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93839发布日期:2019-03-13 23:41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拍照技术在移动终端上的飞速发展,拍照效果随之取得了较大进步,因此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移动终端在日常生活或者外出旅游中随时随地进行拍照并分享。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数量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移动终端进行拍照,尤其是对人进行拍照,比如自拍。自拍时通常会开启美颜模式,目前的美颜算法研究主要集中在面部的磨皮、对五官的变形调整等。现有的五官调整所使用的交互方式基本都是通过滑竿调整变形程度,该种交互方式固定,无法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人脸参数调整方式固定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图像中目标人脸的初始人脸特征点,所述初始人脸特征点包括所述目标人脸的五官特征点和轮廓特征点;基于所述目标人脸的人脸特征点,生成初始人脸轮廓线,所述初始人脸轮廓线包括所述目标人脸的五官轮廓线和脸部轮廓线;显示初始人脸特征点标识和所述初始人脸轮廓线,所述初始特征点标识用于标记所述初始人脸特征点;接收用户的第一输入;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基于所述第一输入对应的目标人脸特征点标识,调整所述初始人脸轮廓线,输出第二图像。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图像中目标人脸的初始人脸特征点,所述初始人脸特征点包括所述目标人脸的五官特征点和轮廓特征点;第一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人脸的人脸特征点,生成初始人脸轮廓线,所述初始人脸轮廓线包括所述目标人脸的五官轮廓线和脸部轮廓线;显示模块,用于显示初始人脸特征点标识和所述初始人脸轮廓线,所述初始特征点标识用于标记所述初始人脸特征点;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第一输入;响应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基于所述第一输入对应的目标人脸特征点标识,调整所述初始人脸轮廓线,输出第二图像。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步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第一图像中目标人脸的初始人脸特征点,初始人脸特征点包括目标人脸的五官特征点和轮廓特征点;基于目标人脸的人脸特征点,生成初始人脸轮廓线,初始人脸轮廓线包括目标人脸的五官轮廓线和脸部轮廓线;显示初始人脸特征点标识和初始人脸轮廓线,初始特征点标识用于标记初始人脸特征点;接收用户的第一输入;响应于第一输入,基于第一输入对应的目标人脸特征点标识,调整初始人脸轮廓线,输出第二图像,能够实现用户可以对目标人脸进行自行调节,且并不局限于以滑竿的方式对人脸图像进行调节,实现交互方式的多样性,可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之二;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处理方法的图像预览界面交互界面;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基于目标人脸的人脸特征点标识调整方式示意图之一;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基于目标人脸的人脸特征点标识调整方式示意图之二;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基于第一人脸轮廓线调整方式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三角剖分变形算法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之三;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之四;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第一图像中目标人脸的初始人脸特征点。

初始人脸特征点包括目标人脸的五官特征点和轮廓特征点。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图像可以为预览界面上显示的预览图像,还可以为已经拍摄的图像。

步骤102:基于目标人脸的人脸特征点,生成初始人脸轮廓线。

其中,初始人脸轮廓线包括目标人脸的五官轮廓线和脸部轮廓线。

基于五官特征点生成五官轮廓线,基于轮廓特征点生成脸部轮廓线。目标人脸的五官轮廓线和脸部轮廓均用于瘦脸和对目标人脸进行美颜。

步骤103:显示初始人脸特征点标识和初始人脸轮廓线。

初始特征点标识用于标记初始人脸特征点。

在图像预览界面中显示初始人脸特征点和初始人脸轮廓线,初始人脸特征点和初始人脸轮廓线用于调整目标人脸。

步骤104:接收用户的第一输入。

用户可以对初始人脸特征点调整,该调整操作即为第一输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输入可以为点击操作、滑动操作、按压操作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步骤105:响应于第一输入,基于第一输入对应的目标人脸特征点标识,调整初始人脸轮廓线,输出第二图像。

当用户对初始人脸特征点调整后,则调整后的特征点为目标人脸特征点,基于目标人脸特征点标识调整初始人脸轮廓线,依据调整后的初始人脸轮廓线对第一图像中的目标人脸进行处理,生成第二图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第一图像中目标人脸的初始人脸特征点,初始人脸特征点包括目标人脸的五官特征点和轮廓特征点;基于目标人脸的人脸特征点,生成初始人脸轮廓线,初始人脸轮廓线包括目标人脸的五官轮廓线和脸部轮廓线;显示初始人脸特征点标识和初始人脸轮廓线,初始特征点标识用于标记初始人脸特征点;接收用户的第一输入;响应于第一输入,基于第一输入对应的目标人脸特征点标识,调整初始人脸轮廓线,输出第二图像,能够实现用户可以对目标人脸进行自行调节,且并不局限于以滑竿的方式对人脸图像进行调节,实现交互方式的多样性,可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参照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拍摄方法的流程图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拍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第一图像中目标人脸的初始人脸特征点。

初始人脸特征点包括目标人脸的五官特征点和轮廓特征点。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图像可以为预览界面上显示的预览图像,还可以为已经拍摄的图像。

步骤202:基于目标人脸的人脸特征点,通过二次样条插值拟合出初始人脸轮廓线。

其中,初始人脸轮廓线包括目标人脸的五官轮廓线和脸部轮廓线。

五官特征点通过二次样条插值拟合生成五官轮廓线,轮廓特征点通过二次样条插值生成脸部轮廓线。目标人脸的五官轮廓线和脸部轮廓均用于瘦脸和对目标人脸进行美颜。

步骤203:显示初始人脸特征点标识和初始人脸轮廓线。

初始特征点标识用于标记初始人脸特征点。

在图像预览界面中显示初始人脸特征点和初始人脸轮廓线,初始人脸特征点和初始人脸轮廓线用于调整目标人脸。

在显示初始人脸特征点标识和初始人脸轮廓线的同时,参照图3为图像处理方法的图像预览界面交互界面,在交互界面中显示多种调整方式,供用户选择。

步骤204:接收用户对目标人脸特征点标识的第一输入。

其中,目标人脸特征标识为用户移动的特征点。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输入可以为对目标人脸特征点标识的点击操作、长按操作、双击操作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步骤205:控制目标人脸特征点标识移动。

用户依据需要调整的方向,将目标人脸特征点表示进行移动,移动至用户需要的位置,移动目标人脸特征点标识实现对第一图像中目标人脸的处理。

例如:图4为基于目标人脸的人脸特征点标识调整方式示意图,且图中的目标人脸的人脸特征点标识为未被调整之前的示意图。图5为基于目标人脸的人脸特征点标识调整方式示意图,且图中的目标人脸特征点标识为调整后的示意图。

用户对图4中的人脸特征点标识进行调整,得到图5中的人脸特征点标识。

步骤206:获取接收第一输入前目标人脸特征点标识的第一位置。

确定对目标人脸特征标识移动前的第一位置,便于计算目标人脸特征标识的移动参数,生成移动后的目标人脸轮廓线。

当某一脸型的目标人脸特征点标识发生移动时,则脸型关键点的周边的点也会发生移动,则获取每个脸型关键点的目标位置信息和初始位置信息,依据各点的目标位置信息和初始位置信息确定各点的位置变化信息。

步骤207:获取第一输入的输入结束时目标人脸特征点标识的第二位置。

当检测到用户对目标人脸特征标识移动停止后,确定第二位置,依据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可以计算出目标人脸特征标识的移动参数,便于后续确定目标人脸轮廓线。

步骤208:采用三角剖分变形算法,基于除目标人脸特征点标识之外的所有初始人脸特征点标识、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生成目标人脸轮廓线。

采用三角剖分变形算法,生成目标人脸轮廓线。

具体地,基于初始人脸特征点标识和目标人脸特征点标识,使用三角剖分变形算法实现脸型调整。三角剖分变形算法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图7所示,实现从三角形a1a2a3区域变形到a1’a2’a3’区域,其中,a1a2a3为初始人脸特征点标识,a1’a2’a3’为变形后的目标人脸特征点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人脸轮廓线为用户调整后的轮廓线。

步骤209:将初始人脸轮廓线调整为目标人脸轮廓线,输出第二图像。

将初始人脸轮廓线调整为目标人脸轮廓线,依据目标人脸轮廓线对第一图像中的目标人脸进行处理,生成第二图像并输出。

依据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除目标人脸特征点标识之外的所有初始人脸特征点标识,采用三角剖分变形技术,对目标人脸图像进行调整,用户除了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通过滑竿对目标人脸进行调整之外,还可以通过调整目标人脸特征点标识进行调整,使得对于目标人脸的调整方式不为固定一种,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第一图像中目标人脸的初始人脸特征点,初始人脸特征点包括目标人脸的五官特征点和轮廓特征点;基于目标人脸的人脸特征点,生成初始人脸轮廓线,初始人脸轮廓线包括目标人脸的五官轮廓线和脸部轮廓线;显示初始人脸特征点标识和初始人脸轮廓线,初始特征点标识用于标记初始人脸特征点;接收用户的第一输入;响应于第一输入,基于第一输入对应的目标人脸特征点标识,调整初始人脸轮廓线,输出第二图像,能够实现用户可以对目标人脸进行自行调节,且并不局限于以滑竿的方式对人脸图像进行调节,还可以通过调整目标人脸特征点标识进行调整,实现交互方式的多样性,可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参照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获取第一图像中目标人脸的初始人脸特征点。

初始人脸特征点包括目标人脸的五官特征点和轮廓特征点。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图像可以为预览界面上显示的预览图像,还可以为已经拍摄的图像。

步骤302:基于目标人脸的人脸特征点,通过二次样条插值拟合出初始人脸轮廓线。

初始人脸轮廓线包括目标人脸的五官轮廓线和脸部轮廓线。

五官特征点通过二次样条插值拟合生成五官轮廓线,轮廓特征点通过二次样条插值生成脸部轮廓线。目标人脸的五官轮廓线和脸部轮廓均用于瘦脸和对目标人脸进行美颜。

步骤303:显示初始人脸特征点标识和初始人脸轮廓线。

初始特征点标识用于标记初始人脸特征点。

在图像预览界面中显示初始人脸特征点和初始人脸轮廓线,初始人脸特征点和初始人脸轮廓线用于调整目标人脸。

步骤304: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人脸轮廓线。

第一人脸轮廓线为目标人脸的五官或脸部的完整轮廓线。

用户可以在图像预览界面中依据初始人脸轮廓线划出一条调整后的第一人脸轮廓线,用户还可以在图像预览界面中第一人脸轮廓线的半边的轮廓线,依据镜像原理,将半边的人脸轮廓线生成完整的第一人脸轮廓线。

步骤305:通过三角剖分变形处理,基于第一人脸轮廓线,调整初始人脸轮廓线,输出第二图像。

如图6所示,为基于第一人脸轮廓线调整方式示意图,虚线表示初始人脸轮廓线,实线标识第一人脸轮廓线。由于第一人脸轮廓线与初始人脸轮廓线不完全一致,依据第一人脸轮廓线和初始人脸轮廓线确定调整参数,基于调整参数对第初始人脸轮廓线进行调整,并将第一图像调整为第二图像并输出。

用户可以在人脸图像调整的方式上,不局限于现有技术中的滑竿调整的单一调整方式,还可以在图像预览界面中画出用户需要的第一人脸轮廓线,并依据第一轮廓线对图像进行处理。除了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人脸轮廓曲线之外,还可以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二人脸轮廓线,第二人脸轮廓线为目标人脸的五官或脸部的局部轮廓线;基于第二人脸轮廓线,通过二次样条插值拟合出第三人脸轮廓线,第二人脸轮廓线和第三人脸轮廓线组成目标人脸的五官或脸部的完整轮廓线;通过三角剖分变形处理,基于第二人脸轮廓线和第三人脸轮廓线,调整初始人脸轮廓线。

输入的第二人脸轮廓曲线为局部轮廓线,则通过二次样条插值拟合出第三人脸轮廓线,第二人脸轮廓线和第三人脸轮廓线组成完整的轮廓线,用户仅需要输入部分的人脸轮廓线,即可完成对目标人脸进行处理,无需用户输入完整的人脸轮廓线,使得用户的操作更加简便。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第一图像中目标人脸的初始人脸特征点,初始人脸特征点包括目标人脸的五官特征点和轮廓特征点;基于目标人脸的人脸特征点,生成初始人脸轮廓线,初始人脸轮廓线包括目标人脸的五官轮廓线和脸部轮廓线;显示初始人脸特征点标识和初始人脸轮廓线,初始特征点标识用于标记初始人脸特征点;接收用户的第一输入;响应于第一输入,基于第一输入对应的目标人脸特征点标识,调整初始人脸轮廓线,输出第二图像,能够实现用户可以对目标人脸进行自行调节,且并不局限于以滑竿的方式对人脸图像进行调节,还可以在图像预览界面中划出用户需要的第一人脸轮廓线,并依据第一轮廓线对图像进行处理,实现交互方式的多样性,可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参照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之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获取第一图像中目标人脸的初始人脸特征点。

初始人脸特征点包括目标人脸的五官特征点和轮廓特征点。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图像可以为预览界面上显示的预览图像,还可以为已经拍摄的图像。

步骤402:基于目标人脸的人脸特征点,通过二次样条插值拟合出初始人脸轮廓线。

初始人脸轮廓线包括目标人脸的五官轮廓线和脸部轮廓线。

五官特征点通过二次样条插值拟合生成五官轮廓线,轮廓特征点通过二次样条插值生成脸部轮廓线。目标人脸的五官轮廓线和脸部轮廓均用于瘦脸和对目标人脸进行美颜。

步骤403:显示初始人脸特征点标识和初始人脸轮廓线。

初始特征点标识用于标记初始人脸特征点。

在图像预览界面中显示初始人脸特征点和初始人脸轮廓线,初始人脸特征点和初始人脸轮廓线用于调整目标人脸。

步骤404:接收用户在第一图像上的按压子输入和滑动子输入。

当用户需要对目标人脸进行瘦脸处理时,用户可以用手指按压目标人脸附近的屏幕,即对目标人脸中的需要调整的区域进行按压,并基于按压区域进行滑动。

例如:当按压操作停止后,从按压操作的按压点坐标开始,画一个箭头,用户还可以从按压操作的按压点坐标开始,画一个弧线。

步骤405:确定按压子输入的目标调整区域。

获取按压子输入的按压点坐标;将以按压点坐标为中心的第一半径范围内容的图像区域确定为目标调整区域;其中,第一半径的取值与按压子输入的按压时长正相关。

具体地,按压操作时间越长,目标调整区域越大,对目标调整区域的确定具体为:确定按压操作的按压点坐标;以按压点坐标为中心,按照第一边境范围内容的图像区域确定为目标调整区域,即基于单位时长内第一半径和按压操作的按压时长,逐渐扩大按压区域;当检测到按压操作停止后,将扩大后的按压区域确定为目标调整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上述按压操作时间越长,则目标调整区域越大以外,还可以为依据按压操作的按压力度,即按压力度越大,则目标调整区域越大,本发明实施例对次不作具体限制。

步骤406:将目标调整区域中的所有人脸特征点标识确定为目标人脸特征点标识。

由于目标调整区域中包括多个人脸特诊点标识,将目标调整区域中的所有人脸特点标识确定为目标人脸特征点标识,即仅对目标调整区域中的目标人脸特征点标识进行调整。

步骤407:获取滑动子输入的滑动方向。

当滑动子输入为箭头时,箭头的滑动方向代表脸型的调整方向。

步骤408:获取滑动轨迹的轨迹长度或者按压子输入的按压时长。

箭头的长度代表了瘦脸的程度,当滑动轨迹为弧线时,则确定划线的滑动方向和滑动长度。

除了将箭头的长度作为瘦脸的程度之外,还可以获取按压时长,依据按压时长确定瘦脸程度。

步骤409:根据滑动方向,确定调整方向。

当滑动轨迹为箭头时,则箭头的方向为调整方向,当滑动轨迹为曲线时,则滑动方向为调整方向。

步骤410:根据轨迹长度或者按压时长,确定调整程度。

例如:当滑动轨迹为箭头时,箭头的长度代表了调整程度。除了将箭头的长度作为瘦脸的程度之外,还可以获取按压时长,依据按压时长确定调整程度。

步骤411:通过三角剖分变形处理,基于目标人脸特征点标识、调整方向和调整程度,调整初始人脸轮廓线,输出第二图像。

例如:调整方向为向内调整,调整程度为1,则对目标人脸的目标调整区域向内调整1的程度,调整后的图像为第二图像。

用户可以在人脸图像调整的方式上,不局限于现有技术中的滑竿调整的单一调整方式,还可以在图像预览界面中依据按压时长和按压点坐标确定目标调整区域,并输入箭头或者曲线,实现对目标人脸的调整,使得对于人脸的调整方式为多样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第一图像中目标人脸的初始人脸特征点,初始人脸特征点包括目标人脸的五官特征点和轮廓特征点;基于目标人脸的人脸特征点,生成初始人脸轮廓线,初始人脸轮廓线包括目标人脸的五官轮廓线和脸部轮廓线;显示初始人脸特征点标识和初始人脸轮廓线,初始特征点标识用于标记初始人脸特征点;接收用户的第一输入;响应于第一输入,基于第一输入对应的目标人脸特征点标识,调整初始人脸轮廓线,输出第二图像,能够实现用户可以对目标人脸进行自行调节,且并不局限于以滑竿的方式对人脸图像进行调节,还可以在图像预览界面中依据按压时长和按压点坐标确定目标调整区域,并输入箭头或者曲线,实现交互方式的多样性,可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参照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包括:第一获取模块501,用于获取第一图像中目标人脸的初始人脸特征点,所述初始人脸特征点包括所述目标人脸的五官特征点和轮廓特征点;第一生成模块502,用于基于所述目标人脸的人脸特征点,生成初始人脸轮廓线,所述初始人脸轮廓线包括所述目标人脸的五官轮廓线和脸部轮廓线;显示模块503,用于显示初始人脸特征点标识和所述初始人脸轮廓线,所述初始特征点标识用于标记所述初始人脸特征点;接收模块504,用于接收用户的第一输入;响应模块505,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基于所述第一输入对应的目标人脸特征点标识,调整所述初始人脸轮廓线,输出第二图像。

优选地,所述第一生成模块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目标人脸的人脸特征点,通过二次样条插值拟合出初始人脸轮廓线。

优选地,所述接收模块包括:第一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对目标人脸特征点标识的第一输入;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用户的第一输入之后,还包括: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目标人脸特征点标识移动;第一调整模块,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输入对应的目标人脸特征点标识,调整所述初始人脸轮廓线,包括: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接收所述第一输入前所述目标人脸特征点标识的第一位置;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输入的输入结束时所述目标人脸特征点标识的第二位置;第二生成模块,用于采用三角剖分变形算法,基于除所述目标人脸特征点标识之外的所有初始人脸特征点标识、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生成目标人脸轮廓线;第二调整模块,用于将所述初始人脸轮廓线调整为所述目标人脸轮廓线。

优选地,所述接收模块包括:第二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人脸轮廓线,所述第一人脸轮廓线为所述目标人脸的五官或脸部的完整轮廓线;所述第一调整模块包括:第一调整子模块,用于通过三角剖分变形处理,基于所述第一人脸轮廓线,调整所述初始人脸轮廓线。

优选地,所述接收模块包括:第二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二人脸轮廓线,所述第二人脸轮廓线为所述目标人脸的五官或脸部的局部轮廓线;所述第一调整模块包括:拟合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人脸轮廓线,通过二次样条插值拟合出第三人脸轮廓线,所述第二人脸轮廓线和所述第三人脸轮廓线组成所述目标人脸的五官或脸部的完整轮廓线;第二调整子模块,用于通过三角剖分变形处理,基于所述第二人脸轮廓线和所述第三人脸轮廓线,调整所述初始人脸轮廓线。

优选地,所述接收模块包括:第三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在所述第一图像上的按压子输入和滑动子输入;所述响应模块包括: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按压子输入的目标调整区域;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调整区域中的所有人脸特征点标识确定为目标人脸特征点标识;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滑动子输入的滑动方向;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滑动轨迹的轨迹长度或者所述按压子输入的按压时长;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滑动方向,确定调整方向;第四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轨迹长度或者所述按压时长,确定调整程度;第三调整子模块,用于通过三角剖分变形处理,基于所述目标人脸特征点标识、所述调整方向和所述调整程度,调整所述初始人脸轮廓线。

优选地,所述第一确定子模块包括:第三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按压子输入的按压点坐标;第五确定子模块,用于将以所述按压点坐标为中心的第一半径范围内容的图像区域确定为目标调整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半径的取值与所述按压子输入的按压时长正相关。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能够实现图1至图4的方法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第一图像中目标人脸的初始人脸特征点,初始人脸特征点包括目标人脸的五官特征点和轮廓特征点;基于目标人脸的人脸特征点,生成初始人脸轮廓线,初始人脸轮廓线包括目标人脸的五官轮廓线和脸部轮廓线;显示初始人脸特征点标识和初始人脸轮廓线,初始特征点标识用于标记初始人脸特征点;接收用户的第一输入;响应于第一输入,基于第一输入对应的目标人脸特征点标识,调整初始人脸轮廓线,输出第二图像,能够实现用户可以对目标人脸进行自行调节,且并不局限于以滑竿的方式对人脸图像进行调节,实现交互方式的多样性,可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参照图11,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移动终端6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601、网络模块602、音频输出单元603、输入单元604、传感器605、显示单元606、用户输入单元607、接口单元608、存储器609、处理器610、以及电源611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1中示出的移动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移动终端的限定,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以及计步器等。

处理器610,用于获取第一图像中目标人脸的初始人脸特征点,所述初始人脸特征点包括所述目标人脸的五官特征点和轮廓特征点;基于所述目标人脸的人脸特征点,生成初始人脸轮廓线,所述初始人脸轮廓线包括所述目标人脸的五官轮廓线和脸部轮廓线;显示初始人脸特征点标识和所述初始人脸轮廓线,所述初始特征点标识用于标记所述初始人脸特征点;接收用户的第一输入;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基于所述第一输入对应的目标人脸特征点标识,调整所述初始人脸轮廓线,输出第二图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第一图像中目标人脸的初始人脸特征点,初始人脸特征点包括目标人脸的五官特征点和轮廓特征点;基于目标人脸的人脸特征点,生成初始人脸轮廓线,初始人脸轮廓线包括目标人脸的五官轮廓线和脸部轮廓线;显示初始人脸特征点标识和初始人脸轮廓线,初始特征点标识用于标记初始人脸特征点;接收用户的第一输入;响应于第一输入,基于第一输入对应的目标人脸特征点标识,调整初始人脸轮廓线,输出第二图像,能够实现用户可以对目标人脸进行自行调节,且并不局限于以滑竿的方式对人脸图像进行调节,实现交互方式的多样性,可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射频单元60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具体的,将来自基站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6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单元6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单元60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

移动终端通过网络模块602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如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

音频输出单元603可以将射频单元601或网络模块602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609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603还可以提供与移动终端6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603包括扬声器、蜂鸣器以及受话器等。

输入单元604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输入单元6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unit,gpu)6041和麦克风6042,图形处理器6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606上。经图形处理器604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609(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射频单元601或网络模块602进行发送。麦克风6042可以接收声音,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射频单元601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

移动终端600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605,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606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移动终端6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606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移动终端姿态(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传感器605还可以包括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传感器、分子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单元606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606可包括显示面板6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6061。

用户输入单元607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移动终端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用户输入单元607包括触控面板6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6072。触控面板607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6071上或在触控面板6071附近的操作)。触控面板6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610,接收处理器61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6071。除了触控面板6071,用户输入单元607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607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6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触控面板6071可覆盖在显示面板6061上,当触控面板607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61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61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606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11中,触控面板6071与显示面板606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移动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6071与显示面板6061集成而实现移动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接口单元608为外部装置与移动终端600连接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接口单元608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移动终端60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移动终端600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存储器6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6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6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610是移动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移动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609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609内的数据,执行移动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移动终端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6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6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610中。

移动终端6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611(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611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6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另外,移动终端600包括一些未示出的功能模块,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610,存储器609,存储在存储器609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61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610执行时实现上述图像处理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图像处理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