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识别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9823发布日期:2018-11-02 21:21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射频识别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扫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射频识别设备。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采用rfid技术的扫描系统一般工作在超高频段下,频段为920-925mhz。采用rfid技术的射频识别设备在进行读取标记rfid标签的物品操作时,通过其天线发出的电磁波在极短的时间内激活rfid标签并为之赋能,同时进行数据的交换;目前,在工业洗涤行业应用射频识别的方法是在布草上缝制特制的专用rfid标签,rfid阅读器通过天线读取标签内包含的电子存储信息(epc编码),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实现网络连接,与云端数据在线比对后获取布草的注册信息和数量,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自动化进行后续操作。此技术的优点为采用rfid无线射频技术实现非接触式信息采集,无需机械或光学接触,可非定向摆放,可单次超大数量超高速扫描,超高精度,超高抗干扰能力,标签体积小巧易安装、寿命长且性能稳定,同时采用云计算实现数据的上传、计算和反馈。

相关技术中的射频识别设备包括无线射频识别天线设置在该射频识别设备外壳中,外壳上设有开口,开口上设有活动门,工作时,需要关闭外壳上的活动门对无线射频识别天线发射的超高频电磁波进行屏蔽措施,防止超高频电磁波通过外壳上的开口造成外溢,导致非指定标签被误读,从而导致采集的数据错误。

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相关技术中,在活动门关闭或打开时,无法保证活动门关闭或打开到达预设位置,导致电磁波外溢或检测物品无法通过外壳上的开口。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射频识别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无法保证活动门关闭或打开到达预设位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射频识别设备。

根据本申请的射频识别设备包括:壳体和两个卷帘门组件;

卷帘门组件包括卷帘门、驱动机构、用于感应卷帘门位置的第一传感器、用于感应卷帘门位置的第二传感器和框架,卷帘门安装在驱动机构上,驱动机构安装在框架上端;第一传感器安装在框架的上部,第二传感器安装在框架的下部,当第一传感器感应到卷帘门离开感应区域时,第一传感器向驱动机构发送第一信号,以使驱动机构停止驱动卷帘门向上移动,当第二传感器感应到卷帘门进入感应区域时,第二传感器向驱动机构发送第二信号,以使驱动机构停止驱动卷帘门向下移动;

壳体的两侧设置两个开口,每个卷帘门组件包括的框架对应一个开口,且框架安装在对应的开口上。

可选地,框架上设有凹槽,当驱动机构停止驱动卷帘门向下移动时,卷帘门的边缘包裹在凹槽中,以使壳体内部形成密闭空间。

可选地,所述射频识别设备还包括第一传送装置,第一传送装置安装在壳体内部,第一传送装置位于两个开口之间,以使第一传送装置驱动位于第一传送装置上的物品从一个开口位置移动至另一个开口位置。

可选地,所述射频识别设备还包括至少三个无线射频识别天线,至少三个无线射频识别天线中至少一个无线射频识别天线安装在壳体内壁的上端面上,至少三个无线射频识别天线中至少两个无线射频识别天线分别安装在壳体内壁位于第一传送装置传动方向两侧的端面上。

可选地,所述射频识别设备还包括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安装在壳体上方,显示装置与每个无线射频识别天线之间通过rfid阅读器建立通讯连接。

可选地,所述射频识别设备还包括第二传送装置和第三传送装置;

第二传送装置和第三传送装置均位于壳体外,壳体的两个开口分别对应第二传送装置和第三传送装置,以使第二传送装置驱动物品穿过对应的开口移动至第一传送装置,以及第一传送装置驱动物品穿过对应第三传送装置的开口移动至第三驱动装置上。

可选地,第一传送装置、第二传送装置和第三传送装置之间用于传送物品的工作面在同一平面内。

可选地,所述射频识别设备还包括用于感应物品位置的第三传感器和第四传感器,第三传感器和第四传感器均与第一传送装置之间建立有通讯连接;

当第三传感器感应到物品到达与第二传送装置对应的开口时,第三传感器向第一传送装置发送第三信号,以使第一传送装置运转,驱动物品进入壳体内部;当第四传感器感应到物品离开与第三传送装置对应的开口时,第四传感器向第三传送装置发送第四信号,以使第一传送装置停止运转。

可选地,第四传感器与第三传送装置建立有通讯连接;

当第四传感器感应到物品到达与第三传送装置对应的开口时,第四传感器向第三传送装置发送第五信号,以使第三传送装置运转,驱动物品离开壳体。

可选地,所述射频识别设备还包括水平调节支架,壳体、第二传送装置和第三传送装置均设置在所述水平调节支架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识别设备中,采用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自动控制卷帘门的下落位置和上升位置,达到了自动控制卷帘门的下落位置和上升位置的目的,实现了准确地保证卷帘门在打开或关闭的过程中到达预设位置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相关技术中无法保证活动门关闭或打开到达预设位置的技术问题。

同时,由于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也使得相关技术中无法准确控制活动门,使得活动门打开和关闭过程花费时间较长,降低了相关技术中射频识别设备的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射频识别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卷帘门和无线射频识别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设置”、“连接”、“贴近”、“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参见图1和图2,本申请涉及一种射频识别设备,包括:壳体1和两个卷帘门组件;

卷帘门组件包括卷帘门21、驱动机构22、框架25、用于感应卷帘门21位置的第一传感器23和用于感应卷帘门21位置的第二传感器24,卷帘门21安装在驱动机构22上,驱动机构22安装在框架25上端;第一传感器23安装在框架25的上部,第二传感器24安装在框架25的下部,当第一传感器23感应到卷帘门21离开感应区域时,第一传感器23向驱动机构22发送第一信号,以使驱动机构22停止驱动卷帘门21向上移动,当第二传感器24感应到卷帘门21进入感应区域时,第二传感器24向驱动机构22发送第二信号,以使驱动机构22停止驱动卷帘门21向下移动;

壳体1的两侧设置两个开口,每个卷帘门组件包括的框架25对应一个开口,且框架25安装在对应的开口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识别设备中,采用第一传感器23和第二传感器24自动控制卷帘门21的下落位置和上升位置,达到了自动控制卷帘门21的下落位置和上升位置的目的。

同时,由于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也使得相关技术中无法准确控制活动门,使得活动门打开和关闭过程花费时间较长,降低了相关技术中射频识别设备的检测效率,而本实施例中,由于可以通过第一传感器23和第二传感器24自动控制卷帘门21的下落位置和上升位置,进而使得驱动机构22可以采用高速伺服滚筒电机,实现卷帘门21的快速打开和关闭,提升了本射频识别设备的检测效率。

可选地,框架25上设有凹槽251,当驱动机构22停止驱动卷帘门21向下移动时,卷帘门21的边缘包裹在凹槽251中,以使壳体1内部形成密闭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凹槽251,提升了在卷帘门21关闭状态下,对壳体1内部的密闭效果,提高了对壳体1内部电磁波的屏蔽效果,有效地防止了电磁波的外溢。

可选地,为进一步地提升对壳体1内部电磁波的吸收效果,可以在框架25的凹槽251内设有吸波层,该吸波层的材料包括吸收电磁波的材料。

可选地,所述射频识别设备还包括第一传送装置31,第一传送装置31安装在壳体1内部,第一传送装置31位于两个开口之间,以使第一传送装置31驱动位于第一传送装置31上的物品5从一个开口位置移动至另一个开口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相关技术中,受传送装置的限制,为实现待检测的物品5运送,整个传送装置贯穿壳体,这样会导致只通过活动门,无法完成对壳体内部的密闭,无法解决电磁波通过传送装置外溢的问题。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1内部设置第一传送装置31,从而实现了待检测的物品5在壳体1内部的移动,通过卷帘门21可以完成对壳体1内部的密闭,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壳体1对电磁波的屏蔽效果。

如图2所示,可选地,所述射频识别设备还包括至少三个无线射频识别天线4,至少三个无线射频识别天线4中至少一个无线射频识别天线4安装在壳体1内壁的上端面上,至少三个无线射频识别天线4中至少两个无线射频识别天线4分别安装在壳体1内壁位于第一传送装置31传动方向两侧的端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壳体1具有良好地电磁波屏蔽效果,可以在壳体1内部多个方向上设有无线射频识别天线4,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对物品5的rfid标签识别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可选地,所述射频识别设备还包括显示装置6,显示装置6安装在壳体1上方,显示装置6与每个无线射频识别天线4之间通过rfid阅读器建立通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与每个无线射频识别天线4建立有通讯连接的显示装置6,可以显示对物品5的rfid标签的读取结果,显示装置6安装在壳体1上方,提高了本射频识别设备的紧凑性,节约了使用空间。

可选地,所述射频识别设备还包括第二传送装置32和第三传送装置33;

第二传送装置32和第三传送装置33均位于壳体1外,壳体1的两个开口分别对应第二传送装置32和第三传送装置33,以使第二传送装置32驱动物品5穿过对应的开口移动至第一传送装置31,以及第一传送装置31驱动物品5穿过对应第三传送装置33的开口移动至第三驱动装置上。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传送装置32和第三传送装置33,可以完成将待检测的物品5输入壳体1内部和输出壳体1。

可选地,第一传送装置31、第二传送装置32和第三传送装置33之间用于传送物品5的工作面在同一平面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送装置31、第二传送装置32和第三传送装置33之间用于传送物品5的工作面在同一平面内,使得对物品5的传送过程更平稳。

如图2所示,可选地,本射频识别设备还包括用于感应物品5位置的第三传感器8和第四传感器9,第三传感器8和第四传感器9均与第一传送装置31之间建立有通讯连接;

当第三传感器8感应到物品5到达与第二传送装置32对应的开口时,第三传感器8向第一传送装置31发送第三信号,以使第一传送装置31运转,驱动物品5进入壳体1内部;当第四传感器9感应到物品5离开与第三传送装置33对应的开口时,第四传感器9向第三传送装置33发送第四信号,以使第一传送装置31停止运转。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三传感器8和第四传感器9可以完成在物品5进入壳体1时启动第一传送装置31以及在物品5离开壳体1后,关闭第一传送装置31,进而节能高效地完成对物品5的检测。

可选地,第四传感器9与第三传送装置33建立有通讯连接;

当第四传感器9感应到物品5到达与第三传送装置33对应的开口时,第四传感器9向第三传送装置33发送第五信号,以使第三传送装置33运转,驱动物品5离开壳体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四传感器9可以控制档物品5需要输出壳体1外时,启动第三传送装置33,进而完成物品5由第一传送装置31移动至第三传送装置33。

可选地,本射频识别设备还包括水平调节支架7,壳体1、第二传送装置32和第三传送装置33均设置在所述水平调节支架7上。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水平调节支架7,可以在支撑壳体1、第二传送装置32和第三传送装置33得到同时,完成第一传送装置31、第二传送装置32和第三传送装置33之间的对齐,使得第一传送装置31、第二传送装置32和第三传送装置33之间用于传送物品5的工作面在同一平面内。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传送装置31、第二传送装置32和第三传送装置33的传动方式均可以是传送辊传送,也可是传送带,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置第一传送装置31、第二传送装置32和第三传送装置33的传动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可选地,本射频识别设备还包括用于在第二传送装置32感应物品5位置的第五传感器10和用于在第三传送装置33感应物品5位置的第六传感器11,第五传感器10设置在第二传送装置32上,第六传感器11设置在第三传送装置33上;当第五传感器10感应到第二传送装置32上存在物品5时,第五传感器发出第六信号,以使第二传送装置32运转,并将物品5送入壳体1内,当第五传感器在第二传送装置32未感应到物品5时(例如物品5已进入壳体1内),第五传感器10发出第七信号,以使第二传送装置32停止运转;当第六传感器11感应到物品5进入感应区域后,第六传感器11发出第八信号,以使第三传送装置33停止运转,这样,可以防止第三传送装置33继续运转将物品5传送出第三传送装置33,造成物品5掉落。

可选地,本射频识别设备还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可以是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第一传感器23、第二传感器24、第三传感器8、第四传感器9、第五传感器10、第六传感器11、驱动机构22、显示装置6、第一传送装置31、第二传送装置32和第三传送装置33均与控制器建立有通讯连接,第一传感器23、第二传感器24、第三传感器8、第四传感器9、第五传感器10和第六传感器11均将信号发送至控制器,再通过该控制器对驱动机构22、显示装置6、第一传送装置31、第二传送装置32和第三传送装置33进行控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识别设备中,采用第一传感器23和第二传感器24自动控制卷帘门21的下落位置和上升位置,达到了自动控制卷帘门21的下落位置和上升位置的目的,实现了准确地保证卷帘门21在打开或关闭的过程中到达预设位置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相关技术中无法保证活动门关闭或打开到达预设位置的技术问题。

同时,由于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也使得相关技术中无法准确控制活动门,使得活动门开启和关闭过程花费时间较长,降低了相关技术中射频识别设备的检测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