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屏及其制备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4346841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触控屏及其制备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屏及其制备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屏作为一种方便的输入设备,是目前最简单、自然的、且人机交互体验好的方式。目前触控屏一般包括基板、以及形成于基板上的触控结构,通过触控结构的电容变化来感应触控位置。

为了防止静电造成的影响,一般会在触控屏的边缘布设地线。但是随着技术发展,触控屏的边框越来越小,留给地线的区域越来越小,从而导致防静电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窄边框的触控屏的防静电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一种窄边框且防静电效果好的触控屏。

一种触控屏,所述触控屏具有触控区以及位于所述触控区外侧的边框区;所述触控屏包括:

基板;

第一导电图案层,形成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层包括位于所述触控区内的第一元件、以及位于所述边框区内的下子层地线;

绝缘层,覆盖在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层上;所述绝缘层上开设有贯穿所述绝缘层的过孔;

第二导电图案层,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层包括位于所述触控区内的第二元件、以及位于所述边框区内的上子层地线;所述第二元件与所述第一元件构成触控结构;所述上子层地线与所述下子层地线对应设置;所述上子层地线通过所述过孔与所述下子层地线电接触。

上述触控屏,由于地线采用双层设计,在不增加地线宽度的情况下(特别适用于窄边框),可以增加了整体地线的导通面积,从而使静电可以快速导出,提高防静电效果。另外,上下子层地线均与触控屏的双层触控结构同时形成,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制程,制作工艺简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元件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以及若干依次相连的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元件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架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层的材质为金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层还包括用于将触控信号引出的外围引线;所述外围引线位于所述下子层地线的内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子层地线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上子层地线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之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元件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以及若干依次相连的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二元件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架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元件为若干依次相连的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元件为若干依次相连的第二触控电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均为金属电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触控屏的制备方法。

一种触控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基板上形成第一导电图案层;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层包括位于触控区的第一元件、以及位于边框区的下子层地线;

在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层上覆盖绝缘层,在所述绝缘层上开设过孔;

在所述绝缘层上形成第二导电图案层;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层包括位于所述触控区的第二元件、以及位于所述边框区的上子层地线;所述第二元件与所述第一元件构成触控结构;所述上子层地线与所述下子层地线对应设置;

在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层上覆盖保护层。

上述触控屏的制备方法,上下子层地线均与触控屏的双层触控结构同时形成,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制程,制作工艺简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所提供的触控屏。

上述触控显示装置,由于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触控屏,故而在不增加地线宽度的情况下,可以增加了整体地线的导通面积,从而使静电可以快速导出,提高防静电效果。另外,上下子层地线均与触控屏的双层触控结构同时形成,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制程,制作工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触控屏的区域分布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触控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见图1-2,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屏100,具有触控区101以及位于触控区101外侧的边框区102。以图1或图2中的虚线为界,图1中的内侧(图2中的左侧)为触控区101,触控区101主要设置有触控结构8;图1中的外侧(图2中的右侧)为边框区102,边框区102主要设置有地线9等。

以下按照层结构对触控屏100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地,触控屏100包括基板110、第一导电图案层120、绝缘层130、第二导电图案层140以及保护层150。

其中,基板110的主要作用是,为触控屏100的其它各层提供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10为聚酰亚胺层(pi层)。优选地,本发明的基板110还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pet层)、聚碳酸酯层(pc层)、聚氯乙烯层(pvc层)、或环烯烃共聚物层(cop层)。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基板110还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合适的其它材质的基板。

优选地,基板110的厚度为5μm~100μm。这样可以使基板110的柔性更好,同时方便制作,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触控屏100的抗弯折性能。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基板110还可以是显示屏的封装层、亦或偏光片层等。

其中,第一导电图案层120形成于基板110上。第一导电图案层120包括位于触控区101内的第一元件、以及位于边框区102内的下子层地线121。也就是说,第一导电图案层120位于触控区101内的部分形成第一元件,而位于边框区102内的部分形成下子层地线121。第一元件是构成触控结构8的一部分,下子层地线121是构成地线9的一部分。触控结构8为触控屏100的核心部件。触控结构8的主要作用是实现触控传感。

其中,绝缘层130覆盖在第一导电图案层120上。绝缘层130的主要作用是,用于绝缘第一导电图案层120与第二导电图案层140,从而防止触控结构8中的驱动通道(tx)与感测通道(rx)之间短路。

优选地,绝缘层为硅的氧化物层或硅的氮化物层。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是其它绝缘材料层。

其中,第二导电图案层140形成于绝缘层130上。第二导电图案层140包括位于触控区101内的第二元件、以及位于边框区102内的上子层地线;也就是说,第二导电图案层140位于触控区101内的部分形成第二元件,而位于边框区102内的部分形成上子层地线141。第二元件是构成触控结构8的另一部分,第二元件与第一元件构成触控结构8。上子层地线141是构成地线9的另一部分,上子层地线141与下子层地线121构成地线。

其中,保护层150覆盖在第二导电图案层140上。保护层的主要作用是,保护第二导电图案层140,防止第二导电图案层140被刮花或被氧化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保护层150,在此不再赘述。

以下对触控结构8以及地线9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的阐述。

触控结构8包括若干第一触控通道、以及若干第二触控通道。第一触控通道与第二触控通道交叉排布。第一触控通道与第二触控通道中的一个构成驱动通道(tx),另一个构成感测通道(rx)。第一触控通道由若干第一触控电极142构成;第二触控通道由若干第二触控电极143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结构8为单层架桥结构。也就是说,第一触控电极142与第二触控电极143位于同一层中。更具体地,第一触控电极142以及第二触控电极143均位于第二导电图案层140,而架桥122位于第一导电图案层120。进一步地,相邻的第二触控电极143直接依次相连构成第二触控通道;第一触控电极142间隔分布,彼此之间通过架桥122电连接构成第一触控通道。也就是说,第二元件包括若干依次相连的第一触控电极142、以及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二触控电极143;第一元件包括用于连接第一触控电极142的架桥122。可以理解的是,在绝缘层130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架桥122通过通孔与第一触控电极142电接触,从而将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142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142与第二触控电极143均优选呈菱形。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第一触控电极142与第二触控电极143并不局限于菱形,还可以其它形状,例如雪花形、正方形等。

第一触控电极142与第二触控电极143可以是导电块,亦可以是金属网格(即金属网格电极)。本发明不作特殊限制。

优选地,第一导电图案层120的材质是mo、ag、ti、或cu等。第二导电图案层140的材质是金属、ito、纳米银线(agnw)。更优选地,第一导电图案层120与第二导电图案层140均为金属图案层;也即说,第一触控电极142、第二触控电极143、架桥122、外围引线125、地线9均为金属材质。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地线9的导通能力,增强防静电效果。

在本发明中,上子层地线141与下子层地线121对应设置;也就是说,两者上下对应。在绝缘层130上开设有贯穿绝缘层130的过孔,上子层地线141通过过孔与下子层地线121电接触,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地线9。

触控屏100还包括用于将触控信号引出的外围引线125。在本实施例中,外围引线125设置在第一导电图层120中。具体地,外围引线125位于下子层地线121的内侧。也即外围引线125与架桥122、以及下子层地线121位于同一层。也就是说,第一导电图案层120位于边框区102内的部分除了形成下子层地线121之外,还形成有外围引线125。

在本实施例中,下子层地线141在基板110上的投影位于上子层地线121在基板110上的投影之内。这样既可以预留出足够的空间给外围引线125,又可以保证地线9具有较高的导通能力。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外围引线125并不局限于设置在第一导电图案层120,还可以是设置在第二导电图案层140。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触控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形式,还可以是架桥位于第二导电图案层,第一触控电极以及第二触控电极位于第一导电图案层。也就是说,第一元件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以及若干依次相连的第二触控电极;第二元件包括用于连接第一触控电极的架桥。

当然,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触控结构并不局限于单层架桥结构,还可以是双层结构,也即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位于不同层。例如,第一触控电极位于第一导电图案层,第一元件为若干依次相连的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位于第二导电图案层,第二元件为若干依次相连的第二触控电极。

上述触控屏,由于地线采用双层设计,在不增加地线宽度的情况下(特别适用于窄边框),可以增加了整体地线的导通面积,从而使静电可以快速导出,提高防静电效果。另外,上下子层地线均与触控屏的双层触控结构同时形成,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制程,制作工艺简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触控屏的制备方法。

一种触控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基板上形成第一导电图案层;第一导电图案层包括位于触控区的第一元件、以及位于边框区的下子层地线。

优选地,第一导电图案层采用曝光显影的方式形成。在曝光显影过程中,根据所要形成触控区图案以及边框区图案,设计曝光显影的图案。形成第一导电图案层的方式,本领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本发明不作特殊限制。

s2、在第一导电图案层上覆盖绝缘层;在绝缘层上开设过孔。

优选地,开孔采用蚀刻的方式进行。

s3、在绝缘层上形成第二导电图案层;第二导电图案层包括位于触控区的第二元件、以及边框区的上子层地线;第二元件与第一元件构成触控结构;上子层地线与所述下子层地线对应设置;

优选地,第二导电图案层采用曝光显影的方式形成。在曝光显影过程中,根据所要形成触控区图案以及边框区图案,设计曝光显影的图案。形成第二导电图案层的方式,本领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本发明同样不作特殊限制。

s4、在第二导电图案层上覆盖保护层。

上述触控屏的制备方法,上下子层地线均与触控屏的双层触控结构同时形成,也就是说,只需改变第一导电图案层、第二导电图案层的具体图案,即可形成上下子层地线,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制程,制作工艺简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所提供的触控屏。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触控显示装置除了触控屏之外,还包括其它部件,例如显示装置等。其它部件及其具体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触控显示装置,由于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触控屏,故而在不增加地线宽度的情况下,可以增加了整体地线的导通面积,从而使静电可以快速导出,提高防静电效果。另外,上下子层地线均与触控屏的双层触控结构同时形成,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制程,制作工艺简单。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