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局数据加密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70398发布日期:2018-11-24 13:08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数据加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局数据加密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系统。

背景技术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型网络化计算模式,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海量的存储空间,并能够提供各种各样的软件和信息服务,是当前信息技术领域研究最热门的方向之一。然而,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其面临的隐私和数据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传统加密技术,如数据加密标准(dataencryptionstandard,des)、rsa(rivest-shamir-adleman)等,可以保证用户数据的隐私性,但是当数据比较庞大时,大数据的常常出现安全问题,因此在数据为大量数据时安全机制并没有起到有效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全局数据加密方法,其能解决在数据为大量数据时安全机制并没有起到有效的作用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能解决在数据为大量数据时安全机制并没有起到有效的作用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能解决在数据为大量数据时安全机制并没有起到有效的作用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一种全局数据加密系统,其能解决在数据为大量数据时安全机制并没有起到有效的作用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选择加密算法,根据所述加密算法生成加密文本并将所述加密文本以及所述加密算法写入预设全局加密配置文件中;

查找所述预设全局加密配置文件中的所述加密文本及所述加密算法,根据所述加密文本及所述加密算法对数据存储设备中的启动信息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得到的密文写入到数据存储设备中,替换数据存储设备上的初始启动信息;

截获对数据存储设备的读写请求指令,根据所述读写请求指令解析出数据存储设备中的对应的全局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读写请求指令包括读取请求指令和写入请求指令,所述写入请求指令具体为:按照预设全局加密配置文件中的所述加密算法对所述数据存储设备中存储的全局数据进行加密,并将密文写入指定的存储区域;所述读取请求具体为:由指定的存储区域读取密文数据,按照预设全局加密配置文件中的所述加密算法对所述密文数据进行解密。

进一步地,所述加密算法为:数字签名算法或高级加密标准算法或密钥长度可变的流加密算法簇。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

存储器;以及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成由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本发明的一种全局数据加密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本发明的一种全局数据加密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全局数据加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密算法配置模块,所述加密算法配置模块用于配置模块用于设定加密算法;

初始化模块,所述初始化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加密算法对数据存储设备中启动信息进行加密;

数据加密和解密模块,所述数据加密和解密模块用于根据设定的所述加密算法对数据存储设备中存储的全局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

进一步地,所述加密算法配置模块包括加密函数库、用户配置接口及加密单元,所述加密函数库用于存放若干加密算法,所述用户配置接口用于选择所述加密函数库中的加密算法;所述加密配置单元用于将选择好的所述加密算法记录至全局加密配置文件中。

进一步地,所述初始化模块包括读取单元、查找单元以及加密处理单元,所述读取单元用于读取数据存储设备中的启动信息;所述查找单元用于从全局加密配置文件中的所述加密算法,所述加密处理单元用于依据所述加密算法对所述启动信息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得到的密文写入到数据存储设备中,替换数据存储设备上的初始启动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加密和解密模块包括写入单元和读出单元,所述写入单元用于按照预设全局加密配置文件中的所述加密算法对所述数据存储设备中存储的全局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密文数据,并将所述密文数据写入指定的存储区域;所述读出单元用于由指定的存储区域读出所述密文数据,按照预设全局加密配置文件中的所述加密算法对所述密文数据进行解密。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一种全局数据加密方法,包括选择加密算法,根据所述加密算法生成加密文本并将所述加密文本以及所述加密算法写入预设全局加密配置文件中;查找所述预设全局加密配置文件中的所述加密文本及所述加密算法,根据所述加密文本及所述加密算法对数据存储设备中的启动信息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得到的密文写入到数据存储设备中,替换数据存储设备上的初始启动信息;截获对数据存储设备的读写请求指令,根据所述读写请求指令解析出数据存储设备中的对应的全局数据;通过选择加密文本并将加密文本并将加密文本写入预设全局加密配置文件中,并使用加密算法先对存储数据设备中的启动信息进行加密,将加密后得到启动信息替换数据存储设备上的初始启动信息,从而完成对数据存储设备启动时进行加密达到了有效安全防范,整个方法中形成了一套完成的安全机制,使数据存储设备中的全局数据更加安全。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全局数据加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全局数据加密系统的模块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一种全局数据加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选择加密算法,根据加密算法生成加密文本并将加密文本以及加密算法写入预设全局加密配置文件中;

查找预设全局加密配置文件中的加密文本及加密算法,根据加密文本及加密算法对数据存储设备中的启动信息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得到的密文写入到数据存储设备中,替换数据存储设备上的初始启动信息;

截获对数据存储设备的读写请求指令,根据读写请求指令解析出数据存储设备中的对应的全局数据。读写请求指令包括读取请求指令和写入请求指令,写入请求指令具体为:按照预设全局加密配置文件中的加密算法对数据存储设备中存储的全局数据进行加密,并将密文写入指定的存储区域;读取请求具体为:由指定的存储区域读取密文数据,按照预设全局加密配置文件中的加密算法对密文数据进行解密。在本实施例中加密算法为:数字签名算法或高级加密标准算法或密钥长度可变的流加密算法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

存储器;以及程序,其中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成由处理器执行,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本发明的一种全局数据加密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本发明的一种全局数据加密系统。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全数据加密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加密算法配置模块,加密算法配置模块用于配置模块用于设定加密算法;

初始化模块,初始化模块用于依据加密算法对数据存储设备中启动信息进行加密;

数据加密和解密模块,数据加密和解密模块用于根据设定的加密算法对数据存储设备中存储的全局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加密算法配置模块包括加密函数库、用户配置接口及加密单元,加密函数库用于存放若干加密算法,用户配置接口用于选择加密函数库中的加密算法;加密配置单元用于将选择好的加密算法记录至全局加密配置文件中。初始化模块包括读取单元、查找单元以及加密处理单元,读取单元用于读取数据存储设备中的启动信息;查找单元用于从全局加密配置文件中的加密算法,加密处理单元用于依据加密算法对启动信息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得到的密文写入到数据存储设备中,替换数据存储设备上的初始启动信息。数据加密和解密模块包括写入单元和读出单元,写入单元用于按照预设全局加密配置文件中的加密算法对数据存储设备中存储的全局数据进行加密,比将密文写入指定的存储区域;读出单元用于由指定的存储区域读取密文数据,按照预设全局加密配置文件中的加密算法对密文数据进行解密。

本发明的一种全局数据加密方法,包括选择加密算法,根据加密算法生成加密文本并将加密文本以及加密算法写入预设全局加密配置文件中;查找预设全局加密配置文件中的加密文本及加密算法,根据加密文本及加密算法对数据存储设备中的启动信息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得到的密文写入到数据存储设备中,替换数据存储设备上的初始启动信息;截获对数据存储设备的读写请求指令,根据读写请求指令解析出数据存储设备中的对应的全局数据;通过选择加密文本并将加密文本并将加密文本写入预设全局加密配置文件中,并使用加密算法先对存储数据设备中的启动信息进行加密,将加密后得到启动信息替换数据存储设备上的初始启动信息,从而完成对数据存储设备启动时进行加密达到了有效安全防范,整个方法中形成了一套完成的安全机制,使数据存储设备中的全局数据更加安全。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而顺畅地实施本发明;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