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7463发布日期:2018-10-30 23:03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机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箱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脑行业的快速发展,电脑机箱的设计逐步趋向于多样化的发展,为了方便人们使用,电脑机箱的体积越来越小,这样不但能够节省电脑的占用空间,还方便人们在生活中的日常使用。

塔式机箱属于常见的电脑机箱,现有的塔式机箱通常具有外壳和支架,支架安装在外壳上,其他配件通过支架进行固定,随着塔式机箱的内部空间越来越小,当需要更换或者拆卸配件时,需要将手或者拆卸工具伸入机箱内部,从而造成拆卸过程过于繁琐、拆卸费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机箱装置,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配件拆卸的机箱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箱装置,该装置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防护盖,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空腔,所述防护盖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用于遮盖所述空腔;

内壳,所述内壳设置在所述空腔内,并且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外壳,用于安装配件,所述内壳包括第二壳体和盖板,所述第二壳体的侧部设置开口,所述盖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并且能够遮盖所述开口。

进一步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用于固定配件。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架包括PCI支架、硬盘支架和风扇支架,所述PCI支架、所述硬盘支架和所述风扇支架均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具有多个安装孔,用于分别安装所述PCI支架、所述硬盘支架和所述风扇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设置滑道,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设置与所述滑道相互匹配的滑竿,所述滑竿滑动连接于所述滑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所述内壳和所述固定支架的材料为铝合金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设置在所述空腔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盖包括第一防护盖和第二防护盖,所述第一防护盖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二防护盖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面,用于遮盖所述空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护盖上具有输入输出接口,用于连接外部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护盖和所述第二防护盖上具有多个散热孔,用于散出配件产生的热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防护盖,第一壳体具有空腔,防护盖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壳体,用于遮盖空腔,内壳设置在空腔内,并且可拆卸连接于外壳,用于安装配件,内壳包括第二壳体和盖板,第二壳体的侧部设置开口,盖板可拆卸连接于第二壳体,并且能够遮盖开口,相对于现有技术,塔式机箱通常具有外壳和支架,支架安装在外壳上,其他配件通过支架进行固定,随着塔式机箱的内部空间越来越小,当需要更换或者拆卸配件时,需要将手或者拆卸工具伸入机箱内部,从而造成拆卸过程过于繁琐、拆卸费力的问题,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配件安装在内壳上,盖板可拆卸连接于第二壳体,方便配件的安装和拆卸,内壳设置在第一壳体的空腔内,并且可拆卸连接于外壳,需要更换或者拆卸配件时,打开防护盖,从第一壳体中将内壳取出,再打开盖板,即可更换或者拆卸配件,进而达到方便配件拆卸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箱装置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防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箱装置,该装置包括:

外壳1,外壳1包括第一壳体11和防护盖12,第一壳体11具有空腔16,防护盖12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壳体11,用于遮盖空腔16;

内壳2,内壳2设置在空腔16内,并且可拆卸连接于外壳1,用于安装配件,内壳2包括第二壳体21和盖板22,第二壳体21的侧部设置开口23,盖板22可拆卸连接于第二壳体21,并且能够遮盖开口2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外壳1包括第一壳体11和防护盖12,第一壳体11具有空腔16,防护盖12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壳体11,用于遮盖空腔16,内壳2设置在空腔16内,并且可拆卸连接于外壳1,用于安装配件,内壳2包括第二壳体21和盖板22,第二壳体21的侧部设置开口23,盖板22可拆卸连接于第二壳体21,并且能够遮盖开口23,相对于现有技术,塔式机箱通常具有外壳1和支架,支架安装在外壳1上,其他配件通过支架进行固定,随着塔式机箱的内部空间越来越小,当需要更换或者拆卸配件时,需要将手或者拆卸工具伸入机箱内部,从而造成拆卸过程过于繁琐、拆卸费力的问题,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配件安装在内壳2上,盖板22可拆卸连接于第二壳体21,方便配件的安装和拆卸,内壳2设置在第一壳体11的空腔16内,并且可拆卸连接于外壳1,需要更换或者拆卸配件时,打开防护盖12,从第一壳体11中将内壳2取出,再打开盖板22,即可更换或者拆卸配件,进而达到方便配件拆卸的技术效果。

上述外壳1的作用是支撑和保护电脑内部的配件,配件可以是主板、显卡或者硬盘等电脑配件,外壳1包括第一壳体11和防护盖12,第一壳体11具有空腔16,用于放置内壳2,防护盖12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壳体11,用于遮盖空腔16,防护盖12可以取下,方便内壳2的安装和拆卸;内壳2的作用是支撑配件,内壳2设置在空腔16内,并且可拆卸连接于外壳1,用于安装配件,内壳2包括第二壳体21和盖板22,第二壳体21的侧部设置开口23,盖板22可拆卸连接于第二壳体21,并且能够遮盖开口23,盖板22与第二壳体21之间可以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通过将盖板22拆卸,可以方便的从开口23将配件取下或者更换,通过将配件安装在内壳2上,盖板22可拆卸连接于第二壳体21,方便配件的安装和拆卸,内壳2设置在第一壳体11的空腔16内,并且可拆卸连接于外壳1,需要更换或者拆卸配件时,打开防护盖12,从第一壳体11中将内壳2取出,再打开盖板22,即可更换或者拆卸配件,进而达到方便配件拆卸的技术效果;第一壳体11和内壳2可以采用铝材料或者铝合金材料,铝材料或者铝合金材料通过铝挤压的方式一次成型,再通过清洗和打磨工序制作成型,减少了生产机箱配件的模具数量。

进一步的,增加了固定支架,固定支架设置在第二壳体21内,用于固定配件。本实施例中,增加了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的作用是固定机箱内的电脑配件,固定支架可以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与第二壳体21进行连接,方便配件的拆卸,固定支架也可以采用铝材料或者铝合金材料,通过铝挤压的方式一次成型,再通过清洗和打磨工序制作成型,通过在第二壳体21内设置固定支架,进而达到固定电脑配件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4所示,固定支架包括PCI支架31、硬盘支架32和风扇支架33,PCI支架31、硬盘支架32和风扇支架33均可拆卸连接于第二壳体21。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包括PCI支架31、硬盘支架32和风扇支架33,PCI支架31的作用是固定显卡,硬盘支架32的作用是固定硬盘,风扇支架33的作用是固定风扇,通过每个不同的支架固定对应的配件,进一步达到固定配件的技术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固定支架包括但不仅限于上述PCI支架31、硬盘支架32和风扇支架33,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制作多种配件的支架,并安装在第二壳体21上。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4所示,第二壳体21的表面具有多个安装孔24,用于分别安装PCI支架31、硬盘支架32和风扇支架33。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第二壳体21,在第二壳体21的表面上设置多个安装孔24,PCI支架31、硬盘支架32和风扇支架33与第二壳体21之间可以采用螺栓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多个螺栓穿过多个安装孔24,使固定支架与第二壳体21之间保持固定,或者,在固定支架上设置卡扣,使卡扣卡在安装孔24上,使固定支架与第二壳体21之间保持固定,进一步达到固定配件的技术效果,同时,安装孔24还可以起到散热的作用,使配件产生的热量散出第二壳体21,进而达到降低第二壳体21内的温度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5所示,第一壳体11的内侧设置滑道13,第二壳体21的外侧设置与滑道13相互匹配的滑竿,滑竿滑动连接于滑道13。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第一壳体11,在第一壳体11的内侧设置滑道13,滑道13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同时在第二壳体21的外侧设置与滑道13相互匹配的滑竿,当第二壳体21推入第一壳体11内时,使滑竿与滑道13滑动连接,进而达到方便将第二壳体21推入第一壳体11内的技术效果,同时,还能够使第二壳体21与第一壳体11之间的位置保持相对固定,进而达到固定第二壳体21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第一壳体11、内壳2和固定支架的材料为铝合金材料。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第一壳体11、内壳2和固定支架,将第一壳体11、内壳2和固定支架的材料设置为铝合金材料,现有的机箱通常采用铁板和铁架,铁的质量较重,并且柔韧性较差,铁板通过冲压工序及多种加工工艺将多个组件组装在一起形成机箱,导致机箱的加工工序较多,时间较长,再将多种塑料件组装在机箱上,通过将第一壳体11、内壳2和固定支架的材料设置为铝合金材料,铝合金材料通过融化、裁切、二次加工、清洗和表面处理等工序,即可完成铝合金的加工,降低了机箱的加工工序,同时,铝合金具有较强的韧性,进而达到了提高机箱装置的强度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5所示,第一壳体1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15和第二端面14,第一端面15和第二端面14设置在空腔16的两侧。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第一壳体11,第一壳体1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15和第二端面14,第一端面15和第二端面14设置在空腔16的两侧,也就是说,空腔16贯穿了第一壳体11,内壳2可以通过第一端面15进入空腔16,也可以通过第二端面14进入空腔16,进而达到方便内壳2安装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3、图5和图6所示,防护盖12包括第一防护盖121和第二防护盖122,第一防护盖121设置在第一端面15,第二防护盖122设置在第二端面14,用于遮盖空腔16。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防护盖12,防护盖12包括第一防护盖121和第二防护盖122,第一防护盖121设置在第一端面15,第二防护盖122设置在第二端面14,当内壳2装进空腔16后,将第一防护盖121盖在第一端面15,第二防护盖122盖在第二端面14,进而达到保护内壳2和内壳2内的配件的技术效果,防护盖12与第一壳体11之间可以采用卡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也可以采用螺栓的方式进行连接,只要能够使第一壳体11与防护盖12之间保持相对固定即可。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第一防护盖121上具有输入输出接口123,用于连接外部设备。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第一防护盖121,在第一防护盖121上设置多个输入输出接口123,用于连接外部设备,输入输出接口123可以采用USB接口,也可以采用耳机接口或者其他输入输出接口123,只要能够有连接外部设备即可。

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6所示,第一防护盖121和第二防护盖122上具有多个散热孔124,用于散出配件产生的热量。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防护盖121和第二防护盖122上具有多个散热孔124,用于散出配件产生的热量,通过在第一防护盖121和第二防护盖122上设置多个散热孔124,内壳2内的配件产生的热量通过多个安装孔24和多个散热孔124迅速散出机箱装置,进而达到降低机箱装置内的温度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