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3542865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显示屏已成为手机、电脑等电子显示屏的标配,且触控显示屏中集成触控、压力检测的结构,但是由于在显示屏中集成触控和压力检测功能时,进一步增加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且由于在显示屏中增加触控和压力检测功能时,进一步会影响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

因此,如何在实现触控和压力的功能集成在显示面板时,且不再影响触控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进一步减少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用以在实现压力、触控和指纹检测功能均集成在显示面板的基础上,不会影响触控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且减少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之上呈阵列排布的发光单元,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

设置在具有所述发光单元的衬底基板之上的感应结构,所述感应结构包括压力检测结构和触控检测结构;

所述压力检测结构中的至少部分器件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不重叠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压力检测结构和/或所述触控检测结构中的至少部分器件包括有机材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压力检测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发光单元之上且与所述发光单元相互绝缘的第一晶体管;

设置在所述第一晶体管之上且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电连接的第一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之上的有机压敏材料层和第二电极;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所述有机压敏材料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不重叠区域;和/或,

所述触控检测结构包括:

设置在所述发光单元之上且与所述发光单元相互绝缘的第二晶体管,设置在所述第二晶体管之上且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电连接的第三电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不重叠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或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源极和漏极均为透明导电材料制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或所述第二晶体管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晶体管均为有机薄膜晶体管;和/或,所述第二晶体管均为有机薄膜晶体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或所述第三电极的材料为mo、ito、纳米银、石墨烯中的之一或组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触控检测结构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三电极之上的光敏材料层和第四电极;

所述第四电极、所述光敏材料层和所述第三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不重叠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晶体管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第一绝缘层;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通过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层的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通过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层的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三电极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晶体管中的各个膜层与所述第二晶体管中的各个膜层分别同层设置;

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同层设置且相互绝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同层设置且相互绝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压力检测结构与所述触控检测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分别位于相邻的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发光单元和所述感应结构之间的封装膜层;

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之上的第二绝缘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触控检测结构还用于指纹检测。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任一种的触控显示面板。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一衬底基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呈阵列排布的发光单元的图形;该方法还包括:

采用低温工艺在所述发光单元之上形成感应结构,所述感应结构包括压力检测结构和触控检测结构;

其中,所述压力检测结构中的至少部分器件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不重叠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中,采用低温工艺在所述发光单元之上形成感应结构,包括:

采用低温工艺在所述发光单元之上形成与所述发光单元相互绝缘的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

在所述第一晶体管之上形成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电连接的第一电极,以及在所述第二晶体管之上形成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电连接的第三电极;

依次在所述第一电极之上形成的有机压敏材料层和第二电极;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所述有机压敏材料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不重叠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中,采用低温工艺在所述发光单元之上形成感应结构,还包括:

在所述第三电极之上形成光敏材料层和第四电极;

所述第四电极、所述光敏材料层和所述第三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不重叠区域。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之上呈阵列排布的发光单元,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具有所述发光单元的衬底基板之上的感应结构,所述感应结构包括压力检测结构和触控检测结构;所述压力检测结构中的至少部分器件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不重叠区域。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压力检测结构实现压力的检测,触控检测结构既能实现触控又能实现指纹检测,从而使得显示面板在实现触控、指纹和压力检测均集成在显示面板中的目的的同时,简化了显示面板中的器件结构,进一步降低了制作显示面板的成本;另外,将压力检测结构中的至少部分器件设置在发光单元之间,从而避免压力检测结构影响触控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七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八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九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十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a-图13d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在执行每个步骤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本发明中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附图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做出改变,所做改变均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本发明的附图仅用于示意相对位置关系,某些部位的层厚采用了夸示的绘图方式以便于理解,附图中的层厚并不代表实际层厚的比例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应理解,当元件诸如层、膜、区域或者衬底被称为位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以插设有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用以在实现压力、触控和指纹检测功能均集成在显示面板的基础上,不会影响触控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且减少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面板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或者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晶体管仅以底栅结构为例进行描述,但是不限于晶体管仅为底栅结构,还可以为顶栅结构。

下面仅以触控显示面板为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在液晶显示面板中同样适用。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01、设置在衬底基板01之上呈阵列排布的发光单元02,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

设置在具有发光单元02的衬底基板01之上的感应结构3,感应结构3包括压力检测结构31和触控检测结构32;

压力检测结构31中的至少部分器件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单元02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具有不重叠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发光单元02与感应结构3相互绝缘,为了避免发光单元02被氧化,在发光单元02和感应单元3之间还包括封装膜层03。另外,封装膜层03可以为有机膜层和无机膜层相互叠加组成的封装膜层,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地,衬底基板01和发光单元02之间包括呈阵列排布的薄膜晶体管tft,薄膜晶体管tft依次包括设置在衬底基板01上的栅极041、栅极绝缘层042、半导体有源层043,其中半导体有源层中包括通过掺杂n型杂质离子或p型杂质离子而形成的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以及位于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之间的区域不掺杂杂质的沟道区域;在半导体有源层043上形成源极045和漏极046的图形,源极045和漏极046分别电连接半导体有源层中的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发光单元02与源极045之间的钝化层047,发光单元02包括设置在钝化层047上方的第一电极层021,发光层022和第二电极层023。其中,第一电极层021通过钝化层047中的接触孔与源极045或者漏极046电连接(图1中第一电极层021与漏极046电连接)。其中,发光层可以由低分子量有机材料或高分子材料形成,发光层包括有机发射层,还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电子传输层(etl)和电子注入层(eil)中的至少一个。其中,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可以为透明电极,或者为反射电极。第一电极层为透明电极时,可以包括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锌(zno)或氧化铟(in2o3)等;当第一电极层为反射电极时,反射层可以由ag、镁(mg)、al、pt、pd、au、ni、nd、铱(ir)、cr或者它们的混合物形成,并且ito、izo、zno或in2o3等可以形成在该反射层上;第二电极层为透明电极时,可以包括如锂(li)、钙(ca)、氟化锂/钙(lif/ca)、氟化锂/铝(lif/al)、铝(al)、镁(mg)或它们的组合的化合物,也可以通过蒸发初始沉积在发光层上,并且诸如ito、izo、zno或in2o3等的透明电极形成材料可以沉积在该化合物上;当第二电极为反射电极时,可以通过在衬底基板的整个表面上采用li、ca、lif/ca、lif/al、al、mg或它们的混合物蒸发来形成第二电极层。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将感应结构3设置在发光单元02之上,且将感应结构3中的压力检测结构31的部分器件设置在发光单元02之间,即设置在非显示区域,从而避免了压力检测结构对触控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压力检测结构实现压力的检测,触控检测结构既能实现触控又能实现指纹检测,从而使得显示面板在实现触控、指纹和压力检测均集成在显示面板中的目的的同时,简化了显示面板中的器件结构,进一步降低了制作显示面板的成本;另外,将压力检测结构中的至少部分器件设置在发光单元之间,从而避免压力检测结构影响触控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

在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压力检测结构和/或触控检测结构中的至少部分器件包括有机材料。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将感应结构中的压力检测结构和/或触控检测结构中的至少部分器件采用有机材料制作,由于制作有机材料的器件时采用低温进行制作即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压力检测结构和/或触控检测结构采用无机材料制作,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器件制作成本更低,进一步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

在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参见图1,压力检测结构31包括:设置在发光单元02之上且与发光单元02相互绝缘的第一晶体管4;设置在第一晶体管4之上且与第一晶体管4电连接的第一电极311、以及设置在第一电极311之上的有机压敏材料层312和第二电极313;其中,第一电极311、有机压敏材料层312和第二电极313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单元02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具有不重叠区域。具体地,压力检测结构31包括第一晶体管4、第一电极311、有机压敏材料312和第二电极313,由于有机压敏材料不具有透光作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压力检测结构的第一晶体管4、第一电极311、有机压敏材料312和第二电极313均设置在发光单元02之间,使得压力检测结构设置在非显示区域,从而避免影响触控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压力检测结构中,第一晶体管控制压力检测是否开启,第一晶体管的栅极接收ic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一晶体管的源极接收ic发送的第一电压信号,第二电极接收ic发送的第二电压信号;当第一晶体管接收到的第一控制信号有效,则第一晶体管开启,压力检测结构检测压力的大小;若第一晶体管接收到的第一控制信号无效,则第一晶体管关闭,压力检测结构不起作用。其中,有机压敏材料在没有收到压力时具有较高的电阻,在接收到压力后,电阻值随之变小,且根据接收到的压力大小,所减小的电阻阻值的幅度不同。具体地,当第一晶体管接收到的第一控制信号有效,第一晶体管导通,压力检测结构作用,第一晶体管将检测压力的第一电压信号发送给第一电极,第二电极接收ic发送的第二电压信号,且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电压值不同,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具有电压差,当手指按压触控显示屏以后,由于有机压敏材料的作用,有机压敏材料的电阻值变小,且根据收到的压力的大小,所减小的阻值的幅度不同,如,收到的压力越大,有机压敏材料的阻值越小,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电压越小,电流越大。因此,ic通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电压或电流即可检测压力的大小。

在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参见图1,触控检测结构32包括:设置在发光单元02之上且与发光单元02相互绝缘的第二晶体管5,设置在第二晶体管5之上且与第二晶体管5电连接的第三电极321。具体地,触控检测结构包括第二晶体管5和第三电极321,通过第三电极实现触控以及指纹检测功能,其中,图1中仅是将触控检测结构设置在发光单元之间进行示意,本发明实施例中不限于将触控检测结构设置在发光单元之间,即非显示区域,还可以如图2所示,将触控检测结构32设置在发光单元之上,且触控检测结构32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单元02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其中,图2中,触控检测结构32中的第三电极321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单元02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触控检测结构具有触控功能和指纹检测的功能。其中,第二晶体管5的栅极接收ic发送的第二控制信号,第二晶体管5的源极接收ic发送的第三电压信号;当第二晶体管接收到的第二控制信号有效,则第二晶体管开启,触控检测结构检测手指触控的位置以及对指纹进行识别;若第二晶体管接收到的第二控制信号无效,则第二晶体管关闭,触控检测结构不起作用。其中,第三电极还通过引线将第三电极中的信号反馈给ic。具体地,当第二晶体管接收到的第二控制信号有效,则第二晶体管导通,触控检测结构作用,第二晶体管将第三电压信号发送给第三电极,第三电极与大地产生电容,当手指触摸第三电极时,将人体将第三电极中的部分电量吸走,使得第三电极中的电量减小,第三电极与大地之间的电容减小,ic通过第三电极反馈的电压或电流信号可以确定手指触摸的位置,从而实现触控的检测;进一步,由于第三电极的面积较小,手指触摸时必将触控多块第三电极,由于手指中指纹谷和脊距第三电极的距离不同,带走第三电极中的电量不同,如手指谷的位置距第三电极的距离较远,带走第三电极中的电量较少,手指脊的位置距第三电极的距离较近,带走第三电极中的电量较多,因此,手指触摸的第三电极中,电量均产生变化,即第三电极与大地之间的电容不用,其中,电量变化少的第三电极对应手指谷的位置,电量变化大的第三电极对应手指脊的位置,从而实现指纹的识别。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触控检测结构,采用自容式原理实现了触控和指纹检测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触控显示面板的分辨率很高,当触控检测结构设置在发光单元之间时,由于第三电极的面积较小,足以通过相邻第三电极的电容变化确认触控的位置和对指纹进行识别。另外,当触控检测结构设置在发光单元之上,且覆盖发光单元时,即使第三电极覆盖一个或者多个发光单元,也足以通过相邻第三电极的电容变化确认触控的位置和对指纹进行识别。

在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参见图1或图2,第一晶体管4和第二晶体管5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单元02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具有不重叠区域;即,第一晶体管4和第二晶体管5均设置在非显示区域。一般地,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均为遮光作用,为了避免触控检测结构和压力检测结构遮挡触控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将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设置在非显示区域。

在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第一晶体管和/或第二晶体管的栅极、源极和漏极均为透明导电材料制作。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压力检测结构中的第一晶体管可以制作成透明结构,和/或,触控检测结构中的第二晶体管也可以制作成透明结构,从而避免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影响触控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因此,第一晶体管的栅极、源极和漏极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制作,使得第一晶体管具有透光作用,第二晶体管的栅极、源极和漏极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制作,使得第二晶体管具有透光作用,进一步避免了压力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对触控显示面板正常显示的影响。

在具体实施例中,若第一晶体管和/或第二晶体管的栅极、源极和漏极均为透明导电材料制作,则透明结构的晶体管可以设置在显示区域。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参见图3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中,第一晶体管4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单元02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第一电极311、有机压敏材料层312和第二电极313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单元02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具有不重叠区域;第二晶体管5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单元02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第三电极321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单元02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因此,当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均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制作时,触控检测结构的整个结构可以设置在显示区域,即与发光单元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压力检测结构中的第一晶体管可以设置在显示区域,即与发光单元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从而使得触控检测结构和压力检测结构所占的面积较大,检测的精度进一步提高。

具体地,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中任一晶体管设置在显示区域,如图4所示,第一晶体管4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单元02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具有不重叠区域,第一电极311、有机压敏材料层312和第二电极313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单元02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具有不重叠区域;第二晶体管5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单元02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第三电极321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单元02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或者,如图5所示,第一晶体管4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单元02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第一电极311、有机压敏材料层312和第二电极313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单元02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具有不重叠区域;第二晶体管5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单元02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具有不重叠区域,第三电极321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单元02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具有不重叠区域。

在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第一晶体管均为有机薄膜晶体管,和/或,第二晶体管均为有机薄膜晶体管。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可以采用有机材料进行制作,形成有机薄膜晶体管。或者,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晶体管均采用有机材料进行制作,或者,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晶体管均采用有机材料进行制作。如,晶体管包括有源层,有源层采用有机聚合物或小分子进行制作。或者,晶体管中包括栅极绝缘层,栅极绝缘层采用有机材料进行制作。晶体管采用有机材料进行制作,可以采用低温进行制作,进一步降低了晶体管的制作成本。

在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或第三电极的材料为mo、ito、纳米银、石墨烯中的之一或组合。具体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或第三电极采用mo、ito、纳米银、石墨烯进行制作,进一步可以采用低温溅射工艺进行制作,从而减小了制作成本。

在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参见图6,触控检测结构32还包括:依次设置在第三电极321之上的光敏材料层322和第四电极323;第四电极323、光敏材料层322和第三电极321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单元02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具有不重叠区域。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检测结构32包括:第二晶体管5、第三电极321、光敏材料层322和第四电极323,其中,光敏材料层在具有特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其阻值迅速减小。这是由于光照产生的载流子都参与导电,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作漂移运动,电子奔向电源的正极,空穴奔向电源的负极,从而使光敏材料层的阻值迅速下降。因此,触控检测电极可以采用互容式结构通过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之间的电压或电流检测触控和指纹检测。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触控检测结构具有触控功能和指纹检测的功能。其中,第二晶体管5的栅极接收ic发送的第二控制信号,第二晶体管5的源极接收ic发送的第三电压信号,第四电极接收ic发送的第四电压信号;当第二晶体管接收到的第二控制信号有效,则第二晶体管开启,触控检测结构检测手指触控的位置以及对指纹进行识别;若第二晶体管接收到的第二控制信号无效,则第二晶体管关闭,触控检测结构不起作用。其中,第三电极还通过引线将第三电极中的信号反馈给ic,第四电极还通过引线将第四电极中的信号反馈给ic。具体地,当第二晶体管接收到的第二控制信号有效,则第二晶体管导通,触控检测结构作用,第二晶体管将第三电压信号发送给第三电极,第四电极接收ic发送的第四电压信号,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产生电容,由于触控检测电极在自然光的情况下,没有手指触控时,光敏材料层在自然光的照射下,电阻较小;若手指触摸触控显示面板时,手指遮挡自然光的照射,使得光敏材料层的电阻变大,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之间的电容产生变化,从而实现触控的检测;进一步地,由于手指中谷和脊距第四电极的位置不同,使得第四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的电容不同,由于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的面积较小,手指触摸时必将触控多块第四电极,由于手指中指纹谷和脊距第四电极的距离不同,带走第四电极中的电量不同,如手指谷的位置距第四电极的距离较远,带走第四电极中的电量较少,手指脊的位置距第四电极的距离较近,带走第四电极中的电量较多,因此,手指触摸的第四电极中,电量均产生变化,即第四电极与第三电极之间的电容不用,其中,电量变化少的第四电极对应手指谷的位置,电量变化大的第四电极对应手指脊的位置,从而实现指纹的识别。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触控检测结构,可以采用互容式原理实现了触控和指纹检测的功能。

在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参见图1或图2,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晶体管4与第一电极311之间的第一绝缘层6;第一晶体管4的源极43(图1或图2仅以与源极43进行连接的方式进行示意)或漏极通过贯穿第一绝缘层6的第一过孔与第一电极311电连接,第二晶体管5的源极43或漏极通过贯穿第一绝缘层6的第二过孔与第三电极321电连接。

在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第一晶体管中的各个膜层与第二晶体管中的各个膜层分别同层设置;第三电极与第一电极同层设置且相互绝缘。具体地,参见图1或图2,第一晶体管4中的栅极41、有源层42、源极43和漏极44,分别与第二晶体管5中的栅极51、有源层52、源极53和漏极54同层设置,因此,第一晶体管与第二晶体管可以同时制作,从而简化制作工艺。其中,第三电极321和第一电极311同层设置且相互绝缘,进一步简化了制作工艺。

在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参见图6,触控检测结构32中的第四电极323与压力检测结构31中的第二电极313同层设置且相互绝缘。因此,第二电极和第四电极可以同时制作,从而进一步简化制作工作。

在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参见图7,压力检测结构31与触控检测结构32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分别位于相邻的发光单元02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之间。具体地,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均为不透明晶体管时,压力检测结构31中的第一晶体管4、第一电极、有机压敏材料层和第二电极均设置在发光单元02之间,触控检测结构32中的第二晶体管5以及第三电极321均设置在发光单元02之间;其中,压力检测结构和触控检测结构中的每个器件均设置在非显示区域,从而进一步避免了感应结构对触控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压力检测结构31和触控检测结构32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发光单元之间,或者均设置在同一个发光单元之间。另外,由于触控显示面板的分辨率较高,压力检测结构和触控检测结构可以间隔设置在发光单元之间,并未必须设置在每个发光单元之间,因此,压力检测结构和触控检测结构可以均匀或者非均匀设置在发光单元之间。

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和/或第二晶体管可以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制作时,第一晶体管和/或第二晶体管可以设置在显示区域,如图8所示,第一晶体管4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制作,第一晶体管4设置在显示区域,且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单元02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或者,如图9所示,第二晶体管5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制作,第二晶体管5设置在显示区域,且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单元02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

在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参见图1,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发光单元02和感应结构3之间的封装膜层03;参见图10,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第二电极313之上的第二绝缘层7。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可以采用有机材料进行制作,且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的材料相同或者不相同,同时,第二绝缘层进一步保护了感应结构。

基于同一发明思想,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任一种的触控显示面板。该触控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如图11所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该触控显示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思想,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参见图12,该方法包括:

s1201、提供一衬底基板;在衬底基板上形成呈阵列排布的发光单元的图形;

s1201、采用低温工艺在发光单元之上形成感应结构,感应结构包括压力检测结构和触控检测结构;其中,压力检测结构中的至少部分器件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单元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不重叠区域。

在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压力检测结构和/或触控检测结构中的至少部分器件包括有机材料,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压力检测结构和/或触控检测结构采用有机材料进行制作,使得形成感应结构时可以采用低温工艺进行制作,进一步降低了制作触控显示面板的成本。

在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中,采用低温工艺在发光单元之上形成感应结构,包括:

采用低温工艺在发光单元02之上形成与发光单元02相互绝缘的第一晶体管4和第二晶体管5,如图13a所示;其中,形成第一晶体管4和第二晶体管5之前,形成设置在发光单元02之上的封装膜层03;

在第一晶体管4之上形成与第一晶体管4电连接的第一电极311,以及在第二晶体管5之上形成与第二晶体管5电连接的第三电极321,如图13b所示;其中,在形成第一晶体管4和第二晶体管5之后,还包括形成第一绝缘层6;

依次在第一电极311之上形成的有机压敏材料层312和第二电极313;其中,第一电极311、有机压敏材料层312和第二电极313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单元02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具有不重叠区域,如图13c所示。

在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中,采用低温工艺在发光单元之上形成感应结构,还包括:

在形成有机压敏材料层312的同时,形成位于第三电极321之上且与有机压敏材料层312同层设置的光敏材料层322,在形成第二电极313的同时,形成与第二电极313同层设置的第四电极323,如图13d所示;其中,第四电极323、光敏材料层322和第三电极321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单元02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具有不重叠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有机压敏材料可以选择如量子通道合成物(qtc)等,在形成有机压敏材料层时可采用spincoating、slitcoating、丝网或打印技术进行制作;晶体管为有机薄膜晶体管时,薄膜晶体管中的有源层可以采用有机聚合物或小分子进行制作,亦可采用spincoating、slitcoating、丝网或打印技术进行制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衬底基板之上呈阵列排布的发光单元,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具有发光单元的衬底基板之上的感应结构,感应结构包括压力检测结构和触控检测结构;压力检测结构中的至少部分器件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发光单元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不重叠区域。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压力检测结构实现压力的检测,触控检测结构既能实现触控又能实现指纹检测,从而使得显示面板在实现触控、指纹和压力检测均集成在显示面板中的目的的同时,简化了显示面板中的器件结构,进一步降低了制作显示面板的成本;另外,将压力检测结构中的至少部分器件设置在发光单元之间,从而避免压力检测结构影响触控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