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听筒触控按键的终端、按键触控方法以及应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终端设备,比如手机、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设备或掌上电脑等设备,一般都包括如下几种形式的按键:物理按键、虚拟按键或物理按键和虚拟按键相结合的形式。
目前随着终端设备的发展,为提高终端设备的显示屏幕面积占比,全面屏已经成为终端设备的发展趋势。使用全面屏一方面提高了终端设备的屏占比,使同样机身正面的面积可以容纳更大的屏幕,一方面提升了终端的颜值,提升视觉体验,让终端看上去更有科技感。为提升全面屏的发展,在显示区域以外的地方,均不再设置物理按键,而将虚拟按键放置到显示屏里面,通过ui界面的搭配来实现按键功能。
但是随着用户的使用反馈,无论是从用户使用习惯的角度出发还是丰富产品的人机交互界面的角度出发,都需要增加触控按键,然而目前诸多设计方案都无法在保证终端设备屏占比的情况下再增加一个触控按键。如终端设备手机,传统技术中将盖板玻璃下侧的三个电容式按键返回键、home键、recent键都被以虚拟按键的形式放置进了显示区域下侧。若是按照传统的方式增加触控按键,将会挤占显示区域的空间,且由于下侧有lcd背光灯存在,下侧显示屏无法做异形设计,因此即使只增加一个按键在下侧,盖板玻璃也得整体的往下加长,降低屏占比。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带听筒触控按键的终端、按键触控方法以及应用,用于保证终端原有屏占比以及屏外观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触控按键,增强终端控制的多样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带听筒触控按键的终端,包括带有若干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的显示屏、至少部分覆盖设置在所述显示屏上的盖板以及嵌设在所述盖板上的听筒装饰件;还包括导电体,
所述导电体的一端连接所述听筒装饰件,所述导电体的另一端与所述显示屏的侧边缘靠近,用于所述导电体靠近所述显示屏侧边缘的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
其中,所述听筒装饰件为金属材质的听筒装饰件。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听筒按键触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与导电体相靠近的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的数据;
当所述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的数据小于触摸其对应显示区域所产生的数据时,判定所述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的数据与听筒按键触控阈值大小;
当所述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的数据大于或等于所述听筒按键触控阈值大小,响应听筒按键触控。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听筒按键触控的应用方法,应用于手机通话过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与导电体相靠近的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的数据;
判断所述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的数据是否持续变大;
若是,增大所述手机的听筒音量。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带听筒触控按键的终端,在包括带有若干传感器感应通道的显示屏、设置在所述显示屏上方的盖板以及一端嵌入所述盖板的听筒装饰件的原有终端上添加导电体,所述导电体的一端连接所述听筒装饰件,另一端与所述显示屏的侧边缘接触。显示屏侧边缘周围的若干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与导电体组合形成电容结构,从而形成以听筒装饰件为触控接触件的触控按键。在具体的使用中,由于金属材质的听筒装饰件与导电体连接,金属材质的听筒装饰件不做绝缘处理,具有转移电荷的功能,当人手触摸听筒装饰件时,人体电流通过听筒装饰件传递到导电体,改变导电体上电势,造成显示屏侧边缘周围的若干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感应的变化,如显示屏侧边缘周围的若干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的数据被抬起,通过获知其变化实现以听筒装饰件为触控接触件的触控按键的触摸感应。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带听筒触控按键的终端、按键触控方法以及应用,在不降低显示屏显示区域的屏占比的前提下,增加了一个电容式触控按键,丰富终端产品人机交互界面,体现出终端产品的差异化,有助于满足用户的多样化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带听筒触控按键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带听筒触控按键的终端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听筒按键触控方法的结构流程图。
其中:
1-显示屏,2-盖板,3-听筒装饰件,4-导电体,5-机壳中框,6-终端主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听筒触控按键的终端,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在本申请中不做具体限定。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带听筒触控按键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带听筒触控按键的终端的局部剖视图。为便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以手机为例进行阐述说明,即,图1为带听筒触控按键的手机(包括显示屏)的局部后视图;图2为带听筒触控按键的手机的局部剖视图。
如附图1和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带听筒触控按键的终端包括带有若干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的显示屏1、至少部分覆盖设置在所述显示屏上的盖板2以及一端嵌设在所述盖板2上的听筒装饰件3;还包括导电体4,所述导电体4的一端连接所述听筒装饰件3,所述导电体4的另一端与所述显示屏1的侧边缘靠近,用于所述导电体靠近所述显示屏侧边缘的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其中,所述听筒装饰件3为金属材质的听筒装饰件,且所述听筒装饰件表面不做绝缘处理,具有转移电荷的功能。
在本申请中,带有若干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的显示屏1也为触摸屏,即电容式触控功能与显示功能融合在一起的显示屏,如in-cell显示屏。以手机终端为例,随着手机的发展,整机薄化的趋势也日趋明显,对于手机屏幕的厚度也要求越来越薄,显示屏采用in-cell显示屏逐渐成为了市场的主流,因为in-cell显示屏幕将电容式触控sensor(传感器)整合到了液晶玻璃盒子里面,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小了屏幕的整体厚度。在本申请实施中显示屏1不局限于in-cell显示屏,还可以为on-celloled显示屏、gff架构的触摸屏等,在此不再赘述。显示屏1内的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主要为ito导电材料,用于传导电信号。
显示屏1的上方设置盖板2,在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中,盖板2通常采用玻璃盖板。听筒装饰件3是罩设在听筒上方的网格状结构,用于扩散听筒的声音以及防护听筒。在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中,听筒装饰件3的材质为金属,如铜、铝、金属合金等,根据实际需要可任意选择。
导电体4为具有导电功能且具有一定柔软度的材质制成的结构件,导电体4的形状可为规则形状,也可为不规则的形状,具体可根据其具体使用环境以及使用需求进行选择。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导电体4用作电容基板,导电体4的一端连接听筒装饰件3,听筒装饰件3上的电荷可转移至导电体4;另一端与显示屏1的侧边缘接触或靠近,用于保证导电体4靠近显示屏1中侧边缘的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具体的,导电体4与显示屏1内的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形成电容。为保证导电体4与显示屏1内的传感器感应通道形成电容的感应灵敏度,导电体4另一端的端面与显示屏1的侧边缘紧密接触。进一步,导电体4紧密接触盖板2,盖板2从垂直于盖板2的方向上去固定导电体4。
在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中,导电体4具有一定的长度且不能太短。为了能够保证导电体4满足与显示屏1内的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的对应,导电体4的长度至少应对应显示屏1内5个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跨度。因为正常触摸显示屏显示区域时可造成了4行通道的数据有效抬起,当用手指去靠近显示屏1对应区域但不接触到盖板2时,对应区域的数据也会抬起,且抬起的幅度也是很小的,所以导电体4的长度至少对应显示屏1内5个通道时可将触摸听筒装饰件的状态给明显区别出来。优选的,所述导电体的另一端的长度大于所述听筒装饰件的长度,保证导电体4对应显示屏1内不小于5个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的跨度。
在本申请中具有导电功能且具有一定柔软度的材质可为导电泡棉、导电纸等,优选导电泡棉。导电泡棉不仅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还具有良好的柔软度,可被压缩。在具体的使用中,采用导电泡棉材质的导电体4,即可保证导电体4与听筒装饰件3处于导通状态,又能保证导电体4与显示屏1的侧边缘紧密接触,从而保证导电体4与显示屏1内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的距离稳定。优选的,如附图2所示,导电泡棉材质的导电体4被听筒装饰件3压紧接触。另外导电泡棉紧密接触盖板2,盖板2在垂直于盖板2的方向上挤压固定导电泡棉,便于导电泡棉与显示屏1的侧边缘以及听筒装饰件3连接。
在本申请中,听筒装饰件3结合导电体4以及显示屏1内与导电体4靠近的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形成一个新的按键。具体的,在终端正常使用的时候,用手指等人体部位触摸听筒装饰件3,由于听筒装饰件3与人体连通,人体电流将经过听筒装饰件3转移至导电体4,因此与听筒装饰件3连通的导电体4的对地状态将发生改变。然而显示屏1内传感器对其周围对状态的变化比较敏感,所以当人体触摸听筒装饰件3时,与导电体4相靠近的显示屏1内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将发生变化,如显示屏1内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的数据被抬高。
为形象表明显示屏1内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的数据变化情况,参照及具体数据进行说明。表1、2和3为手机显示屏内部分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分布及其数据,表1为无触摸时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的噪声数据,表2为触摸听筒装饰件时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的数据,表3为正常触摸显示区域时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的数据,其中:表1、2和3中虚线圈出的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为与导电体靠近的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表2和3中的阴影部分数据为被明显抬起数据,表中展示的是各个电容传感通道电容经过归一化处理的数据,无量纲。
表1:
表2:
表3:
从表1、2和3可知,当没有触摸听筒装饰件3时,各通道的噪声数据在20左右,通常不会超过30;当触摸听筒装饰件3时,导电体靠近的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的数据被明显抬起,数据被抬至100左右;当进行显示区域正常触摸的时候,触摸位置对应的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的数据被太抬起到1000左右。对比表1和2可知,当触摸听筒装饰件时,可引起显示屏1内与导电体4相靠近的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数据抬起,对比表2和3可知,触摸听筒装饰件3时,数据被抬起的是显示屏1内与导电体4相靠近的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正常触摸导电体对应显示屏1的显示区域,数据被抬起的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以点状分布且数据抬起量较大;触摸听筒装饰件时,与导电体4相靠近的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的数据明显要比正常触摸导电体对应显示屏1的显示区域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的数据小。
比较表1、2和3,在本申请提供的带听筒触控按键的终端中,触摸听筒装饰件3将产生显示屏1内与导电体4相靠近的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感应,且其感应与现有正常触摸显示屏1的显示区域产生的感应明显不同,因此听筒装饰件3结合导电体4以及显示屏1内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形成一个新的按键,通过触摸听筒装饰件3进行触摸启动。基于上述产生的新按键,可以通过软件将对于听筒装饰件的触摸操作定义为很多的功能应用,如用于手机终端的打开音乐、打开摄像头、打开微信、返回主界面等,极大地丰富了手机的用户操作方式,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带听筒触控按键的终端,在包括带有若干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的显示屏1、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上方的盖板2以及一端嵌入所述盖板2的听筒装饰件3的原有终端上添加导电体4,所述导电体4的一端连接所述听筒装饰件3,另一端与所述显示屏1的侧边缘接触。显示屏1侧边缘周围的若干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与导电体4组合形成电容结构,从而形成以听筒装饰件3为触控接触件的触控按键。在具体的使用中,由于金属材质的听筒装饰件3与导电体4连接,当人手触摸听筒装饰件时,人体电流通过听筒装饰件3传递到导电体4,改变导电体4上电势,造成显示屏1侧边缘周围的若干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感应的变化,如显示屏1侧边缘周围的若干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的数据被抬起,通过获知其变化实现以听筒装饰件3为触控接触件的触控按键的触摸感应。如此,实现在不降低显示屏显示区域的屏占比的前提下,增加了一个电容式触控按键,丰富终端产品人机交互界面,体现出终端产品的差异化,有助于满足用户的多样化使用需求。
在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中,导电体4连接终端主板6上的露铜信号区。具体的,导电体4通过过孔与终端主板6上的露铜信号专用区域接触。露铜信号区通过tvs二极管与终端主板大地连接在一起,因此金属材质的听筒装饰件3、导电体4、以及终端主板6接触连接在一起的信号线,这三者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信号导通通路,且不与手机地直接连接。tvs起到的作用是泄放静电,当用户使用过程中有静电从金属材质的听筒装饰件3引入进来之后,会优先从tvs泄放到终端主板大地上,从而避免静电从显示屏1上走而对显示屏1造成损伤。
在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中,带听筒触控按键的终端还包括带有绝缘部分的机壳中框5,所述机壳中框5的绝缘部分支撑所述导电体4。具体的,机壳中框5的绝缘部分固定支撑导电体4。如附图2所示,机壳中框5的绝缘部分与听筒装饰件3共同作用,将导电体4固定支撑。更进一步,在机壳中框5上设置过孔,通过所述过孔导电体4与终端主板6上的露铜信号专用区域接触。
进一步,在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中,显示屏1为notch(槽口)屏,notch屏为带槽口的显示屏。即,在一张完整的全面屏的基础上,在上侧中部将显示屏挖掉一块槽,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显示屏的面积占比,而且还增加了产品的个性,如有利于做差异化的手机产品。为了配合notch屏的使用,在显示区域以外的地方,均不再设置触控按键,而将虚拟按键放置到显示屏里面,通过ui界面的搭配来实现按键功能。如附图1所示,听筒装饰件3设置在notch屏的槽口内。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带听筒触控按键的终端中,导电体4的另一端与所述notch屏的槽口边缘接触,导电体4可以围绕槽口边缘一圈,也可以围绕槽口边缘一部分。优选的,当导电体4围绕槽口边缘一部分时,导电体4应该至少覆盖槽口横向的一半区域和至少一个竖向边缘区域,因为这种区域对应的通道范围很难由正常触摸显示区域模拟出来,保证触控听筒装饰件3产生感应的唯一性。在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中,导电体4围绕槽口边缘一圈,如附图1所示,导电体4贴紧notch屏的槽口三边的边缘。如此,导电体4能够明显感应到的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为notch屏的槽口边缘的全部通道。如notch屏的槽口靠近处具有12个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12个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呈半包围式分布将槽口包围,在当听筒装饰件3时,notch屏的槽口周围12个感应通道的数据都抬起。由于notch屏槽口的特殊形状,当正常触摸notch屏槽口显示区域会引起notch屏槽口周围局部通道的数据被抬起,无法造成notch屏槽口边缘的全部通道的数据被抬起,保证触摸听筒装饰件3产生感应的唯一性,明显区分出对于听筒装饰件的触摸动作与对于靠近槽口的直接触摸动作。
如此,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将在原notch屏终端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触控按键,且不会改变原notch屏终端的屏占比。如用于带notch屏的手机,在符合主流notch屏手机的前提下,在成本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巧妙的增加了一个电容式触控按键功能,这个虚拟按键能够被软件定义设置为很多功能,丰富了手机产品的人机交互界面,体现出了产品的差异化。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带听筒触控按键的终端,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听筒按键触控方法,如附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100:获取与导电体相靠近的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的数据。
s200:当所述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的数据小于触摸其对应显示区域所产生的数据时,判定所述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数据与听筒按键触控阈值大小。
s300:当所述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数据大于或等于所述听筒按键触控阈值大小,响应听筒按键触控。
选定与导电体相靠近的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通过终端的显示屏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数据获取与导电体相靠近的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的数据。设置一个触摸判定阈值t,触摸判定阈值t主要用来区分没有触摸时的噪声和对听筒装饰件的有效触摸。当触摸对听筒装饰件时,根据与导电体相靠近的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数据的大小确定触摸判定阈值t的大小。触摸判定阈值t为经验值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当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数据大于或等于所述听筒按键触控阈值大小,响应听筒按键触控。
如,与导电体相靠近的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为上述表1、2和3中虚线圈出的12个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统计表2中数据,设定触摸判定阈值t=50,即当与导电体相靠近的12个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的数据均大于或等于50时,表示触摸了听筒按键,响应听筒按键触控。
在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中,除了对触摸判定阈值t采用同一数据值,还可以根据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数值。如notch屏,槽口底部的10个通道阈值设置为50,左右两侧的两个通道阈值设置为100等。
为便于展示带听筒触控按键的终端中听筒按键的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听筒按键触控的应用方法,应用于手机通话过程中,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与导电体相靠近的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的数据;
判断所述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的数据是否持续变大;
若是,增大所述手机的听筒音量。
在用户打电话通话的过程中,将手机放置在耳边,耳朵接触到听筒装饰件。本申请实施例,利用人耳对听筒装饰件的触摸,当检测到人耳对于听筒装饰件的有效触摸之后,与导电体相靠近的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的数据如果持续变大,如notch屏槽口周围固定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的数据如果持续变大,如此则说明用户耳朵挤压听筒装饰件更紧了。因为当人耳与听筒装饰件的接触面积增大,听筒装饰件上通过的电流将增大,导电体相靠近的电容式传感器感应通道的数据将变大。用户耳朵挤压听筒装饰件更紧,可认为用户感觉听筒的音量太小了以至于听不清楚,迫切想调大音量,手机系统在此时可以适当调大听筒音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听筒按键触控的应用方法,实现听筒按键在手机中具体应用,丰富手机产品人机交互,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有助于满足用户的多样化使用需求。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的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申请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