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卡箱,特别涉及一种防倒置发卡箱。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助发卡设备得到了广泛运用。其中的发卡箱是自助发卡设备中的是关键装置,尤其是卡片能否在发卡箱内整齐排列,是影响自动发卡的关键所在。但现有技术中的卡箱在使用过程中,会因卡片的数量减少,以及卡箱在搬运、倾斜、倒置过程中,而难于保持卡片的整齐排列,进而导致在发卡时出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倒置发卡箱,旨在实现卡片的有效限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倒置发卡箱,包括:外壳、门板,以及限位装置;其中,
所述外壳为一侧开口的矩形框体,其内形成有用于容置卡片的容置空间;
所述门板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
所述限位装置活动安装于所述外壳内,用于在所述门板关闭所述开口时,对所述卡片进行限位。
可选的,所述外壳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板与底板,以及设于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外框;所述外框包括背板,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位置设有供所述卡片发出的发卡口。
可选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于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且与所述背板间隔设置的隔板、设于所述隔板背向所述背板一侧的压卡板,以及设于所述隔板面向所述背板一侧的滑块与第一弹性件;所述压卡板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隔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位置,用于给所述滑块施加朝向所述底板方向的拉力,以驱动所述压卡板朝向靠近所述底板的方向移动。
可选的,所述压卡板面向所述门板的一端设有弹性卡钩;所述门板设有与所述弹性卡钩相适配的数个卡孔;数个所述卡孔沿所述顶板至所述底板的方向排列;当所述门板关闭所述开口时,所述弹性卡钩卡设于一所述卡孔内。
可选的,所述门板包括层叠设置的内层板与外层板;所述卡孔设于所述内层板;所述外层板设有用于观察所述发卡箱内部的透明视窗。
可选的,所述限位装置还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顶板的挂钩,以及设于所述压卡板的挂杆;当所述压卡板在外力的作用下朝向靠近所述顶板的方向移动,并移动到位时,所述挂钩与所述挂杆相配合,以对所述压卡板进行定位。
可选的,所述挂钩设有一凸起;当所述门板关闭所述开口时,所述门板挤压所述凸起,以使得所述挂钩转动,并与所述挂杆脱离。
可选的,所述防倒置发卡箱还包括自锁装置;所述自锁装置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发卡口;所述自锁装置包括设于所述与所述第一侧板平行设置的固定板、与所述固定板活动连接的活动板,以及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板,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活动板的数个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给所述活动板施加朝向靠近所述底板方向的推力,以使得所述活动板朝向靠近所述底板的方向移动,进而关闭所述发卡口;所述活动板上设有施力件,用于在外力作用下使得所述活动板朝向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移动,进而打开所述发卡口。
可选的,所述自锁装置还包括保护罩,以及设于所述保护罩内,用于限制所述活动板移动的限制组件;所述限制组件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顶板的限位件,以及用于对所述限位件进行复位的复位件;当所述限位件位于锁紧位置时,其抵靠于所述活动板的顶端,以限制所述活动板朝向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移动;当所述限位件在外力作用下转动至解锁位置时,其位于所述活动板的一侧,所述活动板可以在外力作用相朝向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移动。
可选的,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上均设有提手。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装置,在门板关闭时,通过限位装置实现对卡片的限位,有效防止发卡箱在平躺或者倒置时,卡片会反转或者顺序被打乱的状况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倒置发卡箱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防倒置发卡箱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门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限位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压卡板与顶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自锁装置与所述顶板的装配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倒置发卡箱。
如图1及图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倒置发卡箱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防倒置发卡箱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倒置发卡箱应用于自动发卡机,用于实现自动发卡。其包括外壳100、门板200、限位装置300,以及自锁装置400。其中,
所述外壳100为一侧开口的矩形框体,其内形成有用于容置卡片500的容置空间10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00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板120与底板140,以及设于所述顶板120与所述底板140之间的外框160。所述顶板120、所述底板140,以及所述外框160围成所述矩形框体。所述容置空间102形成于所述矩形框体内。所述外框160包括背板162,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164与第二侧板166;所述第一侧板164靠近所述底板140的位置设有供所述卡片500发出的发卡口165。所述背板162、所述第一侧板164,以及所述第二侧板166一体成型,或分体制成后,再固定连接在一起。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背板162、所述第一侧板164,以及所述第二侧板166通过折弯工艺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携带,所述顶板120与所述第二侧板166上均设有提手130。
如图3所示,并参考图1及图2,图3为图1所示的门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所述门板200与所述外壳100转动连接,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门板200与所述底板140转动连接,其通过朝向靠近所述外壳100的方向转动,实现所述开口的关闭;通过朝向远离所述外壳100的方向转动,实现所述开口的打开。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门板200包括层叠设置的内层板220与外层板240。所述内层板220上设有纵向(由所述顶板120至所述底板140的方向)排列的数个卡孔222,以及位于所述卡孔222一侧的一个镂空部224。所述外层板240对应所述镂空部224的位置设有一透明视窗242,用户可以通过所述透明视窗242观察所述发卡箱的内部情况。
如图4所示,并参考图1至图3,图4为图1所示的限位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所述限位装置300活动安装于所述外壳100内,用于在所述门板200关闭所述开口时,对所述卡片500进行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装置300包括设于所述顶板120与所述底板140之间,且与所述背板162间隔设置的隔板320、设于所述隔板320背向所述背板162一侧的压卡板340,以及设于所述隔板320面向所述背板162一侧的滑块360与第一弹性件380。具体的,所述隔板320与所述背板162平行设置,且固定于所述顶板120、所述底板140,以及所述第一侧板164与所述第二侧板166固定连接。所述隔板320在纵向方向上设有两个通槽322,且所述隔板320靠近所述底板140的位置设有连接柱324。所述压卡板340一端穿过所述通槽322与所述滑块36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380为弹簧,其一端与所述滑块360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柱324,用于给所述滑块360施加朝向所述底板140方向的拉力,以驱动所述压卡板340朝向靠近所述底板140的方向移动,进而将所述卡片500压紧于所述压卡板340与所述底板140之间。然而,由于所述弹簧的弹力有限,当所述发卡箱平躺或者倒置的时候,其弹力不足够对所述卡片500进行限位,所述卡片500会反转或者顺序被打乱。
为了避免上述状况的发生,如图5所示,并参考图1至图4,图5为图4所示的压卡板与顶板的装配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卡板340面向所述门板200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卡孔222相适配的弹性卡钩342;当所述门板200关闭所述开口时,所述弹性卡钩342卡设于一所述卡孔222内。具体的,所述弹性卡钩342的下表面有一导向斜面343,当其受到向上的力时,所述弹性卡钩342会向内收缩。在使用过程中,首先,所述压卡板340支撑于所述卡片500上方,所述弹性卡钩342卡设于一所述卡孔222内;当所述发卡箱内的所述卡片500的减少时,所述压卡板340在所述第一弹性件380的拉力作用相向下移动,所述弹性卡钩342由于受到向上的反作用力而收缩,由该卡孔222内脱出,并向下移动,最终卡设于下一卡孔222内。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所述压卡板340上的弹性卡钩342与所述设置门板200上的卡孔222的配合,实现对所述卡片500的进一步限位,进而有效避免所述发卡箱平躺或者倒置时,所述卡片500会反转或者顺序被打乱的状况发生,且本实施例的结构简单,成本相对较低。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装置300还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顶板120的挂钩302,以及设于所述压卡板340的挂杆344。当所述压卡板340在外力的作用下朝向靠近所述顶板120的方向移动,并移动到位时,所述挂钩302与所述挂杆344相配合,以对所述压卡板340进行定位。具体的,为了方便用户将所述卡片500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102内。当所述压卡板340移动至所述顶板120位置时,所述挂钩302会挂住所述挂杆344,实现对所述压卡板340的定位。这时,用户可以将所述卡片500放置于所述压卡板340与所述底板140之间。放置完成后,通过对所述挂钩302施力,以使得所述挂钩302转动,与所述挂杆344分离,实现对所述压卡板340的释放。释放后的压卡板340在所述第一弹性件380的拉力作用下朝向靠近所述底板140的方向(也即,向下)移动,并最终支撑于所述卡片500上。
为了方便释放所述压卡板34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挂钩302设有一凸起。当用户放置完所述卡片500,并将所述门板200关闭时,所述门板200挤压所述凸起,以使得所述挂钩302转动,并与所述挂杆344脱离,以释放所述压卡板340。当然,用户也可以通过手动给所述凸起施力,以使得所述挂钩302转动,并与所述挂杆344脱离,以释放所述压卡板340。
如图6所示并参考图1至图5,图6为图1所示的自锁装置与所述顶板的装配示意图。
所述自锁装置400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发卡口165;所述自锁装置400包括设于所述与所述第一侧板164平行设置的固定板420、与所述固定板420活动连接的活动板440,以及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板420,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活动板440的数个第二弹性件460。所述固定板420上设有导向柱422,以及导向块424;所述活动板440上设有导向孔442与导向通槽444。所述第二弹性件460为弹簧,其一端与所述导向块424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导向通槽444的槽壁,用于给所述活动板440施加朝向靠近所述底板140方向的推力,以使得所述活动板440朝向靠近所述底板140的方向移动,进而关闭所述发卡口165。所述活动板440上设有施力件446,用于在外力作用下使得所述活动板440朝向远离所述底板140的方向移动,进而打开所述发卡口165,用户可以手动施力以使得所述活动板440向上移动,以打开所述发卡口165。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操作,在所述自动发卡机的主体上设有一与所述施力件446向配合的施力体(未图示),当所述发卡箱安装于所述自动发卡机时,所述施力体给所述施力件446施力,以使得所述活动板440朝向远离所述底板140的方向移动,以打开所述发卡口165。而当所述发卡箱与所述自动发卡机分离时,所述活动板440在所述第二弹性件460的作用下,朝向靠近所述底板140的方向移动,进而关闭所述发卡口165。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所述卡片500被盗,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自锁装置400还包括保护罩(未标示),以及设于所述保护罩内,用于限制所述活动板440移动的限制组件480。所述保护罩用于保护所述限制组件480,以及美化外观。所述限制组件480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顶板120的限位件482,以及用于对所述限位件482进行复位的复位件484;当所述限位件482位于锁紧位置时,其抵靠于所述活动板440的顶端,以限制所述活动板440朝向远离所述底板140的方向(也即,向上)移动;当所述限位件482在外力作用下转动至解锁位置时,其位于所述活动板440的一侧,所述活动板440可以在外力作用相朝向远离所述底板140的方向移动。具体的,为了方便操作,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自动发卡机的主体上设有一与所述限位件482向配合的推动件(未图示),当所述发卡箱安装于所述自动发卡机时,所述推动件推动所述限位件482,以使得所述限位件482转动至所述活动板440的一侧,所述活动板440在所述施力体的作用下朝向远离所述底板140的方向移动,以打开所述发卡口165。而当所述发卡箱与所述自动发卡机分离时,所述活动板440在所述第二弹性件460的作用下,朝向靠近所述底板140的方向移动,进而关闭所述发卡口165。同时,所述限位件482在所述复位件484的作用下复位,并抵靠于所述活动板440的正上方,以限制所述活动板440朝向远离所述底板140的方向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