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半色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53504发布日期:2018-06-08 22:28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生成半色调的制作方法

打印系统可以与颜色空间(在下文中称为“着色剂颜色空间”)相关联,该颜色 空间由打印系统可用的、用于向打印介质沉积或应用的一种或多种着色剂来限定。着 色剂颜色空间的示例是青色(C)、洋红色(M)、黄色(Y)、黑色(K)颜色空间(也 称为“CMYK”颜色空间),其中四种变量在减色法模型中使用,以表示相应量的着色 剂。着色剂的示例包括打印流体(例如,油墨、染料、颜料和/或油漆)以及打印粉末 (例如,调色剂)。

附图说明

本公开的各种特征将从结合附图的下面详细描述中变得显而易见,与附图一起图 示了本公开的特征;并且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在打印介质上打印的半色调的示意图。

图2A至图2C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的在打印介质上打印的半色调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根据示例的限定半色调的一部分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根据示例的成像管道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的生成半色调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A和图6B分别示出第一阈值矩阵和第二阈值矩阵的示例。

图7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的生成半色调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A和8B是示出根据示例的用于生成半色调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根据示例的打印在打印介质上的半色调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根据示例的生成半色调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1A和图11B是示出根据示例的在打印介质上打印的分色半色调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根据示例的打印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说明书中,为了解释的目的,提出了某些示例的多个具体细节。说明书中 对“示例”的参考或者类似语言意味着关于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者特性包括 在至少该一个示例中,但不必包括在其它示例中。

打印系统可以利用半色调过程在着色剂颜色空间中使用一系列形状(例如,点) 复制连续的色调图像。这使得打印系统能够通过使用离散数量的着色剂等级(例如, 每单位面积的离散数量的打印流体液滴)来近似连续色调图像。该过程的结果是以分 色半色调形式的输出,该分色半色调包括针对打印系统可用的每个着色剂的半色调网 屏(halftone screen)。任何特定打印系统的输出都取决于由打印系统使用的特定半色 调过程的特性。

振幅修正半色调指的是半色调图案,其中多个不同尺寸的点用于复制在给定半色 调网屏中的色调范围。点可以是圆形的、椭圆形的、正方形的或者任何其它合适形状。 在给定半色调网屏中的多个点根据网格或格子被设置,相对暗的色调使用相对大的点 来复制并且相对较亮的色调使用相对小的点来复制。已经发现振幅修正半色调在模拟 打印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根据振幅修正半色调,使用针对每种着色剂的人工制备 的板,半色调网屏被转移到打印介质。然而,模拟打印技术内在的相对高的配准误差 (registration error)通常要求半色调网屏彼此角度偏移,以防止在半色调网屏之间的 不期望的干扰(例如,莫尔条纹(moirépatterning))。

能够使用振幅修正半色调复制的数字打印系统中的离散半色调的范围通过此类 系统能够实现的最大打印分辨率来决定。例如,早期的喷墨打印系统受限于25至50NPI (每英寸的喷嘴)范围的最大打印分辨率,由此限制针对给定打印质量能够被复制的 离散色调的范围。然而,数字打印技术中的改进现在使得打印分辨率能够超过 2400NPI,由此扩展了针对给定打印质量能够被复制的离散色调的范围。此外,因为 这种技术提供着色剂到打印介质上的直接沉积,针对每种着色剂没有分离的板制备, 与模拟打印技术相比配准误差是低的。这种数字打印系统的示例包括喷墨打印系统, 其基于由美利坚合众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帕罗奥图的惠普(HPTM)公司开发的FalconTM打印头。

数字打印过程的总成本基于包括着色剂成本和着色剂效率(即,在打印介质上复 制图像的着色剂的数量)的因素。在基于打印流体的打印技术的情况下,由于相对不 准确的液滴定位和较低的颜料含量,在数字打印过程中使用的打印流体的效率经常比 在模拟打印过程中使用的打印流体要低,这需要较厚的油墨层。例如,在数字打印过 程中使用的油墨可以包括1%至3%的颜料,然而,在模拟打印过程中使用的油墨可以 包括10%至30%的颜料。因此,数字打印过程与模拟打印过程相比将使用更多数量级 的油墨来在打印介质上复制相同的颜色。此外,在具有相对高的光吸收率的第一着色 剂(例如,黑色油墨)被放置在具有相对低的光吸收率的第二着色剂(例如,青色、 洋红色或者黄色油墨)之上或之下的情况下,第一着色剂可能在重叠区域116的比色 (colorimetry)中占有优势,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在重叠区域中使得第二着色剂冗余。

本文描述的某些示例涉及适合在数字打印过程中使用的调幅半色调图案。此外, 本文描述的某些示例涉及调幅半色调图案,当在每个半色调平面之间没有角度偏移时, 该调幅半色调图案提供对配准误差的容忍度。此外,某些示例提供半色调技术,该技 术最小化着色剂之间的重叠以对在打印介质上的最终图像的比色提供具有最小的影响 的改善的着色剂的使用。因此,某些示例提供被配置成在黑色着色剂的区域上避免非 黑色着色剂的冗余沉积的半色调,由此当在数字打印过程中采用时,提供改善的着色 剂效率。

图1示出根据示例的在打印介质(未显示)上打印的分色调幅半色调100。例如, 使用数字打印系统,诸如喷墨打印系统,半色调100可以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半色调 100包括与在CMYK着色剂颜色空间中的青色(C)着色剂102、洋红色(M)着色剂 104、黄色(Y)着色剂106和黑色(K)着色剂108对应的多个半色调网屏。半色调 网屏102-108根据单对准方向(即,没有角度偏移)设置并且被设置成避免或最小化 着色剂重叠。在这方面,针对黑色着色剂的半色调网屏108包括多个圆形点108-N, 其根据具有网格间距D的规则网格110设置。针对黄色着色剂106的半色调网屏106 包括多个环形点106-N,其相对于形成针对黑色着色剂的半色调网屏108的多个圆形 点108-N而被同心设置。类似地,针对青色着色剂的半色调网屏102包括多个环形点 102-N,其相对于形成针对黑色着色剂的半色调网屏108的多个圆形点108-N和形成 针对黄色着色剂的半色调网屏106的多个环形点106-N而被同心设置。最后,与洋红 色着色剂对应的半色调网屏104包括多个环形点104-N,其在X和Y方向上从规则网 格110偏移距离D/2,如所示。

图1中所示的特定半色调100实现了青色、洋红色、黄色和黑色着色剂的最小重 叠放置。具体地,图1中所示的特定设置避免在黑色着色剂之上或者之下的青色、洋 红色和黄色着色剂的冗余放置,由此提供用于半色调100的改善的着色剂效率。

在一些示例中,图1中所示的半色调100能够在不同着色剂之间提供缓冲区域(即 空白)。例如,图1中所示的半色调100在形成针对黑色着色剂的半色调网屏108的圆 形点108-8与形成针对黄色着色剂的半色调网屏106的多个环形点106-N之间提供空 白区域。以这种方式提供缓冲区域,对与针对黑色着色剂和/或黄色着色剂的颜色沉积 过程相关联的配准误差提供了容忍度,由此,降低了在半色调网屏之间发生不期望的 干扰(例如,莫尔条纹)的可能性。

图2A示出根据第二示例的在打印介质上打印的分色调幅半色调200。例如,半 色调200可以使用数字打印系统(诸如喷墨打印系统)在打印介质上打印。以与参考 图1的上述半色调100相似的方式,半色调200包括与在CMYK着色剂颜色空间中的 青色着色剂202、洋红色着色剂204、黄色着色剂206和黑色着色剂208对应的多个半 色调网屏。在此示例中,针对黑色着色剂的半色调网屏208包括多个圆形点208-N, 其根据具有网格间距D的规则网格210设置;针对黄色着色剂的半色调网屏206包括 多个环形点206-N,其相对于形成针对黑色着色剂的半色调网屏208的多个圆形点 208-N而被同心设置;针对青色着色剂的半色调网屏202包括多个环形点202-N,其 相对于形成针对黑色着色剂的半色调网屏108的多个环形点208-N和形成针对黄色着 色剂的半色调网屏206的多个环形点206-N而被同心设置;并且针对洋红色着色剂的 半色调网屏204包括多个环形点204-N,其在X方向和Y方向上从规则网格210偏移 距离D/2。

图2中所示的半色调200不同于图1中所示的半色调100,因为形成针对洋红色 着色剂的半色调网屏204的多个圆形点204-N部分地与形成针对青色着色剂202的半 色调网屏202的相应环形点202-N重叠。这种部分重叠可以在下述情况下使用,例如, 针对半色调200的期望比色需要在打印介质上放置超过可用空白的着色剂。在这方面, 由于黑色着色剂相对于非黑色着色剂的高的吸光率,因此期望抑制与形成针对黑色着 色剂的半色调网屏的圆形点208-N的任何重叠。换句话说,在黑色着色剂的区域中的 非黑色着色剂的沉积对半色调的比色具有最小的影响,并且因此表示着色剂的冗余沉 积。

如上所述,图2中所示的半色调200的配置对在着色剂沉积过程中的配准误差提 供容忍度。在这方面,图2B示出在形成针对洋红色着色剂的半色调网屏204的圆形 点204-N的放置不与网格210对准的情况下的图2A的分色调幅半色调200的示例。 特别地,在此情况下,与洋红色着色剂对应的半色调网屏204如所示在X方向上从网 格210偏移。例如,该未对准可以通过在将洋红色着色剂沉积到打印介质上的打印过 程中的配准误差引起。尽管未对准,但形成针对洋红色着色剂的半色调网屏204的每 个圆形点204-N与形成针对青色着色剂的半色调网屏202的环形点202-N重叠的部分 基本上未改变。因此,尽管未对准,对半色调200的整体比色存在最小的影响。

图2C示出在形成针对黑色着色剂的半色调网屏208的圆形点208-N的放置如所 示未与网格210对准的情况的图2B的分色调幅半色调200的示例。特别地,在此情 况下,针对黑色着色剂的半色调网屏208如所示在X方向和Y方向上从网格210偏移。 例如,该未对准可以通过在将黑色着色剂沉积到打印介质上的打印过程中的配准误差 引起。在此情况下,半色调200确保这种未对准对半色调200的整体比色具有最小的 影响,因为黑色着色剂的每个圆形点208-N与黄色着色剂的环绕环形点206-N的重叠 程度被最小化。具体地,在每个黑色着色剂的圆形点208-N与黄色着色剂的环绕环形 点206-N之间提供缓冲区域(即空白)确保一定程度的未对准与最小重叠相适应。

如上所述,图1和图2A至图2C中所示的半色调可以使用数字打印系统打印。在 该示例中,从多个打印级别像素(下文称为“像素”)形成在半色调100中的每个点, 该多个打印级别像素通过离散的着色剂沉积(例如,离散的打印流体液滴)形成在打 印介质上。换句话说,每个像素表示打印介质的有限区域,其通过数字打印系统来寻 址。在这方面,图1和图2A至图2C的半色调100和半色调200基于表示半色调中的 像素状态的数据结构(下文称为“半色调数据”)形成。因此,将理解的是,在图1 和图2A至图2C中所示的点形状是示意性的并且在实践中将通过在相应着色剂中的多 个打印级别的像素来近似。

图3示出表示图1中所示的半色调100的一部分的半色调数据结构300。具体地, 图3示出与图1的区域112对应的半色调100的一部分。半色调数据结构300采取包 括多个单元的阵列302的形式,每个单元表示与半色调中的像素对应的像素数据(即 打印介质上的可寻址位置)。在阵列中的每个单元呈现多个激活状态中的一个激活状态 或者非激活状态(即,指示没有着色剂要被沉积在打印介质上的对应的可寻址位置处), 激活状态指示要被沉积在打印介质上的对应的可寻址位置处的着色剂。在本示例中, 多个激活状态包括指示青色着色剂应该被沉积在像素位置(在图3中标注为“C”)处 的第一激活状态、指示黄色着色剂应该被沉积在像素位置(在图3中标注为“Y”)处 的第二激活状态、指示洋红色着色剂应该被沉积在像素位置(在图3中标注为“M”) 处的第三激活状态、以及指示黑色着色剂应该被沉积在像素位置(在图3中标注为“K”) 处的第四激活状态。应理解的是,与两个或更多个着色剂在对应的像素位置处沉积对 应的其它激活状态也是可能的,但是在图3中未示出。在这方面,可以看出,半色调 数据结构300将导致黑色着色剂的32个离散单元(例如,黑色打印流体的32滴液滴) 的沉积以近似形成针对黑色着色剂的半色调网屏108的圆形点108-N中的一个、黄色 着色剂的64个离散单元(例如,黄色打印流体的64滴液滴)的沉积以近似形成针对 黄色着色剂的半色调网屏106的环形点106-N中的一个、青色着色剂的136个离散单 元(例如,青色打印流体的136滴液滴)的沉积以近似形成针对青色着色剂的半色调 网屏102的环形点102-N中的一个、洋红色着色剂的88个离散单元(例如,洋红色打 印流体的88滴液滴)的沉积以近似形成四个针对洋红色着色剂的半色调网屏104的四 分之一环形点104-N。在这方面,点102-N、104-N、106-N和108-N中的每一个与阵 列302中的像素的相邻区域或面积对应。

图3的半色调数据结构300可以在成像管道中生成。在这方面,图4示出根据示 例的成像管道400。具体地,当参考图1和图2A至图2C生成上述半色调时,成像管 道400提供重叠控制。根据此示例,成像管道400接收图像数据402,该图像数据402 被传到分色过程404。图像数据402可以包括在图像颜色空间中呈现的颜色数据,诸 如在RGB颜色空间中的图像级别像素表示。分色过程404将颜色数据从图像颜色空间 映射到着色剂颜色空间,诸如CMYK颜色空间。为了执行该分色,分色过程404可以 利用以关于分布图连接空间的图像颜色空间和着色剂颜色空间为特性的分布图。例如, 分色过程404可以利用由国际照明委员会规定的CIELAB颜色空间,结合针对图像颜 色空间限定的ICC分布图和根据国际颜色联盟规定的标准的着色剂颜色空间。分色过 程402的输出是表示与在着色剂颜色空间中的每个着色剂对应的分色图像的数据。该 数据被提供给半色调过程406以用于生成半色调数据,该半色调数据表示代表分色图 像的多个振幅修正半色调网屏。具体地,半色调方法生成表示限定第一半色调网屏和 第二半色调网屏的半色调数据,第一半色调网屏限定打印介质上要沉积第一着色剂(例 如,黑色着色剂)的第一多个区域,第二半色调网屏限定打印介质上要沉积第二着色 剂(例如,黄色着色剂)的第二多个区域。如上所述,第一多个区域和第二多个区域 根据对准方向可以在空间上分布在打印介质上,并且第二多个区域中的每一个区域被 配置成至少部分地包围第一多个区域中的相应区域,而不与第一多个区域中的相应区 域重叠。

在一些示例中,以着色剂颜色空间为特性的分布图(例如,ICC分布图)可以被 修改从而以上述方式解释对冗余着色剂的抑制。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冗余着色 剂的抑制对打印的半色调的比色具有最小的影响,因此可以不执行针对着色剂颜色空 间的分布图的修改。因此,具有重叠控制406的半色调过程可以在成像管道中实施, 而无需成像管道中的在先过程的修改。

图5示出根据示例生成和打印半色调的方法500。特别地,图5中所示的方法500 导致包括与第一着色剂(例如,黑色着色剂)对应的第一半色调网屏和与第二着色剂 (例如,黄色着色剂)对应的第二半色调网屏的半色调。例如,第一半色调网屏和第 二半色调网屏可以分别与图1中所示的半色调100的针对黑色着色剂的半色调网屏108和针对黄色着色剂的半色调网屏106对应。在方法500的框502中,从分色过程 接收分色数据,分色过程诸如图4中所示的成像管道400的分色过程404。在此示例 中,分色数据包括表示分色图像的数据,该分色图像分别与针对第一着色剂的第一半 色调网屏和针对第二着色剂的第二半色调网屏中的每一个半色调网屏对应。在框504 处,方法500继续以基于在框502处接收的分色数据而生成表示半色调中的多个像素 的半色调数据。在框504处生成半色调数据可以包括生成第一数据和生成第二数据, 第一数据将半色调中的多个像素的第一子集与第一着色剂相关联,第一子集限定半色 调中的第一区域(在框504A处),第二数据将半色调中的多个像素的第二子集与第二 着色剂相关联,第二子集限定半色调中的第二区域(在框504B处)。在这方面,半色 调中的多个像素的第一子集和半色调中的多个像素的第二子集可以是相互排斥的,并 且第一区域至少部分地被第二区域包围。换句话说,通过半色调数据限定的第一区域 和第二区域是非重叠的,第一区域至少部分地被第二区域包围。在一些示例中,第一 区域可以与圆形点(例如图1的点108-N)对应并且第二区域可以与和圆形点同心的 环形区域(例如,图1的环形点106-N)对应。在框506处,限定第一区域和第二区 域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被输出为半色调数据。可选择地,在框508处,半色调数据 可以用于控制着色剂沉积系统以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对应的半色调。在一些示例中,图 5中所示的方法500的框502到框506可以在成像管道中被实施为过程,诸如图4中 所示的成像管道400的半色调过程406。

如上面参照图3所述,第一子集中的像素可以是相邻的从而限定第一区域,并且 第二子集中的像素可以是相邻的从而限定第二区域。然而,第二区域可以包括至少部 分地包围第一区域的基本环形的部分。例如,第二区域可以包括至少部分地包围第一 区域的基本环形的部分。在其它示例中,第二区域可以包括至少部分地包围第一区域 的基本方形的部分。此外,根据一些示例,第二区域通过缓冲区域(即像素的没有被 分配着色剂的第三子集)与第一区域分离。

如上所述,可以基于通过在框502中接收的分色数据输出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确定 像素的第一子集和第二子集。例如,针对图像中的给定像素,分色数据可以包括指定 针对第一着色剂的第一灰度级和针对第二着色剂的第二灰度级的数据。这些灰度级可 以使用阈值矩阵而用于填入半色调,该阈值矩阵将灰度阈值分配给半色调网屏中的每 个单元。

图6A示出第一阈值矩阵600的示例,第一阈值矩阵600被配置成从半色调网屏 的中心使基本圆形的点“扩展”。在这方面,第一阈值矩阵被配置为包括与半色调中的 相应像素对应的多个单元Pi的阵列602。每个单元限定用于确定对应的像素是否应被 分配激活或非激活状态的灰度阈值。在这方面,多个单元Pi限定与64个不同灰度级 对应的1至64范围中的灰度阈值。因此,针对由分色过程产生的给定灰度级,第一阈 值矩阵600可以用于确定哪个单元应被分配到激活状态。例如,在分色数据指示24 的灰度级的情况下,第一阈值矩阵600用于将具有小于24的阈值的所有像素分配到激 活状态(指示为图6A中的阴影单元),当在打印介质上打印时,其近似圆形点。

图6B示出第二阈值矩阵610的示例,第二阈值矩阵610被配置成从外部区域“填 充”半色调网屏同时在半色调网屏中心内保持基本圆形区域的空白。在这方面,第二 半色调矩阵610与图6A的第一半色调矩阵互补。第二阈值矩阵610被配置为包括与 在半色调中的相应像素对应的多个单元Pi的阵列612。每个单元限定用于确定对应的 像素是否应以参考图3的上述方式被分配激活状态或非激活状态的灰度阈值。在这方 面,多个单元Pi限定与64个不同的灰度级对应的1至64的范围中的灰度阈值。因此, 针对由分色过程产生的给定灰度级,第二阈值矩阵610可以用于确定哪个单元应被分 配到激活状态。例如,在分色数据指示24的灰度级的情况下,第一阈值矩阵600用于 将具有小于24的阈值的所有像素分配到激活状态(指示为图6A中的阴影单元),当 在打印介质上打印时,其近似于在中心区域中具有基本圆形点的凹槽图案。

图7示出根据示例的生成半色调的方法700。具体地,图7示出生成包括与青色 着色剂对应的第一区域和与洋红色着色剂对应的第二区域的半色调、使用诸如参考图 6A和图6B的上述第一阈值矩阵600和第二阈值矩阵610的阈值矩阵的示例。根据该 方法,假设青色着色剂使用阈值矩阵首先被分配到半色调,并且方法700从青色着色 剂的随后分配开始。在框702,确定洋红色着色剂是否能够被分配到半色调而不与青 色像素重叠。这通过确定未被分配的像素的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针对洋红色着色剂的 灰度级而执行。这可通过估计是否[VALMAX–C1]>=M1而确定,其中VALMAX是在半色 调中可用的离散灰度级的数量(例如,在阈值矩阵600的情况下的64)。C1是针对青 色着色剂的灰度级,并且M1是针对洋红色着色剂的灰度级。如果确定洋红色着色剂 在不与青色像素重叠的情况下能够被分配到半色调(即,在框702处的“是”),那么 方法继续到框706,然而如果确定在不与青色像素重叠的情况下洋红色着色剂能够被 分配到半色调(即,“在框702处的否”),那么方法继续到框704。

在框704处,针对阈值矩阵中的每个单元的阈值基于重叠而调节以适应针对洋红 色着色剂的灰度级。在这方面,重叠可以被计算为O1=M1+C1–VALMAX,其中O1是 重叠。一旦重叠已经被计算,针对阈值矩阵中的每个单元的阈值就通过重叠增加,由 此确保在半色调中的O1单元被分配到青色和洋红色着色剂两者。换句话说,针对每 个单元的阈值根据VAL(Pi)=VAL(Pi)+O1进行调节,其中VAL(Pi)是针对单元Pi的阈值。

在框706处,方法确定洋红色着色剂是否应被分配到阈值矩阵中的给定单元。这 通过估计是否0<[VAL(Pi)–C1]<=M1而确定,其中VAL(Pi)与针对给定单元Pi的阈值(或 者在框704中计算的补偿阈值)对应。在这方面,当该估计是FALSE(即,在框706 处的“否”)时,可知特定单元Pi与被分配到青色着色剂而不是被分配到洋红色着色 剂的像素(即[VAL(Pi)–C1]<=0)对应,或者特定单元Pi与对应于空白区域的像素(即 [VAL(Pi)–C1]>M1)对应。当估计是TRUE(即,在框706处的“是”)时,方法继续 到框708,在该处,与特定单元Pi对应的像素被分配到洋红色着色剂。在这之后,方 法700针对半色调中的像素而被重复。

应理解的是,参考图7的上述方法700可以被修改以适应其它着色剂。此外,应 理解的是,方法700也可以被修改以在着色剂之间提供缓冲区域(即,空白)。

图8A示出根据图7的方法700生成的、应用到图6A的阈值矩阵600的半色调 800的第一示例。具体地,图8A示出由以下情况产生的半色调800:由分色过程产生 的针对青色着色剂和洋红色着色剂的灰度级分别是16和20。因此,在此情况下,可 以将洋红色着色剂和青色着色剂分配到半色调800而没有重叠(即在框702处的“是”), 并且因此调节针对洋红色着色剂分配的阈值等级。结果是,如应用到图6A的阈值矩 阵600的图7的方法700将导致半色调800,半色调800包括位于半色调中心的且由 基本环形的洋红色区域包围的基本圆形青色区域。

图8A示出根据图7的方法700生成的、应用到图7的阈值、应用到图6A的阈 值矩阵600的半色调810的第二示例。具体地,图8B由以下情况产生的半色调810: 由分色过程产生的针对青色着色剂和洋红色着色剂的灰度级分别是40和48。因此, 在此情况下,洋红色着色剂和青色着色剂被分配到半色调810,具有重叠(即,在框 702处的“否”),并且因此调整针对洋红色着色剂的分配的阈值等级。结果是,如应 用到图6A的阈值矩阵600的图7的方法700导致半色调810,半色调810包括位于半 色调中心的基本圆形青色区域,该基本圆形青色区域部分地与“填充”半色调810其 余部分的洋红色区域重叠并被其包围。

图9示出根据进一步的示例的在打印介质(未显示)上打印的分色调幅半色调900。 具体地,图9的半色调900是图1的针对高的黑色饱和度的区域的半色调100的变型。 半色调900包括与CMYK着色剂颜色空间中的青色(C)着色剂902、洋红色(M) 着色剂904、黄色(Y)着色剂906和黑色(K)着色剂908对应的多个半色调网屏。 半色调网屏102-108根据单对准方向(即没有角度偏移)设置并且被设置成避免或最 小化着色剂重叠。在此示例中,针对黑色着色剂的半色调网屏908包括黑色着色剂的 区域,其包括多个排他位置或空位,该排他位置或空位位于具有网格间距D的规则网 格910中心。针对青色着色剂的半色调网屏902包括多个圆形点902-N,多个圆形点 902-N中的每一个在针对黑色着色剂的半色调网屏908的相应排他位置内的中心。针 对洋红色着色剂的半色调网屏904包括多个环形点904-N,多个环形点904-N相对于 形成针对青色着色剂的半色调网屏902的多个圆形点902-N被同心设置。类似地,针 对黄色着色剂的半色调网屏906包括多个环形点906-N,多个环形点906-N相对于形 成针对青色着色剂的半色调网屏902的多个圆形点902-N和形成针对洋红色着色剂的 半色调904的多个环形点904-N被同心设置。以此方式,与图1的半色调100相比, 图9的半色调900提供黑色着色剂的相对大的区域,并且因此特别适用于对黑色着色 剂的高饱和度的区域。

图10示出根据示例生成图9中所示的半色调的方法1000。在框1002,针对通过 分色过程指定的半色调生成针对黑色着色剂的半色调网屏908。例如,使用图8B的阈 值矩阵810可生成针对黑色着色剂的半色调网屏908从而生成数据,该数据将半色调 中的像素的第一子集与黑色着色剂相关联以限定半色调中的第一区域。接下来,在框 1004,通过在由针对黑色着色剂的半色调平面908限定的排他区域内的网格910上“放 置”多个圆形而生成针对青色着色剂的半色调网屏902。例如,针对青色着色剂的半 色调网屏902可使用图8A的阈值矩阵800生成从而生成数据,该数据将半色调中的 像素的第二子集与青色着色剂相关联以限定半色调中的第二区域。在一些示例中,以 抑制或防止与先前放置的黑色着色剂任何重叠的方式来执行在框1004的青色着色剂 的放置,由此避免青色着色剂的冗余放置。因此,在此类示例中,像素的第一子集和 第二子集相互排斥。在框1006中,针对洋红色着色剂的半色调平面904通过从每个网 格单元的中心“扩展”环形的洋红色点来生成,避免了与先前放置的青色着色剂和黑 色着色剂重叠。例如,这可以使用参考图7的上述方法700以及图8B的阈值矩阵810 来实现从而生成数据,该数据将半色调中的像素的第三子集与洋红色着色剂相关联, 以在半色调中限定第三区域。最后,在框1008中,针对黄色着色剂的半色调平面906 通过从每个网格单元的中心扩展环形的黄色点来生成,避免了与先前放置的青色着色 剂、洋红色着色剂和黑色着色剂重叠。再一次,例如这可以通过使用参考图7的上述 方法来实现从而生成数据,该数据使得将半色调中的像素的第四子集与黄色着色剂相 关联,以在半色调中限定第四区域。

根据一些示例,在图10的方法1000中可以允许非黑色着色剂之间的一定程度的 重叠。例如,如果没有足够的空白用于完全放置洋红色着色剂,则在框1006的洋红色 着色剂的放置可以允许与在框1004放置的青色着色剂的一些重叠。换句话说,当未分 配给第一子集或第二子集的像素数量大于或者等于要被分配给洋红色着色剂的像素数 量时,生成第三区域是用来防止与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重叠,但是当未被分配给第一 子集或第二子集的像素数量小于要被分配给洋红色着色剂的数量时,允许与第二区域 重叠并且不与第一区域重叠。类似地,如果没有足够的空白用于完全放置黄色着色剂, 则在框1008的黄色着色剂的放置可以允许与在框1006放置的洋红色着色剂的一些重 叠。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因为黑色着色剂的相对高等级的光吸收率将使重叠的非 黑色着色剂冗余,因此期望避免与在框1002放置的黑色着色剂重叠。

在某些示例中,上述半色调可以与灰色成分置换(GCR)技术结合以利用对应量 的黑色着色剂来替换非黑色着色剂(例如,青色、洋红色和黄色)的组合的灰色成分。 在这方面,图11A和图11B示出应用到图1中所示的以及上述半色调100的GCR的 影响。具体地,图11A示出与图1的区域112对应的半色调100的部分1100。图11B 示出以减少青色着色剂102和洋红色着色剂104的区域并且使黄色着色剂106“消失” 的形式应用到部分1100的GCR的影响。同时,黑色着色剂的区域被增加以补偿与被 去除的青色、洋红色和黄色着色剂对应的灰色成分。因此,这种修改的一个结果是围 绕黑色点108-N的增加的缓冲区(即,空白),由此增加了对在着色剂沉积过程中的配 准误差的半色调容忍度。

本文描述的某些方法和系统可以通过处理器来实施,该处理器处理从非瞬态存储 介质取得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图12示出包括耦接至处理器1202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1204的打印系统1200的示例。机器可读存储介质1004可以是任何非瞬态介质,该非 瞬态介质可包含、存储或者保持由指令执行系统使用的或者结合指令执行系统使用的 程序和数据。机器可读介质包括许多物理介质中的任何一种,诸如电子介质、磁性介 质、光学介质、电磁介质或半导体介质。合适的机器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示例包括但不 限于硬盘驱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可编程只读存 储器或者便携式光盘。在图12中,机器可读存储介质1204包括可执行指令或程序代 码1206从而以参考图1至图11的上述方式生成半色调数据。在一些示例中,打印系 统1200可以包括着色剂沉积系统1208,其在处理器1202的控制下可以将多个着色剂 沉积到打印介质上,以生成由参考图1至图11的上述技术产生的一个或多个半色调。

已给出之前的描述用来阐释和描述所述的原理示例。该描述不旨在是穷尽的或者 不旨在将这些原理限制到任何公开的精确形式。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多种修改和 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