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控共享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6782发布日期:2018-12-18 21:13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云控共享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络租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云控共享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交通运输领域正经历到巨大的变革,由此涌现出一大批提供网络租赁出行服务的企业。涉及短距离单人出行共享单车,远距离出行的共享汽车和网约车等,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实惠和便利。现有技术中网络租车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较低,对应的运输工具也较为单一,不能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云控共享运输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网络租车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较低,对应的运输工具也较为单一,不能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云控共享运输系统,包括服务器、移动平台、车厢和用户终端;所述移动平台包括用于上传所述移动平台的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至所述服务器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车厢上包括用于上传所述车厢的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至所述服务器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服务器包括无人驾驶模块以及与所述移动平台、车厢和用户终端进行通信的第三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移动平台还包括由所述无人驾驶模块控制行进至所述车厢所在位置,并与所述车厢完成对接并运载所述车厢至终点位置的运动装置。优选地,所述移动平台和车厢还分别包括用于对接的第一对接模块和第二对接模块;所述无人驾驶模块还用于控制完成对接的所述移动平台行进至起点位置所述车厢还包括用于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的身份信息获取模块,所述身份信息获取模块包括人脸信息获取装置和指纹信息获取装置;所述服务器还包括根据所述人脸信息或指纹信息验证用户身份的身份验证模块;所述无人驾驶模块还用于控制所述移动平台及车厢搭载用户或货物运动到终点位置。优选地,所述移动平台和车厢上还分别设置有第一电能存储模块和第二电能存储模块、与所述第一电能存储模块和第二电能存储模块连接的照明模块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模组件,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模块包括光能发电单元和/或风能发电单元;所述移动平台和车厢还分别包括获取移动平台及车厢上各机构或零部件的状态参数的第一传感模块和第二传感模块,所述第一传感模块和第二传感模块还分别用于获取移动平台和车厢的电量信息;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还分别用于在所述移动平台及车厢在剩余电量不足时,上传剩余电量信息至所述服务器;所述服务器还包括用于根据所述剩余电量信息生成充电指令的电量监控模块;所述电量监控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剩余电量信息控制占用状态下电量不足的所述移动平台和车厢之间与进行电量无线交互。优选地,所述车厢内设置有家具、家私和智能设备,所述智能设备包括智能空调、音乐播放器、投影仪、智能灯和智能多媒体;所述车厢内部还设置有与所述智能设备连接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建立所述车厢与用户终端之间的无线网络连接,以供用户对所述智能设备进行控制。优选地,所述第一传感模块和第二传感模块还分别用于获取所述移动平台和车厢的故障信息;所述服务器还包括在接收到故障信息时,根据所述故障信息生成维修指令的维修模块。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车厢和运输平台分体设置并分别与服务器无线连接,用户可通过用户终端发送租用信息并选择不同类型的车厢与移动平台对接,以完成对人和/或货物的运输,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了交通工具的利用率以及网络租车系统的智能化程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云控共享运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云控共享运输系统中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云控共享运输系统中移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云控共享运输系统中车厢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服务器11第三无线通信模块12数据处理模块13无人驾驶模块14身份验证模块15电量监控模块16维修模块20移动平台21运动装置22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3第一定位模块24第一电能存储模块25第一电能交互模块26第一处理模块27第一对接模块30车厢31第二定位模块32第二无线通信模块33第二电能存储模块34身份信息获取模块35第二电能交互模块36控制模块37第二处理模块38第二对接模块40用户终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或具有相同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云控共享运输系统,参照图1至图4,该云控共享运输系统包括服务器10、移动平台20、车厢30和用户终端40;其中,移动平台20包括用于上传移动平台20的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至服务器10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2;车厢30上包括用于上传车厢30的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至服务器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32;服务器10包括无人驾驶模块13以及与移动平台20、车厢30和用户终端40进行通信的第三无线通信模块11;移动平台还包括由无人驾驶模块控制行进至车厢所在位置,并与车厢完成对接并运载车厢至终点位置的运动装置。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平台20包括驱动移动平台20运动的运动装置21、为移动平台20提供电能的第一电能存储模块24、第一定位模块23、第一传感模块、第一处理模块26以及用于与服务器10和车厢30通信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2;车厢30包括第二电能存储模块33、第二定位模块31、第二无线通信模块32、第二传感模块和第二处理模块37;服务器10包括第三无线通信模块11、数据处理模块12、无人驾驶模块13;第三无线通信模块11用于与移动平台20、车厢30和用户终端40通信,接收移动平台20和车厢30发送的信息和用户终端40发送到租用信息;数据处理模块12用于处理移动平台20、车厢30发送的信息并获取移动平台20及车厢30的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数据处理模块12还用于根据租用信息、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选取对应的非占用且正常状态下的移动平台20及车厢30进行匹配,规划移动平台20的行进路线;数据处理模块12还用于根据预置规则计算费用;数据处理模块12具体为对应的相应的处理芯片或电路。无人驾驶模块13用于控制移动平台20与车厢30完成对接并完成对用户和/或货物的运输。在工作过程中移动平台20通过第一传感模块获取环境信息,如通过摄像头和超声波传感器、激光传感器获取车距信息和路况信息并传送至服务器10,无人驾驶模块13根据路况信息和车况信息以及出行方案,控制移动平台20的运动,由于无人驾驶技术为现有技术,再次不作赘述。用户终端40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平台20和车厢30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地区,可通过设置在移动平台20及车厢30上的第一定位模块23和第二定位模块31(GPS定位或北斗定位)获得移动平台20及车厢30实时的位置信息。以上位置信息由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2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32(采用GSM、GPRS等无线通信技术)发送至服务器10,服务器10通过第三无线通信模块11获取移动平台20及车厢30发送的位置信息。第一传感模块和第二传感模块用于获取工作时移动平台20及车厢30的状态参数,第一处理模块26和第二处理模块37用于将上述状态参数分析处理成状态信息的,状态信息包括:故障信息、电量信息、速度信息等。第一处理模块26和第二处理模块37再分别将以上状态信息转换成编码信息,以上的编码信息同样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2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32发送至服务器10,服务器10通过第三无线通信模块11接收后再由其内部的数据处理模块12解码分析,获得移动平台20及车厢30的状态信息。状态信息包括:工作状态(是否占用)、故障信息、电量信息、速度信息等),由以上信息可得知移动平台20和车厢30是占用状态还是闲置状态。以上状态信息经上传后由服务器10进行保存,以实现对移动平台20及车厢30的实时监控。服务器10与用户终端40同样由第三无线通信模块11通过无线网络连接,用于接收到用户终端40发送的登录信息,登录信息包括用户的帐号、登录密码和用户的身份信息,身份信息包括指纹信息、面部信息等。服务器10还设置有身份验证模块14,用于验证用户信息,在验证通过后服务器10接受用户终端40发送的租用信息,包括租用时间、车厢30类型、起点位置和终点位置。服务器10内部设置的数据处理模块12还用于根据用户发送的租用信息及移动平台20和车厢30的状态信息,选取与起点位置最近的非占用且正常状态下的移动平台20及车厢30进行匹配,并根据移动平台20的位置、起点位置和终点位置规划移动平台20的行进路线,再由数据处理模块12根据预置规则(以上规则以运输里程、运输对象、运输时长、移动平台20及车厢30的种类、货物的重量等作为参考量)计算费用。本步骤中车厢30可以为租用车厢30,也可以是用户所有的个人车厢30。当用户无需本系统提供租用车厢30时,服务器10无需为用户匹配租用车厢30。运动装置21包括车架、电机、电机连接的传动机构、车轮、刹车机构等。移动平台20采用无人驾驶技术,服务器10内部设置有无人驾驶模块13,用于根据出行方案,控制移动平台20上的运动装置21,使移动平台20行驶到车厢30所在位置完成对接,再行驶到起点位置等待用户上车或者货物装车,最后控制移动平台20将用户或货物运输到终点位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车厢30和运输平台分体设置并分别与服务器10无线连接,用户可通过用户终端40发送租用信息并选择不同类型的租用车厢30或个人车厢30与移动平台20对接,以完成对人和/货物的运输,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了交通工具的利用率以及网络租车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在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4,移动平台20和车厢30还分别包括用于对接的第一对接模块27和第二对接模块38;无人驾驶模块13还用于控制完成对接的移动平台20行进至起点位置;车厢30还包括用于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的身份信息获取模块14;服务器10还包括用于验证用户身份的身份验证模块34;无人驾驶模块13还用于控制移动平台20及车厢30搭载用户或货物运动到终点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10在完成费用计算后向用户终端40发送付款通知,服务器10收到预付款的收款信息后(预付款包括全款、半款和预付押金等),根据租用时间由无人驾驶模块13控制移动平台20运动到对应的车厢30所在位置,并与车厢30完成对接。车厢30与移动平台20之间的对接为机械对接或机械和电气对接,移动平台20与车厢3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对接模块27和第二对接模块38,对接前先通过第一对接模块27和第二对接模块38进行匹配验证,第一对接模块27和第二对接模块38采用RFID或者蓝牙技术进行电子匹配验证,验证通过后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2将匹配验证的结果发送至服务器10,由服务器10控制移动平台20与车厢30进行机械对接锁定。对接成功后由车厢30及移动平台20发送对接结果的信息至服务器10,移动平台20可运载车厢30运动。当移动平台20和车厢30对接成功后,无人驾驶模块13根据出行方案向移动平台20发送接客/货指令,该指令包括起点位置的信息和出发时间等,并由服务器10控制移动平台20运动到起点位置。在本实施例中,车厢30上设置有用于获取用户身份信息的身份信息获取模块34,包括指纹信息和面部信息收集装置等。当移动平台20搭载车厢30运动到起点位置后,由身份信息获取模块34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并将其传送至服务器10。设置在服务器10内部的身份验证模块14将获取的用户身份信息以及用户注册时预存的身份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当用户的身份验证成功后,车厢30门打开以便用户进入车厢30或者货物装载。此外,用户也可通过输入服务器10在线匹配移动平台20车厢30和时候发往移动终端40的密码,车厢30上设置有输入面板,用户在车厢30的输入面板上输入密码后可自动控制车厢门的开关。当用户上车后或者货物装载完毕,服务器10接收到用户端发送的反馈信息,无人驾驶模块13控制移动平台20根据规划好的出行路线将车厢30及内部的用户或货物托运至终点位置。以上所有步骤中用户可随时更改路线或者目的地,由数据处理模块12根据目的地的位置重新规划出行路线,数据处理模块12再根据实际路线、用车时长、用电量等作为参考计算出出行费用,并在完成本子运输任务后进行费用的结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与移动平台20、车厢30和用户终端40无线连接的服务器10使移动平台20及车厢30完成对接、身份验证、运输和计费等步骤。在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4,车厢30和移动平台20上还分别设置有第一电能存储模块24和第二电能存储模块33、与第一电能存储模块24和第二电能存储模块33连接的照明模块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模组件,可再生能源发电模块包括光能发电单元和/或风能发电单元;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2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32还分别用于在移动平台20及车厢30在剩余电量不足时,上传剩余电量信息至服务器10;服务器还包括用于根据剩余电量信息生成充电指令的电量监控模块15;电量监控模块15还用于根据剩余电量信息控制占用状态下电量不足的车厢30和移动平台20之间与进行电量无线交互。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10获取移动平台20及车厢30上传的编码信息,经数据处理模块12解码分析获取车厢30及移动平台20的剩余的电量信息。当移动平台20剩余的电量不足以完成任务时,服务器10向移动平台20发送充电指令。执行该指令时先由数据处理模块12根据该移动平台20的位置信息以及获取的最近充电站的位置信息进行充电路线的规划,并由无人驾驶模块13控制移动平台20运动到最近的充电站进行充电。在本实施例中充电过程优选无线充电,使充电流程更加简化。移动平台20上设置有与第一电能存储模块24连接的第一电能交互模块25,包括第一电磁发射模块和第一电磁接收模块,在充电状态下,第一电磁接收模块接受充电站中充电装置发射的电磁波,并将其转化成电能保存在第一电能存储模块24中。车厢30上设置有第二电能交互模块35,包括第二电磁发射模块和第二电磁接收模块。第二电磁接收模块可接收第一电磁发射模块发射的电磁波,实现移动平台20对车厢30的无线供电。车厢30内部也可设置有与第二电能交互模块35连接的第二电能存储模块33,当移动平台20或车厢30处于占用状态,服务器10获取到其中任一个电量不足时的信息时,可控制移动平台20或车厢30内部的第一电能交互模块25或第二电能交互模块35给对方进行充电或者供电,以增大续航能力,实现对电量的合理调配。值得注意的是车厢30和移动平台20上还设置有与第一电能存储模块24和第二电能存储模块33连接的照明模块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模块,照明模块用于给车厢内部和移动平台提供照明,可再生能源发电模块包括光能发电单元和/或风能发电单元。光能发电单元设置在车厢30和移动平台20的外表面,可再生能源发电模块发出的电能可直接存储到相第一电能存储模块24和第二电能存储模块33中。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4,车厢30还设置有家具、家私和智能设备,智能设备包括智能空调、音乐播放器、投影仪、智能灯和智能多媒体;车厢30内部设置有与智能设备连接的控制模块36;控制模块36用于建立车厢30与用户终端40之间的无线网络连接,以供用户对车厢30内部的设备进行控制。在本实施例中,车厢30内部根据其运输对象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设置。用于接用户的车厢30除了设置有以便用户在车厢内活动或休息的家具(桌椅)家私(床)等基础设施,还设置有如智能灯、智能空调、音乐播放器、投影仪等照明设备、温控设备和多媒体设备等智能设备,以及与上述智能设备连接的控制模块36,当用户身份验证通过后,服务器10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32发送连接指令至控制模块36,控制模块36控制第二无线通信模块32与用户终端40建立无线网络连接。用户可通过用户终端40实现对车厢30内部智能电器等设备的无线管控。本实用新型通过验证用户身份并控制车厢30与用户终端40之间建立无线连接,以便用户通过用户终端40对车厢30内部设施进行智能控制。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4,服务器10还包括在接收到故障信息时,根据所述故障信息生成维修指令的维修模块1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感模块和第二传感模块将检测到的移动平台20及车厢30上各机构的状态参数传输至当第一处理模块26和第二处理模块37,由第一处理模块26和第二处理模块37将其进行分析处理。当某些状态参数异常时,形成故障信息,并将其进行编码形成对应的编码信息传送至服务器10。服务器10内部的数据处理模块12将编码信息进行解码分析,对应码表获取移动平台20和车厢30的故障信息,故障信息包括故障部位、故障原因等。维修模块16获取上述故障信息后发送维修指令至数据处理模块12,由数据处理模块12根据移动平台20和车厢30的位置信息以及移动平台20及车厢30所在地区的维修点的位置信息,规划维修路线。最后由无人驾驶模块13发送控制指令至移动平台20的运动装置21,从而控制移动平台20运动到维修点进行维修,或者控制移动平台20运载有故障的车厢30运动到维修点进行维修。本实用新型通过获取移动平台20及车厢30的故障信息并由数据处理模块12规划维修路线以及通过无人驾驶模块13控制移动平台20单独或者运载故障车厢30行驶到维修点完成维修任务。以上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或优选实施例,无论是文字还是附图都不能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凡是在与本实用新型一个整体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