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气瓶智能配送服务监管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1166发布日期:2019-02-12 21:30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液化石油气瓶智能配送服务监管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配送服务、监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液化石油气瓶智能配送服务监管平台。



背景技术:

液化石油气充装与监管是一个涉及民生安全的行业,现今运动式执法无法根本杜绝或者消除违规充装和贩卖液化石油气瓶的发生,这种屡禁不止的违法经营则会对不法经营者及用户带来安全隐患;由于用户安全意识不强,违法经营者为牟利违规操作,监管部门难以监管。

液化石油气充装、运输和使用过程都存在安全隐患、如充装工作违规对生产和使用都造成隐患,检验工作不到位和液化石油气瓶的损坏也对配送和使用带来隐患,当发现这些隐患时都需要及时处理。

为解决以上难题,陈振东、杨婧威、黄明发提供一种液化石油气瓶安全管理平台(CN106056174A)。该平台采用电子标签,前台智能终端,后台智能终端和手机APP应用,从而对液化石油气瓶的交易/配送数据进行记录,便于工作人员及客户查看,但其仅能对液化石油气瓶交易/配送进行记录,无法对液化石油气生产、运输及使用安全性进行监管,故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采集、记录和储存充装及检验工作的视频信息,从而提高生产和使用安全性的液化石油气瓶智能配送服务监管平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液化石油气瓶智能配送服务监管平台:

所述液化石油气瓶智能配送服务监管平台包括云端服务器、用户服务系统、钢瓶监管系统和配送系统;

所述用户服务系统、钢瓶监管系统和配送系统均与云端服务器信号相连;

所述云端服务器用于接收、储存、更新、处理和同步由用户服务系统、钢瓶监管系统和配送系统上传的信息;

所述钢瓶监管系统包括设有识别标签的液化石油气瓶,以及充气管理平台、摄像头和采集仪;

所述摄像头和采集仪均与充气管理平台信号相连;

所述摄像头用于采集视频信息并将其上传至充气管理平台进行储存;

所述采集仪用于读写识别标签,并采集充装信息及检验信息,最后将识别所得信息和所采集的充装信息及检验信息其上传至充气管理平台进行储存。

注:上述识别标签设于液化石油气瓶外表面,起到识别作用即可,无需告知其具体安装位置及安装方式。

充气管理平台及与其信号相连的摄像头和采集仪均位于同一充装站中,无需对上述设备的安装位置进行限定,仅需其实现相应功能即可。

作为本实用新型液化石油气瓶智能配送服务监管平台的改进:

所述采集仪包括标签识别模块Ⅰ、图像采集模块、人机交互模块Ⅰ、控制模块Ⅰ和通讯模块Ⅰ;

所述标签识别模块Ⅰ、图像采集模块、人机交互模块Ⅰ和通讯模块Ⅰ均与控制模块Ⅰ信号相连,通讯模块Ⅰ与充气管理平台信号相连;

所述人机交互模块Ⅰ用于向工作人员提供操作显示界面,采集工作人员操作信息及录入文字信息,并将其发送至控制模块Ⅰ;

所述控制模块Ⅰ根据工作人员操作信息,控制标签识别模块Ⅰ、图像采集模块和通讯模块Ⅰ进行相应操作;

所述标签识别模块Ⅰ用于读写识别标签,并将识别所得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Ⅰ;

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充装及检验工作的图像信息,并将所采集的图像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Ⅰ。

作为本实用新型液化石油气瓶智能配送服务监管平台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配送系统包括配送管理平台、配送终端和设有密闭车厢的运输车;

每辆运输车的密闭车厢中设有车载物流终端;

所述配送管理平台、配送终端和车载物流终端依次信号相连。

注:上述配送管理平台位于门店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液化石油气瓶智能配送服务监管平台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配送终端包括标签识别模块Ⅲ、定位模块、通讯模块Ⅳ、人机交互模块Ⅳ和控制模块Ⅱ;

所述标签识别模块Ⅲ、定位模块、通讯模块Ⅳ和人机交互模块Ⅳ均与控制模块Ⅱ信号相连;

所述通讯模块Ⅳ分别与配送管理平台和车载物流终端信号相连;

所述人机交互模块Ⅳ用于向工作人员提供操作显示界面,采集工作人员操作信息及录入文字信息,并将其发送至控制模块Ⅱ;

所述控制模块Ⅱ根据工作人员操作信息,控制标签识别模块Ⅲ和通讯模块Ⅳ进行相应操作;

所述标签识别模块Ⅲ用于读写识别标签,并将识别所得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Ⅱ;

所述定位模块用于实时采集所在位置信息,并将所采集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Ⅱ,由控制模块Ⅱ通过通讯模块Ⅳ上传至配送管理平台。

作为本实用新型液化石油气瓶智能配送服务监管平台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车载物流终端包括气体传感器、报警器、显示器、控制模块Ⅲ和通讯模块Ⅴ;

所述气体传感器、报警器、显示器和通讯模块Ⅴ分别与控制模块Ⅲ信号相连;

所述通讯模块Ⅴ和通讯模块Ⅳ信号相连;

所述气体传感器用于检测密闭车厢中液化石油气的浓度,并将检测的浓度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Ⅲ;

所述控制模块Ⅲ根据所接收的浓度信息控制报警器和通讯模块Ⅴ工作,并将浓度信息发送至显示器进行显示;

所述显示器用于实时显示所接收的浓度信息。

作为本实用新型液化石油气瓶智能配送服务监管平台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充气管理平台包括通讯模块Ⅱ、人机交互模块Ⅱ、数据库模块Ⅰ和CPUⅠ;

所述CPUⅠ分别与通讯模块Ⅱ、人机交互模块Ⅱ和数据库模块Ⅰ信号相连;

所述通讯模块Ⅱ分别与摄像头、通讯模块Ⅰ和云端服务器信号相连(通讯模块Ⅱ将充气管理平台中所储存的信息同步至云端服务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液化石油气瓶智能配送服务监管平台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配送管理平台包括标签识别模块Ⅱ、通讯模块Ⅲ、人机交互模块Ⅲ、数据库模块Ⅱ和CPUⅡ;

所述CPUⅡ分别与标签识别模块Ⅱ、通讯模块Ⅲ、人机交互模块Ⅲ和数据库模块Ⅱ信号相连;

所述通讯模块Ⅲ分别与云端服务器和通讯模块Ⅳ信号相连(通讯模块Ⅲ将配送管理平台中所储存的信息同步至云端服务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液化石油气瓶智能配送服务监管平台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用户服务系统包括用户终端;

所述用户终端用于采集用户信息和对应的指令信息,并将其发送至云端服务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液化石油气瓶智能配送服务监管平台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识别标签包括钢瓶标签和交易标签。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优势:

1、本实用新型通过摄像头采集充装和检验工作的视频信息,通过对液化石油气瓶充装、检验过程视频记录,实现对充装和检验工作有效监管,不仅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还提高用户使用的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分别标识每个液化石油气瓶,并记录该液化石油气瓶的所有充装信息、检验信息、配送信息和交易信息,从而实现对液化石油气瓶的监管,有效避免液化石油气瓶的倒卖。

3、本实用新型设有安装车载物流终端的运输车,能够对运输过程的安全性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漏气的液化石油气瓶并通知相关工作人员,提高运输过程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液化石油气瓶智能配送服务监管平台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钢瓶监管系统3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3是图2中采集仪32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4是图2中充气管理平台30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5是图1中配送系统4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6是图5中配送管理平台40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7是图5中配送终端41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8是图5中车载物流终端42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9是是本实用新型液化石油气瓶智能配送服务监管平台液化石油气瓶配送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液化石油气瓶智能配送服务监管平台,如图1~9所示,包括云端服务器1、用户服务系统2、钢瓶监管系统3和配送系统4;用户服务系统2、钢瓶监管系统3和配送系统4均与云端服务器1信号相连。

用户服务系统2包括每个用户的用户终端,每个用户终端与云端服务器1信号相连。

用户终端用于采集用户信息和对应的指令信息,并将其发送至云端服务器1。用户终端还用于接收并显示云端服务器1下发的反馈信息。

用户信息至少包括用户编号,以及保存在用户编号下的姓名、联系方式、用户类型以及地址等信息。

指令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查询、交易、归还或报修等指令信息。

如图2所示,钢瓶监管系统3包括设有识别标签33的液化石油气瓶,以及充气管理平台30、摄像头31和采集仪32。每个充装站中包括至少一个的充气管理平台30、摄像头31和采集仪32;每个摄像头31和采集仪32均与充气管理平台30信号相连。

由于每个充气管理平台30、摄像头31和采集仪32的工作内容均相同,故本实用新型仅对一个充装站中的一个充气管理平台30及采集仪32进行详细介绍。

摄像头31均匀分布在充装站中;摄像头31仅需实现对充装工作和检验工作的视频采集即可,无需对其具体安装位置进行限定,本实施例采用两个摄像头31,一个正对充装工位,一个正对检验工位,当工作人员进行充装工作和检验工作时,摄像头31采集视频信息并将其上传至充气管理平台30进行储存。

充气管理平台30和采集仪32位于充装站中。

识别标签33设置在液化石油气瓶外表面,无需对其具体安装位置及安装方式进行限定;识别标签33包括钢瓶标签和交易标签。

钢瓶标签用于对每个液化石油气瓶进行标识,从而记录每个液化石油气瓶的钢瓶信息,交易标签用于记录该液化石油气瓶本次交易信息。

本实施例中钢瓶标签采用条码标签,可识别获得钢瓶编号;交易标签采用RFID标签,和识别获得RFID标签编码,每个液化石油气瓶的钢瓶编号和RFID标签编码互相绑定。

注:上述识别标签33还可采用二维码标签或其他具有标识及记录功能的标签。

采集仪32用于读写识别标签33,并采集充装信息及检验信息,并将其上传至充气管理平台30进行储存。

如图3所示,采集仪32包括标签识别模块Ⅰ321、图像采集模块322、人机交互模块Ⅰ323、控制模块Ⅰ320和通讯模块Ⅰ324。

标签识别模块Ⅰ321、图像采集模块322、人机交互模块Ⅰ323和通讯模块Ⅰ324均与控制模块Ⅰ320信号相连。

人机交互模块Ⅰ323用于向工作人员提供操作显示界面,采集工作人员操作信息及录入文字信息。

人机交互模块Ⅰ323收集工作人员的操作信息,并将操作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Ⅰ320。控制模块Ⅰ320根据用户操作信息控制标签识别模块Ⅰ321、图像采集模块322和通讯模块Ⅰ324进行相应动作。

标签识别模块Ⅰ321用于识别钢瓶标签,还用于用于识别并修改交易标签,并将识别所得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Ⅰ320。

图像采集模块322用于采集图像信息,此处图像信息为充装及检验工作的图像,并将所采集图像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Ⅰ320,即,负责人利用采集仪32对充气参数/检验结果实时拍照上传。

工作人员利用人机交互模块Ⅰ323输入充装信息或检验信息后,控制模块Ⅰ320控制图像采集模块322工作,对充气参数/检验结果实时拍照,并将所获取的图像信息通过通讯模块Ⅰ324发送至充气管理平台30。

通讯模块Ⅰ324用于接收控制模块Ⅰ320/充气管理平台30所发送的信息,并将其发送给充气管理平台30/控制模块Ⅰ320。

如图4所示,充气管理平台30包括通讯模块Ⅱ303、人机交互模块Ⅱ302、数据库模块Ⅰ301和CPUⅠ300。CPUⅠ300分别与通讯模块Ⅱ303、人机交互模块Ⅱ302和数据库模块Ⅰ301信号相连。

通讯模块Ⅱ303分别与摄像头31、通讯模块Ⅰ324和云端服务器1信号相连,通讯模块Ⅱ303将充气管理平台30中所储存的信息同步至云端服务器1。

采集仪32采集的信息通过通讯模块Ⅰ324发送至通讯模块Ⅱ303,由通讯模块Ⅱ303发送至CPUⅠ300。CPUⅠ300将所接收的数据发送至数据库模块Ⅰ301保存在对应钢瓶编号下,还将所接收的数据发送至云端服务器1进行储存、更新和同步。

钢瓶监管系统3用于对液化石油气瓶进行检验、充装和检验。

工作人员将用户用完的液化石油气瓶(即,轻瓶)配送至充装站,此时利用采集仪32获取该轻瓶的钢瓶标签和交易标签,并将其上传至充气管理平台30。充气管理平台30接收、保存并生成归还信息上传至云端服务器1,云端服务器1接收归还信息,将对应钢瓶编号与上次交易信息解绑,即,完成该液化石油气瓶配送并回收的整个交易流程。

具体为:工作人员通过人机交互模块Ⅰ323进行识别操作,此时控制模块Ⅰ320根据操作信息控制标签识别模块Ⅰ321识别钢瓶标签,并控制RFID读写模块Ⅰ识别交易标签,控制模块Ⅰ320将所得识别信息通过通讯模块Ⅰ324发送至充气管理平台30的同时,控制RFID读写模块Ⅰ清除交易信息。

充气管理平台30的通讯模块Ⅱ303接收钢瓶信息和交易信息,发送至CPUⅠ300。CPUⅠ300将其发送至数据库模块Ⅰ301进行储存的同时生成归还信息,将钢瓶信息、交易信息和归还信息通过通讯模块Ⅱ303发送至云端服务器1。云端服务器1接收、储存、更新、处理并同步。

归还信息包括钢瓶编号、充装站名称和归还时间。

工作人员进行检验、充装和检验。在该过程中,摄像头31采集工作视频并发送至充气管理平台30进行储存,还利用采集仪32采集充装信息或检验信息并发送至充气管理平台30进行储存。

工作人员从充气站中提取充气并检验后的液化石油气瓶(即重瓶),采集仪32采集所提取重瓶的标签,并上传至充气管理平台30进行记录。

充气管理平台30将所接收的信息上传至云端服务器1进行储存、更新、处理并同步。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集仪32和摄像头31,保证对充气和检验工作的监控,提高安全性。通过钢瓶标签和交易标签,有效监管用户所使用液化石油气瓶的归还情况,避免液化石油气瓶被倒卖。

如图5所示,配送系统4包括配送管理平台40、配送终端41和设有密闭车厢的运输车;其中每辆运输车的密闭车厢中设有车载物流终端42。配送管理平台40、配送终端41和车载物流终端42依次信号相连。

配送管理平台40、配送终端41和设有密闭车厢的运输车的数量至少为1个,配送管理平台40按区域分布,每个配送管理平台40管理该区域内所有配送终端41和设有密闭车厢的运输车;由于每个配送管理平台40、配送终端41和设有密闭车厢的运输车的工作内容完全相同,故本实用新型仅对一个配送管理平台40及其所管理的一个、配送终端41和设有密闭车厢的运输车进行详细介绍。

配送管理平台40位于该区域液化石油气瓶门店。

配送管理平台40包括标签识别模块Ⅱ404、通讯模块Ⅲ403、人机交互模块Ⅲ402、数据库模块Ⅱ401和CPUⅡ400。

CPUⅡ400分别与标签识别模块Ⅱ404、通讯模块Ⅲ403、人机交互模块Ⅲ402和数据库模块Ⅱ401信号相连。

通讯模块Ⅲ403分别与云端服务器1和配送终端41信号相连,通讯模块Ⅲ403将配送管理平台40中所储存的信息同步至云端服务器1。

标签识别模块Ⅱ404用于获取钢瓶信息和交易信息,并对进入和离开门市的液化石油气瓶进行记录。

CPUⅡ400用于生成配送信息,配送信息包括工作人员的编号、联系方式、配送任务。

配送任务包括将轻瓶由门店配送至充装站、将重瓶由充装站配送至门店,以及将重瓶由门店配送至用户,将轻瓶由用户配送至门店。

当配送任务为将重瓶由门店配送至用户时,具体工作步骤如下:

配送管理平台40通过通讯模块Ⅲ403接收云端服务器1下发的交易信息,并将其发送至CPUⅡ400,CPUⅡ400分配配送工作,将配送信息和交易信息绑定,发送至数据库模块Ⅱ401中进行储存,同时将交易信息通过通讯模块Ⅲ403发送至对应配送终端41和云端服务器1。

如图7所示,配送终端41包括标签识别模块Ⅲ411、定位模块412、通讯模块Ⅳ414、人机交互模块Ⅳ413和控制模块Ⅱ410;标签识别模块Ⅲ411、定位模块412、人机交互模块Ⅳ413和通讯模块Ⅳ414均与控制模块Ⅱ410信号相连。通讯模块Ⅳ414分别与车载物流终端42和配送管理平台40的通讯模块Ⅲ403信号相连。

人机交互模块Ⅳ413向工作人员提供操作显示界面,采集工作人员操作信息及录入文字信息。

人机交互模块Ⅳ413收集工作人员的操作信息,并将操作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Ⅱ410。控制模块Ⅱ410根据用户操作信息控制标签识别模块Ⅲ411和通讯模块Ⅳ414进行相应动作。

定位模块412用于实时采集所在位置信息,并将所采集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Ⅱ410,由控制模块Ⅱ410通过通讯模块Ⅳ414上传至配送管理平台40。

标签识别模块Ⅲ411用于读取液化石油气瓶钢瓶标签,还用于读取并写入其交易标签,并将识别所得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Ⅱ410。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讯模块Ⅳ414接收通讯模块Ⅲ403所发送的配送信息和交易信息,按照交易信息前往门市提取对应重瓶,此时工作人员操作人机交互模块Ⅳ413查看并选择交易信息,并在送至用户前,操作人机交互模块Ⅳ413进行写入操作,此时控制模块Ⅱ410将交易信息通过标签识别模块Ⅲ411写入对应交易标签中,并将其RFID标签编码结合订单信息发送至通讯模块Ⅲ403进行储存和上传。即,于交易信息中储存本次交易液化石油气瓶对应的钢瓶编号。

当将轻瓶由门店配送至充装站、将重瓶由充装站配送至门店以及将轻瓶由用户配送至门店,仅需采集并上传液化石油气瓶的RFID标签编码进行追踪和记录即可。

如图8所示,车载物流终端42包括气体传感器421、报警器422、显示器423、控制模块Ⅲ420和通讯模块Ⅴ424,气体传感器421、报警器422、显示器423和通讯模块Ⅴ424分别与控制模块Ⅲ420信号相连。气体传感器421和显示器423信号相连。通讯模块Ⅴ424和通讯模块Ⅳ414信号相连。

本实施例中气体传感器421采用可燃性气体传感器,用于检测车型中液化石油气的浓度,并将检测的浓度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Ⅲ420。

事先于控制模块Ⅲ420中预设浓度值,即,当浓度值超过预设值时表示液化石油气瓶存在漏气,需要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控制模块Ⅲ420用于接收气体传感器421所检测的浓度信息,并判断浓度是否超过预设值,当判断浓度超过预设值时,控制报警器422报警,并将报警信息通过通讯模块Ⅴ424发送至通讯模块Ⅴ424(即,配送终端41)。

控制模块Ⅲ420还将所接收的浓度信息发送至显示器423进行显示。

显示器423用于实时显示所在密闭车厢中液化石油气的浓度,显示器423为普通显示屏,能过显示控制模块Ⅲ420所发送的数据信息即可。

气体传感器421位于密闭车厢中任意位置,仅需实现对密闭车厢内液化石油气气体浓度的检测即可,同上,显示器423仅需位于工作人员能够看见的位置即可,无需对具体安装位置以及具体安装方式进行限定,仅需令其实现其功能即可。

注:上述充气管理平台30、摄像头31和配送管理平台40均与电源电相连,同时用户终端、采集仪32、配送终端41和车载物流终端42均含有内置的电源模块,为了图面的整洁,故在图1~图8中省略各电气模块与电源/内置电源模块的连线。由于为电气模块提供电源为现有常规技术,即使本实用新型未写出具体的连接方式,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也能为各模块的供电,令其正常工作。

云端服务器1用于接收、储存、更新、处理由用户终端、充气管理平台30、配送管理平台40和配送终端41所上传的钢瓶信息,并将处理后的钢瓶信息同步至对应用户终端、充气管理平台30、配送管理平台40和配送终端41。

钢瓶信息包括其钢瓶编号(即,钢瓶标签,具有唯一性),以及保存在钢瓶编号下的基础信息、充装记录、检验记录、维修记录和交易记录。

基础信息包括该钢瓶上RFID标签编码信息、以及规格、型号、出厂日期、生产厂家等信息。

充装记录包括所有充装信息,充装信息至少包括充装日期及责任人。

检验记录包括所有检验信息,检验信息至少包括检验日期、检验结果、处理结果及责任人。

维修记录包括所有维修信息,维修信息至少包括维修日期、故障信息、维修结果及责任人。

交易记录包括所有交易信息,交易信息至少包括用户信息、配送信息和订单信息。

云端服务器1例如可选用阿里巴巴集团提供的阿里云服务器。

用户终端例如可采用ipone7手机。

RFID标签例如可采用恩智浦(NXP)生产的ISO15693协议芯片I-CODE-2卡。

标签识别模块Ⅰ321和标签识别模块Ⅲ411例如可采用深圳市海视创展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SC-2850UHF智能手持终端。

图像采集模块322例如可采用深圳市精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TL-VPort-A CMOS摄像头模块。

人机交互模块Ⅰ323、人机交互模块Ⅱ302、人机交互模块Ⅲ402、人机交互模块Ⅳ413例如可采用台达集团生产的DOP-B04人机系统。

控制模块Ⅰ320、控制模块Ⅱ410和控制模块Ⅲ420例如可采用德国西门子股份公司生产的型号为6ES7355-2SH00-0AE0的西门子闭环控制模块。

通讯模块Ⅰ324、通讯模块Ⅱ303、通讯模块Ⅲ403、通讯模块Ⅳ414和通讯模块Ⅴ424例如可采用深圳市瑞科慧联科技有限公司制造的网关模块RAK831LoRa/LoRaWAN。

CPUⅠ300和CPUⅡ400例如可选用Intel/英特尔生产的酷睿i7-8700/六核盒装CPU/台式机电脑处理器。

定位模块412例如可选用深圳市北天通讯有限公司生产的BD2+GPS二合一北斗二代双系统双模BD-126定位导航模块。

注:由于本实用新型液化石油气瓶智能配送服务监管平台通过上述所介绍的各电气模块构成,故无需告知各电气模块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仅需告知各电气模块之间信号连接关系,相关技术领域的工作人员即可重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各电气模块的购置方式如上,其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相关技术领域的工作人员可参考对应模块的说明书得知,故不在本说明书中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对液化石油气瓶的配送工作流程可分为两部分:

订气:用户通过用户终端向云端服务器1发送订气请求(即,交易指令),此时充装完成的液化石油气瓶按照图8中对应箭头所示,由充气站通过配送车配送至门店,再由门店通过配送车配送至对应用户处。

还气:用户通过用户终端向云端服务器1发送还气请求(即,归还指令),或工作人员完成订气流程后收取液化石油气瓶;此时用完的液化石油气瓶按照图8中对应箭头所示,由用户处通过配送车配送至门店,再由门店通过配送车配送至充气站。

上述液化石油气瓶配送的过程中,用户处通过用户终端、运输车处及门店处通过配送管理平台40、充气站处通过充气管理平台30向云端服务器1发送液化石油气瓶的配送情况,从而实现对液化石油气瓶的有效监管,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用户订气:

用户通过其用户终端向云端服务器1发送用户信息和交易指令。此处用户信息为用户编号、姓名、联系方式、用户类型(单位/个人)以及地址信息,交易指令包括钢瓶规格、型号、数量和价格。

云端服务器1接收并根据用户ID进行查询该用户的交易记录,并后生成对应的交易信息。

交易信息至少包括用户信息、配送信息和订单信息。本实施例中,如该用户ID下查询到有液化石油气瓶未归还,则交易信息还包括未归还液化石油气瓶信息。

云端服务器1将按照其地址,将交易信息发送至对应区域的配送管理平台40。配送管理平台40将该交易信息分配给配送终端41。

注:订单信息包括订单编号、钢瓶规格、型号、数量和价格。

2、配送:

2.1、将重瓶由门店配送至用户:

工作人员前往对应液化石油气瓶门店,通过其配送终端41中订单信息在门店中提取对应规格的液化石油气瓶。首先通过标签识别模块Ⅱ404获取对应钢瓶编号,并将其发送至CPUⅡ400;同时利用人机交互模块Ⅲ402输入对应工作人员信息(即,重瓶提取人信息),CPUⅡ400将钢瓶编号结合工作人员信息发送至数据库模块Ⅱ401进行储存,并同步至云端服务器1,从而实现对离开门市的液化石油气瓶进行记录。

工作人员将液化石油气瓶搬入运输车的密闭车厢中,打开车载物流终端42,监控密闭车厢中的液化石油气气体浓度信息,之后按照订单信息中的地址进行配送。在送至用户前,工作人员利用配送终端41的人机交互模块Ⅳ413查看并选择订单信息,并在人机交互模块Ⅳ413中进行写入操作,此时人机交互模块Ⅳ413将写入操作发送至控制模块Ⅱ410,控制模块Ⅱ410控制标签识别模块Ⅲ411开始工作,将所选择的订单信息写入对应交易标签中;同时读取该重瓶的钢瓶编号,同时将其发送至通过通讯模块Ⅳ414发送至通讯模块Ⅲ403。通讯模块Ⅲ403较所接收信息发送至CPUⅡ400,由CPUⅡ400发送至数据库模块Ⅱ401进行储存,并同步至云端服务器1,从而在交易信息中保存进行此次交易的具体液化石油气瓶钢瓶编号(记录重瓶到达用户处)。

2.2、将轻瓶由用户配送至门店:

当存在未归还液化石油气瓶时,工作人员利用配送终端41读取该轻瓶的编号信息并发送至配送管理平台40(记录轻瓶到达工作人员处)。

用户还可主动归还轻瓶:

用户通过用户终端向云端服务器1发送用户信息和归还指令,此时归还指令至少包括要归还液化石油气瓶的钢瓶编号。

此时云端服务器1将按照用户信息中的地址,将用户信息和钢瓶编号发送至对应区域的配送管理平台40,配送管理平台40接收并将其分配给配送终端41;此时工作人员根据地址前往用户处收取对应钢瓶编号的轻瓶,当工作人员利用配送终端41读取该轻瓶的编号信息并发送至配送管理平台40(记录轻瓶到达工作人员处)。

当工作人员将轻瓶运输至门店时,配送管理平台40通过标签识别模块Ⅱ404获取对应轻瓶的钢瓶编号,记录轻瓶到达门店。

2.3、将轻瓶由门店配送至充气站:

利用标签识别模块Ⅱ404读取该轻瓶的编号信息并发送至配送管理平台40,同时利用人机交互模块Ⅲ402输入对应工作人员信息(即,轻瓶提取人信息),CPUⅡ400将钢瓶编号结合工作人员信息发送至数据库模块Ⅱ401进行储存,并同步至云端服务器1,从而实现对离开门市的液化石油气瓶进行记录(记录轻瓶离开门店)。

轻瓶到达充气站后,充气站充气站工作人员通过人机交互模块Ⅰ323进行识别操作,此时控制模块Ⅰ320根据操作信息控制标签识别模块Ⅰ321识别钢瓶标签,并识别交易标签,控制模块Ⅰ320将所得识别信息通过通讯模块Ⅰ324发送至充气管理平台30的同时,控制标签识别模块Ⅰ321清除交易信息。

充气管理平台30的通讯模块Ⅱ303接收钢瓶信息和交易信息,发送至CPUⅠ300。CPUⅠ300将其发送至数据库模块Ⅰ301进行储存的同时生成归还信息,将钢瓶信息、交易信息和归还信息通过通讯模块Ⅱ303发送至云端服务器1(同时记录轻瓶到达充装站)。云端服务器1接收、储存、更新、处理并同步。

此处归还信息包括钢瓶编号、订单编号、充装站名称和归还时间,云端服务器1令钢瓶编号与订单编号解绑。

工作人员进行对轻瓶检验、充装和检验。在该过程中,摄像头31采集工作视频并发送至充气管理平台30进行储存,还利用采集仪32采集充装信息或检验信息并发送至充气管理平台30进行储存。

工作人员通过采集仪32记录进入充气站的轻瓶,对其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进行维修,处理后灌装,并对灌装后的重瓶进一步的检验,提高安全性。

2.3、将重瓶由充气站配送至,门店:

工作人员从充气站中提取充气并检验后的液化石油气瓶(即重瓶),采集仪32采集所识别重瓶的钢瓶标签,并上传至充气管理平台30进行记录(即,记录离开充装站的重瓶)。

工作人员利用配送终端41读取该轻瓶的编号信息并发送至配送管理平台40(即,记录到达门店的重瓶)。

在液化石油气瓶的配送过程中,车载物流终端42实时监控对应密闭车厢中液化石油气体的浓度,当超过预定浓度时,分别通过报警器422和配送终端41提醒工作人员,从而提高配送过程的安全性,也能进一步避免将存在泄漏的液化石油气瓶给用户使用。

在整个配送过程中,定位模块412采集定位信息并发送至控制模块Ⅱ410,由控制模块Ⅱ410上传至配送管理平台40进行储存,并由配送管理平台40上传至云端服务器1、从而根据液化石油气瓶的配送记录结合对应工作人员的定位信息实现液化石油气瓶的监管。

3、报修:用户发现液化石油气瓶存在损坏、老化等问题需要维修时,可利用用户终端向云端服务器1发送报修指令和用户信息,报修指令至少包括故障信息(可通过用户终端拍照采集故障图像信息)。

云端服务器1将根据用户信息中的地址,将用户信息和故障信息发送至对应区域的配送管理平台40,配送管理平台40接收并将其分配给配送终端41;此时工作人员根据地址前往用户处维修,当工作人员利用配送终端41读取该轻瓶的编号信息并输入维修信息,将其发送至配送管理平台40(记录并上传维修信息)。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