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地质覆盖层模型的快速重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63529发布日期:2018-09-18 18:4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三维地质覆盖层模型的快速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三维建模软件构建或直接打开三维地形曲面模型,将覆盖层边界线根据三维坐标(X,Y,Z)导入三维地形曲面模型,Z值默认为0;

b.在三维建模软件中将零平面中的覆盖层边界线沿竖直方向拉伸,保证拉伸面穿过地形曲面,再与地形曲面进行分割形成覆盖层上表面;

c.提取覆盖层上表面边界线;

d.将钻孔点根据三维坐标(X,Y,Z)导入三维地形曲面模型;

e.在三维建模软件中将钻孔点投影到覆盖层上表面,钻孔点与投影点的连线与覆盖层上表面垂直;

f.在三维建模软件中将覆盖层上表面根据钻孔点及其投影点、覆盖层上表面边界线进行变形构建覆盖层下底面,使覆盖层下底面精确通过钻孔;

g.在三维建模软件中添加虚拟钻孔对覆盖层上表面再进行变形,完善覆盖层下底面;

h.在三维建模软件中将覆盖层下底面与地形实体进行修剪生成覆盖层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地质覆盖层模型的快速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i.在覆盖层模型中通过修改或增加钻孔点使覆盖层体厚度随之改变,实现覆盖层模型的快速重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地质覆盖层模型的快速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包括在CATIA软件中打开或构建三维地形曲面模型;三维地形曲面模型文件后缀扩展名为.CATPart。覆盖层边界线文件为DWG或DXF格式,覆盖层边界线为多段线,在CATIA软件工程制图模块中直接打开覆盖层边界线DWG或DXF文件,再复制拷贝到三维地形曲面模型的草图中;覆盖层边界线DWG或DXF格式文件也可由二次开发工具导入CATIA软件,二次开发工具是工程地质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地质覆盖层模型的快速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包括在CATIA软件创成式外形设计模块中利用拉伸命令将覆盖层边界线草图沿竖直方向拉伸,拉伸面应穿过地形曲面,再利用分割命令与地形曲面进行分割生成覆盖层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地质覆盖层模型的快速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包括在CATIA软件创成式外形设计模块中利用边界命令提取覆盖层上表面边界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地质覆盖层模型的快速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包括根据钻孔点三维坐标(X,Y,Z)可在CATIA软件内利用点命令自行绘制,当钻孔数据超过5个时由二次开发工具批量导入CATIA软件,二次开发工具是工程地质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地质覆盖层模型的快速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包括在CATIA软件创成式外形设计模块中利用投影命令将钻孔点投影到覆盖层上表面上,钻孔点与投影点的连线与覆盖层上表面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地质覆盖层模型的快速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包括在CATIA软件创成式外形设计模块中利用外形渐变命令将覆盖层上表面根据钻孔点、钻孔投影点及覆盖层上表面边界线进行变形,外形渐变命令框中钻孔投影点为参考点,钻孔点为目标点,覆盖层上表面边界线为限制元素,保证变形后的曲面通过全部钻孔点。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地质覆盖层模型的快速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g包括在CATIA软件创成式外形设计模块中,在覆盖层下底面高出覆盖层上表面的部位添加虚拟钻孔点,并将虚拟钻孔点投影到覆盖层上表面,将虚拟钻孔投影点作为参考点,虚拟钻孔作为目标点添加到外形渐变命令框后再进行变形,使覆盖层下底面通过所有钻孔及虚拟钻孔且无高出覆盖层上表面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地质覆盖层模型的快速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h包括在CATIA软件创成式外形设计模块中利用修剪命令,将地形实体与覆盖层下底面进行修剪生成覆盖层模型;

所述步骤i包括:

当需要改变钻孔数据时,在CATIA软件创成式外形设计模块中改变钻孔点三维坐标中的Z值,利用CATIA软件自动关联更新的功能,覆盖层体厚度即可随之相应变化,实现覆盖层模型快速重构;

当需要增加钻孔数据时,直接在CATIA软件内利用点命令自行绘制,当钻孔数据超过5个时由二次开发工具批量导入CATIA软件,二次开发工具是工程地质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钻孔数据添加完成后,重复步骤e至步骤g,覆盖层体厚度可随着增加的钻孔点发生变化,实现覆盖层模型快速重构。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