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专利分类号的专利文件流程化智能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54616发布日期:2019-01-29 17:14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专利分类号的专利文件流程化智能管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专利文件智能化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专利分类号的专利文件流程化智能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件是专利申请中一类比较特别的文件,其处理成效直接关系到专利申请的授权可能。目前很多专利代理事务所都根据专利技术领域,例如化学、机械、电学、计算机等将专利撰写与专利文件答复工作分类。但是,由于现阶段官方下发的专利文件只包括专利申请名称、申请号和申请人等,凭借这些信息不能直接判断专利文件归属类别,故而,只能通过人工分类,耗费人力,且工作繁琐,容易出错。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专利分类号的专利文件流程化智能管理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专利分类号的专利文件流程化智能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答复架构,答复架构中将同一工作方向的在职人员分配到同一个答复小组中,每一个答复小组关联有囊括其工作范围的一个或多个专利分类号;

s2、建立统计表,且在统计表中针对每一个答复小组设置一张工作表;每张工作表中包括:已下发专利文件的专利申请号,每一次专利文件的发文序号、答复人以及答复时间;

s3、获取下发的专利文件,并联网检索对应的专利申请的分类号;

s4、判断该专利文件是否是第一次专利文件;

s5、是,则将该专利文件根据分类号分配到对应的答复小组的任意组员;

s6、否,则获取该专利申请前几次专利文件答复人,并判断之前的答复人是否有在职的;

s7、有,则将在职的最近一次专利文件答复人作为分配对象;否,则执行步骤s5;

s8、将专利文件分配结果统计到对应的工作表中,并获取各专利文件的答复文件,然后将答复时间统计到对应的工作表中。

优选地,一个专利分类号只存在一个答复小组中。

优选地,步骤s3中,分类号指专利申请的主分类号。

优选地,步骤s3中,获得专利文件后,从专利文件中提取特征信息用于联网检索。

优选地,特征信息包括专利申请号;或者,包括专利申请名称和专利申请人。

优选地,步骤s6中判断之前的答复人是否在职的具体方式为:根据答复时间由近到远在工作表中逐一检索该专利申请的每一次专利文件答复人,且每获得一个专利文件答复人便在答复架构中进行检索;当检索到答复人存在于答复架构中,则判断之前的答复人在职,停止在工作表中检索答复人,并将检索到的存在于答复架构中的答复人作为在职的最近一次专利文件答复人;当在答复架构未检索到之前的答复人,则判断之前的答复人均不在职。

优选地,对于同一答复人只在答复架构中进行一次检索。

优选地,步骤s6中判断之前的答复人是否在职的具体方式为:在工作表中逐一检索该专利申请的每一次专利文件答复人,并在答复架构中将参与过该专利申请的答复人根据时间由近到远进行检索,直到检索到存在于答复架构中的答复人,并将其作为在职的最近一次专利文件答复人;当在答复架构未检索到之前的答复人,则判断之前的答复人均不在职。

本发明中,结合步骤s1和s5,根据专利分类号将该专利文件分配到对应的答复小组,可保证分配到的答复人对该专利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熟知,保证答复人对专利申请的理解深度,从而保证答复人在理解申请人意图的基础上通过答复工作最大程度保证申请人权益。同时,通过专一的答复同一领域的专利文件,可积累答复人在该领域的知识深度和广度,磨练答复人专利文件答复技巧,提高答复人的专业技能。

本发明中,结合步骤s6和s7,可针对已经答复过的专利申请,尽可能将专利文件分配给同一个答复人答复,保证了答复人对该专利申请的熟悉,提高答复过程中与发明人或者申请人的沟通效率,有利于提高答复质量与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专利分类号的专利文件流程化智能管理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专利分类号的专利文件流程化智能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答复架构,答复架构中将同一工作方向的在职人员分配到同一个答复小组中,每一个答复小组关联有囊括其工作范围的一个或多个专利分类号。本实施方式中,一个专利分类号只存在一个答复小组中,以避免两个答复小组的工作出现串扰。

s2、建立统计表,且在统计表中针对每一个答复小组设置一张工作表。每张工作表中包括:已下发专利文件的专利申请号,每一次专利文件的发文序号、答复人以及答复时间。如此,,将多张工作表统一到统计表中,方便了统计结果的存储,而,根据答复小组对工作表进行划分,方便了答复结果的统计,便于统计结果的查看。

s3、获取下发的专利文件,并联网检索对应的专利申请的分类号。本步骤中,分类号指专利申请的主分类号。如此,可避免一个专利申请的多个分类号相互干扰的问题。

本步骤中,为了保证分类号检索的准确性,获得专利文件后,从专利文件中提取特征信息用于联网检索。特征信息可以是专利申请号;或者,是专利申请名称和专利申请人的组合,以保证检索结构的独一无二。

s4、判断该专利文件是否是第一次专利文件。具体的,可以通过在专利文件通知书中获取专利文件名称,从而直接获知该专利文件为第几次专利文件。

s5、是,则将该专利文件根据分类号分配到对应的答复小组的任意组员。如此,结合步骤s1,根据专利分类号将该专利文件分配到对应的答复小组,可保证分配到的答复人对该专利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熟知,保证答复人对专利申请的理解深度,从而保证答复人在理解申请人意图的基础上通过答复工作最大程度保证申请人权益。

s6、否,则获取该专利申请前几次专利文件答复人,并判断之前的答复人是否有在职的。

s7、有,则将在职的最近一次专利文件答复人作为分配对象。否,则执行步骤s5。结合步骤s6和s7,可针对已经答复过的专利申请,尽可能将专利文件分配给同一个答复人答复,保证了答复人对该专利申请的熟悉,提高答复过程中与发明人或者申请人的沟通效率,有利于提高答复质量与效率。

s8、将专利文件分配结果统计到对应的工作表中,并获取各专利文件的答复文件,然后将答复时间统计到对应的工作表中,以便追溯,并保证专利文件信息统计的实时更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步骤s6中判断之前的答复人是否在职的具体方式为:根据答复时间由近到远在工作表中逐一检索该专利申请的每一次专利文件答复人,且每获得一个专利文件答复人便在答复架构中进行检索;当检索到答复人存在于答复架构中,则判断之前的答复人在职,停止在工作表中检索答复人,并将检索到的存在于答复架构中的答复人作为在职的最近一次专利文件答复人;当在答复架构未检索到之前的答复人,则判断之前的答复人均不在职。具体的,本步骤中,对于同一答复人只在答复架构中进行一次检索,以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步骤s6中判断之前的答复人是否在职的具体方式为:在工作表中逐一检索该专利申请的每一次专利文件答复人,并在答复架构中将参与过该专利申请的答复人根据时间由近到远进行检索,直到检索到存在于答复架构中的答复人,并将其作为在职的最近一次专利文件答复人;当在答复架构未检索到之前的答复人,则判断之前的答复人均不在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