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把手式解锁的风扇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9933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把手式解锁的风扇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务器散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把手式解锁的风扇框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随着服务器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像刀片服务器和1U服务器等大量的普及使用,服务器的散热收到厂商和用户的高度重视,风扇在服务器的散热系统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服务器CPU、机箱、显卡和电源灯所用的风扇是服务器正常稳定工作的捍卫者。

作为服务器散热功能模块,服务器的风扇模块通常涉及为独立的模块,通过插拔动作安装与拆卸于服务器的后端。而风扇框作为风扇模块的载体,用于安装风扇,并安装在服务器的接口处。而为了防止服务器工作过程中意外的振动而导致风扇接口处失联引起的风扇失效,一般的风扇框装置需要配置锁合固定的结构。

一般的风扇框装置分为无屏蔽功能防打手网和带屏蔽功能防打手网两种结构,前者的风扇框拔出之前需要先按下解锁模块,然后拉住拉手手柄,才能完成解锁过程,这种结构的解锁动作繁琐,导致效率较低;而后者结构没有锁合结构,仅靠风扇框与其接口框紧密配合,在振动场合易使风扇模块连接失效。

随着服务器的快速发展,对于服务器的散热模块装拆效率要求越来越高。而现有的风扇配套的风扇框装置存在着插拔动作与锁合效果不连贯顺畅的问题,即在风扇框解锁的同时,需要其它动作协调才能完成插拔动作,解锁需要多步动作共同进行才能完成,导致装拆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把手式解锁的风扇框装置,其结构设计合理,通过模拟正常人手拉拨动作,即可快速解锁,并且解锁动作与拉拨动作合二为一,风扇框插入时,能够自动锁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把手式解锁的风扇框装置,包括风扇框、把手以及锁合机构,所述把手设置在所述风扇框上,且该把手通过锁合机构与所述风扇框活动连接;把手包括把手框、把手盖以及设置在把手框与把手盖之间的把手按钮,所述把手按钮其中一端的端部上设有一解锁块,该解锁块设置在所述把手框伸进风扇框内部的一端上;所述锁合机构穿过所述解锁块并设置在所述风扇框上。

由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把手式解锁的风扇框装置,通过设置风扇框、把手以及锁合机构,从而模拟正常人手握拉拔动作,即可快速进行解锁,并且解锁动作与拉拔动作合二为一;风扇框插入时,能够自动锁合。另外,本实用新型整体设计简洁美观,操作简便,具有很高的市场推广价值。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盖覆盖在所述把手框上并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把手按钮配合设置在所述把手框内,且该把手按钮与把手框之间还设有把手旋钮,所述把手旋钮上套设有一把手弹簧。通过此处限定,有利于将把手设计成正常人手握拉拔的结构,进一步有利于把手按钮与把手框之间的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旋钮穿过所述把手框的背部并设置在所述把手按钮的背部上。通过此处限定,有利于把手按钮通过把手旋钮与把手框之间能够灵活地作手握拉拔的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框一端通过螺母固定在所述风扇框外表面上,其另一端穿过该外表面固定在所述风扇框的内侧上。通过此处限定,有利于把手通过 解锁块与锁合机构配合设置在风扇框上。

进一步地,所述锁合机构包括锁合主体、锁合按钮以及套设在锁合按钮上的锁合弹簧;所述锁合主体包括锁头、锁杆以及锁舌,锁杆两端分别与锁头、锁杆连接,且该锁杆穿过所述解锁块并使得锁舌穿过所述风扇框,所述锁合按钮穿过所述把手框并设置在所述锁头上。通过此处限定,有利于把手通过解锁块控制锁合机构的运动,进一步控制风扇框的解锁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锁合按钮与所述锁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锁舌为球头结构。通过此处限定,有利于锁舌能够自动完成回缩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风扇框为一侧敞开的四方框架结构。通过此处限定,有利于风扇框留置有容易安装其它构件的空间,使得该风扇框装置的适用性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把手式解锁的风扇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风扇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锁合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锁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锁合旋钮与锁合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把手式解锁的风扇框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 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得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请同时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以及图6,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把手式解锁的风扇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风扇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把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锁合旋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锁合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锁合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如图1所示,一种把手式解锁的风扇框装置,包括风扇框10、把手20以及锁合机构30,所述把手20设置在所述风扇框10上,且该把手20通过锁合机构30与所述风扇框10活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风扇框10为一侧敞开的四方框架结构。另外,所述风扇框10与所述把手20连接的一面上设有一通孔11。

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把手20包括把手框21、把手盖以及把手按钮22;所述把手盖覆盖在所述把手框21上并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把手按钮22配合设置在所述把手框21内,且该把手按钮22与把手框21之间还设有把手旋钮24,所述把手旋钮24上套设有一把手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旋钮24穿过所述把手框21的背部并设置在所述把手按钮22的背部上。

另外,所述把手框21一端通过螺母25固定在所述风扇框10外表面上,其另一端穿过该外表面上的通孔11固定在所述风扇框10的内侧上;所述把手按钮22其中一端的端部上设有一解锁块23,该解锁块23设置在所述把手框21伸进风扇框10内部的一端上。

具体地,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锁合机构30包括锁合主体31、锁合按钮 32以及套设在锁合按钮32上的锁合弹簧33;所述锁合主体31包括锁头、锁杆以及锁舌,锁杆两端分别与锁头、锁杆连接,且该锁杆穿过所述解锁块23并使锁舌穿过所述风扇框10的侧壁,所述锁合按钮32穿过所述把手框21并设置在所述锁头上。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锁合按钮32与所述锁头通过螺纹连接。

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把手式解锁的风扇框装置的工作原理:

如图7所示,拉拔动作时,当人手紧握把手20上的把手按钮22时,在往外拉拔风扇框10的同时,会形成对把手按钮22的解锁块23施加的压力,解锁块23通过斜面挤压从而对锁合机构30上的锁头形成挤压,使得锁舌整体结构往风扇框10内部回缩,从而实现解锁功能。

当风扇框10插入时,由于锁舌采用球头结构,锁舌会自动完成回缩动作;当按压动作完成后释放把手按钮22,由于锁合弹簧的作用,各个部件会自动复位到原来的位置,从而实现锁合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把手式解锁的风扇框装置,通过设置风扇框、把手以及锁合机构,从而模拟正常人手握拉拔动作,即可快速进行解锁,并且解锁动作与拉拔动作合二为一;风扇框插入时,能够自动锁合。另外,本实用新型整体设计简洁美观,操作简便,具有很高的市场推广价值。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