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智能印章的验证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0610发布日期:2018-08-14 15:17阅读:6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印章,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智能印章的验证终端。



背景技术:

印章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民间组织具有法律效力的身份标记和凭证。由于印章对社会活动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往往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成为不法分子牟取不正当利益或进行其他目的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屡屡发生的伪造印章案,导致严重的诚信缺失,损害了各部门的信誉,给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给经济和社会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针对假印章泛滥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诚信体系的严重危害性,国务院、公安部以及全国人大通过加强立法、加大打击力度两方面来进行制止。2000年4月,公安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印章治安管理办法》(草案),该文件以及其它主管机关的后续实施办法对于各类印章均规定了相应的样式尺寸,对于印章的质料、制发、启用、管理都进行了详尽的规定。2000年10月,公安部又颁布了《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统标准》,并下发了相关的执行通知。这个标准通过技术手段对印章的制作、使用、备案和管理进行信息化和规范化。根据该标准,我国全部省市自治区建立了统一的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对于印章的印文,已经可以通过编码、图像查询方式完成对于印章图样的真伪查询。

但是,现在的犯罪分子已经能够利用计算机扫描和雕刻技术,轻易做到对任何印章的印文进行百分之百的完全复制。这导致制贩假印章及引发的违法犯罪活动仍屡禁不绝,屡打不止。这表明,而目前用物理方法比对印文图像的印章防伪方式,已经不能有效抑制制贩假印章的犯罪行为。

目前,已经有机构提出了在印章内部嵌入一个以无线IC卡,卡片内存有公章持有人的工商注册信息,也可加入征信情况。该无线IC卡内的信息在写入时,全部采用密钥加密方式写入。密钥由政府的公章管理部门指定的机构持有,只有采用政府的公章管理部门的特定写入器才能写入,而且在全国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统中备案。由于密钥的保密性,而且加上备案的信息读取需要经过公安机关的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而且,每个RFID芯片都带有全球唯一的序列号,因此,印章的内置RFID芯片是无法伪造的,可以有效地确保内置RFID芯片的印章无法被复制。但是,该类内置RFID芯片的印章却没有配套的验证终端。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这种带有RFID芯片的智能印章,设计了一种利用RFID的读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对印章进行防伪识别验证的终端,这种终端能够快速有效地对印章进行识别和验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智能芯片的读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对内置有智能芯片的印章进行防伪识别的验证终端,以实现对该类印章进行快速有效地识别和验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智能印章的验证终端,所述智能印章中内置有智能芯片;该验证终端包括终端本体,该终端本体含有信息读取模块、安全控制模块、中央处理单元、以及计算机通信模块;所述的计算机通信模块具备验证终端和计算机客户端之间的数据通信功能;所述的信息读取模块用于读取智能芯片中的芯片信息;所述的安全控制模块为VSOP电路封装、或PSAM卡式封装,该安全控制模块含有加密的公钥,用于对信息读取模块所读取的芯片信息进行解密验证,以确认智能印章中智能芯片的合法性及有效性;所述的中央处理单元支持DES、AES、RSA、SM2、SM3、SM4算法,且同时与信息读取模块、安全控制模块及计算机通信模块相连。

所述的智能芯片为RFID芯片或非接触式CPU卡或非接触式IC卡。

所述的安全控制模块还能够对RFID芯片的识别号进行解密验证。

所述计算机通信模块还具备验证终端固件程序、参数的安全下载、更新和删除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验证终端主要利用智能芯片的读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对内置有智能芯片的印章进行防伪识别,它可以实现对该类印章进行快速有效地识别和验证。

本实用新型尤其可以用于对内置RFID芯片的印章进行电子识别和验证。由于采用公钥密码方式进行加密和解密,因此,能够使试图窃取或伪造印章的人难度远远增大,而且,即便密码被破解,也可以通过读取每个RFID卡的全球唯一的序列号防止芯片的信息复制,使破解密码和复制卡片都失去了造假的意义,从而达到对智能印章进行防伪和验证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智能印章的验证终端,所述智能印章中内置有智能芯片;该验证终端包括终端本体,该终端本体含有信息读取模块、安全控制模块、中央处理单元、以及计算机通信模块;所述的计算机通信模块具备验证终端和计算机客户端之间的数据通信功能;所述的信息读取模块用于读取智能芯片中的芯片信息;所述的安全控制模块为VSOP电路封装、或PSAM卡式封装,该安全控制模块含有加密的公钥,用于对信息读取模块所读取的芯片信息进行解密验证,以确认智能印章中智能芯片的合法性及有效性;所述的中央处理单元支持DES、AES、RSA、SM2、SM3、SM4算法,且同时与信息读取模块、安全控制模块及计算机通信模块相连。

所述的安全控制模块还能够对RFID芯片的识别号进行解密验证。

所述计算机通信模块还具备验证终端固件程序、参数的安全下载、更新和删除的功能。

所述的智能芯片为RFID芯片或非接触式CPU卡或非接触式IC卡。

下面以智能芯片为RFID芯片为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说明。

所述计算机客户端主要用于对验证终端进行通讯和信息读写,可读取并显示智能印章中RFID芯片所存取的信息、印章验证终端自身的唯一序列号、以及智能印章中的RFID芯片的唯一序列号,以及通过互联网将每次的验证结果自动生成验证报表上传之全国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统中。

所述的验证报表,包括如下内容:1)所发出的印章验证器的数量、所属人(含企业法人)和使用者;2)每个印章验证器每次验证的情况,包括每个印章验证器进行每一次验证的时间、验证的对象(RFID的序列号、对应的RFID的所有人的信息)、验证的结果(读取的印章持有人的信息与备案的信息对比),被验证的印章内的智能芯片所储存的信息等。

报表信息保存在全国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统中。由于信息保存了终端的序列号,可以使公安机关对每次验证情况进行查询,了解每次验证的时间和地点,因此具备不可否认的公证效应,便于在假印章出现后进行案件侦破。

本验证终端通过USB口与电脑相连,在电脑上运行客户端,驱动本终端进入对印章的RFID的信息读取状态。当带有RFID的印章靠近终端的信息读写区后,终端先通过RFID的读写程序对RFID进行算法和标识识别,确认为有效后,即将印章内的RFID芯片内的内容读取到终端中,读取的信息包括企业名称,社会统一信息代码,印章编码、RFID芯片的序列号,并经过安全模块进行解密和验证,并核对RFID的序列号,验证完成后,及将解密后的信息送到计算机的客户端软件进行显示。显示的信息为印章的内置RFID芯片中的预存的信息,包括企业名称,企业社会统一信息代码,印章编码,和印章备案图样等。

如果验证终端所读取的信息无法通过算法和密钥识别,则确定为假印章。

本验证终端每次所读取信息的情况均形成验证报告通过网络送到公安机关的全国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统中,作为验证情况备案。如果发现假印章时,将向系统提出报警信息。报警信息包括本终端的序列号、查询时间等,便于公安部门在出现假印章时进行破案查询。

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合同或协议的签约方随时对签约对象的印章进行实时查询,公安部门的印章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在查询的第一时间即可知晓假印章出现的时间地点,能够非常有效地杜绝制贩假印章的行为。

本实用新型中的智能印章采用无线非接触芯片嵌入传统的印章,通过专用的验证器来对芯片的内容进行非接触读取,由于芯片验证信息的加密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的的公钥密码体制,信息的加密为私钥,在印章的RFID芯片信息写入时加入,而信息的验证则采用国家密码管理局发布的SM2算法,采用256位的椭圆曲线密码,即便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进行解密,也需要几百年才能解开,可以确保芯片内容无法造假。而且,由于每个印章内部的智能芯片的序列号是独一无二而且无法复制的,可以保证犯罪分子即便解密了密钥,一旦采用本专利的终端进行验证,序列号的差异也将立即被识别出来,这样可以确保假印章无所遁形。

采用本验证终端对带有RFID芯片的智能印章进行识别,再通过互联网与公安部的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统相连接,能够对印章做出100%的电子识别,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打击甚至彻底杜绝印章制假犯罪行为。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和应用是说明性的,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限制在上述实施例中。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进行其它变形和改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