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渗透油藏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技术增油量评价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92105发布日期:2019-05-31 20:25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渗透油藏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技术增油量评价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油藏评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渗透油藏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技术增油量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特低渗透油田储层致密,渗透率小,一般低于10md,孔喉尺寸为纳微米级。特低渗透油田在进入高含水期后,需要开展提高采收率技术,对于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充分动用剩余油,保证油田持续稳产意义重大。

特低渗透油田受储层条件制约,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递减加大,产量损失严重。聚合物微球由于粒径小,为纳米级,可通过注水井注入地层进行油层调驱,并能在注水携带作用下往油水井间深部运移,避免了在注水井井筒附近堆积。这种深部运移的特性主要作用就是,近井地带经注水多次冲刷后,剩余油分布少,而油水井间深部位置剩余油富集,微球进入深部滞留后,可使水流转向,驱替未动用的原油,起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聚合物微球改善水驱技术,并不像油井压裂或其他进攻性措施一样能够直接提高单井产量,实现净增油的效果。其主要作用还是通过抵消一部分油藏的递减,来达到平衡产量,保持稳产的作用。而传统的调剖措施效果评价方法,还是采用净增油的算法,既通过措施后产量减去措施前产量做为调剖增加的油量,这样的评价方法与调驱降低油田递减的机理不相符合,没有考虑油藏的自然递减,难以客观反应真实的增油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技术增油量评价方法,能够考虑递减因素,计算的增油量更加准确有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低渗透油藏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技术增油量评价方法,更客观的计算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技术的增油效果。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渗透油藏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技术增油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绘制聚合物微球调驱实施区域实际日产油曲线;利用对聚合物微球调驱实施区域的递减趋势进行调驱后的递减预测;对比调驱实施后实际日产油量与预测日产油量的关系,计算增油量并评价实施效果。

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

s1、收集区块实施聚合物微球调驱前月度产量数据,绘制产量-生产月份曲线;

s2、根据步骤s1绘制的产量-生产月份曲线,对实施区域调驱实施前产油数据进行双曲拟合,通过拟合曲线对调驱实施后产油量进行预测;

s3、对比调驱实施后实际日产油量与预测日产油量的关系,计算调驱后实际产量曲线与拟合曲线中间的面积,得到调驱后增加的产量。

进一步的,步骤s1中,取调驱实施前月度产量数据不少于6个月。

进一步的,步骤s2中,低渗透油田区块递减趋势满足双曲递减模式,双曲递减中,产量及生产时间满足如下公式:

其中,q0为第一个有递减趋势所对应的产量,n为递减指数,d0为递减率,在产量已确定的条件下,n与d0通常为常数,t为时间。

更进一步的,产量预测公式如下:

q=q0/(1+(n·d0)·t)^(1/n)。

更进一步的,拟合的递减指数n值在0~1之间。

进一步的,步骤s3具体为:计算增油量的面积,当实际日产油量曲线高于预测日产油情况时,当月实际平均日产油量与预测平均日产油量的差值乘以生产天数即为增油量,累加即为累计增油量。

更进一步的,若实际产油量在预测产油量曲线以下,则曲线以下的面积不作为增油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低渗透油藏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技术增油量评价方法,利用对聚合物微球调驱实施区域的递减趋势进行调驱后的递减预测,能客观反应在不实施微球调驱情况下的产量变化情况,再通过预测产量与实际产量的对比,进而评价聚合物微球调驱实施效果,这种评价方法考虑了油田开发的实际情况及递减规律,能直观反应措施效果,计算的增油量数据更具有科学性和真实性。

进一步的,收集调驱实施前产油量数据应尽量在6个月以上,这样拟合6个月的数据,与油藏实际递减情况更为匹配。

进一步的,通过双曲递减公式对措施前生产数据进行拟合,是一种符合油田开发实际,更为准确的数据处理方式,一是可以更为合理的对措施前的生产数据进行拟合,二是可以对措施后的生产数据通过曲线延长进行更为准确的预测,以此与实际生产数据进行对比。

进一步的,拟合的递减指数n值在0~1之间,曲线拟合相关度应达到90%以上,以保证拟合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进一步的,经过递减拟合获得的措施后日产油量可以更好地反应在不实施调驱情况下油田的生产数据情况,再与实际生产数据进行对比,取差值,可以较为准确的反应实施调驱与不实施调驱情况下的增油效果,这种算法更加符合油藏开发实际。

综上所述,本发明能够更为直观的反应调驱措施实施后,实际日产油量与预测日产油量的关系,进而客观评价调驱措施后的效果。同时,通过这种方式计算的增油量更加符合油田开发的递减规律,数据更具有说服性。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例中某区块调驱措施前后实际产油量曲线图;

图2为本发明实例中某区块调驱措施后实际日产油量与预测日产油量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渗透油藏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技术增油量评价方法,首先绘制聚合物微球调驱实施区域实际日产油曲线;然后对实施区域调驱实施前产油数据进行双曲拟合,通过拟合曲线对调驱实施后产油量进行预测;对比调驱实施后实际日产油量与预测日产油量的关系,进而计算增油量,评价实施效果。本发明考虑了油田开发的实际情况及递减规律,能直观反应措施效果,计算的增油量数据更具有科学性和真实性。

本发明一种低渗透油藏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技术增油量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收集某区块实施聚合物微球调驱前月度产量数据,绘制生产曲线,为保证后续效果评价的有效性,取调驱实施前月度产量数据不少于6个月;

s2、根据绘制的产量-生产月份曲线,对调驱前产油量进行双曲拟合,并对调驱后产油量进行预测;

其中,q0为第一个有递减趋势所对应的产量,n为递减指数,d0为递减率,在产量已确定的条件下,n与d0通常为常数,t为时间。

由以上公式可知,与时间t呈直线关系,因此,对这两项数据进行单独拟合为一条直线,斜率即为n·d0,通过对n值的试代,在拟合度达到最高时,n值即为合理值,同时通过直线斜率值即可确定d0。

以上各项参数确定后,对公式进行变形,得到如下产量预测公式如下:

q=q0/(1+(n·d0)·t)^(1/n)

这样就可以在油田实施措施前对产量进行拟合,预测措施实施后的产油量,再与实际产油量进行对比,进而评价措施效果。

s3、计算调驱后实际产量曲线与拟合曲线中间的面积,即为调驱后增加的产量。

计算增油量的面积,应是实际产油量大于预测产油量的面积,如果实际产油量在预测产油量曲线以下,那么曲线以下的面积应扣除,不能算作增油量。

当实际日产油量曲线高于预测日产油情况时,可用当月的实际平均日产油量与预测平均日产油量的差值乘以生产天数即为增油量,每月增油量按此方法累加即为累计增油量;当实际日产油量低于预测日产油量时,表明调驱没有效果,不再计算增油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的描述和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某特低渗透油田区块2017年12月份开始实施聚合物微球调驱,生产数据见表1,按照本发明评价方法,绘制调驱前7个月月度产量曲线,并进行数据拟合,预测调驱后产油量,并与实际产油量对比,计算调驱实施后的增油量。

表1某低渗透油田某区块生产数据

s1、如图1,根据区块生产数据,绘制日产油量-年月关系曲线。

曲线中,横坐标代表区块生产年月,纵坐标代表区块每月平均日产油量,以区块实际产量为依据,绘制了该区块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的月度日产油量曲线,可以看出,调驱实施前日产油量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近似一条相对平滑的递减曲线。

s2、请参阅图2,按照双曲递减模式,对调驱前实际日产油曲线进行拟合,并对调驱后日产油进行预测。

对调驱前7个月的生产数据进行数据处理,使相关度达到90%以上,得到递减指数n=0.01,递减率d0=0.0128,将以上参数带入产量预测曲线,可以绘制出2017年4月至2017年10月的拟合曲线;绘制完调驱措施前拟合曲线后,对曲线进行数据延伸,延伸到效果分析所要求的生产月份,即2018年6月。

s3、计算调驱后,实际日产油与预测日产油曲线间的面积,得到该区块实施调驱后累计增油量为1001t。

以上方法对调驱前的生产数据进行了很好的拟合,对调驱后的生产数据进行了较为准确的预测,更为合理的反映了调驱前后油田的开发状况,也能体现出调驱后生产数据的变化及发挥的增油效果,这种结合生产曲线的增油量计算方法与传统计算方法相比,更为直观有效地反应出措施对油田开发的影响作用。

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