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屏幕点击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移动智能终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日益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与之相关的操作也越来越复杂,产生了很多和移动智能终端相关的产业及需求,例如移动智能终端厂商需要进行硬件测试,而APP软件开发从业者需要进行软件测试,这时候需要一款屏幕点击器来辅助人工进行相关操作,但目前的屏幕点击器无法根据屏幕显示的信息进行判断,进而点击,只能对屏幕的某个区域进行重复点击,往往导致误操作,而无法完成任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屏幕点击器,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点击器需要人工介入方能开始或停止点击作业的问题。通过设置传感器接收移动智能终端屏幕特定区域的显示信息,从而使得导电部接地或与电源的任何一极电连接,进而形成一次点击。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示屏幕点击器包括:传感器、三极管和至少一个导电部;其中三极管具有集电极、发射极、基极;集电极与导电部电连接;发射极接地处理或与电源的任何一极电连接;基极与传感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屏幕点击器中还包括:第一可调电阻;第一可调电阻的一端与传感器电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屏幕点击器中还包括:第二电阻;第二电阻的一端与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另一端接地处理或与电源的任何一极电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屏幕点击器中还包括:第二电阻;第二电阻的一端与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另一端与导电部电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屏幕点击器中传感器为光敏传感器或颜色传感器。
通过设置传感器,对点击条件进行判断,有效避免了误操作和无效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图。
附图标记:
1:传感器;
2:三极管;
3:导电部;
4:第一可调电阻;
5:第二电阻;
c:集电极;
e:发射极;
b:基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屏幕点击器的实施方式中,该屏幕点击器包括传感器1、三极管2和至少一个导电部3,在本实施例中为一个导电部3,导电部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其中三极管2具有集电极c、发射极e和基极b,集电极a与导电部3电连接,发射极e接地处理或与电源的任何一级电连接,基极b与传感器1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传感器1采用光敏传感器或颜色传感器。将传感器1设置在移动智能终端屏幕需要判断点击要求的判断区域,同时将导电部3设置在移动智能终端屏幕上需要点击的点击区域,当判断区域内的显示内容发生改变时,此时该区域内的屏幕亮度或屏幕显示颜色往往会发生变化,当满足预先设定的条件时,传感器1便将该信号发送给三极管2的基极b,于是三极管2的集电极c和发射极e便被导通,于是导电部3便通过三极管2接地或与电源的任何一极电连接,同时由于电容屏的特性,当屏幕上的某点接地或与电源的任何一极电连接都会触发点击效果,所以当集电极c和发射极e便被导通后,便会点击一次屏幕,如此便可以解决满足特定条件后才进行点击操作,有效避免了无用点击和误点击。
具体地,参考图1和图2,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都还可以包括第一可调电阻4,第一可调电阻4的一端与传感器1电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3的基极b电连接,通过可调电阻4的阻值进而调整接收信号的灵敏度。同时,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传感器1还包括比较电路,传感器1接收到感应到外界信息后,生产电信号,接着比较电路便对该电信号进行判断,当满足预设条件时,便将该电信号传输至三极管2。
参考图1,在第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第二电阻5,第二电阻5的一端与三极管2的发射极e电连接,另一端与接地处理或与电源的任何一极电连接。
参考图2,在第二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第二电阻5,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二电阻5的一端与三极管2的集电极c电连接,另一端与导电部3电连接。通过设置第二电阻5可以增加产品的稳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中的接地指的是与电路中的相对低电压参考点电连接,而不是仅只实际意义上的与大地连接,常见的接地形式有与电源负极连接、与金属器件电连接等。
在以上的描述中,对于各层的构图、刻蚀等技术细节并没有做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通过现有技术中的各种手段,来形成所需形状的层、区域等。另外,为了形成同一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设计出与以上描述的方法并不完全相同的方法。
以上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予以了说明。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并非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限定。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多种替换和修改,这些替换和修改都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