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摸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04190发布日期:2019-03-02 01:56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触摸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摸屏。



背景技术:

目前,基于金属电极的触摸屏凭借其低电阻、一体化、制程简单的优势在市场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超低电阻的特性使得其能在中大尺寸触摸装置中得到很好的运用。然而金属电极本身为不透明的电极,且该金属电极在光线的照射下具有金属光泽,反射率高,从而使得基于金属电极的触摸屏在使用时金属电极的可视性较强,即用户能够从所述触摸屏的触摸面看到其内部的部分电极结构,致使用户体验很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摸屏,以降低所述触摸屏中金属电极的可视性,提高用户体验。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触摸屏,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其中,所述第一基板为透明基板;

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子电极和位于所述第一子电极靠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第二子电极,其中,所述第一子电极为金属电极,所述第二子电极为黑色电极,且所述第二子电极背离所述第一子电极一侧表面为具有多个凸起结构的表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极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子电极背离所述第二子电极一侧的第三子电极,所述第三子电极为黑色电极,且所述第三子电极背离所述第一子电极一侧表面为具有多个凸起结构的表面。

可选的,所述触摸屏还包括:

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绝缘层;

位于所述绝缘层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电极。

可选的,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四子电极和位于所述第四子电极靠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第五子电极,所述第四子电极为金属电极,所述第五子电极为黑色电极,且所述第五子电极背离所述第四子电极一侧表面为具有多个凸起结构的表面。

可选的,所述第二电极还包括位于所述第四子电极背离所述第五子电极一侧的第六子电极,所述第六子电极为黑色电极,且所述第六子电极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一侧表面为具有多个凸起结构的表面。

可选的,所述黑色电极包括金属掺杂的氮化铜膜层;所述黑色电极中掺杂的金属为铁、镍或钛。

可选的,所述金属掺杂的氮化铜膜层中铁的质量分数取值范围为10%-20%;所述金属掺杂的氮化铜膜层的厚度取值范围为30nm-50nm,包括端点值。

可选的,所述第二子电极中所述凸起结构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子电极预设位置处的厚度比例取值范围为20%-50%;其中,所述第二子电极的预设位置为所述第二子电极中位于相邻凸起之间的平面区域。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极层为通过磁控溅射工艺形成的电极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板为玻璃基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摸屏中,用作触控电极的第一电极不仅包括第一子电极,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子电极靠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第二子电极,其中,所述第一子电极为金属电极,所述第二子电极为黑色电极,该黑色电极对入射光线的反射率较低,可视性较低,从而使得所述触摸屏在使用时,射向所述触摸屏的触摸面的入射光线透过所述第一基板后会先照射到位于金属电极表面上的黑色电极上,大部分被所述黑色电极吸收,少量被所述黑色电极反射,而不会再射向位于所述黑色电极背离所述触摸面一侧的金属电极上,从而减少所述触摸屏中触控电极的光线反射量,降低所述触控电极的可视性,提高用户体验。

同时,又由于所述第二子电极背离所述第一子电极一侧表面为具有多个凸起结构的表面,从而在射向所述触摸屏的触摸面的入射光线透过所述第一基板照射到所述黑色电极时,可以利用所述黑色电极表面的凸起结构,将对射向其表面的光线进行漫反射,从而减少所述第二子电极反射的光线中进入用户眼睛的光线量,进一步降低所述触摸屏中触控电极的可视性,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现有基于金属电极的触摸屏在使用时金属电极的可视性较强,即用户能够从所述触摸屏的触摸面看到其内部的部分电极结构,致使用户体验很差。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触摸屏,如图1所示,该触摸屏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其中,所述第一基板100为透明基板;

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00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101;所述第一电极101包括第一子电极1011和位于所述第一子电极靠近所述第一基板100一侧的第二子电极1012,其中,所述第一子电极1011为金属电极,所述第二子电极1012为黑色电极,且所述第二子电极1012背离所述第一子电极1011一侧表面为具有多个凸起结构的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中任意相邻两个第一电极之间具有绝缘结构,防止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直接电连接。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摸屏可以只具有触控功能,也可以不仅具有触控功能,还具有显示功能,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具体的,当所述触摸屏不仅具有触控功能,还具有显示功能时,所述触摸屏还包括显示模组,以使得所述触摸屏同时具备触控和显示功能,当所述触控屏还包括显示模组时,所述显示模组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摸屏中,用作触控电极的第一电极不仅包括第一子电极,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子电极靠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第二子电极,其中,所述第一子电极为金属电极,所述第二子电极为黑色电极,该黑色电极对入射光线的反射率较低,可视性较低,从而使得所述触摸屏在使用时,射向所述触摸屏的触摸面的入射光线透过所述第一基板后会先照射到位于金属电极表面上的黑色电极上,大部分被所述黑色电极吸收,少量被所述黑色电极反射,而不会再射向位于所述黑色电极背离所述触摸面一侧的金属电极上,从而减少所述触摸屏中触控电极的光线反射量,降低所述触控电极的可视性,提高用户体验。

同时,又由于所述第二子电极背离所述第一子电极一侧表面为具有多个凸起结构的表面,从而在射向所述触摸屏的触摸面的入射光线透过所述第一基板照射到所述黑色电极时,可以利用所述黑色电极表面的凸起结构,将对射向其表面的光线进行漫反射,从而减少所述第二子电极反射的光线中进入用户眼睛的光线量,进一步降低所述触摸屏中触控电极的可视性,提高用户体验。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电极的材料可以为铜,铝或银等,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摸屏为自电容触摸屏,所述多个第一电极组成自电容电极。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电极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子电极背离所述第二子电极一侧的第三子电极1013,所述第三子电极1013为黑色电极,且所述第三子电极1013背离所述第一子电极1011一侧表面为具有多个凸起结构的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电极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子电极背离所述第二子电极一侧的第三子电极,所述第三子电极为黑色电极,该黑色电极对入射光线的反射率较低,可视性较低,从而使得所述触摸屏在使用时,射向所述触摸屏的触摸面的入射光线透过所述第二基板后会先照射到位于金属电极表面上的黑色电极上,大部分被所述黑色电极吸收,少量被所述黑色电极反射,而不会再射向位于所述黑色电极背离所述触摸面一侧的金属电极上,从而减少从所述触摸屏的背面射向所述触摸屏中触控电极的光线反射量,降低所述触摸屏背面(即所述第二基板背离所述第一基板一侧表面)触控电极的可视性,提高用户体验。

同时,又由于所述第三子电极背离所述第一子电极一侧表面为具有多个凸起结构的表面,从而在射向所述触摸屏的触摸面的入射光线透过所述第二基板照射到所述黑色电极时,可以利用所述黑色电极表面的凸起结构,将对射向所述第一子电极背离所述第一基板一侧表面的光线进行漫反射,从而减少所述第一子电极背离所述第一基板一侧表面反射的光线中进入用户眼睛的光线量,降低所述触摸屏中背面的触控电极的可视性,提高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第一子电极两侧均具有黑色电极,且所述黑色电极背离所述第一子电极的一侧表面为具有多个凸起结构的表面,因此,无论光从第一子电极的哪一侧入射,该黑色电极均可对射向所述第一子电极的光线进行吸收和漫反射,以降低所述触摸屏中所述第一子电极的可视性,即无论光从所述触摸屏的触摸面还是背面射入所述触摸屏,都可以降低所述触摸屏中触控电极的可视性。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呈矩阵排布,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可以为块状电极,也可以为网格电极,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摸屏还可以为互电容触摸屏,所述多个第一电极组成所述互电容触摸屏的驱动电极或感应电极。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触摸屏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绝缘层103;位于所述绝缘层103和所述第二基板200之间的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电极102。其中,所述绝缘层是用于电绝缘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以使得所述第一电极层中的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中的第二电极之间可以形成互电容,以便于所述触摸屏基于该互电容的电容值的变化,进行触控检测。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电极组成所述互电容触摸屏的驱动电极,所述多个第二电极组成所述互电容触摸屏的感应电极,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电极组成所述互电容触摸屏的感应电极,所述多个第二电极组成所述互电容触摸屏的驱动电极,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可以为交叉设置的条状电极,也可以为所述第一电极为条状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块状电极,或所述第一电极为块状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条状电极,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做限定,只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可以形成互电容即可。需要说明的,所述条状电极或所述块状电极可以为长方形电极,也可以为网格电极,还可以为其他形状电极,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第一电极和/或所述第二电极为网格电极,所述触摸屏中的电极线条数更多,当所述金属电极表面不设置有所述黑色电极时,所述触摸屏表面具有较强的金属网格可视性,而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结构,利用所述黑色电极吸收射向所述金属电极的光线,并将射向所述触控电极的光线进行漫反射,可以显著降低所述触摸屏中网格电极的可视性。

可选的,为了进一步降低金属电极的可视性以及触摸屏具有显示功能时的开口率,可以细化金属电极的线条尺寸,因此,所述第一子电极的线条尺寸为3μm-5μm,包括端点值;所述第二子电极的线条尺寸为3μm-5μm,包括端点值。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异层绝缘设置,因此,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中,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可能完全覆盖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也可能不完全覆盖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

当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不完全覆盖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时,从所述触摸屏触摸面(即所述第一基板背离所述第二基板一侧表面)射入所述触摸屏的光线可能透过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之间的缝隙射向所述第二电极,被所述第二电极反射。如果所述第二电极为金属电极,由于金属电极具有较高的反射率,从而使得所述触摸屏的触摸面仍然可能具有一定的触控电极可视性。

为了进一步降低所述触摸屏的触摸面的触控电极的可视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电极102包括第四子电极1021和位于所述第四子电极1021靠近所述第一基板100一侧的第五子电极1022,所述第四子电极1021为金属电极,所述第五子电极1022为黑色电极,且所述第五子电极1022背离所述第四子电极1021一侧表面为具有多个凸起结构的表面。由于位于所述第四子电极(即金属电极)一侧的第五子电极为黑色电极,且所述第五子电极(即黑色电极)背离所述第四子电极一侧表面为具有多个凸起结构的表面,从而利用所述第五子电极对从所述触摸屏的触摸面(即所述第一基板背离所述第二基板一侧表面)射入所述触摸屏的光线透过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之间的缝隙射向所述第四电极的入射光线进行吸收和漫反射,以降低所述触摸屏的触摸面中所述第四子电极的可视性,从而减少所述第四子电极反射的光线中进入用户眼睛的光线量,进一步降低所述触摸屏中触控电极的可视性,进而显著降低所述互电容触控屏触控面(即所述第一基板背离所述第二基板一侧表面)的金属电极的可视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电极还包括位于所述第四子电极1021背离所述第五子电极1022一侧的第六子电极1023,所述第六子电极1023为黑色电极,且所述第六子电极1023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一侧表面为具有多个凸起结构的表面,从而使得所述触摸屏在使用时,射向所述触摸屏的触摸背面(即所述第二基板背离所述第一基板一侧表面)的入射光线透过所述第二基板后会先照射到位于第四子电极(即金属电极)表面上的第六子电极(即黑色电极)上,该第六子电极(即黑色电极)对入射光线进行吸收和漫反射,以降低所述触摸屏的背面中所述第四子电极的可视性,降低所述触摸屏中背面的触控电极的可视性。

另外,由于所述第四子电极1021两侧均具有黑色电极,且所述黑色电极背离所述第四子电极1021的一侧表面为具有多个凸起结构的表面,因此,无论光从第四子电极的哪一侧入射,该黑色电极均可对射向所述第四子电极的光线进行吸收和漫反射,即无论光从所述触摸屏的触摸面还是背面射入所述触摸屏,都可以降低所述触摸屏中所述第四子电极的可视性,进一步降低所述触摸屏中触控电极的可视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中,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可能完全覆盖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也可能不完全覆盖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

当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不完全覆盖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时,从所述触摸屏背面(即所述第二基板背离所述第一基板一侧表面)射入所述触摸屏的光线可能透过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之间的缝隙射向所述第一电极,被所述第一电极反射。如果所述第一电极朝向所述第二电极一侧为金属电极,由于金属电极具有较高的反射率,从而使得所述触摸屏的背面可能具有一定的触控电极可视性。

为了进一步降低所述触摸屏的背面的触控电极的可视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电极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子电极背离所述第二子电极一侧的第三子电极1013,所述第三子电极1013为黑色电极,且所述第三子电极1013背离所述第一子电极1011一侧表面为具有多个凸起结构的表面,从而利用所述第三子电极对从所述触摸屏的背面(即所述第二基板背离所述第一基板一侧表面)射入所述触摸屏的光线透过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之间的缝隙射向所述第一电极的光线进行吸收和漫反射,以降低所述触摸屏的背面中所述第一电极的可视性,进一步降低所述触摸屏中触控电极的可视性。

另外,由于所述第一子电极两侧均具有黑色电极,且所述黑色电极背离所述第一子电极的一侧表面为具有多个凸起结构的表面,因此,无论光从第一子电极的哪一侧入射,该黑色电极均可对射向所述第一子电极的光线进行吸收和漫反射,即无论光从所述触摸屏的触摸面还是背面射入所述触摸屏,都可以降低所述触摸屏中所述第一子电极的可视性,降低所述触摸屏中触控电极的可视性。

具体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中,至少有一个第一电极的形状可以为网格状,和/或至少有一个第二电极的形状可以为网格状。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是做在触摸屏的可视区的,且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包括金属电极和黑色电极,为非透明电极,因此,当所述触摸屏具有显示功能时,所述第一电极和/或所述第二电极可选为网格电极,以使得所述第一电极和/或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显示模组上的投影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非开口区,从而不影响所述显示模组的开口率,即不影响所述触控屏的开口率。但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具体的,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黑色电极包括金属掺杂的氮化铜膜层。由于氮化铜晶格的中心空位很容易被别的原子填充从而引起晶体本身电化学性质的改变,使氮化铜晶体从绝缘体向半导体甚至是导体转变,从而使得所述黑色电极具有一定的导电性能,以作为所述第一电极的组成部分,保证所述第一子电极与所述触摸屏中的其他结构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黑色电极中掺杂的金属为铁、镍或钛。需要说明的是,掺杂的金属原子会随机的在整片氮化铜膜层区域堆积,形成多个凸起结构,使得所述金属掺杂的氮化铜膜层表面凹凸不平,从而增大金属电极表面上金属掺杂的氮化铜膜层的表面粗糙度,即增加入射光的漫反射从而只有很少的反射光能进入人眼,进而显著降低金属电极反射眩光,降低金属电极的可视性。其中,表面粗糙度为表面形貌参数,用于表征表面几何特征。

具体的,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掺杂的氮化铜膜层中铁的质量分数不宜过大,或过小,如果所述金属掺杂的氮化铜膜层中铁的质量分数过大,会使得所述金属掺杂的氮化铜膜层的表面粗糙度过大,从而影响所述触控屏包括显示模组时的出光率,影响显示功能,如果所述金属掺杂的氮化铜膜层中铁的质量分数过小,会使得所述金属掺杂的氮化铜膜层的表面粗糙度过小,使得漫反射效果不明显,从而对降低金属电极的可视性效果不佳,为此,所述金属掺杂的氮化铜膜层中铁的质量分数为10%-20%。

具体的,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掺杂的氮化铜膜层的厚度不宜太薄,或太厚,如果所述金属掺杂的氮化铜膜层的厚度太薄或太厚,都会影响后续刻蚀工艺,从而需要重新调试蚀刻工艺,延长产品的制备时间。因此,所述金属掺杂的氮化铜膜层的厚度为30nm-50nm,包括端点值。

具体的,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电极中所述凸起结构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子电极预设位置处的厚度比例取值范围为20%-50%,即所述第二子电极中所述凸起结构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子电极预设位置处的厚度比例取值范围为1/5-1/2,包括端点值;其中,所述第二子电极的预设位置为所述第二子电极中位于相邻凸起之间的平面区域;所述第二子电极中所述凸起结构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子电极预设位置处的厚度比例=(所述第二子电极的最厚厚度-所述第二子电极最薄厚度)/所述第二子电极的最薄厚度。如果所述第二子电极中所述凸起结构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子电极预设位置处的厚度比例取值范围小于20%,或大于50%均会超出常用触控屏中驱动电路的驱动能力,需要额外设置驱动电路,导致成本增加。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极层为通过磁控溅射工艺形成的电极结构,一般而言,磁控溅射的金属膜层表面平整度很好,而铁掺杂的氮化铜能够提高黑色电极的表面粗糙度的原因是:铁在填充氮化铜晶格中心时会影响氮化铜的沉积速率,而铁为掺杂原子,量少随机,因此会使得整体氮化铜膜层会出现凹凸不平的表面,即,使得所述黑色电极表面形成多个凸起结构。对于镍或钛掺杂的氮化铜能够提高黑色电极的表面粗糙度的原因同上。

其中,以采用磁控溅射工艺制备铁掺杂氮化铜膜层为例进行说明,制备铁掺杂氮化铜膜层,需要同时溅射直流铜靶和射频铁靶,其中,溅射直流铜靶的工艺参数为:功率取值范围为:5kw-6.5KW,包括端点值;所述第一基板的移动速度的取值范围为:1m/min-1.5m/min,包括端点值;氩气流量取值范围为:8 0sccm-100sccm,包括端点值;氮气流量取值范围为:40sccm-60sccm,包括端点值;温度取值范围为:80℃-120℃,包括端点值;而溅射射频铁靶的工艺参数为:功率取值范围为:2.5KW-4.5KW、所述第一基板的移动速度的取值范围为:1m/min-1.5m/min、氩气流量取值范围为:80sccm-100sccm、温度取值范围为:80℃-120℃。溅射铁靶和铜靶的过程包括:首先,氩气辉光放电,形成氩离子轰击铜靶、铁靶,溅射出铜原子、铁原子,然后,铜原子处于氮气氛围中,会和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铜,在基板上附着成氮化铜膜层过程中会和铁原子相遇,最终形成铁掺杂的氮化铜膜层。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制备镍掺杂的氮化铜时,需同时溅射直流铜靶和射频镍靶;制备钛掺杂的氮化铜时,也需同时溅射直流铜靶和射频钛靶。而对于同时溅射直流铜靶和射频镍靶,以及同时溅射直流铜靶和射频钛靶的过程与上述同时溅射直流铜靶和射频铁靶的过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溅射铁靶的功率越大,铁掺杂的氮化铜膜层的表面粗糙度也越高,从而可以通过调整溅射铁靶的功率来控制铁掺杂的氮化铜膜层的表面粗糙度,进而提高铁掺杂的氮化铜膜层的漫反射效果。

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电极的具体形成方法包括:首先,通过磁控溅射工艺依次形成用于制备第一子电极的金属膜层以及用于制备第二子电极的铁掺杂的氮化铜膜层,然后通过黄光工艺,对所述金属膜层和铁掺杂的氮化铜膜层,进行涂光刻胶,曝光,显影,蚀刻,脱去光刻胶等步骤,最终获得具有一定图形的多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的图形可以为网格状图形或是条形状图形,具体视情况而定,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的,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玻璃基板、PMMA基板、PET基板、PC基板或PI基板等,但不包括菲林基板,因为菲林基板的材质软,易变形,平整度远不如上述玻璃基板,使得后续过程中容易出现外观不良现象,如果仅仅通过掺杂粗化菲林基材上的金属膜层来降低金属电极的可视性的话效果不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摸屏中,用作触控电极的第一电极不仅第一子电极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子电极靠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第二子电极,其中,所述第一子电极为金属电极,所述第二子电极为黑色电极,该黑色电极对入射光线的反射率较低,可视性较低,从而使得所述触摸屏在使用时,射向所述触摸屏的触摸面的入射光线透过所述第一基板后会先照射到位于金属电极表面上的黑色电极上,大部分被所述黑色电极吸收,少量被所述黑色电极反射,而不会再射向位于所述黑色电极背离所述触摸面一侧的金属电极上,从而减少所述触摸屏中触控电极的光线反射量,降低所述触控电极的可视性,提高用户体验。

同时,又由于所述第二子电极背离所述第一子电极一侧表面为具有多个凸起结构的表面,从而在射向所述触摸屏的触摸面的入射光线透过所述第一基板照射到所述黑色电极时,可以利用所述黑色电极表面的凸起结构,将对射向其表面的光线进行漫反射,从而减少所述第二子电极反射的光线中进入用户眼睛的光线量,进一步降低所述触摸屏中触控电极的可视性,提高用户体验。

本说明书中各个部分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部分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部分的不同之处,各个部分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