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配电网调度运行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构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77597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基于大数据的配电网调度运行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构建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评价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配电网调度运行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电网调度运行与调度管理是电网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有效手段。“大运行”体系建设使得省地县调控业务高度耦合,调控运行统一决策、分级控制、实时协同等业务模式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建立一整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一方面,需要对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进行综合评价,为优化电网调度运行控制提供决策依据,另一方面,需要对各级调度机构、各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的调度运行管理工作进行综合评价与考核管理,为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提供支撑。

配电网调度运行水平受到电网网络结构、装备技术水平、调度管理水平等多方面的影响,并最终表现为电网运行性能和对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传统的配电网调度运行评价主要围绕各类业务考核要求,分别建立指标体系,未考虑各类考核指标之间的耦合关系和影响,无法实现对涵盖配电网调度运行、调度管理、故障抢修等各类业务的有效评价,主要表现在:配电网调度运行评价考核体系和方法尚不完善,无法有效评价地区网架、业务和系统对配网调度运行的支撑能力、配网调度运行对配网故障抢修业务的支撑能力、以及配电网日常调度管理业务的规范性、完整性、时效性对配电网调度运行水平的影响和表征等方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配电网调度运行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客观评价配电网运行状态,提供管控和辅助决策手段,促进配电网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实现对配网调度运行和调度管理业务的规范性、完整性、时效性的管控;反映配电网规模概况、网架水平、装备状况的基础信息与重要指标,反映线路/变压器负载、低电压、故障跳闸、停电事件运行状态,便于各级管理人员能够准确、及时、直观地掌握配电网具备的基础资源条件,及时了解配电网运行水平,把握重要事件信息,掌握运行中的薄弱环节,为配电网精细化管理和过程管控提供更为有效的参考依据;辅助上级调度机构实现对地区配网业务的闭环管控和科学指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配电网调度运行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包括电网承载力指标、装备技术指标、电网运行指标、调度管理指标、电网绿色指标的五项一级指标的配电网调度运行评价考核指标体系;

s2、对于每项一级指标,构建其二级指标,具体如下:

电网承载力指标包括变电站容载比、变电站单变率、变电站单电源率、中压配电线路环网率、中压线路站间环网率、中压架空线路平均分断数、中压配电线路可转供电率、线路截面规范化率、网络接线典型化率、长度超限线路比例、线路平均供电半径、支路卡脖子线路比例、报装受限线路比例、户均配变容量、报装受限配变比例;

装备技术指标包括中压线路电缆化率、中压架空线路绝缘化率、高损耗配变台数比例、开关无油化率、一户一表率、配电自动化覆盖率、馈线自动化覆盖率、智能电表覆盖率、低压集抄覆盖率、配电网通信覆盖率、无功补偿配置合格率、设备缺陷率、设备故障率、配电主站平均运行率、配电终端平均在线率、遥信动作正确率、遥控成功率、配变信息与用采系统匹配率、配变数据采集完整率、设备强迫停运率、设备故障跳闸恢复率、设备状态正确率、拓扑正确率;

调度管理指标包括图模库信息一致率、设备完整率、设备完好率、设备消缺率、带电作业比例、停电作业按时复电率、重复停电比例、遥控使用率、计划停电比例、停电计划执行率、计划停电平均影响时户数、临时停电率、临时停电平均影响时户数、设备异动及时率、参数异动正确率、接派单及时率、故障停电信息发布完整率、报修工单研判率、抢修工单质量合格率、调度人员误操作率、设备异常运行提升率、主站基础信息提升率、异动管理提升率、终端应用提升率;

电网运行指标包括供电可靠率rs-1、综合线损率、中压线路平均负载率、中压重载线路比例、中压过载线路比例、重载配变比例、过载配变比例、综合电压合格率、末端电压不合格线路比例、电压偏低台区比例、电压不合格台区比例;

电网绿色指标包括清洁能源消纳能力、清洁能源剩余消纳能力、清洁能源渗透率、清洁能源使用率;

s3、基于配电网大数据,建立每项二级指标的量化计算模型。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中,每项二级指标的量化计算模型的建立过程如下:

(1)电网承载力二级指标量化计算模型:

变电站容载比=指定区域的变电站主变容量之和/该区域最大负荷;

变电站单变率=指定区域的只有一台主变的变电站数量/该区域变电站数量;

变电站单电源率=指定区域的只有一路电源的变电站数量/该区域变电站数量;

中压配电线路环网率=指定区域具有环网线路的中压配电线路数量/该区域中压配电线路数量;

中压线路站间环网率=指定区域具有变电站间环网线路的中压配电线路数量/该区域中压配电线路数量;

中压架空线路平均分断数=指定区域中压架空线路分断数之和/该区域中压架空线路数量;

中压配电线路可转供电率=指定区域具备可转供路径的中压配电线路数量/该区域中压配电线路数量;

线路截面规范化率=指定区域线路截面符合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要求的线路数量/该区域线路数量;

网络接线典型化率=指定区域网络接线符合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要求的线路数量/该区域线路数量;

长度超限线路比例=指定区域线路长度超出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要求的线路数量/该区域线路数量;

线路平均供电半径=指定区域线路供电半径之和/该区域线路数量;

支路卡脖子线路比例=指定区域存在卡脖子支路的线路数量/该区域线路数量;

报装受限线路比例=指定区域报装受限的线路数量/该区域线路数量;

户均配变容量=指定区域配变容量之和/该区域用户数;

报装受限配变比例=指定区域报装受限的配变数量/该区域配变数量;

(2)装备技术二级指标量化计算模型:

中压线路电缆化率=指定区域中压电缆线路总长度/该区域中压线路总长度;

中压架空线路绝缘化率=指定区域中压绝缘架空线路总长度/该区域中压架空线路总长度;

高损耗配变台数比例=指定区域高损耗配变台数/该区域配变台数;

开关无油化率=指定区域无油化开关数量/该区域开关数量;

一户一表率=指定区域有独立表计的用户数/该区域用户数;

配电自动化覆盖率=指定区域实现配电自动化的线路数/该区域线路数;

馈线自动化覆盖率=指定区域实现馈线自动化的线路数/该区域线路数;

智能电表覆盖率=指定区域智能电表数量/该区域电表数量;

低压集抄覆盖率=指定区域实现低压集抄的台区数量/该区域台区数量;

配电网通信覆盖率=指定区域实现通信覆盖的线路数量/该区域线路数量;

无功补偿配置合格率=指定区域无功补偿配置符合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要求的站所数量/该区域站所数量;

设备缺陷率=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存在缺陷的设备数量/该区域该时间周期设备数量;

设备故障率=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所有设备故障次数之和/该时间周期;

配电主站平均运行率=(日历时间-配电主站停用时间)/(日历时间)×100%;

配电终端平均在线率=(日历时间×配电终端总数-各配电终端设备停用时间总和)/(日历时间×配电终端总数)×100%;

遥信动作正确率=遥信正确动作次数/遥信动作总次数×100%;

遥控成功率=遥控成功次数/遥控次数总和×100%;

配变信息与用采系统匹配率=用采系统与配电主站配变实时或准实时数据一致的数量/配电主站配变实时或准实时数据总数量×100%;

配变数据采集完整率=配电主站采集的配变实时或准实时数据数量/用采系统配变实时或准实时数据总数量×100%;

设备强迫停运率=设备强迫停运次数/设备总计停运次数×100%;

设备故障跳闸恢复率=重合闸成功次数/故障跳闸次数×100%;

设备状态正确率=生产管理系统与配电主站开关刀闸交集中状态一致的数量/生产管理系统与配电主站开关刀闸交集数量×100%;

拓扑正确率=拓扑正确设备数/设备总数×100%;

(3)调度管理二级指标量化计算模型:

图模库信息一致率=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所有设备图模库信息一致的设备数量/该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设备数量;

配电主站设备完整率=生产管理系统与配电主站设备交集的数量/生产管理系统与配电主站设备并集数量×100%;

设备完好率=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无缺陷设备的数量/该区域该时间周期内设备数量;

设备消缺率=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设备缺陷及时消除的数量/该区域该时间周期内设备的总缺陷数;

带电作业比例=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带电作业工单数量/该区域该时间周期内作业工单数量;

停电作业按时复电率=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按时复电的停电作业数量/该区域该时间周期内停电作业数量;

重复停电比例=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发生重复停电的停电事件数量/该区域该时间周期内停电事件数量;

遥控使用率=实际遥控次数/可遥控操作次数的总和×100%;

计划停电比例=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计划停电次数/该区域该时间周期内停电次数;

停电计划执行率=计划停电执行数量/停电计划总数量×100%;

临时停电率=临时停电数量/计划停电总数量×100%;

计划停电平均影响时户数=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计划停电影响时户数之和/该区域该时间周期内计划停电次数;

临时停电平均影响时户数=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临时停电影响时户数之和/该区域该时间周期内临时停电次数;

配电网设备异动及时率=异动设备送电前异动到位的数量/异动设备总数×100%;

配电网参数异动正确率=配电主站与生产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异动参数一致数量/异动参数总数×100%;

接派单及时率=在时限内完成接派单的数量/接派单总数量×100%;

故障停电信息发布完整率=配电主站发布的配变停电数量/实际停电配变总数×100%;

报修工单研判率=中压故障且挂接故障停电信息的工单数量/中压故障的工单数量×100%;

抢修工单质量合格率=判断为合格的抢修工单数/工单总数×100%;

误操作率=调度误下令次数/调度下令总次数×100%;

设备异常运行提升率=(设备强迫停运提升率+设备故障跳闸恢复提升率)×100%;

主站基础信息提升率=(配电主站平均运行提升率+配电主站设备完整提升率+设备状态正确提升率+拓扑正确提升率)×100%;

异动管理提升率=(配电网设备异动及时提升率+配电网参数异动正确提升率)×100%;

终端应用提升率=(配电终端平均在线提升率+遥信动作正确提升率+遥控使用提升率+遥控成功提升率+配变信息与用采系统匹配提升率+配变数据采集完整提升率)×100%;

(4)电网运行二级指标量化计算模型:

供电可靠率rs-1=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停电时长/该时间周期时长;

综合线损率=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供电量与售电量之差/该区域该时间周期内售电量;

中压线路平均负载率=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运行的中压线路的负载率之和/该区域该时间周期内运行的中压线路数量;

中压重载线路比例=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重载的中压线路数量/该区域该时间周期内运行的中压线路数量;

中压过载线路比例=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过载的中压线路数量/该区域该时间周期内运行的中压线路数量;

重载配变比例=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重载的配变数量/该区域该时间周期内运行的配变数量;

过载配变比例=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过载的配变数量/该区域该时间周期内运行的配变数量;

综合电压合格率=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电压合格的电压监测点数/该区域该时间周期内电压监测点数;

末端电压不合格线路比例=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末端电压不合格的线路数量/该区域该时间周期内运行的线路数量;

电压偏低台区比例=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电压偏低的台区数量/该区域该时间周期内运行的台区数量;

电压不合格台区比例=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电压不合格的台区数量/该区域该时间周期内运行的台区数量;

(5)电网绿色二级指标量化计算模型:

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即指定区域清洁能源的最大可接入容量,通过潮流计算得到;

清洁能源剩余消纳能力=清洁能源消纳能力–清洁能源已接入容量;

清洁能源渗透率=清洁能源已接入容量/同区域内最大负荷;

清洁能源使用率=清洁能源发电量/同区域内负荷用电量。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方法可综合评价电网供电能力、装备技术水平、电网运行水平、调度管理水平、以及清洁能源消纳水平等性能,为配电网精细化管理和过程管控提供更为有效的参考依据,辅助上级调度机构实现对地区配网业务的闭环管控和科学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构建的一级指标。

图2为本发明方法中电网承载力指标的二级指标。

图3为本发明方法中装备技术指标的二级指标。

图4为本发明方法中调度管理指标的二级指标。

图5为本发明方法中电网运行指标的二级指标。

图6为本发明方法中电网绿色指标的二级指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6,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配电网调度运行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包括电网承载力指标、装备技术指标、电网运行指标、调度管理指标、电网绿色指标的五项一级指标的配电网调度运行评价考核指标体系;

s2、对于每项一级指标,构建其二级指标,具体如下:

电网承载力指标包括变电站容载比、变电站单变率、变电站单电源率、中压配电线路环网率、中压线路站间环网率、中压架空线路平均分断数、中压配电线路可转供电率、线路截面规范化率、网络接线典型化率、长度超限线路比例、线路平均供电半径、支路卡脖子线路比例、报装受限线路比例、户均配变容量、报装受限配变比例;

装备技术指标包括中压线路电缆化率、中压架空线路绝缘化率、高损耗配变台数比例、开关无油化率、一户一表率、配电自动化覆盖率、馈线自动化覆盖率、智能电表覆盖率、低压集抄覆盖率、配电网通信覆盖率、无功补偿配置合格率、设备缺陷率、设备故障率、配电主站平均运行率、配电终端平均在线率、遥信动作正确率、遥控成功率、配变信息与用采系统匹配率、配变数据采集完整率、设备强迫停运率、设备故障跳闸恢复率、设备状态正确率、拓扑正确率;

调度管理指标包括图模库信息一致率、设备完整率、设备完好率、设备消缺率、带电作业比例、停电作业按时复电率、重复停电比例、遥控使用率、计划停电比例、停电计划执行率、计划停电平均影响时户数、临时停电率、临时停电平均影响时户数、设备异动及时率、参数异动正确率、接派单及时率、故障停电信息发布完整率、报修工单研判率、抢修工单质量合格率、调度人员误操作率、设备异常运行提升率、主站基础信息提升率、异动管理提升率、终端应用提升率;

电网运行指标包括供电可靠率rs-1、综合线损率、中压线路平均负载率、中压重载线路比例、中压过载线路比例、重载配变比例、过载配变比例、综合电压合格率、末端电压不合格线路比例、电压偏低台区比例、电压不合格台区比例;

电网绿色指标包括清洁能源消纳能力、清洁能源剩余消纳能力、清洁能源渗透率、清洁能源使用率;

s3、基于配电网大数据,建立每项二级指标的量化计算模型。

以下为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过程。

为实现本发明的基于大数据的配电网调度运行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的目的,本发明首先建立反映配电网调度运行水平的一级指标,其包括两个步骤:

(1)所述一级指标,包括电网承载力指标、装备技术指标、电网运行指标、调度管理指标、电网绿色指标等五项。

(2)所述一级指标是基于配电网调度运行评价考核的领域知识建立的,所述配电网调度运行评价考核的领域知识,包括:

电网调度运行水平受到电网承载力的制约,良好的电网承载力水平有助于提升电网调度运行水平,因此配电网调度运行评价考核应考虑电网承载力的影响;

电网调度运行水平受到装备技术水平的制约,良好的装备技术水平有助于提升电网调度运行水平,因此配电网调度运行评价考核应考虑装备技术水平的影响;

电网调度运行水平受到调度管理水平的制约,规范化、科学化的调度管理有助于提升电网调度运行水平,因此配电网调度运行评价考核应考虑调度管理水平的影响;

电网调度运行的直接目标是提升电网运行性能,因此,电网运行指标是反映电网调度运行水平的重要依据。

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和清洁能源发展战略要求,电网调度运行应该提升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和水平,因此电网绿色指标是电网调度运行水平的重要部分。

电网调度运行的目标还应包括为电网承载力、装备技术水平、调度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依据,因此,电网承载力指标、装备技术指标、调度管理指标既是影响电网调度运行水平的重要制约因素,也是反映电网调度运行水平的重要指标依据。

另一方面,本发明对于每项一级指标,基于领域知识提出其二级指标,其包括以下步骤:

(1)所述电网承载力指标的领域知识,是指电网承载力受到电网设备容量及其与用户负荷的匹配程度、网络结构及线路长度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所述电网承载力指标包括变电站容载比、变电站单变率、变电站单电源率、中压配电线路环网率、中压线路站间环网率、中压架空线路平均分断数、中压配电线路可转供电率、线路截面规范化率、网络接线典型化率、长度超限线路比例、线路平均供电半径、支路卡脖子线路比例、报装受限线路比例、户均配变容量、报装受限配变比例。

(2)所述装备技术指标的领域知识,是指装备技术水平受到电网装备的技术先进性、配置完备性、运行可靠性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装备技术指标包括中压线路电缆化率、中压架空线路绝缘化率、高损耗配变台数比例、开关无油化率、一户一表率、配电自动化覆盖率、馈线自动化覆盖率、智能电表覆盖率、低压集抄覆盖率、配电网通信覆盖率、无功补偿配置合格率、设备缺陷率、设备故障率、配电主站平均运行率、配电终端平均在线率、遥信动作正确率、遥控成功率、配变信息与用采系统匹配率、配变数据采集完整率、设备强迫停运率、设备故障跳闸恢复率、设备状态正确率、拓扑正确率。

(3)所述调度管理指标的领域知识,是指调度管理水平受到基础信息的完备性和正确性,以及业务执行的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和及时性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调度管理指标包括图模库信息一致率、设备完整率、设备完好率、设备消缺率、带电作业比例、停电作业按时复电率、重复停电比例、遥控使用率、计划停电比例、停电计划执行率、计划停电平均影响时户数、临时停电率、临时停电平均影响时户数、设备异动及时率、参数异动正确率、接派单及时率、故障停电信息发布完整率、报修工单研判率、抢修工单质量合格率、调度人员误操作率、设备异常运行提升率、主站基础信息提升率、异动管理提升率、终端应用提升率。

(4)所述电网运行指标的领域知识,是指电网运行性能可通过供电可靠性、运行安全性、经济性,以及电能质量合格率等方面的指标进行表征,具体地,电网运行指标包括供电可靠率rs-1、综合线损率、中压线路平均负载率、中压重载线路比例、中压过载线路比例、重载配变比例、过载配变比例、综合电压合格率、末端电压不合格线路比例、电压偏低台区比例、电压不合格台区比例。

(5)所述电网绿色指标的领域知识,是指电网绿色水平可通过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和消纳水平来表征,具体地,电网绿色指标包括清洁能源消纳能力、清洁能源剩余消纳能力、清洁能源渗透率、清洁能源使用率。

再一方面,本发明基于配电网大数据,建立每项二级指标的量化计算模型,其包括以下步骤:

(1)电网承载力二级指标量化计算模型

变电站容载比

变电站容载比表征该地区的变压器安装容量与最高实际运行容量的关系,反映容量备用情况,是反映电网供电能力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变电站容载比=指定区域的变电站主变容量之和/该区域最大负荷

说明: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或某一变电区域。

变电站单变率

变电站单变率表征只有一台主变的变电站比例,反映供电可靠性,是反映该电网供电能力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变电站单变率=指定区域的只有一台主变的变电站数量/该区域变电站数量

说明: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

变电站单电源率

变电站单电源率表征只有单一电源进线的变电站比例,是反映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变电站单电源率=指定区域的只有一路电源的变电站数量/该区域变电站数量

说明: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

中压配电线路环网率

中压配电线路环网率表征具有环网线路的中压配电线路比例,是反映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中压配电线路环网率=指定区域具有环网线路的中压配电线路数量/该区域中压配电线路数量

说明: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

中压线路站间环网率

中压线路站间环网率表征具有变电站间环网线路的中压配电线路比例,是反映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中压线路站间环网率=指定区域具有变电站间环网线路的中压配电线路数量/该区域中压配电线路数量

说明: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

中压架空线路平均分断数

中压架空线路平均分断数表征中压架空线路的网络灵活性,是反映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中压架空线路平均分断数=指定区域中压架空线路分断数之和/该区域中压架空线路数量

说明: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

中压配电线路可转供电率

中压配电线路可转供电率表征中压配电线路的拓扑灵活性,是反映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中压配电线路可转供电率=指定区域具备可转供路径的中压配电线路数量/该区域中压配电线路数量

说明: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

线路截面规范化率

线路截面规范化率表征中压配电线路的线路容量,是反映供电能力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线路截面规范化率=指定区域线路截面符合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要求的线路数量/该区域线路数量

说明: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

网络接线典型化率

网络接线典型化率表征网络的规范性和合理性,是反映供电能力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网络接线典型化率=指定区域网络接线符合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要求的线路数量/该区域线路数量

说明: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

长度超限线路比例

长度超限线路比例表征该地区电源布点情况,是反映供电能力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长度超限线路比例=指定区域线路长度超出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要求的线路数量/该区域线路数量

说明: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

线路平均供电半径

线路平均供电半径表征该地区电源布点情况,是反映供电能力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线路平均供电半径=指定区域线路供电半径之和/该区域线路数量

说明: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

支路卡脖子线路比例

支路卡脖子线路比例表征该地区支路的容量情况,是反映供电能力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支路卡脖子线路比例=指定区域存在卡脖子支路的线路数量/该区域线路数量

说明: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

报装受限线路比例

报装受限线路比例表征该地区线路的容量情况,是反映供电能力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报装受限线路比例=指定区域报装受限的线路数量/该区域线路数量

说明: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

户均配变容量

户均配变容量表征该地区配变的容量情况,是反映供电能力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户均配变容量=指定区域配变容量之和/该区域用户数

说明: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线路、台区。

报装受限配变比例

报装受限配变比例表征该地区配变的容量情况,是反映供电能力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报装受限配变比例=指定区域报装受限的配变数量/该区域配变数量

说明: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线路。

(2)装备技术二级指标量化计算模型

装备技术指标包括中压线路电缆化率、中压架空线路绝缘化率、高损耗配变台数比例、开关无油化率、一户一表率、配电自动化覆盖率、馈线自动化覆盖率、智能电表覆盖率、低压集抄覆盖率、配电网通信覆盖率、无功补偿配置合格率、设备缺陷率、设备故障率、配电主站平均运行率、配电终端平均在线率、遥信动作正确率、遥控成功率、配变信息与用采系统匹配率、配变数据采集完整率、设备强迫停运率、设备故障跳闸恢复率、设备状态正确率、拓扑正确率。

中压线路电缆化率

中压线路电缆化率反映该地区线路的技术先进性水平。

计算公式:中压线路电缆化率=指定区域中压电缆线路总长度/该区域中压线路总长度

说明: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

中压架空线路绝缘化率

中压架空线路绝缘化率反映该地区架空线路的技术先进性。

计算公式:中压架空线路绝缘化率=指定区域中压绝缘架空线路总长度/该区域中压架空线路总长度

说明: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

高损耗配变台数比例

高损耗配变台数比例反映该地区配变的技术先进性。

计算公式:高损耗配变台数比例=指定区域高损耗配变台数/该区域配变台数

说明: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线路。

开关无油化率

开关无油化率反映该地区开关设备的技术先进性。

计算公式:开关无油化率=指定区域无油化开关数量/该区域开关数量

说明: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线路。

一户一表率

一户一表率反映该地区电量数据采集的精细度。

计算公式:一户一表率=指定区域有独立表计的用户数/该区域用户数

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线路、台区。

配电自动化覆盖率

配电自动化覆盖率表征该地区配电网的可观可控性,是反映配电网智能化水平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配电自动化覆盖率=指定区域实现配电自动化的线路数/该区域线路数

说明: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

馈线自动化覆盖率

馈线自动化覆盖率表征该地区配电网的故障处理能力,是反映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馈线自动化覆盖率=指定区域实现馈线自动化的线路数/该区域线路数

说明: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

智能电表覆盖率

智能电表覆盖率反映该地区电量数据采集的技术先进性。

计算公式:智能电表覆盖率=指定区域智能电表数量/该区域电表数量

说明: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线路、台区。

低压集抄覆盖率

低压集抄覆盖率反映该地区电量数据采集的技术先进性。

计算公式:低压集抄覆盖率=指定区域实现低压集抄的台区数量/该区域台区数量

说明: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线路。

配电网通信覆盖率

配电网通信覆盖率是反映配电网智能化水平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配电网通信覆盖率=指定区域实现通信覆盖的线路数量/该区域线路数量

说明: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

无功补偿配置合格率

无功补偿配置合格率反映该地区配电网的电压无功可控能力。

计算公式:无功补偿配置合格率=指定区域无功补偿配置符合配电网规划设计导则要求的站所数量/该区域站所数量

说明:所述站所可为变电站、配电房、台区、开闭所;

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线路。

设备缺陷率

设备缺陷率表征该地区配电网的设备质量状态,是表征配电网风险隐患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设备缺陷率=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存在缺陷的设备数量/该区域该时间周期设备数量

说明:所述设备可为开关、配变、架空线、电缆线。

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线路。

所述指定时间周期可为年、季、月、周、日。

设备故障率

设备故障率表征该地区配电网的设备质量状态,是表征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和风险隐患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

设备故障率=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所有设备故障次数之和/该时间周期

说明:所述设备可为开关、配变、架空线、电缆线。

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线路。

所述指定时间周期可为年、季、月、周、日。

配电主站平均运行率

配电主站平均运行率表征配电主站的月在线率。通过配电主站运行日志统计,可以按照月度、年度分别进行考核评价。

计算公式:(日历时间-配电主站停用时间)/(日历时间)×100%。

说明:月度配电主站平均运行率统计:日历时间=当月天数×24,单位是小时;配电主站停用时间=当月配电主站停用时间累计的小时数;年度统计以此类推。

配电终端平均在线率

配电终端平均在线率表征接入配电主站的配电终端平均在线率。通过配电终端运行记录统计,综合考虑接入主站的配电自动化终端的试运行情况、上线离线情况、通信中断情况等多种复杂情形,可以按照月度、年度分别进行考核评价。

计算公式:(日历时间×配电终端总数-各配电终端设备停用时间总和)/(日历时间×配电终端总数)×100%。

说明:月度配电主站平均运行率统计:全月日历时间=当月天数×24,单位是小时;各配电终端设备停用时间总和=当月所有配电终端设备停用时间累计的小时数;年度统计方式统一乘以365。

遥信动作正确率

遥信动作正确率表征在配网开关、刀闸操作以及事故情况下的遥信变位正确率。通过配电主站遥信记录、soe事件记录、配电终端运行记录综合判断遥信正确率,必须能够对soe抖动进行辨识、识别重复动作、识别丢失动作,可以按照月度、年度分别进行考核评价。

计算公式:遥信正确动作次数/遥信动作总次数×100%

说明:主要设备包括开关、刀闸等。

遥控成功率

遥控成功率表征进行遥控操作设备的成功率。结合遥控操作记录、遥信变位记录、soe事件综合判断遥控成败情况,区分人工置数、事故跳闸、试运行测试等复杂情形,可以按照月度、年度分别进行考核评价。

计算公式:遥控成功次数/遥控次数总和×100%

说明:遥控指令下达无返校或返校成功但现场动作不正确等情况纳入遥控成功率指标评价

配变信息与用采系统匹配率

配变信息与用采系统匹配率表征配电主站配变信息与用采系统的配变信息的一致性水平,可以按照日、月、年分别进行考核评价。

计算公式:用采系统与配电主站配变实时或准实时数据一致的数量/配电主站配变实时或准实时数据总数量×100%。

配变数据采集完整率

配变数据采集完整率表征配电主站通过用采系统采集的配变实时或准实时数据应根据交互规范确保配变数据采集以及配电主站与用采系统交互数据的完整性水平,可以按照日、月、年分别进行考核评价。

计算公式:配电主站采集的配变实时或准实时数据数量/用采系统配变实时或准实时数据总数量×100%。

设备强迫停运率

设备强迫停运率表征设备强迫停运的比率,设备包括变压器、母线、开关、线路等,可以按照月度、年度分别进行考核评价。

计算公式:设备强迫停运次数/设备总计停运次数×100%。

说明:设备强迫停运次数是变压器、母线、开关、线路等设备的强迫停运次数之和;设备总计停运次数是变压器、母线、开关、线路等设备的总计停运次数。

设备故障跳闸恢复率

设备故障跳闸恢复率表征设备故障跳闸后的重合闸成功的比率,主要是线路、变压器、母线等设备故障导致的关联断路器跳闸以及断路器自身故障后,重合闸成功的比率,可以按照月度、年度分别进行考核评价。

计算公式:重合闸成功次数/故障跳闸次数×100%。

说明:重合闸成功次数是设备故障后,断路器重合闸成功的累计次数;故障跳闸总数是线路、变压器、母线等设备故障导致的关联断路器跳闸以及断路器自身故障跳闸的总次数。

设备状态正确率

设备状态正确率表征配电主站中采集的设备运行状态的准确水平,包括设备运行、检修、备用、停役等状态。配电自动化主站按一定时间间隔定期获取pms系统设备状态,判断与配电自动化主站开关、刀闸状态的一致性。

计算公式:生产管理系统与配电主站开关刀闸交集中状态一致的数量/生产管理系统与配电主站开关刀闸交集数量×100%。

说明:由配电主站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分别提供设备置位的详细信息,如果开合状态一致则认为生产管理系统与配电主站设备状态一致。

拓扑正确率

拓扑正确率表征配电主站中电气接线图中的拓扑正确水平,确保准确描述和展示配网馈线以及所辖设备的拓扑关系。通过配电主站的静态网架结构和历史断面数据统计,按指定策略抽取一定数量的馈线,计算馈线的拓扑可用情况。

计算公式:拓扑正确设备数/设备总数×100%。

说明:由配电主站系统提供模型文件,经分析没有合环,没有孤立岛就认为拓扑正确;设备总数=配电主站系统提供的模型文件中的设备数。

(3)调度管理二级指标量化计算模型

调度管理指标包括图模库信息一致率、设备完整率、设备完好率、设备消缺率、带电作业比例、停电作业按时复电率、重复停电比例、遥控使用率、计划停电比例、停电计划执行率、计划停电平均影响时户数、临时停电率、临时停电平均影响时户数、设备异动及时率、参数异动正确率、接派单及时率、故障停电信息发布完整率、报修工单研判率、抢修工单质量合格率、调度人员误操作率、设备异常运行提升率、主站基础信息提升率、异动管理提升率、终端应用提升率。

图模库信息一致率

图模库信息一致率是反映调度管理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电网和设备信息的管理维护和利用水平。

计算公式:图模库信息一致率=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所有设备图模库信息一致的设备数量/该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设备数量

说明: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线路。

所述指定时间周期可为年、季、月、周、日。

可通过抽查部分设备的方式进行统计。

设备完整率

配电主站设备完整率表征配电主站中的图模与调管范围的设备相比的完整程度,主要包括配网馈线、配变、开关、刀闸、母线、配电站所等设备。

计算公式:生产管理系统与配电主站设备交集的数量/生产管理系统与配电主站设备并集数量×100%。

说明:生产管理系统与配电主站设备交集=同时在生产管理系统和配电主站系统都存在的设备;生产管理系统与配电主站设备并集=生产管理系统中的设备+配电主站系统中独有的设备。

设备完好率

设备完好率表征配电网中设备的完好程度,主要包括配网馈线、配变、开关、刀闸、母线、配电站所等设备。

计算公式:设备完好率=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无缺陷设备的数量/该区域该时间周期内设备数量

说明: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线路。

所述指定时间周期可为年、季、月、周、日。

设备消缺率

设备消缺率表征配电网中存在缺陷的设备却显现出的及时性,主要包括配网馈线、配变、开关、刀闸、母线、配电站所等设备。

计算公式:设备消缺率=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设备缺陷及时消除的数量/该区域该时间周期内设备的总缺陷数

说明: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线路。所述指定时间周期可为年、季、月、周、日。

带电作业比例

带电作业比例表征该地区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安全作业能力。

计算公式:带电作业比例=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带电作业工单数量/该区域该时间周期内作业工单数量

说明: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

所述指定时间周期可为年、季、月、周、日。

停电作业按时复电率

停电作业按时复电率表征该地区停电作业处理的规范性和及时性,是反映该地区供电可靠性和运维管理水平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停电作业按时复电率=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按时复电的停电作业数量/该区域该时间周期内停电作业数量

说明: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

所述指定时间周期可为年、季、月、周、日。

重复停电比例

重复停电比例表征该地区的停电处理能力,是反映该地区供电可靠性和故障处理能力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重复停电比例=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发生重复停电的停电事件数量/该区域该时间周期内停电事件数量

说明:

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

所述指定时间周期可为年、季、月、周、日。

遥控使用率

遥控使用率表征对于接入配电主站具备遥控条件的配电终端,根据配网操作情况,进行遥控操作的比率。结合遥控操作记录、遥信变位记录、soe事件记录、配电终端运行记录统计,综合判断遥控成败情况,区分人工置数、事故跳闸、试运行测试等复杂情形,可以按照月度、年度分别进行考核评价。

计算公式:实际遥控次数/可遥控操作次数的总和×100%。

说明:可遥控操作次数=具备遥控条件的配电终端手动控制次数+遥控操作次数。

计划停电比例

计划停电比例表征该地区供电部门对停电事件和运维检修的计划管理能力。

计算公式:计划停电比例=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计划停电次数/该区域该时间周期内停电次数

说明: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线路。

所述指定时间周期可为年、季、月、周、日。

停电计划执行率

停电计划执行率表征停电计划(含周滚动计划)的执行情况。针对导入配电主站的停电计划的执行情况,由配电主站结合申请单进行统计,可以按照月度、年度分别进行考核评价。

计算公式:计划停电执行数量/停电计划总数量×100%。

说明:停电计划总数量是停电计划总数量和周滚动计划新增的停电计划数量的总和。

临时停电率

临时停电率表征停电计划之外的临时停电计划的比率(周滚动计划、合解环操作除外),可以按照月度、年度分别进行考核评价。

计算公式:临时停电数量/计划停电总数量×100%。

说明:计划停电总数量含计划停电、临时停电、周滚动计划停电。

计划停电平均影响时户数

计划停电平均影响时户数表征计划停电对用户的影响,是反映供电可靠性和运行管理能力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计划停电平均影响时户数=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计划停电影响时户数之和/该区域该时间周期内计划停电次数

说明:

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线路。

所述指定时间周期可为年、季、月、周、日。

临时停电平均影响时户数

临时停电平均影响时户数表征临时停电对用户的影响,是反映供电可靠性和运维管理能力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临时停电平均影响时户数=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临时停电影响时户数之和/该区域该时间周期内临时停电次数

说明:

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线路。

所述指定时间周期可为年、季、月、周、日。

配电网设备异动及时率

配电网设备异动及时率表征配电主站应能根据申请单,及时准确的反应配网异动前后的状态,并在异动设备送电前异动到位,可以按照日、月、年分别进行考核评价。

计算公式:异动设备送电前异动到位的数量/异动设备总数×100%。

说明:日统计、月考核、年评价

配电网参数异动正确率

配电网参数异动正确率表征配电主站与生产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等进行参数异动同步,保证配电网设备参数的准确性,可以按照日、月、年分别进行考核评价。

计算公式:配电主站与生产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异动参数一致数量/异动参数总数×100%。

说明:参数异动主要涉及开关容量、配变容量及属性(公变或专变)、高压用户类型、重要用户、双/多/自备电源用户、机组数量及容量等8项指标。(日统计、月考核、年评价)。

接派单及时率

接派单及时率表征配电主站对报修工单接单与派单的及时性水平,超过接派单时限的纳入统计,可以按照月度、年度分别进行考核评价。

计算公式:在时限内完成接派单的数量/接派单总数量×100%。

说明:接派单时限为5分钟。

故障停电信息发布完整率

故障停电信息发布完整率表征调控中心发布故障停电信息的完整率情况。通过配电主站对用采系统中上送的停送电告警信息且停电1小时以上的配变进行统计,并与已发布的故障停电信息进行校核,可以按照月度、年度分别进行考核评价。

计算公式:配电主站发布的配变停电数量/实际停电配变总数×100%。

说明:配电主站发布的配变停电数量=配电主站研判为中压故障引起的配变停电数量+从用采系统中采集的停送电告警信息且停电1小时以上的配变数量。

报修工单研判率

报修工单研判率表征对报修工单进行配电研判的比率,确定是配网中压故障的报修工单必须挂接在故障停电信息之下。通过配电主站进行工单分析,统计中压故障且未挂接停电信息的工单数量,可以按照月度、年度分别进行考核评价。

计算公式:中压故障且挂接故障停电信息的工单数量/中压故障的工单数量×100%。

说明:中压故障的工单数量是经过配电主站故障研判后确定为配网中压故障的工单数。

抢修工单质量合格率

抢修工单质量合格率表征抢修工单合格的比率,可以按照月度、年度分别进行考核评价。

计算公式:判断为合格的抢修工单数/工单总数×100%。

说明:判断为合格的抢修工单数指派发及时,抢修到场及时且未被省级远程工作站或国网客户服务中心回退的工单数,工单总数指推送到远程站所有的抢修供电数量。

误操作率

误操作率表征调度人员因人为责任的误操作比率,可以按照月度、年度分别进行考核评价。

计算公式:调度误下令次数/调度下令总次数×100%。

说明:月误操作率,考核月度误下令比率;年误操作率,考核年度误下令比率。

设备异常运行提升率

设备异常运行提升率表征本月设备异常运行较上月提升的比率。

计算公式:(设备强迫停运提升率+设备故障跳闸恢复提升率)×100%。

说明:设备强迫停运提升率=(上月设备强迫停运率-本月设备强迫停运率)/上月设备强迫停运率,设备故障跳闸恢复提升率=(本月设备故障跳闸恢复率-上月设备故障跳闸恢复率)/上月设备故障跳闸恢复率,同时可以考虑设备强迫停运率和设备故障跳闸恢复率在设备异常运行提升率中的权重。

主站基础信息提升率

主站基础信息提升率表征本月主站基础信息较上月提升的比率。

计算公式:(配电主站平均运行提升率+配电主站设备完整提升率+设备状态正确提升率+拓扑正确提升率)×100%。

说明:配电主站平均运行提升率=(本月配电主站平均运行率-上月配电主站平均运行率)/上月配电主站平均运行率;配电主站设备完整提升率=(本月配电主站设备完整率-上月配电主站设备完整率)/上月配电主站设备完整率;设备状态正确提升率=(本月设备状态正确率-上月设备状态正确率)/上月设备状态正确率;拓扑正确提升率=(本月拓扑正确率-上月拓扑正确率)/上月拓扑正确率。

异动管理提升率

异动管理提升率表征本月异动管理较上月提升的比率。

计算公式:(配电网设备异动及时提升率+配电网参数异动正确提升率)×100%。

说明:配电网设备异动及时提升率=(本月配电网设备异动及时率-上月配电网设备异动及时率)/上月配电网设备异动及时率;配电网参数异动正确提升率=(本月配电网参数异动正确率-上月配电网参数异动正确率)/上月配电网参数异动正确率。

终端应用提升率

终端应用提升率表征本月异动管理较上月提升的比率。

计算公式:(配电终端平均在线提升率+遥信动作正确提升率+遥控使用提升率+遥控成功提升率+配变信息与用采系统匹配提升率+配变数据采集完整提升率)×100%。

说明:配电终端平均在线提升率=(本月配电终端平均在线率-上月配电终端平均在线率)/上月配电终端平均在线率;遥信动作正确提升率=(本月遥信动作正确率-上月遥信动作正确率)/上月遥信动作正确率;遥控使用提升率=(本月遥控使用率-上月遥控使用率)/上月遥控使用率;遥控成功提升率=(本月遥控成功率-上月遥控成功率)/上月遥控成功率;配变信息与用采系统匹配提升率=(本月配变信息与用采系统匹配率-上月配变信息与用采系统匹配率)/上月配变信息与用采系统匹配率;配变数据采集完整提升率=(本月配变数据采集完整率-上月配变数据采集完整率)/上月配变数据采集完整率。

(4)电网运行二级指标量化计算模型

电网运行指标包括供电可靠率rs-1、综合线损率、中压线路平均负载率、中压重载线路比例、中压过载线路比例、重载配变比例、过载配变比例、综合电压合格率、末端电压不合格线路比例、电压偏低台区比例、电压不合格台区比例。

供电可靠率rs-1

供电可靠率rs-1表征该地区的考虑各类停电因素的综合供电可靠性,是反映该地区调度运行管理水平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供电可靠率rs-1=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停电时长/该时间周期时长

说明: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线路、台区。

所述指定时间周期可为年、季、月、周、日。

综合线损率

综合线损率表征该地区配电网运行经济性,是反映该地区调度运行管理水平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综合线损率=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供电量与售电量之差/该区域该时间周期内售电量

说明: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线路、台区。

所述指定时间周期可为年、季、月、周、日。

中压线路平均负载率

中压线路平均负载率反映该地区中压线路的容量使用情况和安全水平,是表征配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水平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中压线路平均负载率=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运行的中压线路的负载率之和/该区域该时间周期内运行的中压线路数量

说明: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线路。

所述指定时间周期可为年、季、月、周、日。

中压重载线路比例

中压重载线路比例反映该地区中压线路的容量使用情况和安全水平,是表征配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水平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中压重载线路比例=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重载的中压线路数量/该区域该时间周期内运行的中压线路数量

说明: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

所述指定时间周期可为年、季、月、周、日。

中压过载线路比例

中压过载线路比例反映该地区中压线路的容量使用情况和安全水平,是表征配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水平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中压过载线路比例=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过载的中压线路数量/该区域该时间周期内运行的中压线路数量

说明: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

所述指定时间周期可为年、季、月、周、日。

重载配变比例

重载配变比例反映该地区配电变压器的容量使用情况和安全水平,是表征配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水平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重载配变比例=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重载的配变数量/该区域该时间周期内运行的配变数量

说明: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线路。

所述指定时间周期可为年、季、月、周、日。

过载配变比例

过载配变比例反映该地区配电变压器的容量使用情况和安全水平,是表征配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水平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过载配变比例=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过载的配变数量/该区域该时间周期内运行的配变数量

说明: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线路。

所述指定时间周期可为年、季、月、周、日。

综合电压合格率

综合电压合格率反映该地区配电网各节点电压的综合合格率,是表征配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水平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综合电压合格率=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电压合格的电压监测点数/该区域该时间周期内电压监测点数

说明: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线路、台区。

所述指定时间周期可为年、季、月、周、日。

末端电压不合格线路比例

末端电压不合格线路比例反映该地区中压配电线路末端电压的合格率,是表征配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水平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末端电压不合格线路比例=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末端电压不合格的线路数量/该区域该时间周期内运行的线路数量

说明: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

所述指定时间周期可为年、季、月、周、日。

电压偏低台区比例

电压偏低台区比例反映该地区低压台区的电压质量,是表征配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水平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电压偏低台区比例=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电压偏低的台区数量/该区域该时间周期内运行的台区数量

说明: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线路。

所述指定时间周期可为年、季、月、周、日。

电压不合格台区比例

电压不合格台区比例反映该地区低压台区的电压合格率,是表征配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水平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电压不合格台区比例=指定区域指定时间周期内电压不合格的台区数量/该区域该时间周期内运行的台区数量

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线路。

所述指定时间周期可为年、季、月、周、日。

(5)电网绿色二级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电网绿色指标包括清洁能源消纳能力、清洁能源剩余消纳能力、清洁能源渗透率、清洁能源使用率。

清洁能源消纳能力

清洁能源消纳能力表征该地区配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消纳潜力,是反映电网绿色运行水平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即指定区域清洁能源的最大可接入容量,可通过潮流计算得到。

说明:指定区域可为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线路、台区。

清洁能源剩余消纳能力

清洁能源剩余消纳能力表征该地区配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是反映电网绿色运行水平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清洁能源剩余消纳能力=清洁能源消纳能力–清洁能源已接入容量

说明:可按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线路、台区分层分级计算。

清洁能源渗透率

清洁能源渗透率表征清洁能源在该地区配电网中的装机占比,是反映电网绿色水平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清洁能源渗透率=清洁能源已接入容量/同区域内最大负荷

说明:可按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线路、台区分层分级计算。

清洁能源使用率

清洁能源使用率表征该地区配电网对清洁能源的利用水平,是反映电网绿色运行水平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清洁能源使用率=清洁能源发电量/同区域内负荷用电量

说明:可按全市、区县、供电所、变电站、线路、台区分层分级计算。

以上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技术方案所作的改变,所产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