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二维码以及立体二维码的扫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04049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二维码以及立体二维码的扫码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二维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立体二维码以及立体二维码的扫码方法。



背景技术:

二维码是近几年来应用于移动终端上的一种编码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条形码,二维码可以存储更多的信息,也能表示更多的数据类型。二维码是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的规律在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二维码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包括支付领域等,所以二维码的防伪尤为重要。我们在公众场合所见的以普通二维码居多,普通的二维码是单一的,是不变的,比如公众号二维码本身、某个网址的二维码信息等。二维码本身不能防伪,需要一个手机app应用端和企业商品信息库才能实现防伪的效果,原理是通过给每一个商品或者每一个用户分配一个唯一的二维码,并运用不可复制的材料印刷技术来确保二维码不能够复制。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存在以下问题:呈现在电子显像设备或印制于实体承印物上的二维码可以通过图像采集和印刷复制等手段被任意的复制和转移,这使得二维码不具备防止复制和伪造的功能,因此二维码本身还未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防伪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体二维码以及立体二维码的扫码方法,解决了现有平面二维码防伪程度不高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立体二维码,包括:

二维码平面,在所述二维码平面上印刷有平面二维码图像;

透明层,覆盖于所述二维码平面上,所述透明层包括第一透明层和第二透明层,所述第一透明层和第二透明层具有不同的材质或不同的结构,使得所述平面二维码图像在视觉上形成具有折叠角的第一立体二维码和第二立体二维码,所述第一立体二维码和第二立体二维码组合形成完整的立体二维码图像。

可选地,所述第一透明层和第二透明层均为凹透镜或凸透镜结构,且所述第一透明层与所述第二透明层对称设置。

可选地,所述透明层为透明的光学材料。

可选地,所述折叠角为5-180度。

优选地,所述折叠角为30度。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立体二维码的扫描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立体二维码的图像,对所述第一立体二维码的图像进行处理,生成平面第一二维码图像;

获取第二立体二维码的图像,对所述第二立体二维码的图像进行处理,生成平面第二二维码图像;

将所述平面第一二维码图像和所述平面第二二维码图像拼合,形成拼合后的完整平面二维码图像。

可选地,在所述获取第一立体二维码的图像,对所述第一立体二维码的图像进行处理,生成平面第一二维码图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平面第一二维码图像与数据库中存储的标准第一二维码图像进行比对;

若比对结果一致,则显示所述平面第一二维码图像;

在所述获取第二立体二维码的图像,对所述第二立体二维码的图像进行处理,生成平面第二二维码图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平面第二二维码图像与数据库中存储的标准第二二维码图像进行比对;

若比对结果一致,则显示所述平面第二二维码图像。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建立存储标准第一二维码图像和第二二维码图像的数据库。

可选地,述扫码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智能终端的界面上设置一个二维码框,所述二维码框底色一致。

可选地,所述形成拼合后的完整平面二维码图像还包括:

若所述平面第一二维码图像或所述平面第二二维码图像的比对结果一致,则将对应的二维码框的上半部或下半部或左半部或右半部的底色转变;

当所述二维码框的底色再次一致时,则解码所述平面二维码图像对应的信息并进入对应的界面或网页。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立体二维码以及立体二维码的扫码方法。首先,通过在平面二维码图像上覆盖透明层,在视觉上形成具有折叠角的第一立体二维码和第二立体二维码。然后,通过应用在智能终端的所述扫码方法先获取第一立体二维码的图像,对所述第一立体二维码的图像进行处理,生成平面第一二维码图像;再获取第二立体二维码的图像,对所述第二立体二维码的图像进行处理,生成平面第二二维码图像;将所述平面第一二维码图像和所述平面第二二维码图像拼合,形成拼合后的完整平面二维码图像。增加了二维码的防伪等级,且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体二维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明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明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明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又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明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体二维码图像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体二维码图像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体二维码图像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体二维码的扫码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体二维码的扫码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体二维码的扫码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见图1,立体二维码100包括二维码平面10和透明层20。

所述二维码平面10可以指代的是实际存在的平面或虚拟的平面。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二维码平面10可以是水平面,也可以是表面具有弧度变化的平面。所述二维码平面10可以是商品的表面,也可以是商品外包装的表面,或是任意的印刷了平面二维码图像101的表面,比如,智能终端上用户二维码扫码登录界面、商家二维码扫码支付的区域、二维码扫码关注店铺信息的广告牌等。

在所述二维码平面10上印刷有平面二维码图像101,所述平面二维码图像101可用于获取信息,所述信息包括名片、地图、wifi密码、资料等,所述平面二维码图像101还可用于网站跳转到微博、手机网站等,所述平面二维码图像101还可用于广告推送、防伪溯源、优惠促销、会员管理、手机支付等。所述平面二维码图像101可以是黑白的,或者彩色的,甚至可以是个性化图案与二维码进行结合的,相对应的,所述平面二维码图像101的外形可以是一般的正方形、圆形或者其他任意的个性化图形。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透明层20覆盖于所述二维码平面10上,即所述透明层20覆盖于所述平面二维码图像101上,且所述透明层20在所述二维码平面10上的覆盖范围应当等于或大于所述平面二维码图像101的大小。所述透明层20利用粘合工艺,使其紧密贴合于所述二维码平面10上,一般的情况下,所述透明层20不能通过外力的作用使其与所述二维码平面10分离。进一步的,所述透明层20一旦被强行撕开,所述平面二维码图像101也会被毁坏,可以达到保护防伪的目的。

可以理解,所述透明层20的形状不局限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立方体,还可以是长方体、半球体或不规则的形状等。

请结合图2至图5,所述透明层20包括第一透明层201和第二透明层202,所述透明层20为透明的光学材料,比如透明的光学陶瓷、透明的光学透镜等,所述透明层20的表面可以是光滑的,也可以是磨砂的,还可以是带有凹凸结构的。可以理解,所述透明层20包括至少一部分透明层,比如,所述透明层20具有四部分的透明层,不同部分的透明层的材质或结构之间存在差异。

所述第一透明层201和第二透明层202具有不同的材质或不同的结构。所述第一透明层201和第二透明层202均为凹透镜或凸透镜结构,且所述第一透明层201与所述第二透明层202对称设置。可以理解,所述透明层20可以沿着任意的平面或者截面划分,所以所述第一透明层201和第二透明层202也可以是不对称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层201和第二透明层202可以是其他的光介质材料或光学结构,包括光学晶体、光学玻璃、光学塑料等,以上的光介质材料是传输光线的材料,入射的光线经过折射、反射会改变光线的方向、相位和偏振态,还可以通过吸收和散射改变光线的强度和光谱成分。

比如图2,所述第一透明层201和第二透明层202为凸透镜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一透明层201与所述第二透明层202相交,所述第一透明层201与所述第二透明层202两者结合可以完全覆盖所述平面二维码图像101。当然,所述第一透明层201和第二透明层202可以均为凹透镜,或者,所述第一透明层201为凸透镜,所述第二透明层202为凹透镜,又或者,所述第一透明层201为凹透镜,所述第二透明层202为凸透镜。可以理解,依据产品的实际需求,所述第一透明层201和第二透明层202可以是硬度较大的透明光学材料,也可以是柔软的透明光学材料。

比如图3,所述第一透明层201和第二透明层202为对称结构,所述第一透明层201的横截面是直角梯形,且所述直角梯形与直角边相对的另一侧边从边缘向中间逐渐向下倾斜。所述第一透明层201和第二透明层202是一体的,且自然过渡,即所述第一透明层201和第二透明层202之间没有间隙。

比如图4,所述第一透明层201和第二透明层202为对称结构,所述第一透明层201的横截面是直角梯形,且所述直角梯形与直角边相对的另一侧边从边缘向中间逐渐向上倾斜。所述第一透明层201和第二透明层202是一体的,且自然过渡,即所述第一透明层201和第二透明层202之间没有间隙。

比如图5,所述第一透明层201和第二透明层202为对称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层201包括向中间依次递增的台阶面,所述第二透明层202包括中间向边缘依次递减的台阶面。不同高度的台阶面,即不同厚度的透明光学材料,对光线的折射与发射程度与角度不一样,使得所述台阶面与所述平面二维码图像101对应的部分图像停留在所述透明层20的不同位置,台阶面的排列具有一定的规律,最后在所述透明层20不同位置停留部分图像可组合成完整的图像,所述图像相对于水平面可以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

请参见图6至图8,由于所述第一透明层201和第二透明层202的设置,使得所述平面二维码图像101在视觉上形成具有折叠角θ的第一立体二维码1011和第二立体二维码1012,所述第一立体二维码1011和第二立体二维码1012组合形成完整的立体二维码图像。

所述第一立体二维码1011和第二立体二维码1012从中间分为左右或上下两部分,类似于一个“v”字型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折叠角θ为5-180度,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折叠角θ为30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立体二维码1011和第二立体二维码1012两个平面的相交线平行于所述第一透明层201和第二透明层202的相交线,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立体二维码1011和第二立体二维码1012两个平面的相交线可以相交于所述第一透明层201和第二透明层202的相交线。

所述第一立体二维码1011和第二立体二维码1012从中间分为左右或上下两部分,但是,所述第一立体二维码1011和第二立体二维码1012没有公共点,即所述第一立体二维码1011和第二立体二维码1012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上,且所述第一立体二维码1011和第二立体二维码1012的边缘对齐,此时,所述折叠角θ相当于0度或180度。当然,在保证所述第一立体二维码1011和第二立体二维码1012边缘对齐时,所述第一立体二维码1011可以不平行于所述第二立体二维码1012,即所述第一立体二维码1011的延长线相交于所述第二立体二维码1012。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立体二维码100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例所公开的几种,只要是符合利用覆盖在所述平面二维码图像101的两部分或者多部分透明光学材料使得所述平面二维码图像101在视觉上形成具有折叠角θ的第一立体二维码1011和第二立体二维码1012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照图9,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体二维码的扫码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扫码方法应用于智能终端,所述扫码方法包括:

s11:获取第一立体二维码的图像,对所述第一立体二维码的图像进行处理,生成平面第一二维码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计算机、掌上电脑(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电子书等。所述智能终端集成有图像输入设备或者光电扫描设备,在本实施例中,以智能手机为例,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客户端的应用软件或网址,比如qq、微信、支付宝、百度等,获取所述第一立体二维码1011的图像。

在一具体的较佳实施例中,开启智能手机内所述立体二维码扫码对应的应用软件的扫码功能,摄像设备打开,将摄像设备对准所要扫描的所述透明层20内的立体二维码图像,具体的,使智能手机平行于所述第一立体二维码1011进行图像获取。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于用户距离所述第一立体二维码1011的远近和角度不同,同时,也不可能在扫描过程中时刻保持所述智能手机平行于所述第一立体二维码1011,所以摄像设备所获取的图像范围必定是不一致的。

当所述摄像设备所获取的图像范围包含所述第一立体二维码1011和所述第二立体二维码1012,智能手机内所述立体二维码扫码对应的应用软件依据用户自定义的规则自动识别并选取所述第一立体二维码1011或是所述第二立体二维码1012对应的图像,所述用户自定义的规则比如在所述智能手机的图像获取框中,所述第一立体二维码1011和所述第二立体二维码1012面积较大优先,又比如,所述第一立体二维码1011和所述第二立体二维码1012所属的平面与所述摄像设备的夹角较小优先等。

智能手机内所述立体二维码扫码对应的应用软件对于已经获取的所述第一立体二维码1011的图像,在处理器以及软件进程中依据特定的算法对所述第一立体二维码1011的图像进行处理,生成平面第一二维码图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平面第一二维码图像呈现在智能手机内所述立体二维码扫码对应的应用软件的当前用户界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平面第一二维码图像可以不呈现。

s13:获取第二立体二维码的图像,对所述第二立体二维码的图像进行处理,生成平面第二二维码图像。

在前述已经生成平面第一二维码图像后,继续获取所述第二立体二维码1012的图像,由于所述第二立体二维码1012的图像的获取过程和处理过程与所述第一立体二维码1011的图像的获取过程和处理过程一致,此处不再赘述,一般情况下,可以参考步骤s11对应的实施例。

s15:将所述平面第一二维码图像和所述平面第二二维码图像拼合,形成拼合后的完整平面二维码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在应用程序当前的用户界面中,将生成的所述平面第一二维码图像和所述平面第二二维码图像拼合,形成拼合后的完整平面二维码图像。所述平面第一二维码图像和所述平面第二二维码图像的边缘刚好可以吻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所述应用程序对所述完整平面二维码图像进行解码操作,获取所述完整平面二维码图像包含的信息。

请参照图10,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体二维码的扫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

s21:获取第一立体二维码的图像,对所述第一立体二维码的图像进行处理,生成平面第一二维码图像。

s22:将所述平面第一二维码图像与数据库中存储的标准第一二维码图像进行比对。

具体的,在所述应用程序中,建立存储标准第一二维码图像的数据库。

s23:比对结果一致。

判断所述平面第一二维码图像与数据库中存储的标准第一二维码图像是否一致。

s24:显示所述平面第一二维码图像。

若比对结果一致,在所述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中显示所述平面第一二维码图像。当然,可以不将所述平面第一二维码图像显示,又或者,以某种标号或文字提示比对结果一致。

s25:获取第二立体二维码的图像,对所述第二立体二维码的图像进行处理,生成平面第二二维码图像。

s26:将所述平面第二二维码图像与数据库中存储的标准第二二维码图像进行比对。

具体的,在所述应用程序中,建立存储标准第二二维码图像的数据库。

s27:比对结果一致。

判断所述平面第二二维码图像与数据库中存储的标准第二二维码图像是否一致。

s28:显示所述平面第二二维码图像。

若比对结果一致,在所述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中显示所述平面第二二维码图像。当然,可以不将所述平面第二二维码图像显示,又或者,以某种标号或文字提示比对结果一致。

s29:将所述平面第一二维码图像和所述平面第二二维码图像拼合,形成拼合后的完整平面二维码图像。

请参照图11,图11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体二维码的扫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1所示,

s31:在所述智能终端的界面上设置一个二维码框,所述二维码框底色一致。

可以理解,所述二维码框的可以是包含边框或者无边框的,初始设置的所述二维码框底色一致,比如所述二维码框底色为均匀分布的灰色。在一些是实施例中,所述二维码框的形状不一定为正方形,可以依据所述平面二维码图像的形状变化。

s32:获取第一立体二维码的图像,对所述第一立体二维码的图像进行处理,生成平面第一二维码图像。

s33:将所述平面第一二维码图像与数据库中存储的标准第一二维码图像进行比对。

具体的,在所述应用程序中,建立存储标准第一二维码图像的数据库。

s34:比对结果一致。

判断所述平面第一二维码图像与数据库中存储的标准第一二维码图像是否一致。

s35:将对应的二维码框的上半部或下半部或左半部或右半部的底色转变。

若比对结果一致,将对应的二维码框的上半部或下半部或左半部或右半部的底色转变。若比对结果不一致,继续获取第一立体二维码的图像,对所述第一立体二维码的图像进行处理,生成平面第一二维码图像。

s36:获取第二立体二维码的图像,对所述第二立体二维码的图像进行处理,生成平面第二二维码图像。

s37:将所述平面第二二维码图像与数据库中存储的标准第二二维码图像进行比对。

具体的,在所述应用程序中,建立存储标准第二二维码图像的数据库。

s38:比对结果一致。

判断所述平面第二二维码图像与数据库中存储的标准第二二维码图像是否一致。

s39:将对应的二维码框的上半部或下半部或左半部或右半部的底色转变。

若比对结果一致,将对应的二维码框的上半部或下半部或左半部或右半部的底色转变。若比对结果不一致,继续获取第二立体二维码的图像,对所述第二立体二维码的图像进行处理,生成平面第二二维码图像。

s40:当所述二维码框的底色再次一致时,则解码所述平面二维码图像对应的信息并进入对应的界面或网页。

可以理解,所述平面第一二维码图像和所述平面第二二维码图像的生成、对比以及拼合均在所述应用程序中进行,用户无法看到直观的完整二维码图像,增加了所述立体二维码的防伪性能。在一些实施例中,应用在智能终端的立体二维码的扫码方法可以包括数据加密(比如采用非对称加密技术)、数据库技术、物理防伪技术(比如采用光电感应识别)等增加防伪的功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通过在平面二维码图像上覆盖透明层,在视觉上形成具有折叠角的第一立体二维码和第二立体二维码。然后,通过应用在智能终端的所述扫码方法先获取第一立体二维码的图像,对所述第一立体二维码的图像进行处理,生成平面第一二维码图像;再获取第二立体二维码的图像,对所述第二立体二维码的图像进行处理,生成平面第二二维码图像;将所述平面第一二维码图像和所述平面第二二维码图像拼合,形成拼合后的完整平面二维码图像。增加了二维码的防伪等级,且操作简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