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触屏设备的辅助设备,尤其是一种外设在电子触屏设备上辅助触摸操控的触屏外设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触屏设备(如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随之而生的手游也是层出不穷。有许多游戏需采用多个指头的操作方式,这种操作方式不符合人体工学,若想要达到游戏中特定的动作,操作比较困难,长时间游戏会造成手指疲劳,会给玩家带来不适。于是,市场上就出现了安装在触屏设备上的辅助游戏的外设装置,但现有的外设装置都只能增加一个触控点的触控操作,还是不能满足多个触控点同时操作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设在电子触屏设备上辅助触摸操控的触屏外设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触屏外设装置,包括能夹持在电子触屏设备上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与电子触屏设备屏幕接触的触屏件、控制触屏件与电子触屏设备屏幕的接触导通并能导电的操控件;所述操控件包括对应于电子触屏设备屏幕的┐型的触控脚、对应于电子触屏设备后壳的┌型的按压手柄,所述触控脚和按压手柄相向设置并分别通过对应的铰接轴铰接在第二夹持件上,所述触控脚与第二夹持件之间还连接有弹簧,所述触控脚的上端抵压在按压手柄上端的上表面;所述触屏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夹持件上的第一触屏件和设置在触控脚上的第二触屏件,所述按压手柄通过导线与第一触屏件电性连接,所述按压手柄上还设有绝缘的按压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均是n型的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对应于电子触屏设备屏幕的一端是平板状的接触端,对应于电子触屏设备后壳的一端是S型的具有弹性的夹持端。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触屏件是固定设置在第一夹持件的接触端下部,所述第二触屏件固定在触控脚的下端,所述第二夹持件的接触端设有使第二触屏件穿过的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的顶端对应于电子触屏设备的侧壁设有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触屏件是导电硅胶结构件。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夹持件上对应于电子触屏设备后壳还设有固定第二夹持件夹持位置的固定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装置是铰接在第二夹持件下端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在铰接处并对应于电子触屏设备后壳突出有球台状的突出块。
作为优选,所述弹簧是压力弹簧或者是套设在铰接轴上与触控脚和第二夹持件相连接的扭力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是一体成型的间隔平行设置的夹持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实用新型中使用时通过按压按压部就导通第二触屏件与触屏的接触操控;通过触摸按压手柄上非按压部部位就导通了第一触屏件和触屏的接触操控;在按压按压手柄上非按压部部位就同时导通了第一触屏件和第二触屏件与触屏的接触操控,这样就实现了对触屏的不同形式的触摸操控,既可以增加一个触控点也可以增加两个触控点同时操作,还可以在不同位置增加多个触控点,满足了对多个触控点同时操作的需求,方便了人们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1-第一夹持件 10-接触端 11-夹持端 12-凹槽 2-第二夹持件 20-通孔 21-固定装置 210-突出块 3-触屏件 30-第一触屏件 31-第二触屏件 4-操控件 40-触控脚 41-按压手柄 410-按压部 5-铰接轴 6-弹簧 7-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仅是参考附加图示的方向,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本实用新型必须具有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图1中所示,一种触屏外设装置,包括能夹持在电子触屏设备上的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与电子触屏设备屏幕接触的触屏件3、控制触屏件3与电子触屏设备屏幕的接触导通并能导电的操控件4,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可以是分离的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间隔平行设置的夹持件,两夹持件是分离结构时就可以将两个夹持件夹持在电子触屏设备上的任何地方,方便使用,若两夹持件是一体成型的,虽然夹持位置有了一些局限性,但却利于生产,也方便彼此之间的连接,通过操控件4对触屏件3触摸导通的控制就可以实现对触屏的触控操作;为了方便操控件4的操作使用以及对触屏的不同触控点的同时触摸操控,所述操控件4则包括对应于电子触屏设备屏幕的┐型的触控脚40、对应于电子触屏设备后壳的┌型的按压手柄41,所述触控脚40和按压手柄41相向设置并分别通过对应的铰接轴5铰接在第二夹持件2上,所述触控脚40与第二夹持件2之间还连接有弹簧6,所述触控脚40的上端抵压在按压手柄41上端的上表面,这样操控件4就形成了顶部是相互抵压叠加的结构,在一个构件活动时就会传动与其相抵部件的活动,在按压手柄41被按压后,其铰接的结构就使其产生转动,而触控脚40是抵压在其上的,这样就传动触控脚40的转动控制触屏件与触屏的接触,同时弹簧6也产生形变,当取消按压后,弹簧6就恢复到初始状态,从而传动触控脚40转动,触控脚40转动后又传动按压手柄41转动,使装置恢复起始状态。弹簧6则可以是压力弹簧或者是套设在铰接轴5上与触控脚40和第二夹持件2相连接的扭力弹簧,弹簧6为压力弹簧时,该弹簧可以固定在触控脚40上,也可以固定在第二夹持件2上或者同时固定在触控脚40和第二夹持件2上,在按压时弹簧6由于张力或压力而产生伸缩,按压取消后弹簧6则通过相应的弹力来传动触控脚40转动,弹簧6为套设在铰接轴5上与触控脚40和第二夹持件2相连接的扭力弹簧时,弹簧6是通过扭力产生形变而起作用的,同时这样设置的扭力弹簧在使用中不易脱落也利于了夹持件上的结构设计;所述触屏件3包括设置在第一夹持件1上的第一触屏件30和设置在触控脚40上的第二触屏件31,所述触屏件3优选由导电硅胶制成,导电硅胶易生产,具有弹性不会对电子触屏设备的屏幕造成损坏,也能保证触摸的灵敏度,所述按压手柄41通过导线7与第一触屏件30电性连接,所述按压手柄41上还设有绝缘的按压部410.这样在使用时通过按压按压部410就导通第二触屏件31与触屏的接触操控;通过触摸按压手柄41上非按压部部位就导通了第一触屏件30和触屏的接触操控;在按压按压手柄41上非按压部410部位就同时导通了第一触屏件30和第二触屏件31与触屏的接触操控,实现了对触屏的不同形式的触摸操控,既可以增加一个触控点也可以增加两个触控点同时操作,在相同原理下还可以在不同位置增加多个触控点,满足了对多个触控点同时操作的需求,在一个键上通过触摸或按压就实现了不同的触点操控,方便了人们的使用。
进一步的改进,如图1中所示,所述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均是n型的夹持件,n型结构方便夹持件的夹持,所述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对应于电子触屏设备屏幕的一端是平板状的接触端10,对应于电子触屏设备后壳的一端是S型的具有弹性的夹持端11,对应于屏幕的接触是平面与平面之间的接触能保证有效接触,对应于后壳的是S型的夹持端11,这样就会有多个夹持点保证夹持的夹紧度,利于夹持操作。所述第一触屏件30是固定设置在第一夹持件1的接触端10下部,所述第二触屏件31固定在触控脚40的下端,所述第二夹持件2的接触端10设有使第二触屏件31穿过的通孔20,这样就能保证在按压中经过较小距离的按压就能使得第二触屏件31在屏幕上的触摸操作。所述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的顶端对应于电子触屏设备的侧壁设有凹槽12,凹槽12的设置就避免了将该装置夹持在电子触屏设备上时电子触屏设备侧壁上按钮对夹持的影响,也能防止在夹持中误触电子触屏设备的按钮。
进一步的改进,如图1中所示,所述第二夹持件2上对应于电子触屏设备后壳还设有固定第二夹持件2夹持位置的固定装置21,在将夹持件夹持在电子触屏设备上后,为了保证夹持位置的稳定来确保准确的触摸操作,就需要通过固定装置21来将其位置予以固定。固定装置21可以是在夹持件上设置螺丝通过螺丝来将其固定,而通过螺丝来固定的话容易对电子触屏设备造成损坏,为了避免该种损坏问题的产生,则优选固定装置21为铰接在第二夹持件2下端的固定板,固定板在铰接处并对应于电子触屏设备后壳突出有球台状的突出块210,通过转动固定板,突出块210就转向面对电子触屏设备的后壳,就缩小了夹持件和电子触屏设备之间的距离从而得以将夹持件夹紧固定,而球台状的突出块210在利于转动利于夹紧的同时也不会在转动中对电子触屏设备的后壳造成损坏。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