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设备显示装置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5875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设备显示装置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终端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设备显示装置保护壳。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NoteBook Computer,简称为:Note Book),亦称笔记型、手提或膝上电脑(英语:Laptop Computer,可简为Laptop),是一种小型、可方便携带的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的重量通常重1-3公斤。其发展趋势是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而功能却越来越强大。像Netbook,也就是俗称的上网本,笔记本电脑跟PC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便携带性。

随着平板电脑的出现,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平板电脑,为了方便用户使用,现有的笔记本电脑提供了一种平板电脑与笔记本电脑结合的技术方案,但是此技术方案对笔记本电脑中的平板电脑部分的保护不好,用户体验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设备显示装置保护壳,可实现对便携式设备显示装置的有效保护,提高用户体验度的优点。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设备的显示装置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包括:面盖、面盖板、框体、底壳、背板,其中,

所述面盖下表面与所述框体的上端可拆卸固定,所述面盖下表面的周边设置有防水胶条,所述面盖的上表面与所述面盖板注塑固定,所述框体的下端与所述底壳的上表面注塑固定,所述底壳的下表面与所述背板上表面注塑固定,所述框体的对应端注塑固定转接口,所述转接口的内侧与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一连接口对应设置,所述转接口的外侧与所述便携式设备的主机的第二连接口对应设置。

可选的,所述保护壳还包括: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包括:比较器、继电器J、三极管T;其中,

所述比较器的负向输入端接地,所述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连接所述转接口的一个外侧引脚,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T的基极,所述三极管T的 集电极连接所述显示装置USB接口的U+接口,所述三极管T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继电器J的线圈JQ的一端,所述线圈JQ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转接口的一个内侧引脚还与继电器的开关JK1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JK1的另一端连接述转接口的一个内侧引脚。

可选的,所述保护壳还包括:保护电阻R1,所述线圈JQ的另一端连接保护电阻R1的一端,保护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

可选的,所述保护电路还包括:电感L,所述电感L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JK1的另一端,所述电感L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转接口内侧的一个引脚。

可选的,所述保护壳还包括:面盖保护膜,所述面盖保护膜设置在所述面盖与所述框体之间。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便携式设备,所示便携式设备包括:显示装置和主机,所述显示装置与主机可拆卸的连接,所述显示装置设置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包括:面盖、面盖板、框体、底壳、背板,其中,

所述面盖下表面与所述框体的上端可拆卸固定,所述面盖下表面的周边设置有防水胶条,所述面盖的上表面与所述面盖板注塑固定,所述框体的下端与所述底壳的上表面注塑固定,所述底壳的下表面与所述背板上表面注塑固定,所述框体的对应端注塑固定转接口,所述转接口的内侧与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一连接口对应设置,所述转接口的外侧与所述便携式设备的主机的第二连接口对应设置。

可选的,所述保护壳还包括: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包括:比较器、继电器J、三极管T;其中,

所述比较器的负向输入端接地,所述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连接所述转接口的一个外侧引脚,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T的基极,所述三极管T的集电极连接所述显示装置USB接口的U+接口,所述三极管T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继电器J的线圈JQ的一端,所述线圈JQ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转接口的一个内侧引脚还与继电器的开关JK1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JK1的另一端连接述转接口的一个内侧引脚。

可选的,所述保护壳还包括:保护电阻R1,所述线圈JQ的另一端连接保护电阻R1的一端,保护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

可选的,所述保护电路还包括:电感L,所述电感L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 JK1的另一端,所述电感L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转接口内侧的一个引脚。

可选的,所述保护壳还包括:面盖保护膜,所述面盖保护膜设置在所述面盖与所述框体之间。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便携式显示装置的底部增加转接口,将该转接口注塑固定,这样在需要连接笔记本电脑的主机时就无需拆掉保护壳,可以直接通过转接口与笔记本电脑的主机电连接即可,从而达到方便用户使用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便携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便携式设备显示装置保护壳的示意图。

图2A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便携式设备显示装置保护壳的爆炸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便携式设备显示装置保护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笔记本电脑仅包含能够将显示装置(即显示屏)能够拆卸下来单独作为平板电脑使用的笔记本电脑。

参阅图1,图1为一种笔记本电脑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笔记本电脑包括:主机1和显示装置2,其中,主机1和显示装置2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当主机1和显示装置2通过转接口固定连接时,此时跟普通的笔记本电脑(即显示装置与主机无法拆卸的笔记本电脑)一样使用,即输入方式为触控显示输入或键盘输入两种方式。当显示装置2与主机1拆卸以后,该显示装置2即可 以作为平板电脑使用。为了让用户更好的使用显示装置2,设置一种保护壳对该显示装置进行保护,但是在使用时本申请人发现,由于保护壳的壳体为整体结构,尤其对于IPv6防水级别的保护壳,其壳体为整体的结构,这样用户在使用时如果需要将显示装置安装到主机上,就需要将保护壳拆下,然后才能够与主机电连接,此种方式非常的不方便,并且容易将保护壳遗失。所以需要提供一种在显示装置不拆保护壳就能够直接连接至主机的保护壳,并且又能够达到IPv6的防水等级的保护壳。

参阅图2,图2为一种便携式设备的显示装置保护壳,该保护壳能够对显示装置进行保护,如图2以及图2A所示,该保护壳3包括:

面盖10、面盖板11、框体12、底壳13、背板14,其中,面盖10下表面与框体12的上端可拆卸固定,面盖10下表面的周边设置有防水胶条,面盖10的上表面与面盖板11注塑固定,框体12的下端与底壳13的上表面注塑固定,底壳13的下表面与背板14上表面注塑固定,该框体12的对应端注塑固定转接口20(为了更好的表述,这里将转接口20在图2中单独示出,在实际应用中,其应该注塑固定与框体12的下端),该转接口20的内侧与显示装置的第一连接口50对应设置,该转接口20的外侧与主机的第二连接口51对应设置。

如图2以及如图2A所示,当保护壳设置转接口20以后,其转接口20的内侧与显示装置的第一连接口对应设置,这样安装显示装置以后,该第一连接口与转接口20的内侧电连接,当安装有保护壳的显示装置安装到主机时,该转接口20的外侧与主机的第二连接口电连接,这样就无需拆开保护套就能够实现主机与显示装置的连接,从而方便用户使用。

该保护壳还包括保护电路,如图3所示,该保护电路包括:比较器、继电器J、三极管T;其中,

比较器的负向输入端接地,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连接转接口20的一个外侧引脚,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T的基极,三极管T的集电极连接显示装置USB接口的U+接口,三极管T的发射极连接继电器J的线圈JQ的一端,线圈JQ的另一端连接保护电阻R1的一端,保护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转接口20的一个内侧引脚还与继电器的开关JK1的一端连接,开关JK1的另一端连接一个内侧引脚。

上述保护电路的原理为,当为正常工作时,该外侧引脚由于与主机连接, 其为高电平,此时比较器输出高电平,T导通,JQ通电,JK1闭合,引脚正常工作,当该显示装置放入水中时,此时由于外露的外侧引脚通过水接地,成为低电平,此时比较器正向输入端与反向输入端电平基本一致,比较器输出低电平,此时T关断,JQ断电,JK1关断,使得该转接口的内侧引脚与外侧引脚断开,以避免此时连接显示装置使得第一连接口的多个引脚之间短路,对显示装置造成冲击。

可选的,该保护电路还可以包括:电感L,该电感L的一端连接开关JK1的另一端,电感L的另一端连接转接口内侧的一个引脚。

增加电感L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刚接触水时,电压突变此时相当于有一个冲击电压,此时有可能比较器还未反应过来,使得JK1仍然闭合,此时如果直接将外侧引脚与内侧引脚直接连接,即会对显示装置产生冲击,导致显示装置损坏。此时增加一个电感L能够防止该冲击电压,对该显示装置提供保护,另外,在正常工作时,由于电流和电压均比较稳定,此时电感L相当于短路,不会对显示产生影响。

可选的,该保护壳还包括:面盖保护膜15,该面盖保护膜15设置在面盖10与框体12之间,该面盖保护膜15对显示装置的显示屏提供一定的保护。

可选的,该背板14的下表面还固定有旋转装置,该旋转装置包括:底座30、旋转手柄31、手带32;该底座30设置有转轴螺母301,该旋转手柄31与该转轴螺母301对应设置有旋转螺丝311,手带32固定在旋转手柄31的两端。

设置选装装置可以方便用户调整手握的角度,从而方便用户观看显示装置。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该笔记本电脑包括显示装置以及主机,该显示装置设置有上述保护壳。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