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06978发布日期:2019-01-14 21:10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等平面显示装置因具有高画质、省电、机身薄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手机、电视、个人数字助理、数字相机、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等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成为显示装置中的主流。

触控显示面板(touchpanel)提供了一种新的人机互动界面,其在使用上更直接、更人性化。将触控面板与平面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整合在一起,形成触控显示面板,能够使平面显示装置具有触控功能,可通过手指、触控笔等执行输入,操作更加直观、简便。

触控显示面板依感应技术不同可分为电阻式、电容式、光学式、音波式四种,目前主流的触控技术为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根据结构不同可划分为:嵌入式触控显示面板和外挂式触控显示面板。其中,外挂式触控显示面板是将触控面板与液晶显示面板分开生产,然后贴合到一起成为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外挂式触控显示面板存在制作成本较高、光透过率较低、模组较厚等缺点。嵌入式触控显示面板是将触控面板功能嵌入到液晶面板内,使得液晶面板同时具备显示和感知触控输入的功能,相比于外挂式触控显示面板,具有成本较低、厚度较薄等优点,受到各大面板厂家青睐。进一步地,嵌入式触控显示面板按照触控电路嵌入液晶面板中位置的不同又分为:触控电路在液晶盒上型(oncell),另一种是触控电路在液晶盒内型(incell)。与oncell触控显示面板相比,incell触控显示面板能够实现面板的更轻薄化,为广大手机生产厂商采用,已演化为未来触控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按照液晶的取向方式不同,目前主流市场上的液晶显示面板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垂直配向(verticalalignment,va)型、扭曲向列(twistednematic,tn)或超扭曲向列(supertwistednematic,stn)型、平面转换(in-planeswitching,ips)型、及边缘场开关(fringefieldswitching,ffs)型。现有的in-cell型触控显示面板一般采用互容式触控技术,触控感测时既需要设置横向的驱动线,又需要设置纵向的感测线,线路跨线多,寄生电容大,像素的开口率低,同时横向的驱动线还会增加显示器的边框,影响窄边框的实现,而其采用的显示面板一般为ffs型液晶显示面板,触控电极(touchsensor)位于阵列基板上的像素电极的下方,触控灵敏度低,且不能适用于实际使用更广泛的va型液晶显示面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适用于va型液晶显示面板,且触控灵敏度高,工作稳定性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设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的tft层、设于所述tft层上的钝化层及设于所述钝化层上的像素电极;

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基板、设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的黑色矩阵、设于所述黑色矩阵上的间隔排列的多条触控感测线、设于所述触控感测线、黑色矩阵及第二衬底基板上的绝缘层以及设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阵列排布且相互间隔的多个触控电极,所述绝缘层对应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形成有多个过孔,每一个触控电极通过一过孔对应电性连接一条触控感测线;

在触控阶段,所述触控感测线向所述触控电极加载触控信号进行触控感测,在显示阶段,所述触控感测线向所述触控电极加载公共电压信号进行画面显示。

所述第二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与所述绝缘层之间的彩色滤光层,所述彩色滤光层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色阻块,相邻的色阻块被所述黑色矩阵分隔开。

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tft层与所述钝化层之间的彩色滤光层,所述彩色滤光层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色阻块,所述黑色矩阵对应遮挡各个相邻的色阻块之间的区域

所述第二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绝缘层远离所述触控电极一侧及所述触控感测线远离所述触控电极一侧并覆盖黑色矩阵及第二衬底基板的平坦化层。

所述tft层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栅极、设于所述栅极及第一衬底基板上的栅极绝缘层、设于栅极绝缘层上的有源层、设于所述栅极绝缘层上的分别与所述有源层的两端接触的源极及漏极。

所述多条触控感测线均沿所述触控电极排列的列方向延伸。

所述触控电极的形状为矩形或菱形。

所述触控电极及像素电极的材料均为氧化铟锡.

所述触控感测线的材料钼、钛、铝及铜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绝缘层的材料为氧化硅或氮化硅中的一种或二者的组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为阵列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上形成有触控电极及触控感测线,在触控阶段,所述触控感测线向所述触控电极加载触控信号进行触控感测,在显示阶段,所述触控感测线向所述触控电极加载公共电压信号进行画面显示,通过在第二基板上形成自容式结构的触控电极,形成适用于va型液晶显示面板的in-cell触控结构,能够提升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及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及触控感测线的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之间的液晶层30。

具体地,所述第一基板10为阵列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11、设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11靠近所述第二基板20的一侧的tft层12、设于所述tft层12上的钝化层13及设于所述钝化层13上的像素电极14;

结合图4所示,所述第二基板20为与阵列基板相对的对置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基板21、设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21靠近所述第一基板10的一侧的黑色矩阵22、设于所述黑色矩阵22上的间隔排列的多条触控感测线23、设于所述触控感测线23、黑色矩阵22及第二衬底基板21上的绝缘层24以及设于所述绝缘层24上的阵列排布且相互间隔的多个触控电极25,所述绝缘层24对应所述多个触控电极25形成有多个过孔26,每一个触控电极25通过一过孔26对应电性连接一条触控感测线23。

具体地,所述tft层12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11上的栅极121、设于所述栅极121及第一衬底基板11上的栅极绝缘层122、设于栅极绝缘层122上的有源层123、设于所述栅极绝缘层123上的分别与所述有源层123的两端接触的源极124及漏极125。所述多条触控感测线23均沿所述触控电极25排列的列方向延伸,每一列触控电极25对应设有多条平行于该列触控电极25的触控感测线23。

进一步地,为了提升tft的电学特性,所述tft层12还可以包括位于所述源极124与有源层123之间以及漏极125与有源层123之间的欧姆接触层127。

优选地,所述触控电极25的形状为矩形或菱形。

优选地,所述触控电极25及像素电极14的材料均为氧化铟锡,所述触控感测线23的材料钼、钛、铝及铜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绝缘层24的材料为氧化硅或氮化硅中的一种或二者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触控显示面板为va型液晶显示面板,其采用分时驱动模式进行工作,工作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分别为触控阶段及显示阶段,在一帧画面时间内,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先进入触控阶段,在所述触控阶段,所述触控感测线23向所述触控电极25加载触控信号进行触控感测,然后进入显示阶段,在所述显示阶段,所述触控感测线23向所述触控电极25加载公共电压信号进行画面显示。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采用自容式触控结构进行触控,所述触控电极25仅需要设置纵向触控感测线23即可完成触控感测,无需横向的驱动线,能够减少液晶显示面板的边框,实现窄边框显示,同时触控电极25及触控感测线23均设于第二基板20,所述第二基板20不是阵列基板,没有tft层走线结构,能够减少触控感测线23与面内其他走线之间的跨线,降低寄生电容,提升工作稳定性。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板20为彩膜基板,所述第二基板20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21与所述绝缘层24之间的彩色滤光层40,所述彩色滤光层40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色阻块,相邻的色阻块被所述黑色矩阵22分隔开,优选地,所述多个色阻块包括红色色阻块、绿色色阻块及蓝色色阻块。

具体实施时,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阵列彩膜集成(colorfilteronarray,coa)技术将彩色滤光层40’设置到第一基板10上,也即所述第一基板10还包括位于所述tft层12与所述钝化层13之间的彩色滤光层40’,同样的所述彩色滤光层40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色阻块,所述第二基板20上的黑色矩阵22对应遮挡相邻的各个色阻块之间的区域。优选地,所述多个色阻块包括红色色阻块、绿色色阻块及蓝色色阻块。

具体实施时,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在第二基板20上增设平坦化层50,以平坦所述第二基板20上的高低不平,保证触控电极25的工作稳定性,所述平坦化层50位于所述绝缘层24远离所述触控电极25一侧及所述触控感测线23远离所述触控电极25一侧并覆盖黑色矩阵22及第二衬底基板21。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为阵列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上形成有触控电极及触控感测线,在触控阶段,所述触控感测线向所述触控电极加载触控信号进行触控感测,在显示阶段,所述触控感测线向所述触控电极加载公共电压信号进行画面显示,通过在第二基板上形成自容式结构的触控电极,形成适用于va型液晶显示面板的in-cell触控结构,能够提升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及工作稳定性。

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