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以及移动终端上的铰链。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诸如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很多采用双轴铰链,不仅如此,有的还需要有键盘升降等功能,由此带来了结构的复杂性,而且实现这些附加功能的结构与铰链的连接结构也容易脱开而影响使用性能和寿命;并且按照也很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首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运用于移动终端上的铰链,结构简单、连接可靠、装配简单,且能提供额外的动力输出,用于键盘升降等功能。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终端的铰链,包括第一轴、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和第一轴连接而与第一轴同步转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铰链设置有滑动件及动力输出机构,所述滑动件与第一连接架滑动连接,而和第一连接架一起以第一轴为轴转动,所述动力输出机构也与第一连接架连接,所述动力输出机构还与滑动件连接;
所述铰链还设置有凸轮部件和滚动体,所述凸轮部件套在第一轴上并被固定而不随第一轴转动,所述凸轮部件上设置有控制导槽;
所述滑动件设置在控制导槽的一侧外,其与控制导槽相邻部位设置凹坑,所述滚动体处在凹坑和控制导槽拼成的并可沿着控制导槽移位的限位孔中而被凹坑壁和控制导槽壁限制,在滑动件以第一轴为轴转动时,所述滚动体由控制控制导槽的控制而通过对凹坑的作用,推动滑动件滑动。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分别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或对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组合使用:
滑动件和动力输出机构均设置用于和第一连接紧挨连接的安装位,而构成动力转接输出模块。
所述动力输出机构包括连杆,所述连杆具有转动安装部而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架上,所述滑动件和所述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由滑动件带动连杆转动。
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具有输出连接部件,所述安装架上设有供输出连接部件穿过的孔。
所述铰链还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套在第一轴外围并以第一轴为轴与第一轴同步转动,所述滑动件的远离与第一连接架滑动连接部位的那一端和所述限位板连接。
所述限位板与滑动件之间设置有限位配合部位,使所述滑动件相对于第一轴的间距被限定。
所述限位板从轴向通过螺丝和滑动板的远离与第一连接架滑动连接部位的那一端螺丝孔连接,并且通过从轴向插入的键槽配合使所述滑动件相对于第一轴的间距被限定。
所述连杆呈L形,所述连杆的与滑动件转动连接的部位和转动安装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转动安装部与所述连杆另一端的与输出连接部件连接的部位之间的距离。
所述铰链为双轴铰链,所述双轴铰链设置有所述第一轴以及与第一轴平行的第二轴,所述双轴铰链还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凸轮部件和固定架连接。
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之间设置有同步机构,第一轴和第二轴同步反向转动。
所述铰链还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套在第一轴外围并以第一轴为轴与第一轴同步转动,所述滑动件的远离与第一连接架滑动连接部位的那一端和所述限位板连接;所述限位板处在固定架和凸轮部件之间,所述凸轮部件沿着第一轴设置有穿过所述限位板的柱体,柱体端部设置有与固定架连接的连接部位,所述限位板活套在柱体外。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运用上述铰链的移动终端。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它设有上述任意一种铰链,作为其机身和盖之间的连接结构,滑动件的动力输出结构与键盘的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入结构连接。
由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铰链结构简单,组装方便,连接可靠,能稳定地提供额外的动力输出,用于键盘升降等功能,使运用本实用新型铰链的移动终端能够利用打开和闭合移动终端的操作,联动键盘升降等额外的机械动作,且能够适应减薄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铰链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铰链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铰链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转接输出模块和控制结构配合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转接输出模块和第一连接架组合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铰链在在打开过程中经历0°、20°、80°、200°、270°、360°打开角度时的状态变化演示图。
图7为凸轮部件上的控制导槽和滚动体配合的展开图。图中的A1、A2、A3、A4、A5分别表示铰链打开至0°、80°、200°、270°、360°时,滚动体在控制导槽中所指的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的铰链,包括第一轴1、第一连接架10,所述第一连接架10和第一轴1通过过盈配合、铆接、螺丝连接等方式连接而与第一轴同步转动,附图标号为采用铆接连接的铆钉11。
所述铰链设置有滑动件3及动力输出机构,所述滑动件3与第一连接架10滑动连接,而和第一连接架10一起以第一轴1为轴转动,所述动力输出机构也与第一连接架10连接,所述动力输出机构还与滑动件3连接,将经滑动件3输入的动力,再转接向外输出,为移动终端中的键盘升降等动作需求提供动力。所述第一连接架10上设置滑动导槽101,滑动件上设置与滑动导槽101配合的铆钉31。所述滑动件3可采用滑块形式,其中部设置插槽30,第一连接架10的滑动连接部插入如所述插槽30。
所述铰链还设置有凸轮部件5和滚动体51,所述凸轮部件5套在第一轴1上并被固定而不随第一轴1转动,所述凸轮部件上设置有控制导槽50,所述滚动体51可以采用钢球。
所述滑动件3设置在控制导槽50的一侧外,滑动件3与控制导槽30相邻的部位设置凹坑32,所述滚动体51处在凹坑32和控制导槽50拼成的并可沿着控制导槽50移位的限位孔中而被凹坑壁和控制导槽壁限制,在滑动件3以第一轴1为轴转动时,所述滚动体51由控制导槽50的控制而通过对凹坑32的作用,推动滑动件3滑动,这样能极大地方便滑动件3的安装。进一步地还可实现模块式的结构和安装,极大地简化结构和方便安装工作,滑动件3和动力输出机构均设置和第一连接板10连接的安装位33、41,滑动件3和动力输出机构构成动力转接输出模块,第一连接板上具有相应的连接孔102、103,并分别采用铆钉31、44连接。
所述动力输出机构包括连杆4,所述连杆4具有转动安装部及所述安装位41而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架10上,所述滑动件3和所述连杆4的一端转动连接,由滑动件3带动连杆4转动。
所述连杆4呈L形,所述连杆4的与滑动件3转动连接的部位42和转动安装部41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转动安装部41与所述连杆另一端的与输出连接部件连接的部位43之间的距离。这样,能够起到放大作用,比如,以本实施例为例,控制导槽50在第一轴1的轴向上的峰谷距离为2mm,也即滑动件3的最大滑动行程是2mm,而经放大后,安装位43的位移距离为8mm。部位42与滑动件3可通过铆钉45转动连接,附图标号106为第一连接架10上的配合铆钉45的让位孔。
所述第一连接架10可以由板制成,所述连杆4的安装位43所连接的输出部件8穿过的第一连接架上的孔104。
所述铰链还设置有限位板6,所述限位板6套在第一轴1外围并以第一轴1为轴与第一轴同1步转动,所述滑动件3的远离与第一连接架10滑动连接部位的那一端和所述限位板6连接。所述限位板6与滑动件3之间设置有限位配合部位,使所述滑动件3相对于第一轴1的间距被限定,保持所述凹坑32和控制导槽50拼成的并可沿着控制导槽50移位的限位孔的形状。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常方便安装的结构。所述限位板6从轴向通过螺丝60和滑动板的远离与第一连接架滑动连接部位的那一端螺丝孔34连接,并且通过从轴向插入的键槽配合使所述滑动件3相对于第一轴1的间距被限定,附图标号35为滑动件2上的键,附图标号61为限位板6上的限位槽,附图标号62为与螺丝60配合的限位板上的连接孔。
所述铰链可以采用双轴铰链或三轴铰链等多轴铰链。本实施例以双轴铰链为例,所述双轴铰链设置有所述第一轴1以及与第一轴1平行的第二轴2,第二轴2通过过盈配合、铆接、螺丝连接等方式连接第二连接架20,附图标号为采用铆接连接的铆钉21。
所述双轴铰链还设置有固定架9,所述第一轴1和第二轴2分别穿过固定架9并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架9上,所述凸轮部件5和固定架9固定连接。
所述限位板6处在固定架9和凸轮部件5之间,所述凸轮部件5沿着第一轴1设置有穿过所述限位板的柱体52,柱体52.端部设置有与固定架9连接的连接部位53,所述限位板6活套在柱体52外。
所述第一轴1和第二轴2之间设置有同步机构,使第一轴1和第二轴2同步反向转动,所述同步机构包括螺旋相反的第一斜齿轮12和第二斜齿轮22,第一斜齿轮11和第二斜齿轮21分别套在第一轴1和第二轴2上并分别与第一轴1和第二轴2同步转动,其连接可采用扁孔配扁轴的方式,所述第一斜齿轮和第二斜齿轮的螺旋槽之间设置有斜齿轮100。
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之间的同步机构还可以采用齿轮组、螺旋组、凸轮部件控制机构、偏心圆控制机构等。
所述第一轴1和第二轴2也可均配置有扭力机构,提供扭力矩,以起到转动随时停止随时定位的功能。所述扭力机构可采用摩擦结构,既能够当摩擦力被外力克服时,第一轴1和第二轴2能够转动,又能够在摩擦力未被克服时保持第一轴1和第二轴2的稳定定位,使所述双轴铰链处在静止状态,起到随时定位功能。随时定位功能可以只出现在某个打开角度范围内,可以通过多个摩擦结构分阶段分批或分批叠加提供摩擦力实现。所述摩擦结构包括套在第一轴1外且与第一轴1一起转动的摩擦环91和套在第二轴2外且与第二轴2一起转动的摩擦环92,摩擦环91、92分别由弹性部件压紧在不能转动地套在第一轴和第二轴上的部件上。所述摩擦结构也可以是轴与摩擦套的配合结构。
以笔记本电脑为例,其机身和盖之间采用上述双轴铰链连接,且第一轴1上的第一连接架10和机身连接,第二轴2上的第二连接架20和盖连接,所述滑动件3的动力输出通过输出连接部件8与键盘的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入结构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