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81109发布日期:2019-02-15 22:09阅读:7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数字化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要实现国家电网内部干部人事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而要实现数字化管理,就存在要将以往纸质干部人事档案文件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文字,实现录入、存储。纸介质文档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可以保存到可存储设备上,具有存储、管理和共享等功能,还可以减少文档库房占地,节省资源。

纸质档案数字化的操作流程包括档案的分类整理、图像扫描、文字录入以及存储入库等步骤。其中图像扫描要使图像清晰,文字录入以及存储入库时要对干部人事档案电子文件进行安全加固确保其真是完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一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纸质档案存储资源消耗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原始纸质干部人事档案文件逐一扫描成电子图片,并记录此文件对应的档案号;

步骤s2,将文件对应的所有电子图片转换为pdf版式文件,并以档案号作为文件名;

步骤s3,将数字签名固化在pdf版式文件中形成电子签章;

步骤s4,将pdf版式文件存储到服务器端。

优选的,对扫描后的电子图片进行图像增强处理以抑制图片中的噪声。

优选的,对扫描后的电子图片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具体处理过程为:

步骤s101,对电子图片的每个像素点执行clahe操作,得到增强后的图像;

步骤s102,计算图片中各像素点的梯度,将梯度与噪声梯度阈值进行判断此像素点是否是噪声;

步骤s103,提取无噪声像素点处细节采用lee滤波器进行放大,并叠加到增强后的图像中,,作为图像增强处理后的电子图片输出。

优选的,数字签名具体过程包括:

步骤s301,将pdf文件进行处理形成摘要信息m1;

步骤s302,对摘要信息m1进行加密,形成数字签名n1,

步骤s303,通过国家授时中心获取数字签名时间t1,与摘要信息m1共同作为时间戳签名数据,对其计算得到摘要信息m2;

步骤s304,对摘要信息m2进行加密,形成时间戳签名n2,

步骤s305,将数字签名n1、时间戳签名n2以及签名时间t1与pdf绑定,实现数字签名。

优选的,采用分布式存储方式将pdf版式文件存储到多个服务器端。

优选的,采用ceph集群系统实现分布式存储。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其特征是,包括:

档案文件扫描模块,用于将原始纸质干部人事档案文件逐一扫描成电子图片,并记录此文件对应的档案号;

档案文件转换模块,用于将文件对应的所有电子图片转换为pdf版式文件,并以档案号作为文件名;

数字签名模块,用于将数字签名固化在pdf版式文件中形成电子签章;

存储模块,用于将pdf版式文件存储到服务器端。

优选的,档案文件扫描模块中,对扫描后的电子图片进行图像增强处理以抑制图片中的噪声。

优选的,档案文件扫描模块中,对扫描后的电子图片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具体处理过程为:

步骤s101,对电子图片的每个像素点执行clahe操作,得到增强后的图像;

步骤s102,计算图片中各像素点的梯度,将梯度与噪声梯度阈值进行判断此像素点是否是噪声;

步骤s103,提取无噪声像素点处细节采用lee滤波器进行放大,并叠加到增强后的图像中,作为图像增强处理后的电子图片输出。

优选的,数字签名模块中,数字签名具体过程包括:

步骤s301,将pdf文件进行处理形成摘要信息m1;

步骤s302,对摘要信息m1进行加密,形成数字签名n1,

步骤s303,通过国家授时中心获取数字签名时间t1,与摘要信息m1共同作为时间戳签名数据,对其计算得到摘要信息m2;

步骤s304,对摘要信息m2进行加密,形成时间戳签名n2,

步骤s305,将数字签名n1、时间戳签名n2以及签名时间t1与pdf绑定,实现数字签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方法,可实现纸质档案文件的数字化管理,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节约人力,并采用数字签名技术实现档案的安全性存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一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原始纸质干部人事档案文件逐一扫描成电子图片,并记录此文件对应的档案号;

档案文件扫描成电子图片时,普遍存在对比度动态范围窄小和受噪声污染等问题,为了使图片显示清晰以加强对其文字的识别能力,本实施例中对扫描后的电子图片进行图像增强处理,抑制图片中的噪声。具体处理过程为:

步骤s101,对电子图片的每个像素点执行clahe操作,得到增强后的图像;

clahe(有约束的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是全局对比度增强方法,它从整幅图片的视觉效果方面改善图像的质量。

步骤s102,计算图片中各像素点的梯度,将梯度与噪声梯度阈值进行判断此像素点是否是噪声;

步骤s103,提取无噪声像素点处细节采用lee滤波器进行放大,并叠加到增强后的图像中,作为图像增强处理后的电子图片输出。

步骤s2,将文件对应的所有电子图片转换为pdf版式文件,并以档案号作为文件名;

步骤s3,将数字签名固化在pdf版式文件中形成电子签章;

数字签名被认定为可靠的电子签名,具有与手写签名同等的法律效力。数字签名技术是对电子文件进行安全加固的核心技术,它可以保证信息传输的保密性、数据交换的完整性、发送信息的不可否认性、电子身份的确定性等。

具体过程包括:

步骤s301,将pdf文件进行处理形成摘要信息m1;

步骤s302,对摘要信息m1进行加密,形成数字签名n1,

步骤s303,通过国家授时中心获取数字签名时间t1,与摘要信息m1共同作为时间戳签名数据,对其计算得到摘要信息m2;

步骤s304,对摘要信息m2进行加密,形成时间戳签名n2,

步骤s305,将数字签名n1、时间戳签名n2以及签名时间t1与pdf绑定,实现数字签名。

步骤s4,将pdf版式文件存储到服务器端。

由于干部人事档案数据量很大,本实施例中采用分布式存储方式将pdf版式文件存储到多个服务器端,具体采用ceph集群系统实现分布式存储。

基于与上述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实施例为一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其包括:

档案文件扫描模块,用于将原始纸质干部人事档案文件逐一扫描成电子图片,并记录此文件对应的档案号;

档案文件转换模块,用于将文件对应的所有电子图片转换为pdf版式文件,并以档案号作为文件名;

数字签名模块,用于将数字签名固化在pdf版式文件中形成电子签章;

存储模块,用于将pdf版式文件存储到服务器端。

优选的,档案文件扫描模块中,对扫描后的电子图片进行图像增强处理以抑制图片中的噪声,具体处理过程为:

步骤s101,对电子图片的每个像素点执行clahe操作,得到增强后的图像;

步骤s102,计算图片中各像素点的梯度,将梯度与噪声梯度阈值进行判断此像素点是否是噪声;

步骤s103,提取无噪声像素点处细节采用lee滤波器进行放大,并叠加到增强后的图像中,作为图像增强处理后的电子图片输出。

数字签名模块中,数字签名具体过程包括:

步骤s301,将pdf文件进行处理形成摘要信息m1;

步骤s302,对摘要信息m1进行加密,形成数字签名n1,

步骤s303,通过国家授时中心获取数字签名时间t1,与摘要信息m1共同作为时间戳签名数据,对其计算得到摘要信息m2;

步骤s304,对摘要信息m2进行加密,形成时间戳签名n2,

步骤s305,将数字签名n1、时间戳签名n2以及签名时间t1与pdf绑定,实现数字签名。

综上实施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方法及系统,可实现纸质档案文件的数字化管理,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节约人力。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