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碰式计算机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93569发布日期:2019-05-31 20:35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碰式计算机主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碰式计算机主机,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信息化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对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使用该技术后,可以极大的提高各种行为的效率,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

在通信、网络、数据库等信息化领域中,计算机是必不可少的设备。目前,在办公室使用或运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通常主机箱放置在办公桌的底下,在使用计算机办公过程中,易无意踢到或碰到主机箱从而导致主机箱背部的接口端碰撞到办公桌底部的隔板或者办公桌底部附近的墙壁,而主机箱背部的接口端插接有鼠标线、键盘线、网线、电源线、耳机线、话筒线、摄像头线等外接设备线,当主机箱背部的接口端撞到隔板或墙壁时,易损坏主机箱或外接设备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防碰式计算机主机,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碰式计算机主机,包括长方体状主机箱,所述主机箱的接口端套设有与主机箱接口端相适配的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包括上面板、下面板和两个位于上面板和下面板之间的侧面板,所述上面板的首端设置有板状第一延长部,所述第一延长部设置在主机箱的上方,所述主机箱的上方还设置有最少一个螺钉,所述第一延长部的中段设置有与螺钉相匹配的螺孔,所述下面板的首端设置有板状第二延长部,所述第二延长部设置在主机箱的下方;所述固定套尾端的外部设置有竖板,所述固定套的尾端与竖板之间设置有下连接板和上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的一端与固定套的尾端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接板的另一端与竖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板的一端与固定套的尾端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板的另一端与竖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侧面板的尾部设置有多个开口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两个侧面板之间的夹角为α,1°≤α≤5°;所述固定套内腔的横向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所述第一延长部和第二延长部均与固定套的大端位于同一侧,所述下连接板和上连接板均与固定套的小端位于同一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竖板的后侧固设有缓冲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竖板的后侧设置有多个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竖板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下连接板的下表面与下面板的下表面共面,所述下连接板的下表面与竖板的下端面共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开口槽的开口端设置有凸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覆盖有柔性防护网,所述柔性防护网的上端与上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柔性防护网的下端固设有板状磁铁。

本实用新型所述防碰式计算机主机通过在现有主机箱接口端的外部加装固定套、下连接板、上连接板、竖板,避免主机箱接口端在受到外力碰触直接碰撞到隔板或墙壁,能够有效避免主机箱或外接设备线受损,实施效果好,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碰式计算机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套、下连接板、上连接板、竖板、缓冲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上面板、下面板、侧面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两个侧面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开口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套、下连接板、上连接板、竖板、弹簧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所述防碰式计算机主机,包括长方体状主机箱10,所述主机箱10的接口端套设有与主机箱10接口端相适配的固定套20,所述固定套20包括上面板21、下面板22和两个位于上面板21和下面板22之间的侧面板23,所述上面板21、下面板22和两个侧面板23围成固定套20;所述上面板21的首端设置有板状第一延长部211,所述第一延长部211设置在主机箱10的上方,所述主机箱10的上方还设置有最少一个螺钉40,所述第一延长部211的中段设置有与螺钉40相匹配的螺孔2111,所述下面板22的首端设置有板状第二延长部221,所述第二延长部221设置在主机箱10的下方;所述固定套20尾端的外部设置有竖板33,所述固定套20的尾端与竖板33之间设置有下连接板31和上连接板32,所述下连接板31的一端与固定套20的尾端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接板31的另一端与竖板33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板32的一端与固定套20的尾端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板32的另一端与竖板33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侧面板23的尾部设置有多个开口槽231。

所述固定套20套在主机箱10的接口端,然后第二延长部221垫在主机箱10的下方,利用螺钉40与螺孔2111螺纹连接从而使得螺钉40的端部抵紧主机箱10的上部,这使得固定套20被固定在主机箱10的接口端处。当无意中踢到或碰到主机箱10的前部,只会导致竖板33碰撞到办公桌底部的隔板或者办公桌底部附近的墙壁,在竖板33以及固定套20的防护下,能够避免主机箱10背部的接口端直接撞击隔板或墙壁,从而有效避免主机箱10的接口端以及外接设备线发生损坏。

下连接板31和上连接板32的存在,使得固定套20的尾端与竖板33之间存在足够的空间从而不妨碍将鼠标线、键盘线、网线、电源线、耳机线、话筒线、摄像头线等外接设备线与主机箱10背部的对应接口插接;同时,可将鼠标线、键盘线、网线、电源线、耳机线、话筒线、摄像头线等外接设备线卡入开口槽231中,从而使得鼠标线、键盘线、网线、电源线、耳机线、话筒线、摄像头线等外接设备线不但布线整齐,而且使得外接设备线不易在外力的拽拉下发生脱线,例如,网线在受到外力的拽拉下易从主机箱10背部的对应接口处发生脱落,而利用开口槽231可将网线卡紧,这使得网线即使受到外力的拽拉也不易发生脱落;所述开口槽231的槽宽可根据外接设备线的规格设置有多种不同的宽度,使得开口槽231的槽宽与外接设备线的直径之间为过盈配合。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开口槽231的开口端设置有凸块2311,所述凸块2311设置有两块,呈上下对称分布;当外接设备线被卡入到开口槽231中时,在凸块2311抵紧下,能够有效防止外接设备线从开口槽231处脱落;为方便将外接设备线卡入开口槽231,可将凸块2311的外侧壁设置为弧形结构。

进一步地,为方便将固定套20套入到主机箱10接口端;如图4所示,两个侧面板23之间的夹角为α,1°≤α≤5°;所述固定套20内腔的横向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这使得固定套20的一端口径大、固定套20的另一端口径小,所述第一延长部211和第二延长部221均与固定套20的大端位于同一侧,所述下连接板31和上连接板32均与固定套20的小端位于同一侧。可从固定套20的大端将主机箱10的接口端套入,两个侧面板23可采用具有弹性的橡胶制成,当主机箱10的前部受到外力的撞击时,会造成主机箱10的接口端越深入到固定套20的内部,主机箱10的接口端与固定套20之间结合的越紧密,不易发生脱落。

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接板31的下表面与下面板22的下表面共面,所述下连接板31的下表面与竖板33的下端面共面。这使得所述主机箱10、第二延长部221、固定套20、下连接板31能够平稳的放置在地面。

进一步地,所述竖板33的后侧固设有缓冲板50。所述缓冲板50可采用弹性橡胶板或泡沫板或弹性塑料板制成,所述竖板33在碰撞到办公桌底部的隔板或者办公桌底部附近的墙壁时,缓冲板50具有减震、缓冲作用,能够有效降低撞击力对主机箱10的影响。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竖板33的后侧设置有多个弹簧60,所述弹簧60的一端与竖板33固定连接。所述竖板33在碰撞到办公桌底部的隔板或者办公桌底部附近的墙壁时,弹簧60具有减震、缓冲作用,能够有效降低撞击力对主机箱10的影响。

由于主机箱10接口端处的散热孔的直径通常超过5毫米,这使得一些飞虫可能会通过该散热孔钻入到主机箱10的内部,从而存在安全隐患;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板32与下连接板31之间覆盖有柔性防护网70,柔性防护网70设置有两张,分别覆盖住上连接板32与下连接板31的两侧,所述柔性防护网70的上端与上连接板32固定连接,所述柔性防护网70的下端固设有板状磁铁71。所述下连接板31可采用铁板制成,磁铁71吸附住下连接板31使得所述柔性防护网70的下端被固定,从而使得上连接板32与下连接板31的两侧被覆盖,这会阻挡一些飞虫进入到主机箱10内部;同时,柔性防护网70也不会影响通风,不会影响主机箱10接口端处的散热。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固定套20可套在主机箱10接口端的外部,然后再利用螺钉40进一步固定,无需对现有主机箱10的结构进行任何改装,可直接用于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长方体状的主机箱10,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