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屏智能平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86465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容屏智能平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平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容屏智能平板。



背景技术:

智能平板是通过触控技术对显示在显示平板上的内容进行操控以实现人机交互的一体化设备。智能平板集成了投影机、电子白板、幕布、音响、电视机、视频会议终端的多种功能,适用于群体沟通场合,集中解决了会议中远程音视频沟通,各种格式会议文档高清晰显示,视频文件播放,现场音响,屏幕书写,文件标注、保存、打印和分发等系统化会议需求,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企业会议、商业展示等领域,可有效改善沟通环境、提升群体沟通效率。

目前常用的智能平板根据触控类型大致可分为红外屏智能平板、电阻屏智能平板及电容屏智能平板。其中,电容屏智能平板以其书写体验流畅,分辨率高,且能做到整机轻薄等优点备选青睐。但电容屏的缺点是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导致触摸不准。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屏智能平板,其可减轻对电容屏的信号干扰问题,从而获得较为准确的触摸点数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容屏智能平板,包括:整机、电容触摸屏及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整机包括整机背板、电源、TV主板、电容屏控制板及液晶屏驱动板,所述电容触摸屏包括电容屏本体、至少一条电容屏接收线及至少一条电容屏输出线;

所述TV主板、电容屏控制板及液晶屏驱动板挂接于所述整机背板上,所述电源与所述TV主板连接;所述液晶屏驱动板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及所述TV主板连接,所述TV主板与所述电容屏控制板连接;所述电容屏控制板通过所述电容屏接收线及所述电容屏输出线与所述电容屏本体连接;

所述电容屏接收线及所述电容屏输出线沿所述整机背板的内壁走线;其中,所述电容屏接收线及所述电容屏输出线均包括导体层、包裹所述导体层的第一绝缘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外的屏蔽层,所述屏蔽层与所述整机背板的内壁进行绝缘处理。

优选地,所述电容屏接收线及所述电容屏输出线还包括包裹所述屏蔽层的第二绝缘层。

优选地,所述电容屏接收线的屏蔽层与所述整机背板的内壁之间垫有绝缘垫块;所述电容屏输出线的屏蔽层与所述整机背板的内壁之间垫有绝缘垫块。

优选地,所述整机背板与所述屏蔽层接触的部位贴有绝缘胶布。

优选地,所述屏蔽层为金属屏蔽层。

优选地,所述电容触摸屏还包括AD转换模块,所述AD转换模块连接于所述电容屏接收线上。

优选地,所述AD转换模块设置于所述电容屏接收线的与所述电容屏本体连接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电容屏智能平板还包括外接模块,所述外接模块与所述TV主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容屏智能平板,通过在所述电容屏输出线及所述电容屏输出线内设置用于屏蔽整机背板的电磁干扰的屏蔽层,从而使得在所述电容屏输出线及所述电容屏输出线内传输的信号不会因整机背板产生的辐射而受到干扰,保证了触摸信号传输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容屏智能平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整机与电容屏本体的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容屏控制板与电容屏本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容屏接收线的截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整机与电容屏本体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容屏智能平板100,包括:整机10、电容触摸屏20及液晶显示面板30;所述整机10包括整机背板(图未示)、电源11、TV主板12、电容屏控制板13及液晶屏驱动板14,其中,所述TV主板11、电容屏控制板13及液晶屏驱动板14均挂接于所述整机背板上;所述电容触摸屏20包括电容屏本体21、至少一条电容屏接收线23(图3中的RX 1、RX2、RX3)及至少一条电容屏输出线24(图3中的TX1、TX2);所述电源11与所述TV主板12;所述液晶屏驱动板14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30及所述TV主板12连接,所述TV主板12与所述电容屏控制板13连接;所述电容屏控制板13通过所述电容屏接收线23及所述电容屏输出线24与所述电容屏本体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整机背板一方面起固定支撑作用,所述TV电路板12、所述电容屏控制板13及各种电路板盖子都固定在整机背板上,第二方面,所述整机背板也是整机10上最大的地,电路意义上的地。现有技术中,所述电容屏接收线23及所述电容触摸屏发射线24紧贴所述整机背板的内壁平行走线,在工作过程中,整机背板可能会受到所述液晶显示面板30的干扰(液晶显示面板30工作时产生的电磁干扰),且所述整机背板被干扰后将形成空间辐射,这些空间辐射会干扰在所述电容屏接收线23及所述电容屏输出线24内传输的信号。

为此,请一并参阅图4,以所述电容屏接收线23为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容屏接收线23具有第一导体层231、包裹所述第一导体层231的第一绝缘层232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232外的第一屏蔽层233,所述第一屏蔽层233与所述整机背板之间进行绝缘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体层231用于进行信号的传输,所述第一绝缘层232起到对所述第一导体层231进行绝缘的作用,所述第一屏蔽层233可为金属屏蔽层,其可屏蔽整机背板的空间辐射,使得这些空间辐射不会干扰到在所述导体层231内传输的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屏蔽层233为金属屏蔽层,因此还需要对所述屏蔽层233进行绝缘处理。具体地,可以在所述第一屏蔽层233外设置包裹所述屏蔽层233的第二绝缘层234,也可以在所述第一屏蔽层233与所述整机背板之间垫绝缘垫块,使得所述第一屏蔽层233与所述整机背板在物理上分离,还可以在所述整机背板与所述第一屏蔽层233接触的部分贴绝缘胶布进行绝缘。其中,较佳地,可通过在所述第一屏蔽层233外设置包裹所述第一屏蔽层233的第二绝缘层234,已达到较好的绝缘效果。

同理,所述电容屏输出线24具有第二导体层、包裹所述第二导体层的第三绝缘层及设置在所述第三绝缘层外的第二屏蔽层,所述第二屏蔽层与所述整机背板之间进行绝缘处理。其中,所述绝缘处理可参考所述电容屏接收线23的实现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二屏蔽层外设置有包裹所述第二屏蔽层的第四绝缘层;或者在所述第二屏蔽层与所述整机背板之间垫有绝缘垫块;或者在所述整机背板与所述第二屏蔽层接触的部分贴有绝缘胶布,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通过在所述电容屏输出线23及所述电容屏输出线24内设置用于屏蔽整机背板的电磁干扰的屏蔽层,从而使得在所述电容屏输出线23及所述电容屏输出线24内传输的信号不会因整机背板产生的辐射而受到干扰,保证了触摸信号传输的准确性。此外,由于在所述屏蔽层与所述整机背板之间进行了绝缘处理,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电容屏智能平板100还包括外接模块50。其中,所述电容屏接收线23用于将所述电容屏本体21检测到的触摸信号(模拟信号)发送给所述电容屏控制板13,所述电容屏控制板13根据所述触摸信号生成触摸坐标信息,并将所述触摸坐标信息发送给所述TV主板12,由所述TV主板12将所述触摸坐标信息转换成触摸坐标值,并发送给外接设备50(如PC模块或者安卓模块),所述外接设备50根据所述触摸坐标值进行响应,并将响应后生成的图像信息发送给TV主板12,所述TV主板12将所述图像信号及驱屏指令发送给所述液晶屏驱动板14,所述液晶屏驱动板14根据所述驱屏指令驱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30,并由显示器最终显示所述图像信息。

优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电容触摸屏20还包括AD转换模块25,所述AD转换模块25连接于所述电容屏接收线23上。

在实际情况中,在智能平板内,特别是大尺寸的智能平板内,由于布线的需要,所述电容屏接收线23可能会比较长,这就会导致在所述电容屏接收线23内传输的信号受到较大的干扰,特别地,当传输的信号为模拟信号,其受干扰后会产生失真和叠加杂波,而这种失真和叠加杂波很难消除及恢复,因此就可能导致触摸坐标信息不准确,导致最后的触摸位置判断不准确。

为此,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在每一所述电容屏接收线23增加了所述AD转换模块25,所述AD转换模块25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虽然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也会存在因干扰而产生误码的问题,但是这种误码可以通过事先的抗干扰编码加以消除,因此可保证触摸坐标信息的准确性,提高触摸位置判断的准确度。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电容屏接收线23加入所述AD转换模块25,并利用所述AD转换模块25将所述电容屏本体21生成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解决了模拟信号传输过程中因干扰导致的难以恢复的问题,提高了触摸点判断的准确度。

优选地,所述AD转换模块25设置于所述电容屏接收线23的与所述电容屏本体21连接的一端。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AD转换模块25设置于所述电容屏接收线23的与所述电容屏本体21连接的一端,即在模拟信号刚生成获刚在所述电容屏接收线23传输时就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因而可最大限度的减轻模拟信号受干扰后难以恢复的问题,提高了触摸点判断的准确度。

当前,应当理解的是,所述AD转换模块25也可设置于所述电容屏接收线23的靠近于所述电容屏本体21连接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

优选地,所述电源11与所述电容屏控制板13及所述液晶屏驱动板14连接。

对于较小尺寸的电容屏智能平板,所述电容屏控制板13及所述液晶屏驱动板14可由所述TV主板进行供电,而对于大尺寸的电容屏智能平板,则需要由所述电源11进行供电,保证供电的稳定性。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些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