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网企业运检管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388591阅读:17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网企业管控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网企业运检管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在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社会用电量也在不断增加,电力在各行业生产活动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如何保障电网稳定安全地运行是当今电力行业发展中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对于电网企业而言,电网设备的运维检修工作是保障设备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目前在电网企业中,设备运维检修工作由运维检修部(以下简称“运检部”)组织开展,在生产计划组织、消缺及故障处理过程中,运检部需要与调度部门进行工作联系与组织协调。作为运检管理的职责部门,运检部需要全面管控运检业务开展情况,提高设备运行状态的管控能力,进而提升电网的安全水平。

但是目前运检业务管控存在着众多亟待完善之处:一是由于电网企业的省(直辖市)检修公司面对的调度层级多,缺乏统一与调度沟通协调的机构或组织。二是运检业务采用条线化管理,缺少沟通、协调的平台。如:各专业条线(如变电检修、线路运检、电缆运检等)的生产计划统筹协调、风险辨识与风险预警单发布、故障抢修的统筹与指挥等工作。三是运检专业整体工作进度缺乏有效管控。由于采用条线化管理,各专业日常现场作业情况及重点工作(如:消缺、反措等)均由专业工程师负责,缺乏整体汇总、分析机制,运检中层管理人员较难掌握日常作业及重点专项工作整体情况,缺乏对于整体工作开展情况的全面把控。四是现场设备状态缺乏有效管控。由于设备监控职能由调度承担,设备故障信息、报警信息都直接接入调度系统,由调度通知运检组织抢修或消缺工作,运检部无法第一时间得知设备故障或缺陷信息,影响了故障或消缺工作反应速度。

因此,建立运检管控体系,实现生产业务信息上传下达、运检工作过程管控、预警发布和故障研判、生产指挥协调功能,全面加强运检业务管控,对于电网企业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电网企业运检管控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网企业运检管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系统建立:构建运检部管控信息系统,创建业务功能模块;

2)数据采集:采集运检部各个业务条线的工作信息;

3)数据处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生成各个业务状态信息的初步结果;

4)流程确认:下发初步结果至相应业务条线或决策方,将获取的反馈信息生成相应岗位的业务流程;

5)流程实施:发送业务流程至各个业务条线,利用业务功能模块控制业务实施及业务监测工作。

优选地,所述的业务功能模块包括工作计划统筹单元、现场设备监测单元、工作风险预警管理单元、消缺组织协调单元以及故障抢修组织协调单元。

优选地,所述的运检部管控信息系统采用的硬件包括大屏显示器、台式录音机和办公电脑。

优选地,所述的运检部管控信息系统采用的软件包括pms2.0系统、oms系统、scada系统、电缆综合监控平台、统一视频平台、故障录波和保护子站。

优选地,所述的相应对应岗位的业务流程包括电网生产检修计划统筹发布、生产信息汇总传达流程、输变电设备作业信息管控流程、设备状态监测、现场管控流程、电缆通道管理流程、风险预警流程、缺陷处理流程和故障处理流程。

优选地,所述的电网生产检修计划统筹发布的具体实施过程为,

101)收集每年各业务条线的生产计划信息;

102)处理步骤101)收集的信息数据,生成第二年的年度生产计划初稿;

103)修改并批复生产计划初稿,确定计划终稿;

104)发布计划终稿。

优选地,所述的风险预警流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为,

201)根据电网运行数据生成风险预警通知单;

202)下发风险预警通知单至相关业务条线;

203)各相关业务条线根据风险预警通知单执行相应的运维保障措施;

204)收集实际运维保障数据,进行信息闭环管理。

优选地,所述的缺陷处理流程的具体实施步骤为,

301)采集缺陷信息并下发至相关业务条线;

302)根据缺陷信息进行现场复核;

303)对现场复核结果进行应对措施研判;

304)基于研判方案进行消缺处理。

优选地,所述的故障处理流程的具体实施步骤为,

401)采集故障信息并下发至相关业务条线;

402)对故障信息进行应对措施研判;

403)基于研判方案进行故障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一、升级运检业务管控模式:通过建立运检部管控信息系统,可实现运检信息收集、运检业务管控,并可同时管控协调多项业务流程,创新了运检业务的管控模式;

二、提升设备状态管控能力:通过结合pms2.0系统、oms系统、scada系统、故障录波平台等多个监控系统的共同使用,使运运检部管控信息系统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并及时发现告警信息,以此进行科学的后续处理;

三、提高电网安全水平:运检部管控信息系统可第一时间获取故障信息,并进行有效地组织、调配运检抢修资源,提高了故障的修复效率;

四、提升运检效益:结合使用状态监测系统、scada系统和统一视频平台,可实现各业务条线工作进度的实时管控并进行更加有效的协调和指挥,提高了运检效率和效益,降低了人员配置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电网企业运检管控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网企业运检管控方法,该方法流程为:

1)系统建立:构建运检部管控信息系统,创建业务功能模块;

2)数据采集:采集运检部各个业务条线的工作信息;

3)数据处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生成各个业务状态信息的初步结果;

4)流程确认:下发初步结果至相应业务条线或决策方,将获取的反馈信息生成相应岗位的业务流程;

5)流程实施:发送业务流程至各个业务条线,利用业务功能模块控制业务实施及业务监测工作。

运检部管控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模块主要包括工作计划统筹单元、现场设备监测单元、工作风险预警管理单元、消缺组织协调单元以及故障抢修组织协调单元。其中,

1)工作计划统筹单元

用于控制电网生产检修计划统筹发布的流程,即运检部管控信息系统收集每年各业务条线的生产计划信息,结合班组承载力分析,与各业务条线进行内部协调、平衡,同时结合电网运行方式与各级调度进行外部协调,最终汇总、整理形成第二年年度生产计划初稿。根据各级调度最终批复情况,对生产计划进行发布。

在检修计划执行过程中,运检部管控信息系统汇集当天各类检修工作的完成情况,实现对每日运检工作整体管控。

2)工作风险预警管理单元

用于控制风险预警流程,即运检部管控信息系统根据电网风险预警,结合当前电网运行方式,生成风险预警通知单并发送至相关业务条线,由业务条线落实执行相应运维保障措施。运检部管控信息系统将预警方案落实情况进行汇总,做好信息闭环。

3)现场设备监测单元

用于监测现场设备的状态信息,运检部管控信息系统结合pms2.0系统、oms系统、scada系统、故障录波平台、保护子站、变电监测平台、统一视频平台、电缆综合监控平台等,实时准确地掌握现场设备的状态信息,有效的开展对现场设备状态的监测。

4)消缺组织协调单元

用于控制缺陷处理流程,即各业务条线将缺陷及时上报运检部管控信息系统,运检部管控信息系统对缺陷性质进行初步研判,必要时组织相关业务班组进行现场复核。对不需要停电的消缺工作,运检部管控信息系统通知相关业务班组进行现场消缺工作;对需要停电的工作,运检部管控信息系统根据设备停役后电网的运行状态,发布特巡任务,必要时安排供电保障,同时将相关信息汇总并发送至领导和相关专业工程师处;领导和专业工程师将决策及研判结果反馈给运检部管控信息系统,系统发布带有抢修班组、车辆、备品备件、特种车辆等资源的协调信息给相关工作人员,并跟踪消缺处理工作。

5)故障抢修组织协调单元

用于控制故障处理流程,即运检部管控信息系统通过监控故障录波、scada等信息系统获知故障信息或接到业务中心人员汇报的故障信息后,在故障录波、scada等信息系统的辅助下,对故障进行初步研判。对于重大事件,将故障信息发送至领导和运检部专业工程师处进行故障准确研判,并协助运检部开展故障指挥和抢修资源调配工作。对于非重大事件,根据故障情况,运检部管控信息系统指挥相关业务中心进行设备检查并依据设备故障后的电网运行状态,发布运行设备特巡任务,安排供电保障,将输电现场巡视结果向调度汇报,配合调度完成故障隔离,组织抢修保障力量,高效开展抢修作业。缓解了运检人员数量与设备规模增速不成比例的矛盾,相比运检管控中心成立前,人员配置率下降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工作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