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终端的防偷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08387发布日期:2018-12-19 05:10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智能终端的防偷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到智能终端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智能终端的防偷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科技的发展,智能终端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广泛,例如,人们可以用智能手机或ipad等随时随地进行办公,如收发邮件、处理数据等等,但是在智能终端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风险,如果在户外办理机密事件,由于旁人在侧,容易造成信息泄露;还有当下人们喜欢看小说、视频等作为消遣,如果在公共场合看小说或视频,常常担心有人在旁边偷窥,又或者在使用智能终端进行交易输入密码的时候,会被旁人偷窥进而泄露密码,所以亟待需要一种使用智能终端时可以防止被偷窥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的判断偷窥者准确程度较高的智能终端的防偷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终端的防偷窥方法,包括:

采集智能终端屏幕前的人脸图像;

判断所述人脸图像与所述智能终端预设的人脸模板是否一致;

若所述人脸图像与所述智能终端预设的人脸模板不一致,则判断所述人脸图像中的眼瞳与所述智能终端屏幕的相对位置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若所述人脸图像中的眼瞳与所述智能终端屏幕的相对位置满足预设条件,则判断所述眼瞳的视觉注视点是否落在所述智能终端的屏幕内;

若所述视觉注视点落在所述智能终端的屏幕内,则根据所述视觉注视点控制所述屏幕中的视觉焦点区域的亮度转暗。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所述人脸图像中的眼瞳与所述智能终端屏幕的相对位置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眼瞳的位置信息;

依据所述眼瞳的位置信息分析所述眼瞳处于屏幕坐标系中的坐标值,其中,所述屏幕坐标系为以屏幕中心为原点的三维坐标系;

判断所述眼瞳的坐标值是否处于预设的坐标值范围内;

若是,则判定所述人脸图像中的眼瞳与所述智能终端屏幕的相对位置满足预设条件。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所述眼瞳的坐标值是否处于预设的坐标值范围内的步骤之前,包括:

获取对所述智能终端的屏幕可视的临界位置;

将所述临界位置在所述屏幕坐标系中标注,得到临界坐标值;

根据所述临界坐标值设置所述预设坐标值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视觉注视点控制所述屏幕中的视觉焦点区域的亮度转暗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视觉注视点落在所述屏幕中的位置,在所述位置预设范围内形成所述视觉焦点区域;

控制所述视觉焦点区域的亮度转暗。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视觉注视点将所述屏幕中的视觉焦点区域的亮度转暗的步骤之后,包括:

触发警示指令;

根据所述警示指令作出警示响应。

进一步地,所述采集智能终端屏幕前的人脸图像的步骤,包括:

在预设时间间隔内检测所述智能终端屏幕前是否具有人脸;

若是,则采集所述人脸对应的人脸图像。

进一步地,所述采集所述智能终端屏幕前的人脸图像的步骤之前,包括:

采集所述智能终端当前预设的人脸图像的人脸信息;

将所述人脸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用以与所述人脸图像进行对比的人脸模板。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终端的防偷窥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智能终端屏幕前的人脸图像;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人脸图像与所述智能终端预设的人脸模板是否一致;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定所述人脸图像与所述智能终端预设的人脸模板不一致时,则判断所述人脸图像中的眼瞳与所述智能终端屏幕的相对位置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定所述人脸图像中的眼瞳与所述智能终端屏幕的相对位置满足预设条件,则判断所述眼瞳的视觉注视点是否落在所述智能终端的屏幕内;

控制模块,用于所述视觉注视点落在所述智能终端的屏幕内时,则根据所述视觉注视点控制所述屏幕中的视觉焦点区域的亮度转暗。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方法用户可以安心使用智能终端,无需担心自己所看的内容被旁人偷窥,当智能终端的屏幕被偷窥时,智能终端的屏幕会以不同方式显示以使旁人无法偷窥,并发出警示,及时提醒用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智能终端的防偷窥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智能终端的防偷窥装置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二判断模块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框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的智能终端的防偷窥方法,包括:

步骤s1:采集智能终端屏幕前的人脸图像;

步骤s2:判断所述人脸图像与所述智能终端预设的人脸模板是否一致;

步骤s3:若所述人脸图像与所述智能终端预设的人脸模板不一致,则判断所述人脸图像中的眼瞳与所述智能终端屏幕的相对位置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步骤s4:若所述人脸图像中的眼瞳与所述智能终端屏幕的相对位置满足预设条件,则判断所述眼瞳的视觉注视点是否落在智能终端的屏幕内;

步骤s5:若所述视觉注视点落在智能终端的屏幕内,则根据所述视觉注视点将所述屏幕中的视觉焦点区域的亮度转暗。

本实施例中,上述智能终端具有屏幕以及前置摄像头,如智能手机、ipad等,在使用上述智能终端时,为了防止智能终端的屏幕被人偷窥,可以开启防偷窥模式,用以防止用户当前阅读资料被偷窥。

具体的说,可以通过上述前置摄像头采集当前智能终端屏幕前的人脸图像,上述人脸图像可以包括不同位置的人脸的静态图像、人脸的动态图像等,在采集到这些图像信息之后,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对上述人脸进行识别,即判断上述人脸图像与智能终端预设的人脸模板是否一致,例如,采用特征向量法进行人脸识别,首先对上述图像信息进行预处理,如对人脸图像的进行光线补偿、灰度变换、直方图均衡化、归一化、几何校正、滤波以及锐化等处理,然后将进行处理过的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具体过程为获取眼虹膜、鼻翼、嘴角等面像五官轮廓的大小、位置、距离等属性,然后再计算出它们的几何特征量,而这些特征量形成一描述该面像的特征向量,然后将该面像的特征向量与预设的面像特征向量进行对比,上述预设的面像特征向量即上述人脸模板,该预设的面像特征向量由智能终端当前预设的人脸信息处理而得,处理方法与上述具体过程一样,当上述面像的特征向量与预设的面像特征向量匹配,即获取的人脸图像与预设的人脸模板一致,即说明检测到的是预设的人脸模板,表明没有别人在偷窥,这时智能终端不作出反应,本发明不限制人脸识别的具体方法,只要通过人脸识别可以判断出采集到的人脸图像是否是智能终端当前预设的人脸模板即可。上述预设的人脸模板可以为智能终端的所有者的,也可以为临时拥有者的,只需要在使用之前预设当前需要进行对比识别的人脸模板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采集到的人脸图像并不限于一个。即经过上述步骤可同时采集得到多个人脸信息,然后将多个人脸信息经过处理并分别与预设的人脸模板进行对比,最后得出对比结果。

在步骤s3,如果上述面像的特征向量与预设的面像特征向量不匹配,即所述人脸图像与所述智能终端预设的人脸模板不一致,则说明上述人脸图像不是智能终端当前预设的人脸图像,很有可能屏幕正在被人偷窥,而能被偷窥的前提条件是别人的眼睛能够看到智能终端的屏幕,如果人的眼睛处于屏幕的可视范围之外,那么即便识别到上述人脸图像不是当前预设人脸图像,也无需防止被偷窥。而判断眼瞳是否处于屏幕的可视范围之外,则需要知道眼瞳与屏幕的位置关系,即可以通过眼瞳与屏幕的相对位置来判断,所以在识别到上述人脸图像不是当前预设人脸图像之后,需要判断人脸图像中的眼瞳与智能终端屏幕的相对位置是否满足预设的条件,进而得知眼瞳是否处于屏幕的可视范围内,若是满足预设条件表明眼瞳处于屏幕的可视范围内,屏幕可能被偷窥。

在步骤s4中,进一步判断视觉注视点是否落在智能终端的屏幕内,具体的说,先提取眼瞳的视觉注视点,其中可以采用视线追踪技术中的瞳孔-角膜反射向量来提取视觉注视点,该技术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提取眼瞳中的视觉注视点后,判断该视觉注视点是否落在屏幕内,在步骤s5中,若判断注视点落在智能终端的屏幕内,则说明屏幕正在被偷窥。上述方法通过眼瞳位置以及视觉注视点的结合判断进而分辨出是否被偷窥,这样得到的判断结果更加准确,避免单一的通过眼瞳位置或视觉注视点来判断而产生误判断。当判断出被偷窥时,可控制屏幕中的视觉焦点区域的亮度由明转暗,让偷窥人看不见屏幕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3,包括:

步骤s30:获取所述眼瞳的位置信息;

步骤s31:依据所述眼瞳的位置信息分析所述眼瞳处于屏幕坐标系中的坐标值,其中,屏幕坐标系为以屏幕中心为原点的三维坐标系;

步骤s32:判断所述眼瞳的坐标值是否处于预设的坐标值范围内;

步骤s33:若是,则判定所述人脸图像中的眼瞳与所述智能终端屏幕的相对位置满足预设条件。

本实施例中,获取眼瞳位置信息,具体的说,通过前置摄像头拍摄获取上述眼瞳的图像,将该图像进行提取特征点,依据特征点进行空间三维构建,将拍摄的二维图片转换成三维的图片,通过摄像头标定来建立有效的成像模型,求解出摄像头的内外参数,这样就可以将通过上述图像构建出的图像像素坐标系转换成摄像头坐标系,然后将眼瞳的位置标注在该摄像头坐标系中,从而得到眼瞳在摄像头坐标系的位置信息。在步骤s31中,由于需要得知眼瞳与屏幕的相对位置,用于判断眼瞳是否处于屏幕的可视范围内,而屏幕的可视范围即是眼睛可以看得到屏幕的空间范围,故而可以建立屏幕坐标系,设定在该坐标系里预设的坐标范围内均为可视范围。具体地,上述屏幕坐标系可以为以屏幕中心为原点,垂直屏幕所在平面为z轴,以屏幕相互垂直的两边的方向为x轴以及y轴的三维坐标系。而摄像头与屏幕位置固定,故而摄像头坐标系可以转换成屏幕坐标系,若确定眼瞳在摄像头坐标系的坐标值,即可以确定摄像头在屏幕坐标系中的坐标值,进而可以进一步判断上述眼瞳的坐标值是否处于预设的坐标值范围内,若是,则说明眼瞳处于屏幕的可视范围内。若判断眼瞳的坐标值不在上述预设坐标值范围内,则说明眼瞳不在屏幕的可视范围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32之前,包括:

步骤s320:获取对所述智能终端的屏幕可视的临界位置;

步骤s321:将所述临界位置在所述屏幕坐标系中标注,得到临界坐标值;

步骤s322:根据所述临界坐标值设置所述预设坐标值范围。

本实施例中,上述预设坐标值可通过下述方式获得:先获取对智能终端的屏幕可视的临界位置,即获取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可以看得见屏幕的临界点,然后在屏幕坐标系中标注这些临界点的临界坐标值,从而根据临界坐标值设置预设坐标值范围,具体的说,上述预设坐标值范围可以通过大量的测试而得,在上述屏幕坐标系中,针对屏幕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进行测试,从而得到可以看得见屏幕的临界位置,并将该位置在屏幕坐标系中进行标注,然后根据该坐标值设置预设坐标值的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5,包括:

步骤s50:获取所述视觉注视点落在所述屏幕中的位置,在所述位置预设范围内形成所述视觉焦点区域;

步骤s50:控制所述视觉焦点区域的亮度转暗。

本实施例中,上述视觉焦点区域由视觉注视点确定,具体的说,根据上述视觉注视点,获取视觉注视点落在屏幕中的位置,然后在该位置预设范围内形成视觉焦点区域,而屏幕的其余区域则为非视觉焦点区域,如将距离视觉注视点2cm的范围内设定为视觉焦点区域,为了防止被偷窥,这时可以将该区域的屏幕的亮度转暗,这样即便用户来不及处理屏幕内容,偷窥者也看不到屏幕的内容,在另一实施例中,可控制视觉焦点区域内的内容转变为空白页,或者显示乱码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5之后,包括:

步骤s6:触发警示指令;

步骤s7:根据所述警示指令作出警示响应。

本实施例中,当根据视觉注视点将所述屏幕中的视觉焦点区域的亮度转暗的之后,触发警示指令,然后根据警示指令作出警示响应,如智能终端发出声音警示,以提醒用户,以让用户采取应对措施;或者智能终端发出震动警示,以提醒用户。

优选地,上述步骤s1,包括:

步骤s10:在预设时间间隔内检测所述智能终端屏幕前是否具有人脸;

步骤s12:若是,则采集所述人脸对应的人脸图像。

如上述步骤s10及步骤s12所述,上述预设时间间隔可由用户自定义设置,如设定为120秒,则每隔120秒则通过摄像头捕捉一次屏幕前的景象,然后经过特征对比判断景象中是否具有人脸,这样用户可根据当前环境来设置检测时间,无需频繁使用摄像头而节省电源,当然,也可以持续通过智能终端的前置摄像头来监控屏幕前的景象,当景象中出现人脸或多个人脸时即采集上述人脸对应的人脸图像,防止屏幕在很短时间内被偷窥。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之前,包括:

步骤s01:采集所述智能终端当前预设的人脸图像的人脸信息;

步骤s02:将所述人脸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用以与所述人脸图像进行对比的人脸模板。

本实施例中,在智能终端开启防偷窥模式之前,需要设置进行人脸对比识别时用于对比的人脸信息,即设置上述智能终端当前预设的人脸模板的人脸信息,首先通过前置摄像头采集需要预设的人脸模板的人脸信息,将这些人脸信息进行处理,即人脸信息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如对人脸图像的进行光线补偿、灰度变换、直方图均衡化、归一化、几何校正、滤波以及锐化等处理,然后将进行处理过的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获取眼虹膜、鼻翼、嘴角等面像五官轮廓的大小、位置、距离等属性,然后再计算出它们的几何特征量,这些几何特征量形成一描述该面像的特征向量,该特征向量即是用以进行人脸识别的数据,即相当于识别时用来对比的人脸模板,然后将该人脸模板存储于智能终端中,当开启防偷窥模式,可以将当前采集并处理得到的人脸图像与该人脸模板进行对比。

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智能终端的防偷窥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100,用于采集智能终端屏幕前的人脸图像;

第一判断模块200,用于判断所述人脸图像与所述智能终端预设的人脸模板是否一致;

第二判断模块300,用于判定所述人脸图像与所述智能终端预设的人脸模板不一致时,则判断所述人脸图像中的眼瞳与所述智能终端屏幕的相对位置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第三判断模块400,用于判定所述人脸图像中的眼瞳与所述智能终端屏幕的相对位置满足预设条件,则判断所述眼瞳的视觉注视点是否落在所述智能终端的屏幕内;

控制模块500,用于所述视觉注视点落在所述智能终端的屏幕内时,则根据所述视觉注视点控制所述屏幕中的视觉焦点区域的亮度转暗。

本实施例中,上述智能终端具有屏幕以及前置摄像头,如智能手机、ipad等,在使用上述智能终端时,为了防止智能终端的屏幕被人偷窥,可以开启防偷窥模式,用以防止用户当前阅读资料被偷窥。

具体的说,采集模块100可以通过上述前置摄像头采集当前智能终端屏幕前的人脸图像,上述人脸图像可以包括不同位置的人脸的静态图像、人脸的动态图像等,在采集到这些图像信息之后,第一判断模块200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对上述人脸进行识别,判断人脸图像与智能终端预设的人脸模板是否一致,例如,采用特征向量法进行人脸识别,首先对上述图像信息进行预处理,如对人脸图像的进行光线补偿、灰度变换、直方图均衡化、归一化、几何校正、滤波以及锐化等处理,然后将进行处理过的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具体过程为获取眼虹膜、鼻翼、嘴角等面像五官轮廓的大小、位置、距离等属性,然后再计算出它们的几何特征量,而这些特征量形成一描述该面像的特征向量,然后将该面像的特征向量与预设的面像特征向量进行对比,上述预设的面像特征向量即上述人脸模板,该预设的面像特征向量由智能终端当前预设的人脸信息处理而得,处理方法与上述具体过程一样,当上述面像的特征向量与预设的面像特征向量匹配,即获取的人脸图像与预设的人脸模板一致,即说明检测到的是预设的人脸模板,表明没有别人在偷窥,这时智能终端不作出反应,本发明不限制人脸识别的具体方法,只要通过人脸识别可以判断出采集到的人脸图像是否是智能终端当前预设的人脸模板即可。上述预设的人脸模板可以为智能终端的所有者的,也可以为临时拥有者的,只需要在使用之前预设当前需要进行对比识别的人脸模板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采集到的人脸图像并不限于一个。即经过上述步骤可同时采集得到多个人脸信息,然后将多个人脸信息经过处理并分别与预设的人脸模板进行对比,最后得出对比结果。

如果上述面像的特征向量与预设的面像特征向量不匹配,即所述人脸图像与所述智能终端预设的人脸模板不一致,则说明上述人脸图像不是智能终端当前预设的人脸图像,很有可能屏幕正在被人偷窥,而能被偷窥的前提条件是别人的眼睛能够看到智能终端的屏幕,如果人的眼睛处于屏幕的可视范围之外,那么即便识别到上述人脸图像不是当前预设人脸图像,也无需防止被偷窥。而判断眼瞳是否处于屏幕的可视范围之外,则需要知道眼瞳与屏幕的位置关系,即可以通过眼瞳与屏幕的相对位置来判断,所以在识别到上述人脸图像不是当前预设人脸图像之后,需要第二判断模块300判断人脸图像中的眼瞳与智能终端屏幕的相对位置是否满足预设的条件,进而得知眼瞳是否处于屏幕的可视范围内,若是满足预设条件表明眼瞳处于屏幕的可视范围内,屏幕可能被偷窥。

进一步地,第三判断模块400判断视觉注视点是否落在智能终端的屏幕内,具体的说,先提取眼瞳的视觉注视点,其中可以采用视线追踪技术中的瞳孔-角膜反射向量来提取视觉注视点,该技术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提取眼瞳中的视觉注视点后,判断该视觉注视点是否落在屏幕内,若判断注视点落在智能终端的屏幕内,则说明屏幕正在被偷窥。上述方法通过眼瞳位置以及视觉注视点的结合判断进而分辨出是否被偷窥,这样得到的判断结果更加准确,避免单一的通过眼瞳位置或视觉注视点来判断而产生误判断。当判断出被偷窥时,控制模块500可控制屏幕中的视觉焦点区域的亮度由明转暗,让偷窥人看不见屏幕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3,上述第二判断模块300,包括:

第一获取子模块310,用于获取所述眼瞳的位置信息;

分析子模块320,用于依据所述眼瞳的位置信息分析所述眼瞳处于屏幕坐标系中的坐标值,其中,屏幕坐标系为以屏幕中心为原点的三维坐标系;

判断子模块330,用于判断所述眼瞳的坐标值是否处于预设的坐标值范围内;

判定子模块340,用于判定所述眼瞳的坐标值处于预设的坐标值范围内时,则判定所述人脸图像中的眼瞳与所述智能终端屏幕的相对位置满足预设条件。

本实施例中,第一获取子模块310获取眼瞳位置信息,具体的说,通过前置摄像头拍摄获取上述眼瞳的图像,将该图像进行提取特征点,依据特征点进行空间三维构建,将拍摄的二维图片转换成三维的图片,通过摄像头标定来建立有效的成像模型,求解出摄像头的内外参数,这样就可以将通过上述图像构建出的图像像素坐标系转换成摄像头坐标系,然后将眼瞳的位置标注在该摄像头坐标系中,从而得到眼瞳在摄像头坐标系的位置信息。由于需要得知眼瞳与屏幕的相对位置,用于判断眼瞳是否处于屏幕的可视范围内,而屏幕的可视范围即是眼睛可以看得到屏幕的空间范围,故而可以建立屏幕坐标系,设定在该坐标系里预设的坐标范围内均为可视范围。具体地,上述屏幕坐标系可以为以屏幕中心为原点,垂直屏幕所在平面为z轴,以屏幕相互垂直的两边的方向为x轴以及y轴的三维坐标系。而摄像头与屏幕位置固定,故而摄像头坐标系可以转换成屏幕坐标系,若确定眼瞳在摄像头坐标系的坐标值,即可以确定摄像头在屏幕坐标系中的坐标值,进而判断子模块330可以进一步判断上述眼瞳的坐标值是否处于预设的坐标值范围内,若是,则说明眼瞳处于屏幕的可视范围内。若判断眼瞳的坐标值不在上述预设坐标值范围内,则说明眼瞳不在屏幕的可视范围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判断模块300,还包括:

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对所述智能终端的屏幕可视的临界位置;

标注子模块,用于将所述临界位置在所述屏幕坐标系中标注,得到临界坐标值;

设置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临界坐标值设置所述预设坐标值范围。

本实施例中,上述预设坐标值可通过下述方式获得:第二获取子模块先获取对智能终端的屏幕可视的临界位置,即获取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可以看得见屏幕的临界点,然后标注子模块在屏幕坐标系中标注这些临界点的临界坐标值,设置子模块根据临界坐标值设置预设坐标值范围,具体的说,上述预设坐标值范围可以通过大量的测试而得,在上述屏幕坐标系中,针对屏幕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进行测试,从而得到可以看得见屏幕的临界位置,并将该位置在屏幕坐标系中进行标注,然后根据该坐标值设置预设坐标值的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控制模块500,包括:

形成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视觉注视点落在所述屏幕中的位置,在所述位置预设范围内形成所述视觉焦点区域;

控制子模块,用于控制所述视觉焦点区域的亮度转暗。

本实施例中,上述视觉焦点区域由视觉注视点确定,具体的说,根据上述视觉注视点,获取视觉注视点落在屏幕中的位置,然后在该位置预设范围内形成视觉焦点区域,而屏幕的其余区域则为非视觉焦点区域,如将距离视觉注视点2cm的范围内设定为视觉焦点区域,为了防止被偷窥,这时可以将该区域的屏幕的亮度转暗,这样即便用户来不及处理屏幕内容,偷窥者也看不到屏幕的内容,在另一实施例中,可控制视觉焦点区域内的内容转变为空白页,或者显示乱码等。

优选地,上述采集模块100,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在预设时间间隔内检测所述智能终端屏幕前是否具有人脸;

人脸模块,用于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屏幕前具有人脸时,采集所述人脸对应的人脸图像。

如上述检测模块及人脸模块所述,上述预设时间间隔可由用户自定义设置,如设定为120秒,则每隔120秒则通过摄像头捕捉一次屏幕前的景象,然后经过特征对比判断景象中是否具有人脸,这样用户可根据当前环境来设置检测时间,无需频繁使用摄像头而节省电源,当然,也可以持续通过智能终端的前置摄像头来监控屏幕前的景象,当景象中出现人脸或多个人脸时即采集上述人脸对应的人脸图像,防止屏幕在很短时间内被偷窥。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智能终端的防偷窥装置,包括:

预设模块,用于采集所述智能终端当前预设的人脸图像的人脸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人脸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用以与所述人脸进行对比的人脸模板。

本实施例中,在智能终端开启防偷窥模式之前,需要设置进行人脸对比识别时用于对比的人脸信息,即需要预设模块设置上述智能终端当前预设的人脸模板的人脸信息,首先通过前置摄像头采集需要预设的人脸模板的人脸信息,处理模块将这些人脸信息进行处理,即人脸信息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如对人脸图像的进行光线补偿、灰度变换、直方图均衡化、归一化、几何校正、滤波以及锐化等处理,然后将进行处理过的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获取眼虹膜、鼻翼、嘴角等面像五官轮廓的大小、位置、距离等属性,然后再计算出它们的几何特征量,这些几何特征量形成一描述该面像的特征向量,该特征向量即是用以进行人脸识别的数据,即相当于识别时用来对比的人脸模板,然后将该人脸模板存储于智能终端中,当开启防偷窥模式,可以将当前采集并处理得到的人脸图像与该人脸模板进行对比。

参照图4,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可以如图4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计算机设计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智能终端的防偷窥方法等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智能终端的防偷窥方法。

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智能终端的防偷窥方法的步骤:采集智能终端屏幕前的人脸图像;判断所述人脸图像与所述智能终端预设的人脸模板是否一致;若所述人脸图像与所述智能终端预设的人脸模板不一致,则判断所述人脸图像中的眼瞳与所述智能终端屏幕的相对位置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所述人脸中的眼瞳与所述智能终端屏幕的相对位置满足预设条件,则判断所述眼瞳的视觉注视点是否落在所述智能终端的屏幕内;若所述视觉注视点落在所述智能终端的屏幕内,则根据所述视觉注视点控制所述屏幕中的视觉焦点区域的亮度转暗。

上述计算机设备,上述判断所述人脸图像中的眼瞳与所述智能终端屏幕的相对位置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的步骤,包括:获取所述眼瞳的位置信息;依据所述眼瞳的位置信息分析所述眼瞳处于屏幕坐标系中的坐标值,其中,所述屏幕坐标系为以屏幕中心为原点的三维坐标系;判断所述眼瞳的坐标值是否处于预设的坐标值范围内;若是,则判定所述人脸图像中的眼瞳与所述智能终端屏幕的相对位置满足预设条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判断所述眼瞳的坐标值是否处于预设的坐标值范围内的步骤之前,包括:获取对所述智能终端的屏幕可视的临界位置;将所述临界位置在所述屏幕坐标系中标注,得到临界坐标值;根据所述临界坐标值设置所述预设坐标值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所述视觉注视点控制所述屏幕中的视觉焦点区域的亮度转暗的步骤,包括:获取所述视觉注视点落在所述屏幕中的位置,在所述位置预设范围内形成所述视觉焦点区域;控制所述视觉焦点区域的亮度转暗。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视觉注视点将所述屏幕中的视觉焦点区域的亮度转暗的步骤之后,包括:触发警示指令;根据所述警示指令作出警示响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采集智能终端屏幕前的人脸图像的步骤之前,包括:在预设时间间隔内检测所述智能终端屏幕前是否具有人脸;若是,则采集所述人脸对应的人脸图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采集所述智能终端屏幕前的人脸图像的步骤之前,包括:采集所述智能终端当前预设的人脸图像的人脸信息;将所述人脸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用以与所述人脸图像进行对比的人脸模板。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4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

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一种智能终端的防偷窥方法,具体为:采集智能终端屏幕前的人脸图像;判断所述人脸图像与所述智能终端预设的人脸模板是否一致;若所述人脸图像与所述智能终端预设的人脸模板不一致,则判断所述人脸图像中的眼瞳与所述智能终端屏幕的相对位置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所述人脸图像中的眼瞳与所述智能终端屏幕的相对位置满足预设条件,则判断所述眼瞳的视觉注视点是否落在所述智能终端的屏幕内;若所述视觉注视点落在所述智能终端的屏幕内,则根据所述视觉注视点控制所述屏幕中的视觉焦点区域的亮度转暗。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判断所述人脸图像中的眼瞳与所述智能终端屏幕的相对位置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的步骤,包括:获取所述眼瞳的位置信息;依据所述眼瞳的位置信息分析所述眼瞳处于屏幕坐标系中的坐标值,其中,所述屏幕坐标系为以屏幕中心为原点的三维坐标系;判断所述眼瞳的坐标值是否处于预设的坐标值范围内;若是,则判定所述人脸图像中的眼瞳与所述智能终端屏幕的相对位置满足预设条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判断所述眼瞳的坐标值是否处于预设的坐标值范围内的步骤之前,包括:获取对所述智能终端的屏幕可视的临界位置;将所述临界位置在所述屏幕坐标系中标注,得到临界坐标值;根据所述临界坐标值设置所述预设坐标值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所述视觉注视点控制所述屏幕中的视觉焦点区域的亮度转暗的步骤,包括:获取所述视觉注视点落在所述屏幕中的位置,在所述位置预设范围内形成所述视觉焦点区域;控制所述视觉焦点区域的亮度转暗。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视觉注视点将所述屏幕中的视觉焦点区域的亮度转暗的步骤之后,包括:触发警示指令;根据所述警示指令作出警示响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采集智能终端屏幕前的人脸图像的步骤之前,包括:在预设时间间隔内检测所述智能终端屏幕前是否具有人脸;若是,则采集所述人脸对应的人脸图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采集所述智能终端屏幕前的人脸图像的步骤之前,包括:采集所述智能终端当前预设的人脸图像的人脸信息;将所述人脸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用以与所述人脸图像进行对比的人脸模板。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和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一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速据率sdram(ss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