一值。这个厚度范围内的导电体,可以更好的将触控显示面板表面的静电吸引到导电体上,进而通过接地模组将静电导走。

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触控显示面板可以适用于液晶的触控显示面板,还可以是适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触控显示面板。

当触控显示面板是液晶的触控显示面板时,如图2所示,触控显示结构包括薄膜晶体管且薄膜晶体管设置在其中一个基板的内侧板面形成阵列基板,导电体200位于阵列基板的外侧板面。导电体设置在阵列基板的外侧板面,由于阵列基板产生静电的较大,因此导电体设置在阵列基板的外侧板面可以更好的吸引和导出静电。

当触控显示面板是液晶的触控显示面板时,通过封框胶将两个基板粘接且封框胶和两个基板之间用于容纳液晶。

当触控显示面板是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触控显示面板时,触控显示结构包括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且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设置在其中一个基板的内侧板面形成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基板,导电体位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基板的外侧板面。

导电体设置在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基板的外侧板面,由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基板产生静电的较大,因此导电体设置在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基板的外侧板面可以更好的吸引和导出静电。

实施例二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

对向而置的两个基板100;

设置于两个基板之间的显示结构;

至少一个基板的外侧板面设置有导电体200,且导电体接地。

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包括两个基板,显示结构和导电体;其中,两个基板对向设置,显示结构设置于两个基板之间,导电体设置在至少一个基板的外侧板面,导电体与用于接地的接地模组电性连接。这样,由于在至少一个基板的外侧板面设置有导电体,且导电体接地,将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表面产生的静电导走,实现了对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静电防护。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即使在边框变窄后,由于导电体的存在且导电体接地,能将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表面产生的静电导走,提高了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静电防护能力。

作为导电体接地的具体方式,可以是显示面板还包括用于接地的接地模组,导电体与接地模组电性连接。即导电体与用于接地的接地模组电性连接。这样,由于在至少一个基板的外侧板面中触控显示区之外的位置设置导电体,导电体还与接地模块电性连接,通过接地模块实现接地。

更具体的,如图3所示,导电体200完全覆盖其所在基板的外侧板面且导电体是透明的层状导电体;

或者导电体部分遮盖其所在基板的外侧板面且导电体是透明的层状导电体;

或者如图4所示,显示结构在两个基板的外侧板面的投影区域分别为基板的触控显示区110,导电体200环绕在触控显示区110的外边缘之外。

单独的显示面板与触控显示面板的区别在于单独的显示面板内部没有触控结构,因此,导电体的设置位置不受限制,可以设置在两个基板中任意一个基板的外侧板面,导电体可以整体完全覆盖其所在基板的外侧板面,可以是部分遮盖其所在基板的外侧板面,还可以是导电体环绕在触控显示区的外边缘之外,当导电体与触控显示区重合时,导电体是透明的层状导电体。

为了更好的将触控显示面板表面的静电导走,如图3和图4所示,导电体200需要具有一定的厚度。具体的,导电体的厚度是150~800微米之间的任一值。这个厚度范围内的导电体,可以更好的将触控显示面板表面的静电吸引到导电体上,进而通过接地模组将静电导走。

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显示面板可以适用于液晶的显示面板,还可以是适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显示面板。

当显示面板是液晶的显示面板时,如图3和图4所示,显示结构包括薄膜晶体管且薄膜晶体管设置在其中一个基板的内侧板面形成阵列基板,导电体200位于阵列基板的外侧板面。

导电体设置在阵列基板的外侧板面,由于阵列基板产生静电的较大,因此导电体设置在阵列基板的外侧板面可以更好的吸引和导出静电。

当显示面板是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显示面板时,显示结构包括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且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设置在其中一个基板的内侧板面形成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基板,导电体位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基板的外侧板面。

导电体设置在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基板的外侧板面,由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基板产生静电的较大,因此导电体设置在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基板的外侧板面可以更好的吸引和导出静电。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