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地图的路口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1550577发布日期:2020-07-21 10:57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电子地图的路口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子地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地图的路口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地图是基于计算机技术以数字方式存储和查阅的地图,岂不仅能够为用户推荐最佳行走路线,还具有导航、路况提示等功能。并且,为了增强现实,让用户更直观地感受道路信息,从二维地图逐渐发展成为三维地图。

在路网数据中,经常会出现某对上下线道路在某个路口处并为一条双向通行道路这样的情况。对于这种道路情况通常的绘制方法是在路口处用三条呈三角形的路口线用以将上下线道路对引导到对面的双向通行道路。如果直接以这样的道路数据生成三维地图中的路口,会呈现出相对较窄的路口(如图1所示,道路1和道路2经过路口并为道路3,且生成的路口区域相对较窄),且与真是世界的路口相差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的电子地图的路口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在电子地图中绘制的路口严重失真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地图的路口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路口的外部道路穿过所述路口时的两条主方向;

根据用于描述路口与道路连接区域轮廓的缓冲线的起点到主方向所在直线的有向距离,确定出在所述主方向上的最靠外起点;

过所述最靠外起点延各个主方向的求交线,分别与外部道路的边线求交获得交点;

若所述交点比求所述交点时所延的主方向上的最靠外起点更靠外,则基于所述交点和所述交点所属外部道路的缓冲线中与所述交点同侧的缓冲线的顶点的位置关系,调整所述交点所属外部道路的缓冲线;

调整路口线的缓冲线变为经过所述交点的直线。

可选的,确定路口的外部道路穿过所述路口时的两条主方向包括:

确定所述路口的每条外部道路穿过所述路口时的穿梭方向;

根据一定的容差范围,对所述穿梭方向进行分类,并将所述穿梭方向对应的外部道路条数最多的两类作为主要道路类;

分别对每个主要道路类所包含的所有穿梭方向求平均,获得所述路口的外部道路穿过所述路口时的两条主方向。

可选的,确定所述路口的每条外部道路穿过所述路口时的穿梭方向包括:

将当前外部道路进入所述路口的方向作为所述当前外部道路的入口方向;

从所述当前外部道路进入所述路口开始,计算与所述当前外部道路结点相连的其他道路和所述当前外部道路的夹角;

将夹角最小的路口线作为所述当前外部道路的前进方向,继续计算与所述夹角最小的路口线结点相连的其他道路和所述夹角最小的路口线之间的夹角,直至在当前夹角最小的道路是非路口线时,将夹角最小的非路口线的方向作为所述当前外部道路的出口方向;

将所述入口方向和所述出口方向之和作为所述当前外部道路的穿梭方向。

可选的,根据用于描述路口与道路连接区域轮廓的缓冲线的起点到主方向所在直线的有向距离,确定出在所述主方向上的最靠外起点包括:

根据各个缓冲线起点与路口中心的距离,确定出距离阈值;

根据与路口中心的距离小于所述距离阈值的缓冲线起点到主方向所在直线的有向距离,确定出在所述主方向上的最靠外起点。

可选的,过所述最靠外起点延各个主方向的求交线,分别与外部道路的边线求交获得交点包括:

过所述最靠外起点延各个主方向的求交线,分别与外部道路边线上的线段逐段求交,直到某一段线段与所述求交线相交获得交点;

当与所有线段求交失败时,分别延长所述边线的首线段和尾线段继续与所述求交线求交获得交点。

可选的,基于所述交点和所述交点所属外部道路的缓冲线中与所述交点同侧的缓冲线的顶点的位置关系,调整所述交点所属外部道路的缓冲线包括:

将所述交点所属外部道路的首部缓冲线中与所述交点同侧的缓冲线起点调整到所述交点所在位置处,所述首部缓冲线是所述交点所属外部道路在所述路口处的缓冲线;

若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比同侧尾部缓冲线起点更靠外,则将与所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同侧的缓冲线的所有顶点调整到同侧尾部缓冲线起点位置处,将另一侧首部缓冲线终点与尾部缓冲线终点相连;

若所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比同侧尾部缓冲线终点更靠外,且比同侧尾部缓冲线起点更靠内,则将所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所属缓冲线的顶点、同侧尾部缓冲线的终点与所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相同位置的点之间的点,调整到所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位置处;将另一侧首部缓冲线终点与尾部缓冲线终点相连;

若所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比所属首部缓冲线终点更靠外,且比同侧尾部缓冲线终点更靠内,则从所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起向同侧尾部缓冲线方向延伸一个缓冲线最短阈值,若延伸后的位置比同侧尾部缓冲线终点更靠内,则将同侧首部缓冲线终点设置到延伸后的位置处,若延伸后的位置比同侧尾部缓冲线终点更靠外,则将同侧首部缓冲线终点设置到同侧尾部缓冲线终点位置处;将另一侧首部缓冲线终点与尾部缓冲线终点相连;

若所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位于调整前的首部缓冲线起点与终点之间,则将所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所属首部缓冲线的终点调整到从所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起向同侧尾部缓冲线方向延伸一个缓冲线最短阈值的位置处,并根据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终点调整另一侧首部缓冲线终点,使得两者调整程度相同。

可选的,基于所述交点和所述交点所属外部道路的缓冲线中与所述交点同侧的缓冲线的顶点的位置关系,调整所述交点所属外部道路的缓冲线包括:

在当前外部道路所对应的交点有多个时,按照预设顺序依次针对每个交点,基于所述当前外部道路的缓冲线中与所述当前交点同侧的缓冲线的顶点和所述当前交点的位置关系,调整所述当前外部道路的缓冲线,直至与当前所针对的交点同侧的缓冲线退化成一个点,或者与所述当前所针对的交点同侧的首部缓冲线起点比所述当前所针对的交点更靠外时,停止对所述外部道路缓冲线的调整。

可选的,调整路口线的缓冲线变为经过所述交点的直线包括:

将与所述交点所属外部道路相邻的路口线的首部缓冲线起点调整到所述交点处;

将所述路口线的缓冲线的其他顶点调整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与尾部缓冲线起点的连线上。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路口线是否属于路口线串;

若属于,则将路口线串的缓冲线的其他顶点调整到两个最靠外起点的连线上。

可选的,判断所述路口线是否属于路口线串包括:

判断与当前路口线相邻的道路是否为路口线;

若是,则计算所述当前路口线与相邻的路口线之间的夹角;

若计算得出的夹角小于预设路口线夹角阈值,则确定所述当前路口线属于路口线串。

可选的,将路口线串的缓冲线的其他顶点调整到两个最靠外起点的连线上包括:

计算所述路口线串上每条路口线端点距首部路口线起点的累计长度;

根据所述路口线串的总长度,以及每条路口线在路口线串中的累计长度,对两个最外侧缓冲线起点位置进行插值,获得所述路口线串中每条路口线对应缓冲线顶点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最靠外起点包括到主方向所在直线的有向距离最大或最小的点。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地图的路口数据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主方向确定单元,用于确定路口的外部道路穿过所述路口时的两条主方向;

最靠外起点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用于描述路口与道路连接区域轮廓的缓冲线的起点到主方向所在直线的有向距离,确定出在所述主方向上的最靠外起点;

求交单元,用于过所述最靠外起点延各个主方向的求交线,分别与外部道路的边线求交获得交点;

外部道路缓冲线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交点比求所述交点时所延的主方向上的最靠外起点更靠外时,基于所述交点和所述交点所属外部道路的缓冲线中与所述交点同侧的缓冲线的顶点的位置关系,调整所述交点所属外部道路的缓冲线;

路口线缓冲线调整单元,用于调整路口线的缓冲线变为经过所述交点的直线。

可选的,所述主方向确定单元包括:

主方向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路口的每条外部道路穿过所述路口时的穿梭方向;

分类模块,用于根据一定的容差范围,对所述穿梭方向进行分类;

主要道路类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穿梭方向对应的外部道路条数最多的两类作为主要道路类;

方向计算模块,用于分别对每个主要道路类所包含的所有穿梭方向求平均,获得所述路口的外部道路穿过所述路口时的两条主方向。

可选的,所述主方向确定模块,用于将当前外部道路进入所述路口的方向作为所述当前外部道路的入口方向;从所述当前外部道路进入所述路口开始,计算与所述当前外部道路结点相连的其他道路和所述当前外部道路的夹角;将夹角最小的路口线作为所述当前外部道路的前进方向,继续计算与所述夹角最小的路口线结点相连的其他道路和所述夹角最小的路口线之间的夹角,直至在当前夹角最小的道路是非路口线时,将夹角最小的非路口线的方向作为所述当前外部道路的出口方向;将所述入口方向和所述出口方向之和作为所述当前外部道路的穿梭方向。

可选的,所述最靠外起点确定单元包括:

距离阈值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个缓冲线起点与路口中心的距离,确定出距离阈值;

最靠外起点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与路口中心的距离小于所述距离阈值的缓冲线起点到主方向所在直线的有向距离,确定出在所述主方向上的最靠外起点。

可选的,所述求交单元,用于过所述最靠外起点延各个主方向的求交线,分别与外部道路边线上的线段逐段求交,直到某一段线段与所述求交线相交获得交点;当与所有线段求交失败时,分别延长所述边线的首线段和尾线段继续与所述求交线求交获得交点。

可选的,所述外部道路缓冲线调整单元包括:

第一调整模块,用于将所述交点所属外部道路的首部缓冲线中与所述交点同侧的缓冲线起点调整到所述交点所在位置处,所述首部缓冲线是所述交点所属外部道路在所述路口处的缓冲线;

第二调整模块,用于当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比同侧尾部缓冲线起点更靠外时,将与所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同侧的缓冲线的所有顶点调整到同侧尾部缓冲线起点位置处,将另一侧首部缓冲线终点与尾部缓冲线终点相连;

第三调整模块,用于当所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比同侧尾部缓冲线终点更靠外,且比同侧尾部缓冲线起点更靠内时,将所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所属缓冲线的顶点、同侧尾部缓冲线的终点与所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相同位置的点之间的点,调整到所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位置处;将另一侧首部缓冲线终点与尾部缓冲线终点相连;

第四调整模块,用于当所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比所属首部缓冲线终点更靠外,且比同侧尾部缓冲线终点更靠内时,从所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起向同侧尾部缓冲线方向延伸一个缓冲线最短阈值,若延伸后的位置比同侧尾部缓冲线终点更靠内,则将同侧首部缓冲线终点设置到延伸后的位置处,若延伸后的位置比同侧尾部缓冲线终点更靠外,则将同侧首部缓冲线终点设置到同侧尾部缓冲线终点位置处;将另一侧首部缓冲线终点与尾部缓冲线终点相连;

第五调整模块,用于当所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位于调整前的首部缓冲线起点与终点之间时,将所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所属首部缓冲线的终点调整到从所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起向同侧尾部缓冲线方向延伸一个缓冲线最短阈值的位置处,并根据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终点调整另一侧首部缓冲线终点,使得两者调整程度相同。

可选的,所述外部道路缓冲线调整单元,用于在当前外部道路所对应的交点有多个时,按照预设顺序依次针对每个交点,基于所述当前外部道路的缓冲线中与所述当前交点同侧的缓冲线的顶点和所述当前交点的位置关系,调整所述当前外部道路的缓冲线,直至与当前所针对的交点同侧的缓冲线退化成一个点,或者与所述当前所针对的交点同侧的首部缓冲线起点比所述当前所针对的交点更靠外时,停止对所述外部道路缓冲线的调整。

可选的,所述路口线缓冲线调整单元包括

第六调整模块,用于将与所述交点所属外部道路相邻的路口线的首部缓冲线起点调整到所述交点处;

第七调整模块,用于将所述路口线的缓冲线的其他顶点调整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与尾部缓冲线起点的连线上。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路口线是否属于路口线串;

所述路口线缓冲线调整单元还包括:

第八调整模块,用于当属于时,将路口线串的缓冲线的其他顶点调整到两个最靠外起点的连线上。

可选的,所述判断单元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与当前路口线相邻的道路是否为路口线;

夹角计算模块,用于当所述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计算所述当前路口线与相邻的路口线之间的夹角;

路口线串确定模块,用于当计算得出的夹角小于预设路口线夹角阈值时,确定所述当前路口线属于路口线串。

可选的,所述路口线缓冲线调整单元,用于计算所述路口线串上每条路口线端点距首部路口线起点的累计长度;根据所述路口线串的总长度,以及每条路口线在路口线串中的累计长度,对两个最外侧缓冲线起点位置进行插值,获得所述路口线串中每条路口线对应缓冲线顶点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最靠外起点包括到主方向所在直线的有向距离最大或最小的点。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用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电子地图的路口数据处理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地图的路口数据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适于实现各指令;

所述存储介质,适于存储多条指令;

所述指令适于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电子地图的路口数据处理方法。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电子地图的路口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能够在获得现有技术绘制的路口后,先确定路口的外部道路穿过所述路口时的两条主方向,再根据用于描述路口与道路连接区域轮廓的缓冲线的起点到主方向所在直线的有向距离,确定出在该主方向上的最靠外起点,并过最靠外起点延各个主方向的求交线,分别与外部道路的边线求交获得交点,当交点比求该交点时所延的主方向上的最靠外起点更靠外时,基于该交点和该交点所属外部道路的缓冲线中与所述交点同侧的缓冲线的顶点的位置关系,调整该交点所属外部道路的缓冲线,以及调整路口线的缓冲线变为经过该交点的直线。由于本发明是根据比最靠外的缓冲线起点更靠外的点对外部道路的缓冲线和路口线的缓冲线进行调整的,所以本发明能够实现对现有电子地图路口的拓宽处理,使得拓宽后的路口更加符合真实世界的路口。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子地图路口示例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地图的路口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缓冲线示例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最靠外起点的示例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交点的示例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路口主方向的示例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整外部道路缓冲线的示例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调整外部道路缓冲线的示例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调整外部道路缓冲线的示例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调整外部道路缓冲线的示例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整路口线缓冲线的示例图;

图1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整路口线串缓冲线的示例图;

图1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地图的路口数据处理装置的组成框图;

图1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地图的路口数据处理装置的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为了使得电子地图中绘制的路口更加真实,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地图的路口数据处理方法,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101、确定路口的外部道路穿过所述路口时的两条主方向。

其中,路口的外部道路是指路口范围以外的道路,如图1中,三角区域是路口,道路1、道路2和道路3以及三角区域以外的剩余4条道路都是该路口的外部道路。

一个路口往往有多条道路汇聚而成,故各条道路在该路口处的通行方向(即道路穿过该路口的方向)也存在多个。为了便于后续对路口进行快速且准确地调整,可以根据路口的外部道路穿过所述路口时的所有方向,确定两条主方向,以便根据两条主方向进行后续调整操作。

102、根据用于描述路口与道路连接区域轮廓的缓冲线的起点到主方向所在直线的有向距离,确定出在所述主方向上的最靠外起点。

缓冲线是用于描述路口与道路连接区域轮廓的线。图3中所示的最细线条就是缓冲线,其中,ab、cd是外部道路1的缓冲线,且a、c分别是缓冲线的起点,b、d分别是缓冲线的终点,ae、gf是外部道路4的缓冲线,且a、g分别是缓冲线的起点,e、f分别是缓冲线的终点,gh是路口线ab的缓冲线,且g是缓冲线的起点,h是缓冲线的终点。

在确定出两条主方向后,可以分别确定每个缓冲线起点到各个主方向所在直线的有向距离,然后将这些有向距离进行对比,找出目标有向距离,并将目标有向距离对应的缓冲线起点作为最靠外起点。在实际应用中,最小有向距离和最大有向距离所对应的缓冲线起点最靠外,所以目标有向距离包括最小有向距离和最大有向距离。此外,对离路口相对较近的缓冲线进行调整可以使路口更符合真实路口,而对离路口相对较远的缓冲线进行调整,则对路口调整不仅不会起到正面作用,还可能使得路口更失真,因此本步骤中所涉及的缓冲线起点可以是路口附近的缓冲线起点。例如,由于一些路口内的提前左转线的缓冲线顶点会离路口的中心比较远,所以本发明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缓冲线起点不应包括提前左转线的缓冲线起点。由于有些道路之间存在“u型连接”(平行道路相邻,连接到同一个节点),而这类连接的缓冲线起点也会离路口中心很远,所以本发明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缓冲线起点中也不应包括u型连接的缓冲线起点。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距离路口较近的缓冲线起点包括a、b、c、d、e、f,某主方向所在直线为pq,则可以分别将每个缓冲线起点向pq做垂线得到有向距离,并且确定a到pq的有向距离最大,e到pq的有向距离最小,从而确定a和e是主方向pq上的最靠外起点。

103、过所述最靠外起点延各个主方向的求交线,分别与外部道路的边线求交获得交点。

在获得最靠外起点后,可以基于过最靠外起点延各个主方向确定出求交线,然后将每条求交线分别与外部道路的边线求交获得交点,以便后续根据交点与缓冲线起点的位置关系,确定是否需要路口进行调整。

示例性的,在图4中求出最靠外起点为缓冲线起点a和b,则如图5所示,可以将过a延图5中主方向(图中双箭头)的求交线与外部道路的边线进行求交获得交点a1,将过b延图5中主方向的求交线与外部道路的边线进行求交获得交点e1。其中,在实际应用中,外部道路的缓冲线与外部道路的边线可能重叠。

104、若所述交点比求所述交点时所延的主方向上的最靠外起点更靠外,则基于所述交点和所述交点所属外部道路的缓冲线中与所述交点同侧的缓冲线的顶点的位置关系,调整所述交点所属外部道路的缓冲线。

若所述交点比求所述交点时所延的主方向上的最靠外起点更靠外,则说明目前的最靠外起点距离路口中心较近,从而使得路口较窄,故为了拓宽路口,可以基于该交点对缓冲线进行调整,并且需要调整的缓冲线不仅包括外部道路的缓冲线,还包括路口线的缓冲线。

此外,若所述交点比求所述交点时所延的主方向上的最靠外起点更靠内,则无需对所述交点所述外部道路的缓冲线和路口线的缓冲线进行调整。

105、调整路口线的缓冲线变为经过所述交点的直线。

具体的,可以基于所述交点,调整与所述交点所属外部道路相邻的路口线的缓冲线,使得所述路口线的缓冲线变为经过所述交点的直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地图的路口数据处理方法,能够在获得现有技术绘制的路口后,先确定路口的外部道路穿过所述路口时的两条主方向,再根据用于描述路口与道路连接区域轮廓的缓冲线的起点到主方向所在直线的有向距离,确定出在该主方向上的最靠外起点,并过最靠外起点延各个主方向的求交线,分别与外部道路的边线求交获得交点,当交点比求该交点时所延的主方向上的最靠外起点更靠外时,基于该交点和该交点所属外部道路的缓冲线中与所述交点同侧的缓冲线的顶点的位置关系,调整该交点所属外部道路的缓冲线,以及调整路口线的缓冲线变为经过该交点的直线。由于本发明是根据比最靠外的缓冲线起点更靠外的点对外部道路的缓冲线和路口线的缓冲线进行调整的,所以本发明能够实现对现有电子地图路口的拓宽处理,使得拓宽后的路口更加符合真实世界的路口。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介绍上述步骤101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该过程包括:确定所述路口的每条外部道路穿过所述路口时的穿梭方向;根据一定的容差范围,对所述穿梭方向进行分类,并将所述穿梭方向对应的外部道路条数最多的两类作为主要道路类;分别对每个主要道路类所包含的所有穿梭方向求平均,获得所述路口的外部道路穿过所述路口时的两条主方向。

其中,确定所述路口的每条外部道路穿过所述路口时的穿梭方向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为:将当前外部道路进入所述路口的方向作为所述当前外部道路的入口方向;从所述当前外部道路进入所述路口开始,计算与所述当前外部道路结点相连的其他道路和所述当前外部道路的夹角;将夹角最小的路口线作为所述当前外部道路的前进方向,继续计算与所述夹角最小的路口线结点相连的其他道路和所述夹角最小的路口线之间的夹角,直至在当前夹角最小的道路是非路口线时,将夹角最小的非路口线的方向作为所述当前外部道路的出口方向;将所述入口方向和所述出口方向之和作为所述当前外部道路的穿梭方向。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一条外部道路的入口方向是,在穿过路口的过程中经过了路口线,最后穿出路口的出口方向是,通过将相加获得该外部道路的穿梭方向。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介绍上述步骤102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该过程包括:根据各个缓冲线起点与路口中心的距离,确定出距离阈值;根据与路口中心的距离小于所述距离阈值的缓冲线起点到主方向所在直线的有向距离,确定出在所述主方向上的最靠外起点。

具体的,在上述步骤102中提及,对离路口相对较近的缓冲线进行调整可以使路口更符合真实路口,而对离路口相对较远的缓冲线进行调整,则对路口调整不仅不会起到正面作用,还可能使得路口更失真,因此本步骤中所涉及的缓冲线起点可以是路口附近的缓冲线起点。由于不同路口的缓冲线分布情况不同,所以可以根据当前路口周围缓冲线起点与路口中心的距离确定出一个分界值(即距离阈值),以便根据该距离阈值对各个缓冲线起点进行分类,将与路口中心的距离小于该距离阈值的缓冲线起点作为后续筛选最靠外起点的起点范围,以便后续从该起点范围中选取最靠外起点。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介绍上述步骤103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该过程包括:过所述最靠外起点延各个主方向的求交线,分别与外部道路边线上的线段逐段求交,直到某一段线段与所述求交线相交获得交点;当与所有线段求交失败时,分别延长所述边线的首线段和尾线段继续与所述求交线求交获得交点。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介绍上述步骤104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该过程包括:

a1、将所述交点所属外部道路的首部缓冲线中与所述交点同侧的缓冲线起点调整到所述交点所在位置处,所述首部缓冲线是所述交点所属外部道路在所述路口处的缓冲线。

a2、若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比同侧尾部缓冲线起点更靠外,则将与所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同侧的缓冲线的所有顶点调整到同侧尾部缓冲线起点位置处,将另一侧首部缓冲线终点与尾部缓冲线终点相连。

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ab是外部道路,且b距离需要调整的路口较近,故ef、hg为首部缓冲线,ab、dc为尾部缓冲线,p点是交点,若将交点p所属外部道路的首部缓冲线中与交点p同侧的缓冲线起点(即点h)调整到交点p所在位置处,并将调整后的缓冲线起点命名为h1,则h1比同侧尾部缓冲线起点d更靠外,故可以将与h1同侧的缓冲线的所有顶点调整到同侧尾部缓冲点起点(即缓冲点起点d)位置处,在将另一侧首部缓冲线终点f与尾部缓冲线终点b相连。

a3、若所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比同侧尾部缓冲线终点更靠外,且比同侧尾部缓冲线起点更靠内,则将所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所属缓冲线的顶点、同侧尾部缓冲线的终点与所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相同位置的点之间的点,调整到所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位置处;将另一侧首部缓冲线终点与尾部缓冲线终点相连。

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ab是外部道路,且b距离需要调整的路口较近,故ef、hg为首部缓冲线,ab、dc为尾部缓冲线,p点是交点。若将交点p所属外部道路的首部缓冲线中与交点p同侧的缓冲线起点(即点h)调整到交点p所在位置处,并将调整后的缓冲线起点命名为h1,则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h1比同侧尾部缓冲线终点c更靠外,且比同侧尾部缓冲线起点d更靠内,故可以将h1所属缓冲线的顶点、同侧尾部缓冲线的终点c与h1相同位置的点之间的点,调整到h1位置处,将另一侧首部缓冲线终点f与尾部缓冲线终点b相连。

a4、若所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比所属首部缓冲线终点更靠外,且比同侧尾部缓冲线终点更靠内,则从所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起向同侧尾部缓冲线方向延伸一个缓冲线最短阈值,若延伸后的位置比同侧尾部缓冲线终点更靠内,则将同侧首部缓冲线终点设置到延伸后的位置处,若延伸后的位置比同侧尾部缓冲线终点更靠外,则将同侧首部缓冲线终点设置到同侧尾部缓冲线终点位置处;将另一侧首部缓冲线终点与尾部缓冲线终点相连。

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ab是外部道路,且b距离需要调整的路口较近,故ef、hg为首部缓冲线,ab、dc为尾部缓冲线,p点是交点。若将交点p所属外部道路的首部缓冲线中与交点p同侧的缓冲线起点(即点h)调整到交点p所在位置处,并将调整后的缓冲线起点命名为h1,则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h1比所属首部缓冲线终点更g靠外,且比同侧尾部缓冲线终点c更靠内,故可以将同侧首部缓冲线终点g设置到同侧尾部缓冲线终点c位置处,将另一侧首部缓冲线终点f与尾部缓冲线终点b相连。

a5、若所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位于调整前的首部缓冲线起点与终点之间,则将所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所属首部缓冲线的终点调整到从所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起向同侧尾部缓冲线方向延伸一个缓冲线最短阈值的位置处,并根据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终点调整另一侧首部缓冲线终点,使得两者调整程度相同。

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ab是外部道路,且b距离需要调整的路口较近,故ef、hg为首部缓冲线,ab、dc为尾部缓冲线,p点是交点。若将交点p所属外部道路的首部缓冲线中与交点p同侧的缓冲线起点(即点h)调整到交点p所在位置处,并将调整后的缓冲线起点命名为h1,则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h1位于调整前的首部缓冲线起点h与终点g之间,故可以将h1所属首部缓冲线的终点g调整到从h1起向同侧尾部缓冲线方向延伸一个缓冲线最短阈值的位置(例如设置为位置g1)处,并根据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终点调整另一侧首部缓冲线终点f,使得两者调整程度相同。

可选的,在实际应用中,针对一条外部道路求出的交点可能有多个,且这些交点中也有多个交点比最靠外的缓冲线起点更靠外,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得路口更符合真实路口,可以对上述步骤104细化为:在当前外部道路所对应的交点有多个时,按照预设顺序依次针对每个交点,基于所述当前外部道路的缓冲线中与所述当前交点同侧的缓冲线的顶点和所述当前交点的位置关系,调整所述当前外部道路的缓冲线,直至与当前所针对的交点同侧的缓冲线退化成一个点,或者与所述当前所针对的交点同侧的首部缓冲线起点比所述当前所针对的交点更靠外时,停止对所述外部道路缓冲线的调整。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介绍上述步骤105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该过程包括:将与所述交点所属外部道路相邻的路口线的首部缓冲线起点调整到所述交点处;将所述路口线的缓冲线的其他顶点调整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与尾部缓冲线起点的连线上。

示例性的,如图11所示,cd是路口线,km是首部缓冲线,nm是尾部缓冲线,p是交点,则可以将与p所属外部道路相邻的路口线的首部缓冲线起点k调整到p处,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为k1,并将路口线cd的缓冲线的其他顶点调整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k1与尾部缓冲线起点n的连线上。其中,m1是调整后的m。

进一步的,有时路口线相邻的道路还是路口线,此时不能直接用上面调整外部道路的逻辑来进行调整。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将路口线整体串出来,并将线串中所有缓冲线的顶点调整到线串起止缓冲线起点的连线上即可。

具体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b1、判断所述路口线是否属于路口线串。

具体的,可以判断与当前路口线相邻的道路是否为路口线;若是,则计算所述当前路口线与相邻的路口线之间的夹角;若计算得出的夹角小于预设路口线夹角阈值,则确定所述当前路口线属于路口线串。

b2、若属于,则将路口线串的缓冲线的其他顶点调整到两个最靠外起点的连线上。

具体的,可以先计算所述路口线串上每条路口线端点距首部路口线起点的累计长度;根据所述路口线串的总长度,以及每条路口线在路口线串中的累计长度,对两个最外侧缓冲线起点位置进行插值,获得所述路口线串中每条路口线对应缓冲线顶点的位置。

示例性的,如图12所示,cd、de形成路口线串,且df不与其他路口线形成线串,则针对路口线串的缓冲线的调整方法可以为:先计算路口线串cde上每条路口线端点距首部路口线起点的累计长度(即cd长度、cd+ed长度);根据路口线串cde的总长度(即cd+de长度),以及每条路口线在路口线串中的累计长度,对两个最外侧缓冲线起点位置进行插值,获得路口线串中每条路口线对应缓冲线顶点的位置,其中,m点调整到m1点,n点调整到n1点,x点调整到x1点。

进一步的,依据上述方法实施例,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地图的路口数据处理装置,如图13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主方向确定单元21,用于确定路口的外部道路穿过所述路口时的两条主方向;

最靠外起点确定单元22,用于根据用于描述路口与道路连接区域轮廓的缓冲线的起点到主方向所在直线的有向距离,确定出在所述主方向上的最靠外起点;

求交单元23,用于过所述最靠外起点延各个主方向的求交线,分别与外部道路的边线求交获得交点;

外部道路缓冲线调整单元24,用于当所述交点比求所述交点时所延的主方向上的最靠外起点更靠外时,基于所述交点和所述交点所属外部道路的缓冲线中与所述交点同侧的缓冲线的顶点的位置关系,调整所述交点所属外部道路的缓冲线;

路口线缓冲线调整单元25,用于调整路口线的缓冲线变为经过所述交点的直线。

可选的,如图14所示,所述主方向确定单元21包括:

主方向确定模块211,用于确定所述路口的每条外部道路穿过所述路口时的穿梭方向;

分类模块212,用于根据一定的容差范围,对所述穿梭方向进行分类;

主要道路类确定模块213,用于将所述穿梭方向对应的外部道路条数最多的两类作为主要道路类;

方向计算模块214,用于分别对每个主要道路类所包含的所有穿梭方向求平均,获得所述路口的外部道路穿过所述路口时的两条主方向。

可选的,如图14所示,所述主方向确定模块211,用于将当前外部道路进入所述路口的方向作为所述当前外部道路的入口方向;从所述当前外部道路进入所述路口开始,计算与所述当前外部道路结点相连的其他道路和所述当前外部道路的夹角;将夹角最小的路口线作为所述当前外部道路的前进方向,继续计算与所述夹角最小的路口线结点相连的其他道路和所述夹角最小的路口线之间的夹角,直至在当前夹角最小的道路是非路口线时,将夹角最小的非路口线的方向作为所述当前外部道路的出口方向;将所述入口方向和所述出口方向之和作为所述当前外部道路的穿梭方向。

可选的,如图14所示,所述最靠外起点确定单元22包括:

距离阈值确定模块221,用于根据各个缓冲线起点与路口中心的距离,确定出距离阈值;

最靠外起点确定模块222,用于根据与路口中心的距离小于所述距离阈值的缓冲线起点到主方向所在直线的有向距离,确定出在所述主方向上的最靠外起点。

可选的,所述求交单元23,用于过所述最靠外起点延各个主方向的求交线,分别与外部道路边线上的线段逐段求交,直到某一段线段与所述求交线相交获得交点;当与所有线段求交失败时,分别延长所述边线的首线段和尾线段继续与所述求交线求交获得交点。

可选的,如图14所示,所述外部道路缓冲线调整单元24包括:

第一调整模块241,用于将所述交点所属外部道路的首部缓冲线中与所述交点同侧的缓冲线起点调整到所述交点所在位置处,所述首部缓冲线是所述交点所属外部道路在所述路口处的缓冲线;

第二调整模块242,用于当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比同侧尾部缓冲线起点更靠外时,将与所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同侧的缓冲线的所有顶点调整到同侧尾部缓冲线起点位置处,将另一侧首部缓冲线终点与尾部缓冲线终点相连;

第三调整模块243,用于当所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比同侧尾部缓冲线终点更靠外,且比同侧尾部缓冲线起点更靠内时,将所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所属缓冲线的顶点、同侧尾部缓冲线的终点与所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相同位置的点之间的点,调整到所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位置处;将另一侧首部缓冲线终点与尾部缓冲线终点相连;

第四调整模块244,用于当所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比所属首部缓冲线终点更靠外,且比同侧尾部缓冲线终点更靠内时,从所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起向同侧尾部缓冲线方向延伸一个缓冲线最短阈值,若延伸后的位置比同侧尾部缓冲线终点更靠内,则将同侧首部缓冲线终点设置到延伸后的位置处,若延伸后的位置比同侧尾部缓冲线终点更靠外,则将同侧首部缓冲线终点设置到同侧尾部缓冲线终点位置处;将另一侧首部缓冲线终点与尾部缓冲线终点相连;

第五调整模块245,用于当所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位于调整前的首部缓冲线起点与终点之间时,将所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所属首部缓冲线的终点调整到从所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起向同侧尾部缓冲线方向延伸一个缓冲线最短阈值的位置处,并根据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终点调整另一侧首部缓冲线终点,使得两者调整程度相同。

可选的,所述外部道路缓冲线调整单元24,用于在当前外部道路所对应的交点有多个时,按照预设顺序依次针对每个交点,基于所述当前外部道路的缓冲线中与所述当前交点同侧的缓冲线的顶点和所述当前交点的位置关系,调整所述当前外部道路的缓冲线,直至与当前所针对的交点同侧的缓冲线退化成一个点,或者与所述当前所针对的交点同侧的首部缓冲线起点比所述当前所针对的交点更靠外时,停止对所述外部道路缓冲线的调整。

可选的,如图14所示,所述路口线缓冲线调整单元25包括

第六调整模块251,用于将与所述交点所属外部道路相邻的路口线的首部缓冲线起点调整到所述交点处;

第七调整模块252,用于将所述路口线的缓冲线的其他顶点调整到调整后的首部缓冲线起点与尾部缓冲线起点的连线上。

可选的,如图14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

判断单元26,用于判断所述路口线是否属于路口线串;

所述路口线缓冲线调整单元25还包括:

第八调整模块253,用于当属于时,将路口线串的缓冲线的其他顶点调整到两个最靠外起点的连线上。

可选的,如图14所示,所述判断单元26包括:

判断模块261,用于判断与当前路口线相邻的道路是否为路口线;

夹角计算模块262,用于当所述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计算所述当前路口线与相邻的路口线之间的夹角;

路口线串确定模块263,用于当计算得出的夹角小于预设路口线夹角阈值时,确定所述当前路口线属于路口线串。

可选的,所述路口线缓冲线调整单元25,用于计算所述路口线串上每条路口线端点距首部路口线起点的累计长度;根据所述路口线串的总长度,以及每条路口线在路口线串中的累计长度,对两个最外侧缓冲线起点位置进行插值,获得所述路口线串中每条路口线对应缓冲线顶点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最靠外起点包括到主方向所在直线的有向距离最大或最小的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地图的路口数据处理装置,能够在获得现有技术绘制的路口后,先确定路口的外部道路穿过所述路口时的两条主方向,再根据用于描述路口与道路连接区域轮廓的缓冲线的起点到主方向所在直线的有向距离,确定出在该主方向上的最靠外起点,并过最靠外起点延各个主方向的求交线,分别与外部道路的边线求交获得交点,当交点比求该交点时所延的主方向上的最靠外起点更靠外时,基于该交点和该交点所属外部道路的缓冲线中与所述交点同侧的缓冲线的顶点的位置关系,调整该交点所属外部道路的缓冲线,以及调整路口线的缓冲线变为经过该交点的直线。由于本发明是根据比最靠外的缓冲线起点更靠外的点对外部道路的缓冲线和路口线的缓冲线进行调整的,所以本发明能够实现对现有电子地图路口的拓宽处理,使得拓宽后的路口更加符合真实世界的路口。

进一步的,依据上述实施例,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用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所述的电子地图的路口数据处理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存储介质中存储的指令,能够在获得现有技术绘制的路口后,先确定路口的外部道路穿过所述路口时的两条主方向,再根据用于描述路口与道路连接区域轮廓的缓冲线的起点到主方向所在直线的有向距离,确定出在该主方向上的最靠外起点,并过最靠外起点延各个主方向的求交线,分别与外部道路的边线求交获得交点,当交点比求该交点时所延的主方向上的最靠外起点更靠外时,基于该交点和该交点所属外部道路的缓冲线中与所述交点同侧的缓冲线的顶点的位置关系,调整该交点所属外部道路的缓冲线,以及调整路口线的缓冲线变为经过该交点的直线。由于本发明是根据比最靠外的缓冲线起点更靠外的点对外部道路的缓冲线和路口线的缓冲线进行调整的,所以本发明能够实现对现有电子地图路口的拓宽处理,使得拓宽后的路口更加符合真实世界的路口。

进一步的,依据上述实施例,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地图的路口数据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适于实现各指令;

所述存储介质,适于存储多条指令;

所述指令适于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所述的电子地图的路口数据处理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地图的路口数据处理装置,能够在获得现有技术绘制的路口后,先确定路口的外部道路穿过所述路口时的两条主方向,再根据用于描述路口与道路连接区域轮廓的缓冲线的起点到主方向所在直线的有向距离,确定出在该主方向上的最靠外起点,并过最靠外起点延各个主方向的求交线,分别与外部道路的边线求交获得交点,当交点比求该交点时所延的主方向上的最靠外起点更靠外时,基于该交点和该交点所属外部道路的缓冲线中与所述交点同侧的缓冲线的顶点的位置关系,调整该交点所属外部道路的缓冲线,以及调整路口线的缓冲线变为经过该交点的直线。由于本发明是根据比最靠外的缓冲线起点更靠外的点对外部道路的缓冲线和路口线的缓冲线进行调整的,所以本发明能够实现对现有电子地图路口的拓宽处理,使得拓宽后的路口更加符合真实世界的路口。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方法及装置中的相关特征可以相互参考。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分各实施例,而并不代表各实施例的优劣。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此提供的算法和显示不与任何特定计算机、虚拟系统或者其它设备固有相关。各种通用系统也可以与基于在此的示教一起使用。根据上面的描述,构造这类系统所要求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本发明也不针对任何特定编程语言。应当明白,可以利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内容,并且上面对特定语言所做的描述是为了披露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地图的路口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发明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