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开放式指静脉识别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81810发布日期:2018-10-16 20:38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识别身份认证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开放式指静脉识别仪,用于采集用户手指静脉图像。



背景技术:

手指静脉识别是一种新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它利用手指内的静脉结构分布图像来进行身份识别。医学研究证明,手指静脉的形状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即每个人的手指静脉图像都不相同,同一个人不同的手指的静脉图像也不相同;健康成年人的静脉形状不再发生变化。这就为指静脉提供了医学依据。该技术是依据人类手指中流动的血液可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而使用特定波长光线对手指进行照射,可得到手指静脉的清晰图像。利用这一固有的科学特征,将实现对获取的影像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到手指静脉的生物特征,再将得到的手指静脉特征信息与事先注册的手指静脉特征进行比对,从而确认用户的身份。

手指静脉识别相比较于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具有多种先天优势,第一,手指静脉特征是人体内部特征,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特征稳定性高,无法被违法者套取或盗用,第二,手指静脉识别的成像原理保证了用户必须在活体状态下进行手指静脉识别。

而现有的指静脉识别仪大部分为封闭式采集窗口,给客户带来不好的应用体验,同时图像质量无法满足指静脉识别算法要求。

因此怎样设置出既符合技术要求又具有良好用户体验的指静脉识别仪,实现采用手指静脉识别技术成为技术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开放式指静脉识别仪,进行指静脉图像信息采集,可以采集到符合指静脉识别算法要求的指静脉图像信息,完成身份识别,也可以给用户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开放式指静脉识别仪,用于手指静脉图像采集,包括:

外壳,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下壳上下连接,形成有容纳空间的壳体,下壳为长方体结构,前部有USB接口装置,下部有四个固定孔结构;

手指静脉识别区,为开放式槽型设计,嵌入上壳结构中,槽型结构中有容纳手指的空间,槽型结构两侧凸起的结构中有光源,其光源为两排近红外灯,实现双侧打光,槽型结构的底部设置有手指静脉识别窗口,所述窗口为手指形状,指尖位置有手指定位装置,该手指定位装置为一个小凸起结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开放式指静脉识别仪全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开放式指静脉识别仪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开放式指静脉识别仪底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参照图1、图2、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一种新型开放式指静脉识别仪包括:

外壳,包括上壳102和下壳103,上壳102和下壳103上下连接,形成有容纳空间的壳体。

手指静脉识别区104,为开放式槽型设计,嵌入上壳102结构中,槽型结构中有容纳手指的空间。槽型结构两侧凸起105的结构中有光源,其光源为两排近红外灯,实现双侧打光,使其在打光角度和打光强度上达到最优效果。

手指静脉识别区104的槽型结构底部设置有手指静脉采集窗口106,手指静脉采集窗口106为手指形状,指尖位置有手指定位装置107。

手指静脉采集窗口106上部无遮挡,并有较大的空间容纳手指,且手指收放无障碍,用户能够看到手指静脉采集窗口106的结构与手指定位装置107的位置,这样的设计能够保证用户手指放置位置的正确,给用户带来了良好的应用体验。

手指定位装置107为一个小凸起结构,可以提醒用户手指指尖放置的位置,使指静脉识别仪能检测到手指,并采集到符合指静脉识别算法要求的指静脉图像。

下壳103,包括位于前部的USB接口108和位于底部的固定孔10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新型开放式指静脉识别仪可通过USB接口108与电脑进行通信。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新型开放式指静脉识别仪可通过位于下壳103底部的固定孔109,将其固定于桌面、闸机、一体机、终端机等的表面或者内部。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将手指平行放置在指静脉采集窗口106,指尖抵住手指定位装置107,以进行手指定位,一种新型开放式指静脉识别仪检测到用户手指后,打开槽型结构两侧凸起105中内置的近红外光源,开始进行指静脉图像采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