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上电时序调整电路和主芯片供电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9907发布日期:2018-11-20 20:33阅读:13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DO上电时序调整电路和主芯片供电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的触控平板的控制系统架构中,存在多个功能模块对上电时序的要求不一的问题。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ow dropout regulator,简称LDO)被广泛应用于为触控平板的功能模块供电,但LDO不能改变自身的上电时序,只能使用电源管理芯片控制其上电时序,但采用电源管理芯片控制上电时序,电路较为复杂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LDO上电时序调整电路和主芯片供电电路,实现采用简单的电路结构控制LDO上电时序,且成本较低。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LDO上电时序调整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电阻、第一电容、开关器件和电源输出端;

所述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开关器件包括控制端、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开关器件为当控制端电压低于阈值电压时,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导通的器件;所述开关器件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出端;所述电源输出端用于连接LDO芯片的供电引脚。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主芯片供电电路,所述主芯片供电电路包括LDO芯片和如前文所述的LDO上电时序调整电路;所述LDO芯片的供电引脚连接所述LDO上电时序调整电路的电源输出端;所述LDO芯片的输出引脚用于连接触控平板主芯片的供电引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增加RC电路和开关器件作为LDO上电时序调整电路,实现在电容充电一段时间后才导通开关器件,使电源输入端和LDO芯片的供电引脚连接,从而使得通过调整RC电路中的电阻阻值和第一电容的容值,可以实现调整LDO芯片的上电时间,解决现有技术采用电源管理芯片控制上电时序的电路复杂、成本高昂的问题,实现采用简单的电路结构控制LDO上电时序,降低成本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LDO上电时序调整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主芯片供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主芯片供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LDO上电时序调整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LDO上电时序调整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VIN、电阻R1、第一电容C1、开关器件Q1和电源输出端VOUT;电源输入端VIN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1的第一端,电阻R1的第二端接地;开关器件Q1包括控制端G、第一连接端S和第二连接端D,开关器件Q1为当控制端G的电压低于阈值电压时,第一连接端S和第二连接端D导通的器件;开关器件Q1的控制端G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第一连接端S连接电源输入端VIN,第二连接端D连接电源输出端VOUT;电源输出端VOUT用于连接LDO芯片的供电引脚。

该LDO上电时序调整电路的工作原理是:电源输入端VIN上电时,第一电容C1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电源输入端VIN对第一电容C1充电,第一电容C1两端电压增大,使得电阻R1两端电压下降,当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的电压(即电阻R1的第一端的电压)下降到低于阈值电压时,开关器件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导通,使得LDO芯片连接电源输入端VIN而上电,因此,通过调整电阻R1的阻值和第一电容C1的容值,可以调整LDO芯片的上电时间。

开关器件Q1有多种实施方式,例如使用PNP三极管或继电器等,本实施例中,结合功率需求、导通时间和成本的考虑,选用P型MOS管。即优选地,开关器件Q1为P型MOS管,P型MOS管的源极为开关器件Q1的第一连接端S,P型MOS管的漏极为开关器件Q1的第二连接端D;P型MOS管的栅极为开关器件Q1的控制端G。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增加RC电路和开关器件作为LDO上电时序调整电路,实现在电容充电一段时间后才导通开关器件,使电源输入端和LDO芯片的供电引脚连接,从而使得通过调整RC电路中的电阻阻值和第一电容的容值,可以实现调整LDO芯片的上电时间,解决现有技术采用电源管理芯片控制上电时序的电路复杂、成本高昂的问题,实现采用简单的电路结构控制LDO上电时序,降低成本的效果。

实施例二

参见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主芯片供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主芯片供电电路包括LDO芯片U1和LDO上电时序调整电路10。

该LDO上电时序调整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VIN、电阻R1、第一电容C1、开关器件Q1和电源输出端;电源输入端VIN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1的第一端,电阻R1的第二端接地;开关器件Q1包括控制端G、第一连接端S和第二连接端D,开关器件Q1为当控制端G的电压低于阈值电压时,第一连接端S和第二连接端D导通的器件;开关器件Q1的控制端G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第一连接端S连接电源输入端VIN,第二连接端D连接电源输出端。

LDO芯片U1的供电引脚VI连接LDO上电时序调整电路10的电源输出端;LDO芯片U1的输出引脚VO用于连接触控平板主芯片的供电引脚。

本实施例提供的主芯片供电电路,包括实施例一提供的LDO上电时序调整电路10,因此具备相应的技术效果。由于LDO芯片U1的输出引脚VO用于连接触控平板主芯片的供电引脚,因此,该主芯片供电电路能够解决触控平板中多个功能模块对逻辑时序的要求不一致的问题,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

实施例三

参见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主芯片供电电路。本实施例主芯片供电电路包括LDO芯片U1和LDO上电时序调整电路10。该LDO上电时序调整电路10为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提供的LDO上电时序调整电路。LDO芯片U1的供电引脚VI连接LDO上电时序调整电路10的电源输出端;LDO芯片U1的输出引脚VO用于连接触控平板主芯片的供电引脚。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主芯片供电电路还包括LDO输入降噪电路20和LDO输出降噪电路30。LDO输入降噪电路20的第一端连接LDO芯片U1的供电引脚VI,LDO输入降噪电路20的第二端接地;LDO输出降噪电路30的第一端连接LDO芯片U1的输出引脚VO,LDO输出降噪电路30的第二端接地。降噪电路的一端电信号端口,另一端接地,可以起到退耦作用,减小该电信号端口的纹波和高频噪声。

LDO输入降噪电路20和LDO输出降噪电路30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LDO输入降噪电路20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为LDO输入降噪电路20的第一端,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为LDO输入降噪电路20的第二端。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LDO输出降噪电路30包括并联连接的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和第七电容C7;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为LDO输出降噪电路30的第一端,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为LDO输出降噪电路30的第二端。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增加RC电路和开关器件作为LDO上电时序调整电路,实现在电容充电一段时间后才导通开关器件,使电源输入端和LDO芯片的供电引脚连接,从而使得通过调整RC电路中的电阻阻值和第一电容的容值,可以实现调整LDO芯片的上电时间,继而调整触控平板主芯片的上电时间,解决触控平板中多个功能模块对逻辑时序的要求不一致的问题,实现采用简单的电路结构控制上电时序,降低成本的效果。并且LDO芯片的供电引脚和输出引脚均设有降噪电路,使触控平板主芯片得到更稳定的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