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0989发布日期:2019-03-27 10:47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显示技术的迅速发展,具备便携、易收纳等特点的显示装置日益受到青睐,比如,用于实现无纸化会议的桌面一体电脑。为了方便使用,现有应用到桌面的桌面一体电脑常常被划分为显示区、输入区等不同区域。然而,当想要改变显示区的呈现角度时,其他区域极易被连带翘起,稳定性极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解决在改变显示屏幕的角度可变区的呈现角度时,角度不变区极易被连带翘起的问题。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幕和卡合结构,其中,显示屏幕包括弯折区和与弯折区连接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可利用弯折区进行弯折,卡合结构用于卡合显示屏幕的第二端部,以使第二端部能够在第一端部的弯折过程中固定。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卡合结构包括控制模块、传动模块和伸缩模块,传动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和伸缩模块连接,其中,传动模块用于传递控制模块和伸缩模块之间的作用力,伸缩模块的工作状态包括伸展状态和压缩状态,处于伸展状态的伸缩模块与显示屏幕的第二端部卡合,处于压缩状态的伸缩模块与显示屏幕的第二端部分离,控制模块用于输出控制力,以控制切换伸缩模块的工作状态。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传动模块包括至少一个传动单元,伸缩模块包括与至少一个传动单元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伸缩单元,任一传动单元分别与对应的伸缩单元和控制模块连接。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传动模块包括第一传动单元和第二传动单元,伸缩模块包括第一伸缩单元和第二伸缩单元,第一传动单元分别与第一伸缩单元和控制模块连接,第二传动单元分别与第二伸缩单元和控制模块连接。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伸缩单元和第二伸缩单元的工作状态相同,并且控制模块同步控制切换第一伸缩单元和第二伸缩单元的工作状态。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处于伸展状态的第一伸缩单元和第二伸缩单元分别卡合到显示屏幕的第二端部的斜对角预设区域。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传动模块包括柔性连接单元,柔性连接单元的第一端部与控制模块连接,柔性连接单元的第二端部与伸缩模块连接。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传动模块进一步包括拓展连接单元,拓展连接单元包括贯穿槽,柔性连接单元设置于拓展连接单元的贯穿槽内,并与所述拓展连接单元活动连接。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伸缩模块包括弹性连接单元和卡合单元,传动模块与伸缩模块连接的端部穿过弹性连接单元,并与卡合单元连接。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控制模块包括控制部和与控制部连接的固定部,固定部与传动模块连接,控制部控制固定部带动传动模块运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控制模块进一步包括弹性控制单元,弹性控制单元与控制部连接并位于控制部和传动模块之间,弹性控制单元控制控制部的行程位移。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显示屏幕的第一端部的厚度小于第二端部的厚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将卡合结构卡合固定到显示屏幕的第二端部(即角度不变区)的方式,避免了当显示屏幕的第一端部(即角度可变区)改变呈现角度时,第二端部会发生翘起的现象,从而保证了显示屏幕的第二端部的稳定性。此外,通过在卡合结构中设置多个传动单元(即第一传动单元和第二传动单元),并且限定传动单元的延伸长度和延伸形状均不相同的方式,实现了将伸缩模块固定到显示屏幕的第二端部(即角度不变区)的不同位置的目的,进而增加了固定的稳定性,进一步有效防止了显示屏幕的第二端部(即角度不变区)出现翘起或者滑脱的情况。更进一步地,通过将卡合结构中的多个传动单元共同固定到同一控制模块的方式,使同一控制模块能够同时联动控制两个伸缩模块,从而进一步简化了卡合结构的操作步骤,进而进一步简化了显示装置的拆装。

附图说明

图1a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卡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卡合结构的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c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卡合结构的传动模块和伸缩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将卡合结构应用到显示屏体和屏体承载结构之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b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包括卡合结构的屏体承载结构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c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包括卡合结构的屏体承载结构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d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包括卡合结构的屏体承载结构的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a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卡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卡合结构应用于需要进行卡合固定的待固定物,其中,待固定物包括弯折区以及与弯折区连接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可利用所述弯折区实现弯折,第二端部无需进行弯折操作。也就是说,第一端部为角度可变区,角度可变区指的是呈现角度能够改变的区域,即需要具备弯折或者旋转能力的区域;第二端部为角度不变区,角度不变区指的是呈现角度不需改变的区域。

比如,待固定物为需要固定到桌面的预设位置的显示屏幕,其中,显示屏幕包括显示区、输入区等区域,显示区的呈现角度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改变,即显示区为角度可变区(即第一端部),输入区的呈现角度不需要改变,即输入区为角度不变区(即第二端部),显示区和输入区之间的连接区域即为弯折区。并且,在显示屏幕的输入区(即角度不变区,第二端部)的预设位置开设有能够被卡合结构的伸缩模块卡合的孔或凹槽,更优选地,在桌面的预设位置,亦开设有能够被卡合结构的伸缩模块卡合的孔或凹槽。

应当理解,在待固定物的弯折区中,既可以通过转轴等结构来实现角度可变区(即第一端部)的角度变换,即,角度可变区借助于转轴等结构与其他区域实现连接;又可以借助区域本身的弯折柔韧性来实现角度可变区的角度变换,比如,角度可变区和角度不变区仅在功能上被划分为不同区域,而在物理意义上,角度可变区和角度不变区被集成到一张显示屏幕上,但是该显示屏幕为能够实现弯折的柔性显示屏幕。

如图1a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卡合结构1包括传动模块11、控制模块12和伸缩模块13,传动模块11与控制模块12和伸缩模块13分别连接,也就是说,控制模块12利用传动模块11间接与伸缩模块13连接,其中,传动模块11用于传递控制模块12和伸缩模块13之间的作用力,伸缩模块13的工作状态包括伸展状态和压缩状态,处于伸展状态的伸缩模块13与待固定物的第二端部卡合,处于压缩状态的伸缩模块13与待固定物的第二端部分离,控制模块12用于输出控制力,以通过传动模块11的传递作用来控制切换伸缩模块13的工作状态。应当理解,传动模块11传递的作用力包括控制模块12输出的控制力。

具体地,传动模块11包括第一传动单元111和第二传动单元112,第一传动单元111和第二传动单元112均为线型结构,其中,线型结构指的是呈直线或折线或曲线形状延伸的结构,并且第一传动单元111和第二传动单元112相对排布。具体地,第一传动单元111包括第一柔性连接单元1112和第一拓展连接单元1111,第一拓展连接单元1111为刚性壳结构或为弹簧套结构,即,第一拓展连接单元1111包括贯穿槽,第一柔性连接单元1112设置于第一拓展连接单元1111的贯穿槽内,并且第一拓展连接单元1111的延伸长度小于第一柔性连接单元1112的延伸长度,以实现活动连接,即可施加作用力在第一柔性连接单元1112,即可实现第一柔性连接单元1112在第一拓展连接单元1111内的位移,即第一柔性连接单元1112能够在第一拓展连接单元1111内实现位移,同样地,第二传动单元112包括第二柔性连接单元1122和第二拓展连接单元1121,第二拓展连接单元1121亦为刚性壳结构或为弹簧套结构,即,第二拓展连接单元1121亦包括贯穿槽,第二柔性连接单元1122设置于第二拓展连接单元1121的贯穿槽内,并且第二拓展连接单元1121的延伸长度小于第二柔性连接单元1122的延伸长度,以实现活动连接,即可施加作用力在第二柔性连接单元1122,即可实现第二柔性连接单元1122在第二拓展连接单元1121内的位移,即第二柔性连接单元1122能够在第二拓展连接单元1121内实现位移。

控制模块12包括控制部121、与控制部121连接的两个固定部122以及与控制部121连接并位于控制部121与传动模块11之间的弹性控制单元123,控制部121用于输出控制力,固定部122用于与传动模块11连接,弹性控制单元123用于将处于第一状态的控制模块12回弹至第二状态,即,弹性控制单元123用于控制控制部121的行程位移。其中,第一状态指的是控制模块12的控制输出态,即控制模块12的控制部121输出控制力的状态,第二状态指的是控制模块12的无控制输出态,即控制模块12的控制部121没有输出控制力的状态。具体地,控制部121和固定部122均为条形结构,两个固定部122分别固定到控制部121延伸方向的两端,并且垂直于控制部121设置,弹性控制单元123设置在控制部121上并位于两固定部122之间。

伸缩模块13包括弹性连接单元131和卡合单元132,其中,弹性连接单元131为中空弹簧结构,传动模块11与伸缩模块13连接的端部穿过弹性连接单元131,并与卡合单元132连接。

图1b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卡合结构的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c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卡合结构的传动模块和伸缩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b所示,在控制模块12的固定部122远离控制部121的端部开设有承载孔1221以及与承载孔1221贯穿连接的贯穿孔1222,贯穿孔1222与承载孔1221贯穿相连,并且贯穿孔1222贯穿延伸至固定部122的外侧表面。

如图1c所示,在传动模块11的第一传动单元111中,第一柔性连接单元1112与控制模块12连接的端部(即第一端部)设置有卡合柱11121,第一柔性连接单元1112的第二端部与同侧的伸缩模块13相连接;同样地,在传动模块11的第二传动单元112中,第二柔性连接单元1122与控制模块12连接的端部(即第一端部)亦设置有卡合柱11221,第二柔性连接单元1122的第二端部与同侧的伸缩模块13相连接。其中,卡合柱11121和卡合柱11221均能够与控制模块12中的对应位置的承载孔1221相卡合,并且第一柔性连接单元1112和第二柔性连接单元1122均能够借助控制模块12中的贯穿孔1222与控制模块12贯穿连接。

在实际制备过程中,首先将两个伸缩模块13的弹性连接单元131分别套入传动模块11的第一传动单元111与伸缩模块13相连接的端部、以及第二传动单元112与伸缩模块13相连接的端部,然后再分别使两个伸缩模块13的卡合单元132与第一传动单元111与伸缩模块13相连接的端部、以及第二传动单元112与伸缩模块13相连接的端部固定连接;然后将控制模块12中的弹性控制单元123组装到控制部121的预设位置;最后将组装完毕的卡合结构1放置到需要进行卡合固定的待固定物的预设位置即可。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当卡合结构1与待固定物卡合时,传动模块11的卡合柱11121和卡合柱11221分别与控制模块12中的对应位置的承载孔1221卡合,伸缩模块13远离控制模块12的端部与待固定物的角度不变区卡合;当按下控制模块12的控制部121时,借助控制模块12与传动模块11之间的连接关系,位于控制部121内侧的固定部122会带动传动模块11的第一柔性连接单元1112和第二柔性连接单元1122进行拉伸操作,又由于第一柔性连接单元1112和第二柔性连接单元1122的长度固定,因此,会使第一柔性连接单元1112与伸缩模块13连接的端部、以及第二柔性连接单元1122与伸缩模块13连接的端部沿靠近控制模块12的方向缩进(即发生位移),从而带动伸缩模块13向靠近控制模块12的方向缩进(即发生位移),进行缩进操作后的伸缩模块13能够脱离与待固定物的角度不变区(图中未示出)的卡合,至此,实现了卡合结构1与所卡合的待固定物的分离。

当想要实现卡合结构1与待固定物的再次卡合时,只需将待固定物放置到对应的位置后,松开控制模块12的控制部121,失去按压力的控制部121借助弹性控制单元123的弹性作用力返回按压前的初始位置(即发生弹性位移),返回按压前的初始位置的控制部121不再对第一柔性连接单元1112和第二柔性连接单元1122进行拉伸操作,又由于伸缩模块13中的弹性连接单元131不再受到拖拽力,则弹性连接单元131恢复初始状态(即未按下控制模块12时的状态),恢复初始状态的弹性连接单元131带动伸缩模块13中的卡合单元132以及第一柔性连接单元1112和第二柔性连接单元1122向远离控制模块12的方向移动,从而最终使伸缩模块13中的卡合单元132再次与对应的待固定物的角度不变区实现卡合。

需要说明的是,当卡合结构1与待固定物的第二端部(即角度不变区)卡合时,未被卡合结构1卡合的第一端部(即角度可变区)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改变自身的呈现角度,又由于卡合结构1的卡合固定作用,在第一端部改变自身的呈现角度时,借助待固定物的弯折区与第一端部连接的第二端部不会被连带翘起,从而保证了第二端部的稳定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卡合结构,借助传动模块、控制模块以及伸缩模块之间的联动配合,实现了对待固定物的快速卡合拆装。需要说明的是,当显示装置中的显示屏幕包括弯折区和与所述弯折区连接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并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卡合结构应用到该显示装置中时,通过将卡合结构卡合固定到显示屏幕的第二端部(即角度不变区)的方式,避免了当显示屏幕的第一端部(即角度可变区)改变呈现角度时,第二端部会发生翘起的现象,从而保证了显示屏幕的第二端部的稳定性。此外,通过在卡合结构中设置多个传动单元(即第一传动单元和第二传动单元),并且限定传动单元的延伸长度和延伸形状均不相同的方式,实现了将伸缩模块固定到显示屏幕的第二端部(即角度不变区)的不同位置的目的,进而增加了固定的稳定性,进一步有效防止了显示屏幕的第二端部(即角度不变区)出现翘起或者滑脱的情况。更进一步地,通过将卡合结构中的多个传动单元共同固定到同一控制模块的方式,使同一控制模块能够同时联动控制两个伸缩模块,从而进一步简化了卡合结构的操作步骤。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2不包括弹性控制单元123,那么,当松开控制模块12的控制部121时,失去按压力的控制部121可以借助其他拨动结构等恢复至初始位置,也就是说,只要控制部121能够恢复至初始位置即可,本发明实施例对拨动结构的具体结构不进行统一限定。

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对控制模块12的控制,包括按下以及松开等动作,既可以是用户手动完成,亦可以是借助于其他电子按钮完成,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统一限定。

优选地,柔性连接单元为柔性绳。

需要说明的是,当拓展连接单元为刚性壳结构时,柔性连接单元(即第一柔性连接单元1112和第二柔性连接单元1122)外围的拓展连接单元(即第一拓展连接单元1111和第二拓展连接单元1121)能够充分保证卡合结构的稳定性,避免柔性连接单元在拉伸过程中脱离预设活动轨道,甚至出现卡死的现象。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所提及的传动模块11中,柔性连接单元的外围亦可以不被拓展连接单元包覆,即传动模块11借助柔性连接单元即可实现传动。

更优选地,柔性连接单元外围包覆弹簧套结构,即拓展连接单元为弹簧套结构,同样地,柔性连接单元借助两端设置的卡合柱来实现与弹簧套结构的卡合限位。应当理解,与拓展连接单元为刚性壳结构相比,当拓展连接单元为弹簧套结构时,能够有效降低柔性连接单元的摩擦力,从而使控制模块12输出的控制力能够更加高效的传递至伸缩模块13。

需要说明的是,卡合结构1中的传动模块11所包括的传动单元的具体数量以及各传动单元的具体位置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只要能够实现稳定卡合的目的即可,本发明对此不进行统一限定。

更优选地,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待固定物的第一端部(即角度可变区)的厚度小于第二端部(即角度不变区)的厚度。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厚度相同或者第一端部的厚度大于第二端部的厚度相比,厚度较大的第二端部能够为卡合结构的卡合提供更大的支撑力,进而能够增大卡合结构与第二端部之间的卡合稳定性。

图2a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将卡合结构应用到显示屏体和屏体承载结构之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2a所示,图2a为将卡合结构1应用到显示屏体3和屏体承载结构2之间,以实现将显示屏体3卡合到屏体承载结构2之中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其中,显示屏体3包括相互连接的两块显示屏幕,即第一显示屏幕31和第二显示屏幕32,并且第一显示屏幕31能够实现不同角度的弯折甚至折叠(即角度可变区),第二显示屏幕32不需要进行弯折或折叠(即角度不变区),连接第一显示屏幕31和第二显示屏幕32的可弯折区域为弯折区,屏体承载结构2包括但不限于为用于承载显示屏体3的承载桌面等结构。

具体地,屏体承载结构2包括承载本体21和盖板22,承载本体21的上表面(如图2a所示方位的上表面)的预设位置处开设有能够容纳显示屏体3的凹槽,承载本体21的下表面(如图2a所示方位的下表面)的预设位置处开设有能够容纳卡合结构1的凹槽,并且,在承载本体21与显示屏体3和卡合结构1的对应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卡合孔211、第二卡合孔212和第三卡合孔213,其中,第一卡合孔211用于与卡合结构1的控制模块12的控制部121卡合,第二卡合孔212和第三卡合孔213用于与卡合结构1的伸缩模块13卡合,并且伸缩模块13借助于第二卡合孔212和第三卡合孔213卡合固定到显示屏体3的第一显示屏幕31的侧表面的卡合孔311中,从而实现卡合固定显示屏体3和屏体承载结构2的目的。

图2b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包括卡合结构的屏体承载结构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a和图2b所示可得知,盖板22包括第一盖板221、第二盖板222和第三盖板223,其中,第一盖板221用于覆盖卡合结构1中的第一传动单元111和与第一传动单元111同侧的伸缩模块13,第二盖板222用于覆盖卡合结构1中的控制模块12,第三盖板223用于覆盖卡合结构1中的第二传动单元112和与第二传动单元112同侧的伸缩模块13。

图2c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包括卡合结构的屏体承载结构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图2d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包括卡合结构的屏体承载结构的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如图2a至图2d所示,当不利用卡合结构1将显示屏体3和屏体承载结构2进行卡合固定时,如果用户弯折第二显示屏幕32来改变第二显示屏幕32的显示视角,与第二显示屏幕32连接的第一显示屏幕31会翘起,从而使第一显示屏幕31受到不良影响,进而降低用户的体验好感度。相对地,当利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提及的卡合结构1将显示屏体3的第一显示屏幕31卡合固定到屏体承载结构2时,有效避免了在第一显示屏幕31被折弯时,第二显示屏幕32翘起的现象。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屏幕31为矩形平板结构,卡合结构1的两个伸缩模块分别对应设置到第一显示屏幕31的一斜对角附近的预设区域,能够进一步增加卡合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降低第一显示屏幕31翘起的几率。

继续参照图2a至图2d,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将卡合结构1应用到显示屏体3和屏体承载结构2之间,以轻松实现显示屏体3的第一显示屏幕31与屏体承载结构2的卡合固定或分离的使用方法如下所述。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初始状态为显示屏体3的第一显示屏幕31与屏体承载结构2借助卡合结构1卡合固定,当想要取出显示屏体3,即,使显示屏体3的第一显示屏幕31与屏体承载结构2实现分离时,首先需要按下卡合结构1的控制模块,按下的控制模块会沿靠近控制模块的方向拉拽传动模块,从而与传动模块连接的伸缩模块被拉出屏体承载结构2中的第二卡合孔212和第三卡合孔213,此时,解除了卡合结构1与显示屏体3的第一显示屏幕31的卡合关系,从而实现显示屏体3与屏体承载结构2的分离。

相对地,如果想要借助卡合结构1再次将显示屏体3与屏体承载结构2卡合固定时,只需将显示屏体3的第一显示屏幕31与屏体承载结构2、卡合结构1的位置对准,然后向靠近屏体承载结构2的方向按压显示屏体3的第一显示屏幕31,待显示屏体3的第一显示屏幕31的卡合孔311与卡合结构1的伸缩模块卡合后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屏体所包括的显示屏幕的数量不局限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提及的两块,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统一限定。

又比如,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显示屏体包括一块显示屏幕,该显示屏幕为具备弯折能力的柔性显示屏幕,该柔性显示屏幕被划分为角度可变区和角度不变区,并且在角度不变区的预设位置开设有能够容纳卡合结构的伸缩模块的卡合单元的孔或者凹槽。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当卡合结构中的卡合单元与角度不变区的预设位置开设的孔或者凹槽卡合固定时,柔性显示屏幕的角度不变区能够被卡合结构卡合固定,从而避免了当柔性显示屏幕的角度可变区弯折或者折叠时,角度不变区翘起的情况,此外,由于卡合结构的卡合固定作用,角度可变区的弯折操作不会引起柔性显示屏幕的偏移或滑脱现象,进而保证了弯折稳定性;当卡合结构中的卡合单元与角度不变区的预设位置开设的孔或者凹槽分离时,即柔性显示屏幕脱离卡合结构的卡合固定。

优选地,显示屏幕的第一端部(即角度可变区)的厚度小于第二端部(即角度不变区)的厚度。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厚度相同或者第一端部的厚度大于第二端部的厚度相比,厚度较大的第二端部能够为卡合结构的卡合提供更大的支撑力,进而能够增大卡合结构与第二端部之间的卡合稳定性,从而增大卡合结构与显示屏幕之间的卡合稳定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卡合结构中的伸缩模块包括第一伸缩单元和第二伸缩单元,第一伸缩单元和第二伸缩单元分别卡合到显示屏幕的第二端部的斜对角预设区域。需要说明的是,斜对角预设区域指的是,第一伸缩单元和第二伸缩单元所卡合的位置,既不同侧又不在水平线方向或垂直线方向共线。比如,第二端部为矩形板状结构,那么,斜对角预设区域指的是矩形结构的任一斜对角的预设范围。应当理解,将第一伸缩单元和第二伸缩单元分别卡合到显示屏幕的第二端部的斜对角预设区域内,能够进一步提高卡合结构的卡合稳定性,从而进一步防止显示屏幕的第二端部与卡合结构滑脱的现象。

优选地,上述实施例中所提及的显示屏体3和卡合结构1为显示装置的组成部分,即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体3和卡合结构1。该显示装置包括但不限于为桌面电脑、平板电脑等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