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脸识别建立用户标签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7892466发布日期:2019-06-13 15:45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基于人脸识别建立用户标签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到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基于人脸识别建立用户标签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用户使用手机时,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下载与使用应用软件。对应的,手机也可以根据用户下载和使用应用软件的类型,来建立用户画像。

目前在家庭中,家长的手机经常会被小孩子使用,小孩子使用家长的手机下载或使用一些小孩子喜欢的游戏的应用软件,但是家长基本不会玩这些游戏。这样,手机端在建立家长的用户画像时会添加一些小孩子喜欢的游戏的标签,这样就导致建立用户画像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基于人脸识别建立用户标签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旨在解决仅根据应用软件来给用户添加标签而造成添加的标签不准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申请提出一种基于人脸识别建立用户标签的方法,包括:

用户终端采集在其前端运行中的应用程序;

判断所述应用程序是否为预设的应用软件;若是,则控制用户终端的前置摄像头采集图像;

提取出所述图像的第一人脸信息;

在所述用户终端中查找与所述第一人脸信息匹配的第二人脸信息;

若查找到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则将所述应用软件的标签设置为与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对应的用户的用户标签。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包括多个用户分别对应的第二人脸信息,所述在所述用户终端中查找与所述第一人脸信息匹配的第二人脸信息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人脸信息分别与多个第二人脸信息进行相似度计算,得到多个相似度值;

获取多个所述相似度值中的最高值为目标相似度值;

确定所述目标相似度值对应的人脸信息为所述第二人脸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应用软件的标签设置为与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对应的用户的用户标签的步骤之后,包括:

推送带有所述用户标签的应用软件到所述用户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应用软件的标签设置为与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对应的用户的用户标签的步骤之后,包括:

统计所述用户的所有的用户标签的类型以及对应的数量;

根据各所述用户标签的数量对所述用户标签的类型进行排序,得到所述用户的用户标签排行榜。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各所述用户标签的数量对所述用户标签的类型进行排序,得到所述用户的用户标签排行榜的步骤之后,包括:

将包含有所述排行榜中排名在预设名次的标签对应的应用软件推送到用户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应用软件的标签设置为与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对应的用户的用户标签的步骤之后,包括:

获取用户终端的各预设的应用软件的在前端运行的第一使用时长;

根据所述应用软件的第一使用时长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对所述应用软件对应的标签进行排序,以用于对所述用户标签中的标签进行排序。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用户终端的前摄像头采集图像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应用软件在前端运行后,获取所述应用软件的第二使用时长;

当所述第二使用时长超过预设的时长阈值,控制用户终端的前置摄像头采集图像。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于人脸识别建立用户标签的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用户终端采集在其前端运行的应用程序;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应用程序是否为预设的应用软件;

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应用软件是预设的应用软件,则控制用户终端的前置摄像头采集图像;

提取模块,用于提取出所述图像的第一人脸信息;

匹配模块,用于在所述用户终端中查找与所述第一人脸信息匹配的第二人脸信息;

设置模块,用于若查找到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则将所述应用软件的标签设置为与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对应的用户的用户标签。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的基于人脸识别建立用户标签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手机通过软件在前端运行时采集使用软件的人的脸部信息,判定到使用的人的脸部信息与用户的脸部信息相同后,再根据软件的标签从而对用户添加对应的标签,可以更加准确的根据软件的标签来建立用户的标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基于人脸识别建立用户标签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基于人脸识别建立用户标签的装置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基于人脸识别建立用户标签的装置的匹配模块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基于人脸识别建立用户标签的装置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基于人脸识别建立用户标签的装置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基于人脸识别建立用户标签的装置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基于人脸识别建立用户标签的装置的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框图。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人脸识别建立用户标签的方法,包括步骤:

s1、用户终端采集在其前端运行的应用程序;

s2、判断所述应用程序是否为预设的应用软件;

s3、若是,则控制用户终端的前置摄像头采集图像;

s4、提取出所述图像的第一人脸信息;

s5、在所述用户终端中查找与所述第一人脸信息匹配的第二人脸信息;

s6、若查找到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则将所述应用软件的标签设置为与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对应的用户的用户标签。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终端是指用户的手机或电脑等智能终端,用户终端具有前置摄像头。用户终端扫描内部的应用软件,读取所有的应用软件名称,并对所有的预设的应用软件进行监控,具体的,监控各预设的应用软件是否在使用、使用时间、使用时长、使用状态等。预设的应用软件是指带有明显的使用特征的应用软件,是本方法的执行方的工作人员预先设置的。用户终端接收到工作人员设置的预设的应用软件的名称,然后对这些预设的应用软件进行监控。也可以,用户终端首先获取在前端运行的应用程序,然后判断该应用程序是否是工作人员预先设置的应用软件。前端运行是指应用软件的运行界面在用户终端的显示屏上显示;软件运行中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后台运行,即软件运行时没有在显示屏上显示,另一种是前端运行,即软件运行时运行界面在显示屏上显示。例如,用户打开手机中的音乐软件,播放音乐,然后打开聊天软件聊天,此时音乐软件是在后台运行,聊天软件是在前端运行。当用户终端获取到预设的应用软件是在前端运行时,控制用户终端的前置摄像头开启,识别到用户终端前方是否有人脸,如果有,则进行拍照,将用户终端前的人脸拍摄下来,本申请中,默认所述用户终端拍摄到的人脸照片为使用该用户终端上的应用软件的人的人脸照片。用户终端获取到前置摄像头拍摄的带有人脸的人脸照片后,提取出该人脸照片中的脸部信息,得到第一人脸信息。当用户终端的前置摄像头拍摄的照片中包含有多个脸部图片时,以尺寸最大的脸部图片对应的信息作为第一人脸信息。

用户终端中还存储有第二人脸信息,该第二人脸信息包括采集用户本人的脸部信息后获取的第二人脸信息,然后存储在用户终端中,以便于调用。用户终端将使用用户终端的软件的人的第一人脸信息与用户终端中预存的第二人脸信息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说明使用用户终端的软件的人是用户本人,因此,将该软件的标签设置为该用户的用户标签。应用软件的标签是软件开发商根据应用软件的性质、应用软件的主要受众等各项与应用软件相关的信息设置的。比如一个叫“王者荣耀”的应用软件,该软件是一款rpg团队对战类游戏软件,主要是偏向年轻人玩,则该软件是标签包括游戏、rpg、团队、对战、年轻,对应的将该标签设置为该第二人脸信息对应的用户的用户标签,表示该用户是年轻人,喜欢玩游戏。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二人脸信息包括多个用户分别对应的第二人脸信息,上述在所述用户终端中查找与所述第一人脸信息匹配的第二人脸信息的步骤s5包括:

s51、将所述第一人脸信息分别与多个第二人脸信息进行相似度计算,得到多个相似度值;

s52、获取多个所述相似度值中的最高值为目标相似度值;

s53、确定所述目标相似度值对应的人脸信息为所述第二人脸信息。

本实施例中,用户终端的处理器调用用户终端的存储器中存储的多个用户分别对应的多个第二人脸信息,分别与用户终端的前置摄像头采集的第一人脸信息进行相似度计算,分别得到多个相似度值,每将第一人脸信息与一个第二人脸信息匹配后,得到一个相似度值,最终得到与第二人脸信息的数量相同的相似度值,比较多个相似度值的大小,获取到最大的相似度值,确定为目标相似度值,确定目标相似度值对应的第二人脸信息为上述用户的第二人脸信息。确定在使用该软件的人为其中一个目标用户。然后,将该软件对应的标签设置为该用户的用户标签。在本实施例中,用户终端是指手机或平板电脑,用户,从狭义上来说是手机的所有权人,但是从广义上来说,用户是指经常使用该手机的人,在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个手机经常被多人使用的情况,比如一个用户的手机经常被其配偶或其子女玩游戏、拍照等。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一个用户终端上存储有多个用户的第二人脸信息,以便于服务器对用户进行更准确的认别,将用户与对应的用户标签更加准确的添加到对应的用户身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将所述应用软件的标签设置为与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对应的用户的用户标签的步骤s6之后,包括:

s7、推送带有所述用户标签的应用软件到所述用户终端。

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用户标签至少包括一个标签。服务器判定到用户正在使用应用软件时,则在服务器中调用所有的应用软件,并获取到所有的应用软件各自对应的软件标签,然后进行筛选,将包含有用户标签中的任一标签的软件标签对应的应用软件推送到用户终端,便于用户使用其喜欢的应用软件,给用户更好的服务体验。优先推送应用软件下载次数最多的应用软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将所述应用软件的标签设置为与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对应的用户的用户标签的步骤之后,包括:

s8、统计所述用户的所有的用户标签的类型以及对应的数量;

s9、根据各所述用户标签的数量对所述用户标签的类型进行排序,得到所述用户的用户标签排行榜。

本实施例中,用户终端每采集到一个应用软件在被用户使用时,均将应用软件的标签设置为用户标签,不同的应用软件也可能存在相同的用户标签。因此,用户使用了多个应用软件后,上述用户的用户标签中,同一个用户标签可能出现多次。用户终端将统计该用户的各类型的用户标签的数量,然后根据数量的大小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对用户标签进行排序,生成用户标签排行榜。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各所述用户标签的数量对所述用户标签的类型进行排序,得到所述用户的用户标签排行榜的步骤之后,包括:

s10、将包含有所述排行榜中排名在预设名次的标签对应的应用软件推送到用户终端。

本实施例中,每个用户标签包含有至少一个标签,在用户标签中并不是处于并列的地位,根据用户的喜好程度而有着排行。根据用户的手动选择或根据用户的行为而对该用户的所有的标签有一个排行榜,该排行榜存储在用户终端中。服务器访问用户终端的存储器,获取到该用户的用户标签的排行榜,然后将排行榜中的前预设名次的标签读取出来,服务器再在其内部的平台上搜索包含有上述排名在预设名次的标签的应用软件,即搜索出用户最喜欢的应用软件,然后将这些应用软件推送给用户终端。

在一个实施中,上述将所述应用软件的标签设置为与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对应的用户的用户标签的步骤s6之后,包括:

s611、获取用户终端的各预设的应用软件的在前端运行的第一使用时长;

s612、根据所述应用软件的第一使用时长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对所述应用软件对应的标签进行排序,以用于对所述用户标签中的标签进行排序。

本实施例中,各应用软件在使用时均会产生使用日志并记录在用户终端的存储器中,服务器获取到用户终端的所有应用软件的使用日志,读取出所有应用软件的在前端运行的第一使用时长,优选的方案是读取出所有的应用软件在最近一个月或一个星期内的第一使用时长,然后将所有的应用软件按照时长进行排序,得到应用软件的第一使用时长表,然后将各应用软件的软件标签加载在第一使用时长表的对应的应用软件处,即得到将各标签进行排序后的用户标签,即将用户的各个标签进行排序,更加准确的用户的喜好,并有利于根据用户的各个标签的喜好程度推荐对应的应用软件。

在另一优选方案中,读取出所有应用软件的第一使用时长时,是将应用软件的近一个月内的使用时长除以近一个月中该应用软件安装在用户终端的安装时长,得到该应用软件的使用率,根据各应用软件的使用率对用户的标签进行排序。这样可以避免出现用户最新下载的喜好的应用软件对应的标签在用户标签中排名靠后,无法准确的对用户的标签进行排序的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控制用户终端的前摄像头采集图像的步骤s3,包括:

s31、当所述应用软件在前端运行后,获取所述应用软件的第二使用时长;

s32、当所述第二使用时长超过预设的时长阈值,控制用户终端的前置摄像头采集图像。

本实施例中,控制终端监控应用软件的使用状态,当应用软件启动后,开始进行计时,记录应用软件的第二使用时长。用当前时刻减去应用软件的启动时刻,获取应用软件的第二使用时长。当第二使用时长超过预设的时长阈值时,说明使用的人是对该应用软件有兴趣,该应用软件的标签作为用户的标签是合适的,然后控制用户终端的前置摄像头采集图像,以便判断使用手机的人是否是用户本人。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基于人脸识别建立用户标签的方法,通过软件在前端运行时采集使用软件的人的脸部信息,判定到使用的人的脸部信息与用户的脸部信息相同后,再根据软件的标签从而对用户添加对应的标签,可以更加准确的根据软件的标签来建立用户的标签。

参照图2,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基于人脸识别建立用户标签的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1,用于用户终端采集在其前端运行的应用程序;

判断模块2,用于判断所述应用程序是否为预设的应用软件;

控制模块3,用于若所述应用软件是预设的应用软件,则控制用户终端的前置摄像头采集图像;

提取模块4,用于提取出所述图像的第一人脸信息;

匹配模块5,用于在所述用户终端中查找与所述第一人脸信息匹配的第二人脸信息;

设置模块6,用于若查找到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则将所述应用软件的标签设置为与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对应的用户的用户标签。

本实施例中,用户终端是指用户的手机或电脑等智能终端,用户终端具有前置摄像头。用户终端扫描内部的应用软件,读取所有的应用软件名称,并对所有的预设的应用软件进行监控,具体的,监控各预设的应用软件是否在使用、使用时间、使用时长、使用状态等。预设的应用软件是指带有明显的使用特征的应用软件,是本方法的执行方的工作人员预先设置的。采集模块1接收到工作人员设置的预设的应用软件的名称,然后对这些预设的应用软件进行监控。也可以,采集模块1首先获取在前端运行的应用程序,然后判断模块2判断该应用程序是否是工作人员预先设置的应用软件。前端运行是指应用软件的运行界面在用户终端的显示屏上显示;软件运行中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后台运行,即软件运行时没有在显示屏上显示,另一种是前端运行,即软件运行时运行界面在显示屏上显示。例如,用户打开手机中的音乐软件,播放音乐,然后打开聊天软件聊天,此时音乐软件是在后台运行,聊天软件是在前端运行。当判断模块2判定在前端运行的是预设的应用软件,控制模块3控制用户终端的前置摄像头开启,识别到用户终端前方是否有人脸,如果有,则进行拍照,将用户终端前的人脸拍摄下来,本申请中,默认所述用户终端拍摄到的人脸照片为使用该用户终端上的应用软件的人的人脸照片。用户终端获取到前置摄像头拍摄的带有人脸的人脸照片后,提取模块4提取出该人脸照片中的脸部信息,得到第一人脸信息。当用户终端的前置摄像头拍摄的照片中包含有多个脸部图片时,以尺寸最大的脸部图片对应的信息作为第一人脸信息。

用户终端中还存储有第二人脸信息,该第二人脸信息包括采集用户本人的脸部信息后获取的第二人脸信息,然后存储在用户终端中,以便于调用。匹配模块5将使用用户终端的软件的人的第一人脸信息与用户终端中预存的第二人脸信息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说明使用用户终端的软件的人是用户本人,因此,设置模块6将该软件的标签设置为该用户的用户标签。应用软件的标签是软件开发商根据应用软件的性质、应用软件的主要受众等各项与应用软件相关的信息设置的。比如一个叫“王者荣耀”的应用软件,该软件是一款rpg团队对战类游戏软件,主要是偏向年轻人玩,则该软件是标签包括游戏、rpg、团队、对战、年轻,对应的将该标签设置为该第二人脸信息对应的用户的用户标签,表示该用户是年轻人,喜欢玩游戏。

参照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二人脸信息包括多个用户分别对应的第二人脸信息,上述匹配模块5包括:

计算单元51,用于将所述第一人脸信息分别与多个第二人脸信息进行相似度计算,得到多个相似度值;

第一获取单元52,用于获取多个所述相似度值中的最高值为目标相似度值;

确定单元53,用于确定所述目标相似度值对应的人脸信息为所述第二人脸信息。

本实施例中,用户终端的处理器调用用户终端的存储器中存储的多个用户分别对应的多个第二人脸信息,计算单元51分别与用户终端的前置摄像头采集的第一人脸信息进行相似度计算,分别得到多个相似度值,每将第一人脸信息与一个第二人脸信息匹配后,得到一个相似度值,最终得到与第二人脸信息的数量相同的相似度值,第一获取单元52比较多个相似度值的大小,获取到最大的相似度值,确定为目标相似度值,确定单元53确定目标相似度值对应的第二人脸信息为上述用户的第二人脸信息。确定在使用该软件的人为其中一个目标用户。然后,将该软件对应的标签设置为该用户的用户标签。在本实施例中,用户终端是指手机或平板电脑,用户,从狭义上来说是手机的所有权人,但是从广义上来说,用户是指经常使用该手机的人,在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个手机经常被多人使用的情况,比如一个用户的手机经常被其配偶或其子女玩游戏、拍照等。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一个用户终端上存储有多个用户的第二人脸信息,以便于服务器对用户进行更准确的认别,将用户与对应的用户标签更加准确的添加到对应的用户身上。

参照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基于人脸识别建立用户标签的装置还包括:

第一推送模块7,用于推送带有所述用户标签的应用软件到所述用户终端。

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用户标签至少包括一个标签。服务器判定到用户正在使用应用软件时,则在服务器中调用所有的应用软件,并获取到所有的应用软件各自对应的软件标签,然后进行筛选,第一推送模块7将包含有用户标签中的任一标签的软件标签对应的应用软件推送到用户终端,便于用户使用其喜欢的应用软件,给用户更好的服务体验。优先推送应用软件下载次数最多的应用软件。

参照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基于人脸识别建立用户标签的装置还包括:

统计数量模块8,用于统计所述用户的所有的用户标签的类型以及对应的数量;

第一排序模块9,用于根据各所述用户标签的数量对所述用户标签的类型进行排序,得到所述用户的用户标签排行榜。

本实施例中,用户终端每采集到一个应用软件在被用户使用时,均将应用软件的标签设置为用户标签,不同的应用软件也可能存在相同的用户标签。因此,用户使用了多个应用软件后,上述用户的用户标签中,同一个用户标签可能出现多次。统计数量模块8将统计该用户的各类型的用户标签的数量,然后第一排序模块9根据数量的大小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对用户标签进行排序,生成用户标签排行榜。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基于人脸识别建立用户标签的装置还包括:

第二推送模块10,将包含有所述排行榜中排名在预设名次的标签对应的应用软件推送到用户终端。

本实施例中,每个用户标签包含有至少一个标签,在用户标签中并不是处于并列的地位,根据用户的喜好程度而有着排行。根据用户的手动选择或根据用户的行为而对该用户的所有的标签有一个排行榜,该排行榜存储在用户终端中。服务器访问用户终端的存储器,获取到该用户的用户标签的排行榜,然后第二推送模块10将排行榜中的前预设名次的标签读取出来,服务器再在其内部的平台上搜索包含有上述排名在预设名次的标签的应用软件,即搜索出用户最喜欢的应用软件,然后第二推送模块10将这些应用软件推送给用户终端。

参照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基于人脸识别建立用户标签的装置还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611,用于获取用户终端的各预设的应用软件的在前端运行的第一使用时长;

第二排序模块612,用于根据所述应用软件的第一使用时长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对所述应用软件对应的标签进行排序,以用于对所述用户标签中的标签进行排序。

本实施例中,各应用软件在使用时均会产生使用日志并记录在用户终端的存储器中,第一获取模块611获取到用户终端的所有应用软件的使用日志,读取出所有应用软件的在前端运行的第一使用时长,优选的方案是读取出所有的应用软件在最近一个月或一个星期内的第一使用时长,然后第二排序模块612将所有的应用软件按照时长进行排序,得到应用软件的第一使用时长表,然后将各应用软件的软件标签加载在第一使用时长表的对应的应用软件处,即得到将各标签进行排序后的用户标签,即将用户的各个标签进行排序,更加准确的用户的喜好,并有利于根据用户的各个标签的喜好程度推荐对应的应用软件。

在另一优选方案中,读取出所有应用软件的第一使用时长时,是将应用软件的近一个月内的使用时长除以近一个月中该应用软件安装在用户终端的安装时长,得到该应用软件的使用率,根据各应用软件的使用率对用户的标签进行排序。这样可以避免出现用户最新下载的喜好的应用软件对应的标签在用户标签中排名靠后,无法准确的对用户的标签进行排序的结果。

参照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控制模块3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31,用于当所述应用软件在前端运行后,获取所述应用软件的第二使用时长;

控制单元32,用于当所述第二使用时长超过预设的时长阈值,控制用户终端的前置摄像头采集图像。

本实施例中,控制终端监控应用软件的使用状态,当应用软件启动后,开始进行计时,第二获取单元31记录应用软件的第二使用时长。用当前时刻减去应用软件的启动时刻,第二获取单元31获取应用软件的第二使用时长。当第二使用时长超过预设的时长阈值时,说明使用的人是对该应用软件有兴趣,该应用软件的标签作为用户的标签是合适的,然后控制单元32控制用户终端的前置摄像头采集图像,以便判断使用手机的人是否是用户本人,或者是该手机的其他哪个用户。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基于人脸识别建立用户标签的装置,通过软件在前端运行时采集使用软件的人的脸部信息,判定到使用的人的脸部信息与用户的脸部信息相同后,再根据软件的标签从而对用户添加对应的标签,可以更加准确的根据软件的标签来建立用户的标签。

参照图8,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可以如图8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计算机设计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用户终端采集的图像、第一人脸信息、第二人脸信息等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基于人脸识别建立用户标签的方法。

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基于人脸识别建立用户标签的方法的步骤:用户终端采集在其前端运行的应用程序;判断所述应用程序是否为预设的应用软件;若是,则控制用户终端的前置摄像头采集图像;提取出所述图像的第一人脸信息;在所述用户终端中查找与所述第一人脸信息匹配的第二人脸信息;若查找到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则将所述应用软件的标签设置为与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对应的用户的用户标签。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包括多个用户分别对应的第二人脸信息,上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在所述用户终端中查找与所述第一人脸信息匹配的第二人脸信息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一人脸信息分别与多个第二人脸信息进行相似度计算,得到多个相似度值;获取多个所述相似度值中的最高值为目标相似度值;确定所述目标相似度值对应的人脸信息为所述第二人脸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将所述应用软件的标签设置为与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对应的用户的用户标签的步骤之后,包括:推送带有所述用户标签的应用软件到所述用户终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将所述应用软件的标签设置为与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对应的用户的用户标签的步骤之后,包括:统计所述用户的所有的用户标签的类型以及对应的数量;根据各所述用户标签的数量对所述用户标签的类型进行排序,得到所述用户的用户标签排行榜。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根据各所述用户标签的数量对所述用户标签的类型进行排序,得到所述用户的用户标签排行榜的步骤之后,包括:将包含有所述排行榜中排名在预设名次的标签对应的应用软件推送到用户终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将所述应用软件的标签设置为与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对应的用户的用户标签的步骤之后,包括:获取用户终端的各预设的应用软件的在前端运行的第一使用时长;根据所述应用软件的第一使用时长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对所述应用软件对应的标签进行排序,以用于对所述用户标签中的标签进行排序。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控制用户终端的前摄像头采集图像的步骤,包括:当所述应用软件在前端运行后,获取所述应用软件的第二使用时长;当所述第二使用时长超过预设的时长阈值,控制用户终端的前置摄像头采集图像。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计算机设备通过软件在前端运行时采集使用软件的人的脸部信息,判定到使用的人的脸部信息与用户的脸部信息相同后,再根据软件的标签从而对用户添加对应的标签,可以更加准确的根据软件的标签来建立用户的标签。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

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一种基于人脸识别建立用户标签的方法,具体为:用户终端采集在其前端运行的应用程序;判断所述应用程序是否为预设的应用软件若是,则控制用户终端的前置摄像头采集图像;提取出所述图像的第一人脸信息;在所述用户终端中查找与所述第一人脸信息匹配的第二人脸信息;若查找到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则将所述应用软件的标签设置为与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对应的用户的用户标签。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包括多个用户分别对应的第二人脸信息,上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在所述用户终端中查找与所述第一人脸信息匹配的第二人脸信息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一人脸信息分别与多个第二人脸信息进行相似度计算,得到多个相似度值;获取多个所述相似度值中的最高值为目标相似度值;确定所述目标相似度值对应的人脸信息为所述第二人脸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将所述应用软件的标签设置为与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对应的用户的用户标签的步骤之后,包括:推送带有所述用户标签的应用软件到所述用户终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将所述应用软件的标签设置为与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对应的用户的用户标签的步骤之后,包括:统计所述用户的所有的用户标签的类型以及对应的数量;根据各所述用户标签的数量对所述用户标签的类型进行排序,得到所述用户的用户标签排行榜。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根据各所述用户标签的数量对所述用户标签的类型进行排序,得到所述用户的用户标签排行榜的步骤之后,包括:将包含有所述排行榜中排名在预设名次的标签对应的应用软件推送到用户终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将所述应用软件的标签设置为与所述第二人脸信息对应的用户的用户标签的步骤之后,包括:获取用户终端的各预设的应用软件的在前端运行的第一使用时长;根据所述应用软件的第一使用时长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对所述应用软件对应的标签进行排序,以用于对所述用户标签中的标签进行排序。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控制用户终端的前摄像头采集图像的步骤,包括:当所述应用软件在前端运行后,获取所述应用软件的第二使用时长;当所述第二使用时长超过预设的时长阈值,控制用户终端的前置摄像头采集图像。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计算机设备通过软件在前端运行时采集使用软件的人的脸部信息,判定到使用的人的脸部信息与用户的脸部信息相同后,再根据软件的标签从而对用户添加对应的标签,可以更加准确的根据软件的标签来建立用户的标签。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和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速据率sdram(ss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