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扫码支付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36872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扫码支付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与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移动终端进行扫码支付得到了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支付软件都能提供扫码支付功能,移动终端上安装的支付软件也越来越多。一般来说,商家都会提供多种支付平台的相应二维码,用户从中选择一种进行支付。但是,扫码付款流程较为复杂,一般都需要进入支付软件,再选择开启扫码功能,扫码支付效率较低。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期望提供一种扫码支付装置及方法,能节省开启扫码功能的时间,进而也能提高扫码支付的效率,提升用户体验。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扫码支付装置,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针对第一按键的第一操作;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操作对应的操作数据是否满足开启快捷扫码支付功能的预设条件;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操作对应的操作数据满足开启快捷扫码支付功能的预设条件时,确定待调用的第一支付应用;调用所述第一支付应用,并输出所述第一支付应用的扫码支付界面。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排序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的设定操作为所述移动终端上的各个支付应用进行排序;或者,根据预设时间段内用户使用各个支付应用的历史记录,分析得到各个支付应用的权重,并按照权重从高到低的顺序对各个支付应用进行排序;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当前排序最靠前的支付应用作为第一支付应用。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模块,用于:确定第一按键作为开启快捷扫码支付功能的按键;确定所述第一按键作为开启快捷扫码支付功能的按键时,用于触发所述第一按键的操作的目标操作数据;根据所述第一按键以及所述目标操作数据,确定开启快捷扫码支付功能的预设条件;建立所述预设条件与启动快捷扫码支付功能的对应关系,并保存所述对应关系。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预设条件,包括: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熄屏状态下,对第一按键的操作时长达到第一时间值;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亮屏状态下,对第一按键的操作时长达到第二时间值;其中,所述第一时间值与所述第二时间值相同或不同,并且,所述第一时间值不同于第三时间值,所述第二时间值不同于所述第三时间值;所述第三时间值是触发所述第一按键的第一功能时应满足的时间值,所述第一功能与开启快捷扫描支付功能是两种不同的功能。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一按键为指纹解锁键;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熄屏状态下,对指纹解锁键的操作时长达到第一时间值;且用于按压所述指纹解锁键的手指的指纹为第一指纹,所述第一指纹是数据库中有记录的但区别于解锁指纹的指纹;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亮屏状态下,对指纹解锁键的操作时长达到第二时间值;且用于按压所述指纹解锁键的手指的指纹为第一指纹或解锁指纹。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输出所述第一支付应用的扫码支付界面之后,当检测到第二操作时,基于所述第二操作将第一支付应用的扫码支付界面切换至第二支付应用的扫码支付界面;其中,所述第二操作是指单手握持所述移动终端状态下,在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边缘上的预设触发操作;其中,所述第一边缘位于移动终端上靠近握持所用大拇指的边缘触控区。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扫码支付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针对第一按键的第一操作;判断所述第一操作对应的操作数据是否满足开启快捷扫码支付功能的预设条件;当所述第一操作对应的操作数据满足开启快捷扫码支付功能的预设条件时,确定待调用的第一支付应用;调用所述第一支付应用,并输出所述第一支付应用的扫码支付界面。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获取针对第一按键的第一操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用户的设定操作为所述移动终端上的各个支付应用进行排序;或者根据预设时间段内用户使用各个支付应用的历史记录,分析得到各个支付应用的权重,并按照权重从高到低的顺序对各个支付应用进行排序;相应地,所述确定待调用的第一支付应用,包括:将当前排序最靠前的支付应用作为第一支付应用。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获取针对第一按键的第一操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第一按键作为开启快捷扫码支付功能的按键;确定所述第一按键作为开启快捷扫码支付功能的按键时,用于触发所述第一按键的操作的目标操作数据;根据所述第一按键以及所述目标操作数据,确定开启快捷扫码支付功能的预设条件;建立所述预设条件与启动快捷扫码支付功能的对应关系,并保存所述对应关系。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预设条件,包括: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熄屏状态下,对第一按键的操作时长达到第一时间值;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亮屏状态下,对第一按键的操作时长达到第二时间值;其中,所述第一时间值与所述第二时间值相同或不同,并且,所述第一时间值不同于第三时间值,所述第二时间值不同于所述第三时间值;所述第三时间值是触发所述第一按键的第一功能时应满足的时间值,所述第一功能与开启快捷扫描支付功能是两种不同的功能。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一按键为指纹解锁键;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熄屏状态下,对指纹解锁键的操作时长达到第一时间值;且用于按压所述指纹解锁键的手指的指纹为第一指纹,所述第一指纹是数据库中有记录的但区别于解锁指纹的指纹;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亮屏状态下,对指纹解锁键的操作时长达到第二时间值;且用于按压所述指纹解锁键的手指的指纹为第一指纹或解锁指纹。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输出所述第一支付应用的扫码支付界面之后,还包括:检测到第二操作时,基于所述第二操作将第一支付应用的扫码支付界面切换至第二支付应用的扫码支付界面;其中,所述第二操作是指单手握持所述移动终端状态下,在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边缘上的预设触发操作;其中,所述第一边缘位于移动终端上靠近握持所用大拇指的边缘触控区。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上文所述的扫码支付装置。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扫码支付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扫码支付装置及方法,获取针对第一按键的第一操作;判断所述第一操作对应的操作数据是否满足开启快捷扫码支付功能的预设条件;当所述第一操作对应的操作数据满足开启快捷扫码支付功能的预设条件时,确定待调用的第一支付应用;调用所述第一支付应用,并输出所述第一支付应用的扫码支付界面。如此,节省了开启扫码功能的时间,进而也提高扫码支付的效率,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附图说明图1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个可选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图2为如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系统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扫码支付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扫码支付软件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扫码支付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例。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终端。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发明实施例中描述的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平板电脑(pad)、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portablemediaplayer)、导航装置等等的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下面,假设终端是移动终端。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图1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音频/视频(a/v)输入单元120、用户输入单元130、输出单元150、存储器160、接口单元170、控制器180和电源单元190等等。图1示出了具有各种组件的移动终端,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所有示出的组件。可以替代地实施更多或更少的组件。将在下面详细描述移动终端的元件。a/v输入单元120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a/v输入单元120可以包括相机121和麦克风1220,相机12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151上。经相机12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60(或其它存储介质)中,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构造提供两个或更多相机1210。麦克风122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等等运行模式中经由麦克风接收声音(音频数据),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麦克风122可以实施各种类型的噪声消除(或抑制)算法以消除(或抑制)在接收和发送音频信号的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或者干扰。用户输入单元130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命令生成键输入数据以控制移动终端的各种操作。用户输入单元130允许用户输入各种类型的信息,并且可以包括键盘、锅仔片、触摸板(例如,检测由于被接触而导致的电阻、压力、电容等等的变化的触敏组件)、滚轮、摇杆等等。特别地,当触摸板以层的形式叠加在显示单元151上时,可以形成触摸屏。接口单元170用作至少一个外部装置与移动终端100连接可以通过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识别模块可以是存储用于验证用户使用移动终端100的各种信息并且可以包括用户识别模块(uim,useridentifymodule)、客户识别模块(sim,subscriberidentitymodule)、通用客户识别模块(usim,universalsubscriberidentitymodule)等等。另外,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下面称为"识别装置")可以采取智能卡的形式,因此,识别装置可以经由端口或其它连接装置与移动终端100连接。接口单元170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移动终端10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移动终端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另外,当移动终端100与外部底座连接时,接口单元170可以用作允许通过其将电力从底座提供到移动终端100的路径或者可以用作允许从底座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通过其传输到移动终端的路径。从底座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或电力可以用作用于识别移动终端是否准确地安装在底座上的信号。输出单元150被构造为以视觉、音频和/或触觉方式提供输出信号(例如,音频信号、视频信号、警报信号、振动信号等等)。输出单元150可以包括显示单元151、音频输出模块152、警报单元153等等。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在移动终端100中处理的信息。例如,当移动终端100处于电话通话模式时,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与通话或其它通信(例如,文本消息收发、多媒体文件下载等等)相关的用户界面(ui,userinterface)或图形用户界面(gui,graphicaluserinterface)。当移动终端100处于视频通话模式或者图像捕获模式时,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捕获的图像和/或接收的图像、示出视频或图像以及相关功能的ui或gui等等。同时,当显示单元151和触摸板以层的形式彼此叠加以形成触摸屏时,显示单元151可以用作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显示单元151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liquidcrystaldisplay)、薄膜晶体管lcd(tft-lcd,thinfilmtransistor-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显示器、柔性显示器、三维(3d)显示器等等中的至少一种。这些显示器中的一些可以被构造为透明状以允许用户从外部观看,这可以称为透明显示器,典型的透明显示器可以例如为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toled)显示器等等。根据特定想要的实施方式,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显示单元(或其它显示装置),例如,移动终端可以包括外部显示单元(未示出)和内部显示单元(未示出)。触摸屏可用于检测触摸输入压力以及触摸输入位置和触摸输入面积。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在移动终端处于呼叫信号接收模式、通话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广播接收模式等等模式下时,将无线通信单元110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160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提供与移动终端1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包括扬声器、蜂鸣器等等。警报单元153可以提供输出以将事件的发生通知给移动终端100。典型的事件可以包括呼叫接收、消息接收、键信号输入、触摸输入等等。除了音频或视频输出之外,警报单元153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提供输出以通知事件的发生。例如,警报单元153可以以振动的形式提供输出,当接收到呼叫、消息或一些其它进入通信(incomingcommunication)时,警报单元153可以提供触觉输出(即,振动)以将其通知给用户。通过提供这样的触觉输出,即使在用户的移动电话处于用户的口袋中时,用户也能够识别出各种事件的发生。警报单元153也可以经由显示单元151或音频输出模块152提供通知事件的发生的输出。存储器160可以存储由控制器180执行的处理和控制操作的软件程序等等,或者可以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将要输出的数据(例如,电话簿、消息、静态图像、视频等等)。而且,存储器160可以存储关于当触摸施加到触摸屏时输出的各种方式的振动和音频信号的数据。存储器160可以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等)、随机访问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staticrandomaccessmemory)、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等。而且,移动终端100可以与通过网络连接执行存储器160的存储功能的网络存储装置协作。控制器180通常控制移动终端的总体操作。例如,控制器180执行与语音通话、数据通信、视频通话等等相关的控制和处理。另外,控制器180可以包括用于再现(或回放)多媒体数据的多媒体模块181,多媒体模块181可以构造在控制器180内,或者可以构造为与控制器180分离。控制器180可以执行模式识别处理,以将在触摸屏上执行的手写输入或者图片绘制输入识别为字符或图像。电源单元190在控制器180的控制下接收外部电力或内部电力并且提供操作各元件和组件所需的适当的电力。这里描述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以使用例如计算机软件、硬件或其任何组合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来实施。对于硬件实施,这里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使用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signal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digitalsignalprocessingdevice)、可编程逻辑装置(pld,programmablelogic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被设计为执行这里描述的功能的电子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来实施,在一些情况下,这样的实施方式可以在控制器180中实施。对于软件实施,诸如过程或功能的实施方式可以与允许执行至少一种功能或操作的单独的软件模块来实施。软件代码可以由以任何适当的编程语言编写的软件应用程序(或程序)来实施,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60中并且由控制器180执行。至此,已经按照其功能描述了移动终端。下面,为了简要起见,将描述诸如折叠型、直板型、摆动型、滑动型移动终端等等的各种类型的移动终端中的滑动型移动终端作为示例。因此,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任何类型的移动终端,并且不限于滑动型移动终端。如图1中所示的移动终端100可以被构造为利用经由帧或分组发送数据的诸如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基于卫星的通信系统来操作。现在将参考图2描述其中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能够操作的通信系统。这样的通信系统可以使用不同的空中接口和/或物理层。例如,由通信系统使用的空中接口包括例如频分多址(fdma,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时分多址(tdma,timedivisionmultipleaccess)、码分多址(cdma,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和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system)(特别地,长期演进(lte,longtermevolu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等等。作为非限制性示例,下面的描述涉及cdma通信系统,但是这样的教导同样适用于其它类型的系统。参考图2,cdma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多个移动终端100、多个基站(bs,basestation)270、基站控制器(bsc,basestationcontroller)275和移动交换中心(msc,mobileswitchingcenter)280。msc280被构造为与公共电话交换网络(pstn,publicswitchedtelephonenetwork)290形成接口。msc280还被构造为与可以经由回程线路耦接到基站270的bsc275形成接口。回程线路可以根据若干已知的接口中的任一种来构造,所述接口包括例如e1/t1、atm,ip、ppp、帧中继、hdsl、adsl或xdsl。将理解的是,如图2中所示的系统可以包括多个bsc275。每个bs270可以服务一个或多个分区(或区域),由多向天线或指向特定方向的天线覆盖的每个分区放射状地远离bs270。或者,每个分区可以由用于分集接收的两个或更多天线覆盖。每个bs270可以被构造为支持多个频率分配,并且每个频率分配具有特定频谱(例如,1.25mhz,5mhz等等)。分区与频率分配的交叉可以被称为cdma信道。bs270也可以被称为基站收发器子系统(bts,basetransceiverstation)或者其它等效术语。在这样的情况下,术语“基站”可以用于笼统地表示单个bsc275和至少一个bs270。基站也可以被称为“蜂窝站”。或者,特定bs270的各分区可以被称为多个蜂窝站。如图2中所示,广播发射器(bt,broadcasttransmitter)295将广播信号发送给在系统内操作的移动终端100。如图1中所示的广播接收模块111被设置在移动终端100处以接收由bt295发送的广播信号。在图2中,示出了几个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300。卫星300帮助定位多个移动终端100中的至少一个。在图2中,描绘了多个卫星300,但是理解的是,可以利用任何数目的卫星获得有用的定位信息。如图1中所示的gps模块115通常被构造为与卫星300配合以获得想要的定位信息。替代gps跟踪技术或者在gps跟踪技术之外,可以使用可以跟踪移动终端的位置的其它技术。另外,至少一个gps卫星300可以选择性地或者额外地处理卫星dmb传输。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典型操作,bs270接收来自各种移动终端100的反向链路信号。移动终端100通常参与通话、消息收发和其它类型的通信。特定基站270接收的每个反向链路信号被在特定bs270内进行处理。获得的数据被转发给相关的bsc275。bsc提供通话资源分配和包括bs270之间的软切换过程的协调的移动管理功能。bsc275还将接收到的数据路由到msc280,其提供用于与pstn290形成接口的额外的路由服务。类似地,pstn290与msc280形成接口,msc与bsc275形成接口,并且bsc275相应地控制bs270以将正向链路信号发送到移动终端100。基于上述移动终端硬件结构以及通信系统,当移动终端上安装的支付软件有一种或多种时,如何快速调用相关支付软件并用该支付软件来扫码支付,提高移动终端扫码支付的效率,提出本发明方法各个实施例。实施例一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扫码支付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本示例中的扫码支付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如图3所示,所述扫码支付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301:获取针对第一按键的第一操作。这里,所述第一按键是移动终端上的固有按键。比如,所述第一按键可以是主屏幕键(home键)、返回键、音量键、指纹键等等。其中,当所述第一操作对应的操作数据满足开启快捷扫码支付功能的预设条件时,所述第一按键具有开启快捷扫码支付功能。优选地,所述第一按键具有第一功能,所述第一功能是所述第一按键对移动终端的一种固有功能。实际上,移动终端上有很多按键,如home键,返回键、指纹键等。我们可以自定义一个现有的键作为快捷扫码支付键,该现有的键在满足一定的触发条件时,作为快捷扫码支付键来使用。也就是说,开启快捷支付功能的按键可以用移动终端上一种现有的按键来实现。这样,不需要再在移动终端上设置新的按键。这里,所述的按键既可以是实体按键,也可以是虚拟按键。如此,既不影响移动终端原有的按键布局,无需增加硬件成本,还能增加移动终端的快捷开启扫码支付的功能。步骤302:判断所述第一操作对应的操作数据是否满足开启快捷扫码支付功能的预设条件。这里,所述预设条件可以由系统设定,也可以由用户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进行设定。比如,用户更习惯于使用移动终端上的某一按键,则移动终端根据用户的设定操作,可将该按键作为第一按键,用于当在触发该按键的操作满足预设条件时,启动快截扫码支付功能。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获取针对第一按键的第一操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第一按键作为开启快捷扫码支付功能的按键;确定所述第一按键作为开启快捷扫码支付功能的按键时,用于触发所述第一按键的操作的目标操作数据;根据所述第一按键以及所述目标操作数据,确定开启快捷扫码支付功能的预设条件;建立所述预设条件与启动快捷扫码支付功能的对应关系,并保存所述对应关系。其中,所述目标操作数据可包括操作对应的时长、操作对应的动作、操作对应的作用力的大小、操作对应的指纹信息等。步骤303:当所述第一操作对应的操作数据满足开启快捷扫码支付功能的预设条件时,确定待调用的第一支付应用。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获取针对第一按键的第一操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用户的设定操作为所述移动终端上的各个支付应用进行排序。具体地,在系统设置选项中,增加一个快捷扫码支付选项,用户可以自定义支付软件顺序,系统将按用户设定的顺序调用支付软件。如此,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或的前阶段的需求来自行设定系统调用支付软件的顺序,实现用户对系统优先调用哪种支付软件的可控性。举例来说,移动终端上共安装有三种不同的支付应用,分别记为支付应用a、支付应用b、支付应用c;现阶段,这三款支付应用都在搞支付返礼金活动,那么,用户可根据自己的使用需求来设定或调整系统中所记录的调用顺序,比如,将返礼金最大的支付应用a排在第一位,将返礼金较小的支付应用b排在第二位,将只有消费一定额度后才返礼金的支付应用c排在第三位。这样,当系统调用支付软件时,将最先调用排在第一位的支付应用a,调出支付应用a的扫码支付界面。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获取针对第一按键的第一操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预设时间段内用户使用各个支付应用的历史记录,分析得到各个支付应用的权重,并按照权重从高到低的顺序对各个支付应用进行排序。这里,所述预设时间段可以由系统设定,也可以由用户进行设定或变更。例如,所述预设时间段可以是一个季度内、近一个月内,或者近半个月内,等等。其中,权重越高,表明使用次数或使用频率越高。本实施例中,并不对计算权重的方法进行限定。具体地,所述确定待调用的第一支付应用,包括:将当前排序最靠前的支付应用作为第一支付应用。如此,当针对第一按键的第一操作满足预设条件时,能够快速调用系统中所记录的排名第一的支付应用的扫码支付界面,这样,无需用户首先从移动终端桌面上中找到该支付应用,并打开该支付应用,然后再找到并打开该支付应用对应的扫码支付界面。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预设条件,包括: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熄屏状态下,对第一按键的操作时长达到第一时间值;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亮屏状态下,对第一按键的操作时长达到第二时间值;其中,所述第一时间值与所述第二时间值相同或不同,并且,所述第一时间值不同于第三时间值,所述第二时间值不同于所述第三时间值;所述第三时间值是触发所述第一按键的第一功能时应满足的时间值,所述第一功能与开启快捷扫描支付功能是两种不同的功能。这里,所述第一时间值、所述第二时间值,可由系统设定,也可由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设定。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预设条件,包括: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熄屏状态下,第一操作的作用力达到第一阈值;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亮屏状态下,第一操作的作用力达到第二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阈值与所述第一阈值相同或不同,并且,所述第一阈值不同于第三阈值,所述第一阈值不同于所述第三阈值;所述第三阈值是触发所述第一按键的第一功能时应满足的作用力值,所述第一功能与开启快捷扫描支付功能是两种不同的功能。这里,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二阈值,可由系统设定,也可由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设定。如此,无论所述移动终端是处于亮屏状态,还是处于熄屏状态,均能快速开启快捷扫描支付功能。在一可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一按键为指纹解锁键;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熄屏状态下,对指纹解锁键的操作时长达到第一时间值;且用于按压所述指纹解锁键的手指的指纹为第一指纹,所述第一指纹是数据库中有记录的但区别于解锁指纹的指纹;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亮屏状态下,对指纹解锁键的操作时长达到第二时间值;且用于按压所述指纹解锁键的手指的指纹为第一指纹或解锁指纹。这样,当移动终端处于熄屏状态下时,通过区别于解锁指纹的第一指纹来触发第一按键,不会出现使用解锁指纹触发第一按键时只解锁却不启动快截扫码支付功能的问题。这里,所述数据库中记录的指纹是所述移动终端的持有者预先录入的指纹。也就是说,只有第一操作对应的指纹信息是数据库中的指纹时,才有可能触发启动快截扫码支付功能,为扫码支付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可见,将指纹解锁键作为第一按键,这样,为扫码支付过程建立了数据安全保护机制,需要经过验证如指纹验证通过,才能完成开启扫码功能的操作,提高了扫码支付的数据安全性,从而也提升了用户体验。比如,定义指纹键,在长按时间达到一定时间时,作为快捷扫码支付键,来启动扫码支付界面,且启动后,调出的是排序第一的支付应用的扫码支付界面。举例来说,系统定义一个快捷扫码支付键,如在指纹按键上新定义一个扫码支付功能;分别定义熄屏和亮屏情况下,长按指纹键5秒后,调出第一支付应用的扫码支付界面;这里,所述的系统可以理解为移动终端的系统。熄屏情况下,长按指纹键5s,可以启动快捷扫码支付键;亮屏情况下,长按指纹键5s,也可以启动快捷扫码支付键。一般情况下,在亮屏情况下,无论用哪个指纹(包括解锁指纹)来长按指纹键5s,都能启动快捷扫码支付键。不管哪个手指都可以调出第一支付应用的扫码支付界面。特殊情况下,在熄屏情况下,(除解锁指纹之外的指纹)通过非解锁指纹的手指长按指纹键5秒时,可启动快捷扫码支付键,此时,移动终端不仅解锁,处于亮屏状态,而且还能启动快截扫码支付键,这样的话,不用让移动终端误认为该操作只是想解锁而只是对移动终端进行解锁,导致用户还得再次在已解锁情况下去启动快捷扫码支付键,能够达到一键触发多功能(解锁+支付)的目的。这样,能够充分考虑用户使用时的便捷性与便利性。步骤304:调用所述第一支付应用,并输出所述第一支付应用的扫码支付界面。可见,在采用第一支付应用进行支付时,无需按照现有方式先找到移动终端界面上的该第一支付应用,再进入到该第一支付应用,然后再在该第一支付应用界面中找到扫码支付功能按键,再打开该扫码支付按键;简化了调用该第一支付应用的扫码支付功能的繁琐步骤,同时也节省了调用该第一支付应用的扫码支付功能的时间,从而有助于提高扫码支付的效率,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出所述第一支付应用的扫码支付界面之后,还包括:检测到第二操作时,基于所述第二操作将第一支付应用的扫码支付界面切换至第二支付应用的扫码支付界面;其中,所述第二操作是指单手握持所述移动终端状态下,在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边缘上的预设触发操作;其中,所述第一边缘位于移动终端上靠近握持所用大拇指的边缘触控区。其中,所述预设触发操作可以是:滑动操作,或者预设轨迹的触摸操作、或者单击操作、双击操作、n击操作,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另外,有助于实现对移动终端上多种支付应用的统一管理,且能够快速在不同支付应用的中切换,方便了用户选择使用哪款支付应用进行扫码支付,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具体地,fitcard是移动终端现有的边缘手势功能,比如,通过对边缘的一些操作,可以调节音量,或者调节手机亮度。我们利用fitcard这种支持边缘控制的功能,增加一种新的操作定义:判断用户握持手势,这里的握持手势是指左手握持,还是右手握持,且当判断出用户握持手势之后,就能确定出要检测的手机边缘的操作,如具体是检测手机左侧的操作,还是检测手机右侧的操作,当检测到第二操作时,基于所述第二操作将第一支付应用的扫码支付界面切换至第二支付应用的扫码支付界面。比如,在单手握持情况下,通过大拇指在距离该大拇指最近的边缘的滑动操作,来切换支付应用。图4示出了一种切换支付应用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当前支付应用为b,通过向上的滑动操作,支付应用b的扫码支付界面将切换至支付应用a的扫码支付界面;通过向下的滑动操作,支付应用b的扫码支付界面将切换至支付应用c的扫码支付界面;其中,系统中记录的支付软件的优先调用顺序为:支付应用a、支付应用b、支付应用c。如此,能够快速在不同支付应用的中切换,方便了用户选择使用哪款支付应用进行扫码支付,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针对第一按键的第一操作;判断所述第一操作对应的操作数据是否满足开启快捷扫码支付功能的预设条件;当所述第一操作对应的操作数据满足开启快捷扫码支付功能的预设条件时,确定待调用的第一支付应用;调用所述第一支付应用,并输出所述第一支付应用的扫码支付界面。如此,节省了开启扫码功能的时间,进而也提高扫码支付的效率,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进一步地,所述输出所述第一支付应用的扫码支付界面之后,检测到第二操作时,基于所述第二操作将第一支付应用的扫码支付界面切换至第二支付应用的扫码支付界面;有助于实现对移动终端上多种支付应用的统一管理,且能够快速在不同支付应用的中切换,方便了用户选择使用哪款支付应用进行扫码支付,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实施例二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扫码支付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所述扫码支付装置应用于移动终端,如图5所示,所述扫码支付装置包括:获取模块51、判断模块52、处理模块53;其中,所述获取模块51,用于获取针对第一按键的第一操作;所述判断模块52,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操作对应的操作数据是否满足开启快捷扫码支付功能的预设条件;所述处理模块53,用于当所述第一操作对应的操作数据满足开启快捷扫码支付功能的预设条件时,确定待调用的第一支付应用;调用所述第一支付应用,并输出所述第一支付应用的扫码支付界面。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排序模块54,用于:根据用户的设定操作为所述移动终端上的各个支付应用进行排序;或者,根据预设时间段内用户使用各个支付应用的历史记录,分析得到各个支付应用的权重,并按照权重从高到低的顺序对各个支付应用进行排序;所述处理模块53,还用于将当前排序最靠前的支付应用作为第一支付应用。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模块55,用于:确定第一按键作为开启快捷扫码支付功能的按键;确定所述第一按键作为开启快捷扫码支付功能的按键时,用于触发所述第一按键的操作的目标操作数据;根据所述第一按键以及所述目标操作数据,确定开启快捷扫码支付功能的预设条件;建立所述预设条件与启动快捷扫码支付功能的对应关系,并保存所述对应关系。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预设条件,包括: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熄屏状态下,对第一按键的操作时长达到第一时间值;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亮屏状态下,对第一按键的操作时长达到第二时间值;其中,所述第一时间值与所述第二时间值相同或不同,并且,所述第一时间值不同于第三时间值,所述第二时间值不同于所述第三时间值;所述第三时间值是触发所述第一按键的第一功能时应满足的时间值,所述第一功能与开启快捷扫描支付功能是两种不同的功能。这里,所述第一时间值、所述第二时间值,可由系统设定,也可由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设定。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预设条件,包括: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熄屏状态下,第一操作的作用力达到第一阈值;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亮屏状态下,第一操作的作用力达到第二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阈值与所述第一阈值相同或不同,并且,所述第一阈值不同于第三阈值,所述第一阈值不同于所述第三阈值;所述第三阈值是触发所述第一按键的第一功能时应满足的作用力值,所述第一功能与开启快捷扫描支付功能是两种不同的功能。这里,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二阈值,可由系统设定,也可由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设定。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一按键为指纹解锁键;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熄屏状态下,对指纹解锁键的操作时长达到第一时间值;且用于按压所述指纹解锁键的手指的指纹为第一指纹,所述第一指纹是数据库中有记录的但区别于解锁指纹的指纹;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亮屏状态下,对指纹解锁键的操作时长达到第二时间值;且用于按压所述指纹解锁键的手指的指纹为第一指纹或解锁指纹。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53,还用于:输出所述第一支付应用的扫码支付界面之后,当检测到第二操作时,基于所述第二操作将第一支付应用的扫码支付界面切换至第二支付应用的扫码支付界面;其中,所述第二操作是指单手握持所述移动终端状态下,在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边缘上的预设触发操作;其中,所述第一边缘位于移动终端上靠近握持所用大拇指的边缘触控区。其中,所述预设触发操作可以是:滑动操作,或者预设轨迹的触摸操作、或者单击操作、双击操作、n击操作,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如此,有助于实现对移动终端上多种支付应用的统一管理,且能够快速在不同支付应用的中切换,方便了用户选择使用哪款支付应用进行扫码支付,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本实施例所述扫码支付装置可设置于移动终端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5中所示的扫码支付装置中的各处理模块的实现功能,可参照前述扫码支付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5所示的扫码支付装置中各处理模块,可通过运行于处理器上的程序而实现,也可通过具体地逻辑电路而实现。以上各实施例所述的扫码支付装置中的获取模块51、判断模块52、处理模块53、排序模块54、设置模块55,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结构均可对应于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具体的结构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processingunit)、微处理器(mcu,microcontrollerun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signalprocessing)或可编程逻辑器件(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等具有处理功能的电子元器件或电子元器件的集合。其中,所述处理器包括可执行代码,所述可执行代码存储在存储介质中,所述处理器可以通过总线等通信接口与所述存储介质中相连,在执行具体的各单元的对应功能时,从所述存储介质中读取并运行所述可执行代码。所述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所述可执行代码的部分优选为非瞬间存储介质。本实施例所述扫码支付装置,能实现快速启动扫码支付的功能,节省了开启扫码功能的时间,进而也提高扫码支付的效率;还有助于实现对移动终端上多种支付应用的统一管理,且能够快速在不同支付应用的中切换,方便了用户选择使用哪款支付应用进行扫码支付,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本发明实施例还记载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扫码支付装置。本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能实现快速启动扫码支付的功能,节省了开启扫码功能的时间,进而也提高扫码支付的效率;还有助于实现对移动终端上多种支付应用的统一管理,且能够快速在不同支付应用的中切换,方便了用户选择使用哪款支付应用进行扫码支付,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本发明实施例还记载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前述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扫码支付方法。也就是说,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之后,能够实现前述任意一个技术方案提供的扫码支付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和智能设备,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第二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