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防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品防盗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社会中,物品被盗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而社会目前的防盗措施却并不完善。传统的防盗措施存在以下缺点:
无源电子标签不含电池,它接收到读写器发出的微波信号后,利用读写器发射的电磁波提供能量,无源标签一般免维护,拥有重量轻、体积小、寿命长、较便宜等特点,但其阅读距离受到读写器发射能量和标签芯片功能等因素限制;
若使用超高频标签,虽然阅读距离较远(可达十几米),适应物体高速运动,性能好;阅读天线及电子标签天线均有较强的方向性,但由于我国对超高频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掌握不够完善,不具备应用于金属材料、液体环境上的可靠性RFID标签天线设计能力,导致该系统标签和读写器成本都比较高;
利用蓝牙技术定位虽然定位精度高,可达1米左右,可是定位有效范围过于近,约为10米,且蓝牙定位设备需要耗费电量,这给蓝牙定位多设置了一层障碍。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本较低且作用范围较大的物品防盗定位装置。
物品防盗定位装置,包括:
电子标签,设置在目标物品上,生成与所述目标物品对应的编码信息;
对所述编码信息进行解码处理并识别的阅读设备,与所述电子标签相连,在与所述电子标签的距离超过预设范围时,发出报警提示并通过云服务器向设置在所述目标物品上的定位装置发送工作指令;
根据所述工作指令获取所述目标物体的当前位置的所述定位装置,通过所述云服务器将所述目标物体的当前位置发送给对应的智能终端进行显示。
可选的,所述电子标签包括芯片和第一天线;所述芯片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将所述编码信息发送给所述阅读设备。
可选的,所述阅读设备包括第二天线和读取器;所述第二天线接收所述编码信息,并将所述编码信息发送给所述读取器。
可选的,所述阅读设备还包括:声光报警单元,与所述读取器连接。
可选的,所述电子标签为RFID-SIM卡。
可选的,所述定位装置为GPS定位装置。
可选的,所述定位装置为北斗定位装置。
可选的,所述定位装置为伽利略定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设置在目标物品上的电子标签将与目标物品对应的编码信息发送给阅读设备,阅读设备对编码信息进行解码处理并将解码信息进行识别,根据对解码信息的识别结果判断电子标签与阅读设备的位置关系,在电子标签与阅读设备之间超过预设范围时,生成报警提示并启动设置在所述目标物品上的定位装置以获取目标物体的当前位置,将目标物体的当前位置发送给对应的智能终端进行显示,从而能够在物品超出预设范围时提醒用户并能够定位物品的当前位置,便于定位寻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物品防盗定位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物品防盗定位装置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物品防盗定位装置的结构框图,参照图1,该装置包括电子标签101、阅读设备102和定位装置103。
电子标签101设置在目标物品上,生成与所述目标物品对应的编码信息。
阅读设备102与所述电子标签101通信连接,获取所述编码信息,并对所述编码信息进行解码处理,以及将经过所述解码处理后得到的解码信息进行识别。阅读设备102还在与所述电子标签101的距离超过预设范围时发出报警提示,并通过云服务器104向设置在所述目标物品上的定位装置103发送工作指令。
所述定位装置103,根据所述工作指令获取所述目标物体的当前位置,并通过所述云服务器104将所述目标物体的当前位置发送给对应的智能终端105进行显示。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标签包括芯片和第一天线。所述芯片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将所述编码信息发送给所述阅读设备102。
另外,所述阅读设备102包括第二天线和读取器。所述第二天线接收所述编码信息,并将所述编码信息发送给所述读取器。读取器将经过所述解码处理后得到的解码信息进行识别,在所述电子标签101与所述阅读设备102之间超过预设范围时发出报警提示,并通过云服务器104向设置在所述目标物品上的定位装置103发送工作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阅读设备102还包括声光报警单元。所述声光报警单元与所述读取器连接,在所述电子标签101与所述阅读设备102之间超过预设范围时发出报警提示。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电子标签为RFID-SIM卡。可以通过将RFID-SIM卡中流量产生的网络信号作为发送媒介和接收媒介,获取所述目标物体的当前位置。
RFID系统包括两大部分组成,一是电子标签,二是阅读设备。电子标签包括芯片、天线及载体,本实施例中通过RFID-SIM卡来实现电子标签。当RFID-SIM卡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RFID-SIM卡获得能量被启动开始工作(电磁感应式),卡片会立即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透过RFID-SIM卡内建立的天线发送出去给与RFID-SIM卡配套的阅读设备,阅读设备天线接收到从标签回传来的载波讯号,天线调节传送到阅读设备中的读取器,读取器对接受的讯号进行解调和译码然后送到后台AP进行相关处理,AP根据逻辑运算判断出该电子标签的合法性,翻出指令讯号控制下一步动作。
将阅读设备的识读范围控制在M(例如M=5)米之内,当附着在目标物品上的电子标签处于识读范围内,电子标签处于被识读状态,后台AP告知阅读设备发出第一类声音;若电子标签未处于识读范围之内,阅读设备则无法识读到电子标签,后台AP则会告知阅读设备发出第二类声音。用户可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判断物品是否被盗。
RFID-SIM卡是通过将RF的芯片嵌入标准的SIM卡中而发挥作用与进行通讯,并能利用SIM卡上的CPU进行运算功能。RFID-SIM卡是双界面智能卡(RFID卡和SIM卡)技术向手机领域渗透的产品,是一种新的手机SIM卡。RFID-SIM卡既具有普通SIM卡一样的移动通讯功能,又能够通过附与其上的天线与读卡器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从而能够扩展至非典型领域,尤其是手机现场支付和身份认证功能。
可选的,所述定位装置103具体用于:将RFID-SIM卡中流量产生的网络信号作为发送媒介和接收媒介,通过将RFID-SIM卡与系统服务器相连接,通过信号塔的基站地址定位确定大致范围,再通过数据连接将服务器接收到的信号输入到网络服务器的电子地图中确定精准位置。一个实施例中,定位装置103可以为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定位装置,或北斗定位装置,或伽利略定位装置,对此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中,可以将RFID-SIM卡中流量产生的3G、4G甚至5G信号作为发送媒介和接收媒介,首先通过将RFID-SIM卡与系统服务器相连接,通过信号塔的基站地址定位先确定大致范围,再通过数据连接将服务器接收到的信号(包括经度、维度的ASCII码)输入到网络服务器的电子地图中确定精准位置。其中整个过程可以控制在30秒之内,误差控制在10米之内。用户可根据此部分来进行物品的定位,最终确定物品的精确位置。
另外,可以通过云服务器104可对阅读设备102的读写距离和阅读标签数量进行修改,也可将阅读设备102的阅读结果及物品位置信息进行处理,传送到智能终端105,呈现在用户面前。
图2示出了物品防盗定位装置的工作流程示意图,详述如下:
步骤S101,通过设置在目标物品上的电子标签将与所述目标物品对应的编码信息发送给阅读设备。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标签可以为RFID-SIM卡。所述获取所述目标物体的当前位置具体为:将RFID-SIM卡中流量产生的网络信号作为发送媒介和接收媒介,获取所述目标物体的当前位置。
步骤S102,通过所述阅读设备对所述编码信息进行解码处理,并将经过所述解码处理后得到的解码信息进行识别,根据对所述解码信息的识别结果判断所述电子标签与所述阅读设备的位置关系。
其中,所述将经过所述解码处理后得到的解码信息进行识别,根据对所述解码信息的识别结果判断所述电子标签与所述阅读设备的位置关系具体为:通过逻辑运算识别解码信息的合法性,然后根据解码信息的合法性判断所述电子标签与所述阅读设备的位置关系。
步骤S103,在所述电子标签与所述阅读设备之间超过预设范围时,启动设置在所述目标物品上的定位装置以获取所述目标物体的当前位置。
其中,步骤S103中获取目标物体的当前位置具体可以为:将RFID-SIM卡中流量产生的网络信号作为发送媒介和接收媒介,获取所述目标物体的当前位置。
GPS系统包括三大部分:空间GPS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设备GPS信号接收机。GPS信号接收机能够捕获到一定卫星高度截止角所选择的待测卫星的信号并跟踪这些卫星的运行对所接收到的GPS信号进行变换、放大和处理以便测量出GPS信号到卫星到接收机天线的传播时间解译出GPS卫星所发送的导航电文实时地计算出测站的三维位置甚至三维速度和时间。
本实施例中,可以将RFID-SIM卡中流量产生的3G、4G甚至5G信号作为发送媒介和接收媒介,首先通过将RFID-SIM卡与系统服务器相连接,通过信号塔的基站地址定位先确定大致范围,再通过数据连接将服务器接收到的信号(包括经度、维度的ASCII码)输入到网络服务器的电子地图中确定精准位置。其中整个过程可以控制在30秒之内,误差控制在10米之内。用户可根据此部分来进行物品的定位,最终确定物品的精确位置。
另外,步骤S103中,在所述电子标签与所述阅读设备之间超过预设范围时,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通过所述阅读设备生成报警提示,以提示用户物品超出预设范围,可能被盗、丢失等。
步骤S104,将所述目标物品的当前位置发送给对应的智能终端进行显示。
通过将目标物品的当前位置发送给对应的智能终端,能够使目标物品的所有者获取到目标物品的真实位置,以便于寻找。
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可识别高速运动的物体。RFID技术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GPS技术又称全球定位系统,其整体部署可实现全天候、高精度和全球覆盖的覆盖能力。GPS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扩展了它的应用广度和深度,极大地提高了相对定位精度,在小范围内可以达到厘米级精度。云服务技术让用户可以通过因特网来存储和读取数据,可以对云服务进行自己的需要使用、随时获取物品的位置信息。将RFID射频识别技术、GPS和云服务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前者实现物品防盗,GPS实现物品定位,利用云服务器的功能来进行数据的传输,最大程度的保证客户的财产安全。
上述物品防盗定位装置,通过设置在目标物品上的电子标签将与目标物品对应的编码信息发送给阅读设备,阅读设备对编码信息进行解码处理并将解码信息进行识别,根据对解码信息的识别结果判断电子标签与阅读设备的位置关系,在电子标签与阅读设备之间超过预设范围时,生成报警提示并启动设置在所述目标物品上的定位装置以获取目标物体的当前位置,将目标物体的当前位置发送给对应的智能终端进行显示,从而能够在物品超出预设范围时提醒用户并能够定位物品的当前位置,便于定位寻找。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