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甲装备推广使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71573发布日期:2019-01-02 23:09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甲装备推广使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设备使用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甲装备推广使用管理信息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装甲装备的使用与管理,在传统的手工管理以及装甲装备单机版系统中,相关业务使用人员与管理人员之间数据信息交互功能不是很强,缺乏库存盘点、库存预警、自动化申请审批工作流等,无法满足提高管理效率以及方便各单位及部门申请审批的目的。因此,应当以需求为重点,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借鉴以往单机版系统以及手工管理的优点,并且弥补单机版系统的缺陷,开发及实现更多更全面的装甲装备网络化管理功能。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基于网络的装甲装备推广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装甲装备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它具有双向互动性和即时性的优势,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因此,为了提高装甲装备的整体管理水平,研制和开发基于网络的应用于特种装备的装甲装备推广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装甲装备推广使用管理信息系统,以解决如何提高装甲装备使用管理效能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装甲装备推广使用管理信息系统,该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包括装甲装备审核单元、装甲装备管理单元和装甲装备申请单元;其中,

装甲装备审核单元,用于对装甲装备的基本信息和期初盘点信息进行审核管理,根据当前库存中装甲装备数量,通过装甲装备申请单元派发给下级部门,以及对下级部门通过装甲装备申请单元发出的装甲装备申请进行审核;

装甲装备管理单元,用于对装甲装备的货位信息、入库信息、出库信息、库存盘点信息进行管理,并对下级部门待返还的装甲装备进行超期催还;

装甲装备申请单元,用于下级部门向装甲装备审核单元进行装甲装备申请与装甲装备管理。

进一步地,使用管理系统还包括系统管理单元;系统管理单元用于对使用使用管理系统的部门、人员及其角色和权限进行管理。

进一步地,装甲装备审核单元用于对装甲装备的基本信息、货位信息、盘点信息和领取地点进行维护,对装甲装备的申请进行审核,以及对装甲装备的出库信息进行管理。

进一步地,装甲装备管理单元用于对装甲装备的仓库盘点信息、入库信息和出库信息进行维护,以及根据装甲装备审核单元的派发要求和审核信息将装甲装备通过装甲装备申请单元派发给下级部门。

进一步地,装甲装备申请单元用于装甲装备的申请、签收,以及对待返还的装甲装备进行管理。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装甲装备推广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包括用于对装甲装备的基本信息和期初盘点信息进行审核管理,根据当前库存中装甲装备数量,通过装甲装备申请单元派发给下级部门,以及对下级部门通过装甲装备申请单元发出的装甲装备申请进行审核的装甲装备审核单元;用于对装甲装备的货位信息、入库信息、出库信息、库存盘点信息进行管理,并对下级部门待返还的装甲装备进行超期催还的装甲装备管理单元;以及用于下级部门向装甲装备审核单元进行装甲装备申请与装甲装备管理的装甲装备申请单元。

该装甲装备推广使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功实现,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方便装甲装备的使用与管理,有助于信息集成及共享,提高装甲装备管理工作效率,使装甲装备的管理工作更加流程化、合理化和科学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推广使用管理信息系统整体架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推广使用管理信息系统中系统管理单元主要功能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装甲装备推广使用管理信息系统,该使用管理系统用于对装甲装备的使用进行管理,其基于b/s架构体系构建,系统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系统管理、装甲装备管理、装甲装备申领审批、出入库管理和报表统计查询等多项功能。

本实施例的装甲装备推广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包括系统管理单元、装甲装备审核单元、装甲装备管理单元和装甲装备申请单元。

1、系统管理单元

系统管理单元由系统管理员使用,该单元是整个系统运转的核心,主要包括对使用管理系统所涉及的部门、人员及其角色、权限和账号等进行管理,如图2所示。具体功能包括:

(1)部门管理:系统管理员可以对本单位可以使用本使用管理系统的部门信息进行维护,维护部门后,可以按部门维护人员信息。部门信息只做为人员导航信息使用。

(2)人员管理:系统管理员可以对本单位可以使用本使用管理系统的人员基本信息进行维护,维护后可以直接给相关人员分配账号信息。分配账号和角色后,相关人员可以通过系统主页面进行登录。

(3)角色与权限管理: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本单位业务的实际情况对本单位各角色分配权限信息,以及为各角色分配人员信息。

2、装甲装备审核单元

装甲装备审核单元由装甲装备审核员使用,主要包括对装甲装备的基本信息、密级信息、适用范围信息、配置形态和期初盘点信息等进行管理。此外,审核员通过装甲装备审核单元,可以根据当前库存中装甲装备数量批量派发给下级部门,也可以对下级部门设备管理员发出的装甲装备申请进行审核。具体功能包括:

(1)装甲装备信息维护:装甲装备审核员可以增加、修改、删除或查询各装甲装备的基本信息,如设备名称、专业类别、设备类别、保障对象、适用范围、应用级别、主要功能、规格型号、计量单位、包装形式、研制单位、重量、包装尺寸、鉴定部门、鉴定日期、价格、任务来源、生产单位、生产日期、生产数量、存放地点、配发单位和使用单位等相关信息。

(2)装甲装备货位维护:装甲装备审核员可以根据具体装甲装备存储及使用形式,维护相关的库房及货位信息。

(3)装甲装备盘点信息维护:装甲装备审核员可以增加装甲装备盘点任务,由装甲装备管理员按照盘点任务进行装甲装备盘点。

(4)装甲装备领取地点维护:装甲装备审核员可以根据装甲装备管理的实际业务情况,维护装甲装备的领取地点,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可以将装甲装备的仓库关联为装甲装备领取地点。否则,也可以将办公室等设置为装甲装备领取地点,以便装甲装备管理员在派发给装甲装备时,指定装甲装备领取地点。

(5)适用对象信息维护:装甲装备审核员可以根据实际业务情况,维护适用对象,系统默认只有一个“未设置”的适用对象,以便某些装甲装备在不能确定适用对象时使用,同时系统支持一种装甲装备可以满足多个适用对象的需求。

(6)装甲装备审批:装甲装备审核员针对已经由装甲装备申请单元申请的装甲装备进行审批。只有在设备审核员审批后,装甲装备管理员才可以办理装甲装备的出库业务。

(7)装甲装备信息查询:装甲装备审核员可以对当前系统中的装甲装备信息进行综合查询。查询内容主要包括装甲装备基本信息以及装甲装备的当前库存信息。查询方式主要包括按关键词查询、按适用对象查询等。

(8)出库单信息管理:对于由待出库单据生成的出库单,装甲装备审核员可以进行查询和维护所有的出库单据。

3、装甲装备管理单元

装甲装备管理单元由装甲装备管理员使用,主要包括对装甲装备的货位、入库、出库、库存盘点和超期催还等进行管理。

(1)仓库盘点信息维护:装甲装备管理员可以查看所有的盘点记录和每一次盘点的详细信息,以及按照装甲装备审核员确定的盘点任务进行仓库盘点。

(2)入库信息维护:对于装甲装备入库,装甲装备管理员可以通过入库信息维护功能进行库存的增加,同时在入库时指定入库装甲装备的货位或仓库。

(3)待出库单据管理:经装甲装备审核员审批后的待出库单据,在装甲装备管理员处可以直接生成出库单。装甲装备管理员可以修改经手人及出库日期,并且按出库装甲装备的审批或派发数量进行付货,付货后生成真正的出库单。

(4)出库单信息查询:对于由待出库单据生成的出库单,装甲装备管理员可以进行查询。查询方式可以按关键词查询、按出库日期时间段查询、按出库单状态进行查询。

(5)装甲装备信息查询:装甲装备管理员可以对当前系统中的装甲装备信息进行综合查询。查询内容主要包括装甲装备基本信息以及装甲装备的当前库存信息。查询方式主要包括按关键词查询、按适用对象查询等。

(6)待返还装甲装备管理:装甲装备管理员可以对本单位所有待返还装甲装备信息进行统一查询和统一管理。装甲装备管理员可以根据待返还装甲装备记录中的出库日期进行确定是否催还,如果催还,装甲装备管理员可以直接与领取人联系。当领取装甲装备人员返还装甲装备后,装甲装备管理员可以将装甲装备的返还信息直接录入,包括返还装甲装备数量以及返还装甲装备后装甲装备的保存库位信息。装甲装备返还后将直接影响装甲装备库存信息,将增加相应的装甲装备库存信息,可以通过装甲装备信息查询进行查看库存变化。

4、装甲装备申请单元

装甲装备申请单元由装甲装备下级使用部门使用,主要包括装甲装备申请和管理。

(1)装甲装备申请:装甲装备使用部门在申请装甲装备时,可以查询并增加本部门所申请的所有装甲装备列表信息。

(2)装甲装备签收:针对自己领取的装甲装备,装甲装备使用部门需要进行装甲装备签收。领取的装甲装备主要针对自己通过申请单申请的装甲装备和由装甲装备管理人员派发的装甲装备。对于自己已经确认的可以签收的单据,可以看到具体的装甲装备信息,确认无误后可以进行签收。

(3)装甲装备信息查询:装甲装备使用部门可以对当前系统中的装甲装备信息进行综合查询。查询内容主要包括装甲装备基本信息以及装甲装备的当前库存信息。查询方式主要包括按关键词查询、按适用对象查询等。

(4)待返还装甲装备管理:针对经过自己签收并且需要返还的装甲装备,在没有真正返还给库房前,装甲装备使用部门可以进行查询。当库房收到返还装甲装备并录入系统后将看不到此项记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