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危险源辨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建筑bim模型的危险源辨识方法。
背景技术:
bim,是一个完备的信息模型,能够将工程项目在全生命周期中各个不同阶段的工程信息、过程和资源集成在一个模型中,方便的被工程各参与方使用。通过三维数字技术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相互协调、内部一致的信息模型,使该模型达到设计施工的一体化,各专业协同工作,从而降低了工程生产成本,保障工程按时按质完成,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实际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所以,在实际中有时不加区别也使用这两个概念。
现有技术中关于建筑危险源辨识方法报道较多,cn107169600a专利公开了一种识别重大危险源的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通过获取危险源当前的特征参数和所处的环境参数;输入预先构建的事故演化模型,可得到所述危险源演化的事故类型以及各类型事故的发生概率;并根据预设判据确定危险源对应的承灾载体,获取承灾载体的暴露性评估模型和脆弱性评估模型;根据所述事故演化模型的输出结果、所述暴露性评估模型和脆弱性评估模型,计算各判据对应的风险预测值;再将各判据的风险预测值与其对应的风险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判定所述危险源是否为重大危险源,但未对危险源进行宣传,不能有效的让人们对危险源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cn103775129b专利公开了一种一种煤矿危险源预警的方法,通过前期对危险源辨识、评估为危险源的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础数据。在危险源监测过程中,对煤矿危险源、隐患信息进行采集录入,并与危险源进行关联,同时与预先上传到局域网服务器上的煤矿电子矿图关联,实现对煤矿危险源数据的可视化定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相关技术对发现但未整改的危险源信息在煤矿电子矿图上动态自动循环播放,实现对煤矿危险源的监控;在虚拟的可视化环境中建立煤矿危险源与人及物的直接关联,预测并避免可能的隐患或事故的发生,但未建立直观的模型,不能对危险源有深入的认识。
cn102864743a专利公开的一种桥梁施工期安全风险辨识方法,通过将危险源按人因、机因和环境因进行列举,能够较详细的排出风险清单,继而以创建n行m列矩阵,通过进行计算对风险进行辨识,通过矩阵和计算不能直观的对危险源进行评估,不能直观的辨识危险源,管理时较为复杂,容易产生漏项,不利于管理人员的查找和管理。
传统的建筑危险源辨识方法,通常是采用平、立、剖等二维平面图设计进行表达,无法准确评估危险源发生的可能性和危险源发生后造成的后果和产生伤害的严重程度,不能直观的辨识危险源,管理时较为复杂,容易产生漏项,不利于管理人员的查找和管理,且宣传效果不佳,不利于人们对危险源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建筑bim模型的危险源辨识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建筑bim模型的危险源辨识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建筑bim模型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收集建筑施工的信息,包括地理信息、建筑对象的数量、目前施工状况、总体规划、土建结构、施工导流、场内交通、营地布置,对收集信息进行整理,并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建立数据库,并将数字化信息导入数据库内,建立建筑的bim模型;
s2,获取危险源信息,危险源信息包括两类,第一类危险源是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载体或者危险物质,第一类危险源的能源主要包括电能、机械能、热能、位能和重力能、压力和拉力,第一类危险源的危险物质主要包括爆炸性物品、有毒性物品、腐蚀性物品、放射性物品,第二类危险源是造成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工作条件环境三个方面;
s3,对历史事故信息进行收集,通过辨识装置根据历史事故信息对获取到的危险源信息进行模型演化,判断危险源发生造成的后果和造成伤害的严重程度,同时考虑人员可能受到伤害情况,受伤包括分为轻微伤害、伤害、严重伤害,并按照后果严重程度和人员受到的伤害排序;
s4,通过对危险源进行分析,对危险源发生和造成伤害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同时考虑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包括暴露人数;暴露在危险源中的频次和持续时间;服务中断;装置、机械部件和安全装置的失灵;暴露于恶劣气候;个体防护装置所提供的保护和个体防护装置的使用率;不安全行为,通过危险源发生的可能性和危险源发生后造成的后果和产生伤害的严重程度,对危险源进行等级划分;
s5,对危险源信息整理转化,并添加至bim模型中,三维渲染动画,以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的成果为基础,建立健全的预防各种危害或风险的机制、措施和方案,制作宣传视频,并通过宣传装置进行宣传。
优选地,所述辨识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固定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上端固定有显示装置,所述底板的下端两侧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的底部两侧均贯穿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端固定有升降装置,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固定有限位块,所述连接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支撑板的上端,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固定在凹槽内的底部,所述支撑板与凹槽底部之间共同固定有气囊和两个弹簧钢,所述气囊位于两个弹簧钢之间。
优选地,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撑板下端两侧的缸体,所述缸体上滑动套接有套筒,所述缸体内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端固定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固定在缸体内的底部,所述连接板的下端固定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下端固定在套筒内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设置在固定箱上端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在固定箱的上端,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转动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支撑杆的一侧,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有显示屏。
优选地,所述套筒为一端封闭的筒体,且封闭端位于下端。
优选地,所述底板的下端四角均固定有滚轮。
优选地,所述固定箱内安装有电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bim模型及历史事故信息之间的配合,方便模拟对危险源发生的可能性和危险源发生后造成的后果和产生伤害的严重程度评估,有利于更好的辨识危险源,提高效率,且危险源可视化后辨识效果更佳,同时提高宣传效果,有利于人们对危险源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有效的帮助管理人员进行管理,防止出现危险源辨识漏项,方便管理人员查找和管理;
2、通过电动伸缩杆、支撑杆、连接件之间的配合,带动显示屏转动,解决了显示屏角度调节的问题,达到了根据实际情况实时对显示屏角度进行调整的效果,方便更好的对危险源进行辨识;
3、通过气囊、弹簧钢、第一弹簧、第二弹簧之间的配合,使升降时撞击力减小,解决了模式转换时震动较大的问题,达到了将套筒升降时造成的震动消减的效果,降低装置的损耗,提高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发明有利于更好的辨识危险源,提高效率,且危险源可视化后辨识效果更佳,有利于人们对危险源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有效的帮助管理人员进行管理,防止出现危险源辨识漏项,方便管理人员查找和管理,实现了根据实际情况实时对显示屏角度进行调整,方便更好的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实现了将套筒升降时造成的震动消减,降低装置的损耗,提高使用寿命,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建筑bim模型的危险源辨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建筑bim模型的危险源辨识方法辨识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建筑bim模型的危险源辨识方法辨识装置的凹槽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建筑bim模型的危险源辨识方法辨识装置的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箱、2底板、3套筒、4滚轮、5连接件、6电动伸缩杆、7显示屏、8支撑杆、9固定杆、10气囊、11连接杆、12缸体、13弹簧钢、14第一弹簧、15第二弹簧、16连接板、17液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基于建筑bim模型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收集建筑施工的信息,包括地理信息、建筑对象的数量、目前施工状况、总体规划、土建结构、施工导流、场内交通、营地布置,对收集信息进行整理,并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建立数据库,并将数字化信息导入数据库内,建立建筑的bim模型,通过bim模型模拟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估危险源,bim模型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一体化性、参数化性、信息完备性的优点,方便减少因认知的不同、沟通的不良而导致的施工错误,进行仿真,降低不必要的浪费与冲突,同时缩短工时与降低施工成本,能更好的模拟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方便通过模拟对危险源发生的可能性和危险源发生后造成的后果和产生伤害的严重程度评估,有利于更好的辨识危险源,提高效率,且危险源可视化后辨识效果更佳,同时提高宣传效果,有利于人们对危险源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有效的帮助管理人员进行管理,防止出现危险源辨识漏项,方便管理人员查找和管理;
s2,获取危险源信息,危险源信息包括两类,第一类危险源是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载体或者危险物质,第一类危险源的能源主要包括电能、机械能、热能、位能和重力能、压力和拉力,第一类危险源的危险物质主要包括爆炸性物品、有毒性物品、腐蚀性物品、放射性物品,第二类危险源是造成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工作条件环境三个方面,通过分类获取,更加全面的获取危险源的信息;
s3,对历史事故信息进行收集,通过辨识装置根据历史事故信息对获取到的危险源信息进行模型演化,判断危险源发生造成的后果和造成伤害的严重程度,同时考虑人员可能受到伤害情况,受伤包括分为轻微伤害、伤害、严重伤害,并按照后果严重程度和人员受到的伤害排序;
s4,通过对危险源进行分析,对危险源发生和造成伤害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同时考虑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包括暴露人数;暴露在危险源中的频次和持续时间;服务中断;装置、机械部件和安全装置的失灵;暴露于恶劣气候;个体防护装置所提供的保护和个体防护装置的使用率;不安全行为,通过危险源发生的可能性和危险源发生后造成的后果和产生伤害的严重程度,对危险源进行等级划分,通过对危险源的危险源发生的可能性和危险源发生后造成的后果和产生伤害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并划分等级,更好的帮助人们对危险源进行更深刻的了解,加强了教育意义;
s5,对危险源信息整理转化,并添加至bim模型中,并将bim进行三维渲染动画,以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的成果为基础,建立健全的预防各种危害或风险的机制、措施和方案,制作宣传视频,并通过宣传装置进行宣传,通过建立健全的预防各种危害或风险的机制、措施、方案及宣传视频,直观的对危险源进行展示,方便人们对危险源进行更深刻的了解。
本发明中,辨识装置包括底板2,底板2的下端四角均固定有滚轮4,方便移动,底板2的上端固定有固定箱1,固定箱1内安装有电池,方便独立供电,固定箱1的上端固定有显示装置,通过滚轮4将装置移动至合适位置,电池为显示装置提供电力,方便进行独立工作;
底板2的下端两侧均设有凹槽,凹槽内的底部两侧均贯穿设置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的下端固定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下端固定有升降装置,连接杆11的上端固定有限位块,连接杆11上套设有第一弹簧14,第一弹簧14的下端固定在支撑板的上端,第一弹簧14的上端固定在凹槽内的底部,支撑板与凹槽底部之间共同固定有气囊10和两个弹簧钢13,气囊10位于两个弹簧钢13之间,套筒3抵触地面进行稳定支撑,继而挤压弹簧钢13和气囊10进行缓冲,同时带动连接杆11移动,挤压第一弹簧14进行二次缓冲,进行双重减震,降低装置的损耗,提高使用寿命,降低了成本。
本发明中,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撑板下端两侧的缸体12,缸体12上滑动套接有套筒3,套筒3为一端封闭的筒体,且封闭端位于下端,起保护作用,缸体12内设有连接板16,连接板16的上端固定有第二弹簧15,第二弹簧15的上端固定在缸体12内的底部,连接板16的下端固定有液压缸17,液压缸17的下端固定在套筒3内的底部,液压缸17带动连接板16升降,继而挤压第二弹簧15,第二弹簧15受力产生形变,继而推动套筒3升降,套筒3抵触地面,方便进行稳定支撑。
本发明中,显示装置包括设置在固定箱1上端的支撑杆8,支撑杆8的一侧固定有固定杆9,固定杆9的一端固定在固定箱1的上端,支撑杆8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件5,连接件5上转动连接有电动伸缩杆6,电动伸缩杆6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支撑杆8的一侧,连接件5的一端固定有显示屏7,电动伸缩杆6伸缩带动连接件5转动,继而带动显示屏7转动,方便根据实际情况实时对显示屏7角度进行调整,便于更好的对危险源进行辨识。
本发明中,通过bim模型模拟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估危险源,bim模型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一体化性、参数化性、信息完备性的优点,方便减少因认知的不同、沟通的不良而导致的施工错误,进行仿真,降低不必要的浪费与冲突,同时缩短工时与降低施工成本,能更好的模拟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方便通过模拟对危险源发生的可能性和危险源发生后造成的后果和产生伤害的严重程度评估,有利于更好的辨识危险源,提高效率,且危险源可视化后辨识效果更佳,同时提高宣传效果,有利于人们对危险源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有效的帮助管理人员进行管理,防止出现危险源辨识漏项,方便管理人员查找和管理,通过对危险源的危险源发生的可能性和危险源发生后造成的后果和产生伤害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并划分等级,更好的帮助人们对危险源进行更深刻的了解,加强了教育意义,展示时,通过滚轮4将装置移动至合适位置,液压缸17带动连接板16升降,继而挤压第二弹簧15,第二弹簧15受力产生形变,继而推动套筒3升降,套筒3抵触地面进行稳定支撑,继而挤压弹簧钢13和气囊10进行缓冲,同时带动连接杆11移动,挤压第一弹簧14进行二次缓冲,进行双重减震,降低装置的损耗,提高使用寿命,降低了成本,电动伸缩杆6伸缩带动连接件5转动,继而带动显示屏7转动,方便根据实际情况实时对显示屏7角度进行调整,便于更好的对危险源进行辨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