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部件处理用分选机的条码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42080发布日期:2019-10-23 01:14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电子部件处理用分选机的条码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处理电子部件的分选机而识别印刷或者贴附在电子部件上的条码的条码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分选机中以批量(lot)单位对电子部件的信息进行管理。

大部分情况下,为了防止批次互不相同的物量被混合,分选机以一个批次的物量为基准而运行一次。但是,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模块等装载有数十个电子部件的大型电子部件,针对最终生产制品进行特殊化而制造,所以一个批次的物量较少。因此,为了处理多个批次的物量,分选机需要运行多次,这会成为降低分选机的运行率的原因。

因此,近来趋向于通过识别电子部件的条码而独立管理相应电子部件的履历(生产工厂或者生产线、批次信息等)和测试结果。为此,在分选机相应地配备了能够识别条码的条码识别机。这种情况下,分选机配备有条码识别机,以能够识别位于电子部件的特定一面的条码,并考虑到作业的效率性,将条码识别机布置在电子部件的移动路径上。

但是,如果是针对最终生产制品而特殊化的电子部件,则不能排除条码的位置位于反面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只能额外使用能够识别位于反面的条码的分选机。这点对分选机的消费者而言成为费用负担,并且在空间利用方面也并不优选。并且,即使这种分选机可以处理多个批次的物量,也无法通过运行一次分选机来处理条码位置位于彼此不同的面的批次,因此运行率会相应下降。

因此,本发明的申请人通过韩国公开专利10-2017-0108703号(以下称为“现有技术1”)以及韩国申请号10-2017-0040270(以下称为“现有技术2”)提出过由条码识别机将位于电子部件的两面的条码选择性地全部都能读取的技术。

通常,在分选机内,电子部件的移动借助拾取装置完成或者借助移动穿梭机(shuttle)而移动。现有技术1中示出了读取处于被拾取装置拾取的状态的电子部件的条码的例子,现有技术2中示出了读取处于装载在移动穿梭机的电子部件的条码的例子。

现有技术1中配备有被拾取装置拾取的电子部件的个数的两倍的个数的条码分选机,从而能够将有可能选择性地位于电子部件的两面的条码选择性地全部读取。在这种情况下,被拾取装置拾取的电子部件之间的间距必须足够大,因此需要充分确保构成拾取装置的个别拾取器之间的间距。并且,由于这一点需要扩大拾取装置的整体大小,或者配备用于调节个别拾取器之间的间距的额外的驱动单元,而且需要确保拾取装置在设备内的空间占有率。这种情况下,由于拾取装置的大小,伴随着用于解决其移动路径的干涉问题等的设计方面的繁琐,或者由于设备本身的扩大化和驱动单元的配备以及条码识别机的数量增加而导致的生产成本的上升。当然,现有技术1中虽然也提出了可利用反射镜最小化独立拾取器之间的间距的例子,但其在减小拾取装置的大小方面仍然存在局限性,因此仍然具有随着摄像机个数的增加而导致的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

另外,在现有技术2中,使条码识别机旋转预定角度而能够将有可能选择性地位于电子部件的两面的条码选择性地全部读取。根据该现有技术2,由于条码识别机的识别方向会具有倾斜度,因此读取率会有所降低,所以还需要高价的条码识别机,且为了不受条码的贴附位置(条码附着于上侧或者下侧)影响地全都能读取,有必要充分确保电子部件之间的间距。因此,与现有技术1同样具有相当部分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在先的现有技术1以及现有技术2更发展性地改良,从而可以最小化设备的扩大或者生产成本的上升,并提高其识别率的条码识别装置相关的技术。

更进一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论条码的贴附位置在哪一面(无论左侧、右侧还是两侧),并且条码的配备高度即便不相同也均能识别的技术。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电子部件处理用分选机的条码识别装置,其中包括:一个以上的条码识别机,用于识别沿预定移动路径移动的电子部件上的条码;以及旋转机,使所述条码识别机正反向旋转180度,以使所述条码识别机能够将位于所述电子部件的一侧面和另一侧面的条码分别全部识别或者选择性地识别。

所述电子部件处理用分选机的条码识别装置还包括:旋转板,设置有所述一个以上的条码识别机,并借助所述旋转机旋转;以及基底板,设置有所述旋转机,所述旋转板和所述基底板被相互隔开。

所述基底板配备有卡接端,所述基底板配备有挡块,在所述旋转板旋转时所述卡接端会被所述挡块卡接,据此设定所述旋转板的旋转程度。

所述电子部件处理用分选机的条码识别装置还可以包括:校正机,如果所述一个以上的条码识别机借助所述旋转机而旋转,则校正所述一个以上的条码识别机的旋转位置。

所述电子部件处理用分选机的条码识别装置还可以包括:高度调节机,调节所述一个以上的条码识别机的配备高度。

在所述旋转机使所述一个以上的条码识别机旋转的情况下,伴随有用于使电子部件移动的拾取装置的位置移动以使电子部件和条码识别机相对应。

所述条码识别机配备为多个,在所述旋转机使多个所述条码识别机旋转的情况下,更改多个所述条码识别机的对应顺序。

在所述旋转机使所述一个以上的条码识别机旋转的情况下,可以使所述旋转机偏轴旋转或者使所述旋转机水平移动,以使电子部件和条码识别机相对应。

根据本发明,具有能够最小化装备的扩大化或者生产成本的上升,并且提高条码识别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针对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处理用分选机的条码识别装置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2是用于说明应用于图1的条码识别装置的旋转板和基底板的结构的参照图。

图3是针对应用于图1的条码识别装置的旋转机的摘取图。

图4是摘取应用于图3的旋转机的设置部件部位的摘取图。

图5是针对应用于图1的条码识别装置的校正机的摘取图。

图6是用于说明电子部件与条码识别机的对应关系以及对应顺序的参照图。

图7是用硬件形式呈现电子部件与条码识别机的对应顺序的变更的参照图。

图8是用于说明在程序化控制基于条码识别机的旋转而发生的电子部件与条码识别机的对应关系以及对应顺序时呈现的作业过程的参照图。

符号说明

100:电子部件处理用分选机的条码识别装置

110:条码识别机

120:高度调节机

150:旋转板

151:卡接端

152:校正孔

160:旋转机

170:基底板

171:挡块

180:校正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并且为了说明的简洁,将尽量省略或者简化针对重复或者实质性相同的结构的说明。

<针对条码识别装置的结构的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子部件处理用分选机的条码识别装置100(以下简称“条码识别装置”)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1的条码识别装置100包括4个条码识别机110、高度调节机120以及反射镜130和设置版140、旋转板150、旋转机160、基底板170以及校正机180。

4个条码识别机110配备为用于分别识别通过拾取装置而沿预定移动路径移动的电子部件d的条码。本实施例中虽然将条码识别机110考虑为摄像机,但也可以根据实施情况,配备为一般的条码读取机。借助这种条码识别机110还可以确认电子部件d是否被反向插入,如果配备为摄像机则还可以确认是否附着有异物或者条码是否不良。

作为参考,条码中可以包含生产履历、测试履历等各种信息,这种信息可以被传送到测试机或者分选机的计算机(pc),从而在对分选或者测试电子部件d时所需的装置进行控制时可做参考。

高度调节机120配备为用于通过调节条码识别机110的配备高度而提高条码识别率。本实施例中在高度调节机120沿上下方向形成较长的长孔,并且设置为可以利用安装螺栓b手动调节条码识别机110的高度,但只要是能够使条码识别机110升降的结构,则哪一种都可以优选地被考虑,也完全可以考虑使用马达等来进行自动调节。

反射镜130配备为用于使光折射90度从而将电子部件d的条码的图像传送到位于镜筒mt下方的条码识别机110。即,如果拾取装置使电子部件d下降,则拾取装置拾取的电子部件d的具有条码的部位至少会位于反射镜130之间,据此,条码识别机110将读取经由各个反射镜130而来的条码的像。

配备设置板140的目的在于,通过承载镜筒mt而设置反射镜130以及条码识别机110。

配备旋转板150的目的在于,通过承载设置版140和镜筒mt而最终可旋转地设置反射镜130以及条码识别机110而。为此,设置板140和旋转板150通过间距维持杆gr相隔预定高度而结合为一体。因此,如果旋转板150旋转,则设置板140也将旋转相同的角度,设置在设置版140的反射镜130和条码识别机110也将以旋转板150的旋转中心点为基准而旋转。通过应用这种旋转板150,实现了可以用一个旋转机160使多个条码识别机110一起旋转的结构。

而且,如图2的摘取图所示,为了使旋转板150的旋转程度能够设定为180度的旋转量,所以旋转板150在两侧配备有两个卡接端151,并且还具有两个用于校正位置的校正孔152a、152b。本实施例中两个卡接端151由轴承配备,关于这种卡接端151和校正孔152a、152b将在下方叙述。

旋转机160为了使旋转板150旋转180度而配备。通过这种旋转机160,可以使旋转板150以及最终设置在旋转板150上的条码识别机110以旋转板150的旋转中心点为基准朝正反向旋转180度,据此条码识别机110可以成为能够将位于电子部件d的一侧面和另一侧面的条码全部都进行识别或者选择性识别的状态。为此,如图3的摘取图所示,旋转机160包括驱动气缸161、旋转皮带162、结合块163、第一滑轮164a、第二滑轮164b、旋转部件165、基准部件166、调节部件167以及设置部件168。

驱动气缸161提供旋转旋转板150所需要的驱动力。

旋转皮带162将驱动气缸161的直线驱动力传递为第一滑轮164a和第二滑轮164b的旋转力。

结合块163将驱动气缸161的进退杆fb结合至旋转皮带162。因此,如果驱动气缸161工作,则旋转皮带162将以两个滑轮164a、164b为旋转转换点而旋转。

第一滑轮164a和第二滑轮164b为了设置旋转皮带162而配备。这种第一滑轮164a和第二滑轮164b提供了旋转皮带162的旋转转换点,并与旋转皮带162的旋转联动而旋转。

旋转部件165结合于第二滑轮164b,从而随着第二滑轮164b的旋转而一并旋转,由于旋转板150结合于这种旋转部件165,因此旋转板150将与旋转部件165的旋转联动而旋转。由于这种结构,如果驱动气缸161工作,则旋转皮带162将以两个滑轮164a、164b为旋转转换点而旋转,此时由于旋转部件165与第二滑轮164b的旋转联动而旋转,并且旋转板150也将一并旋转。

配备基准部件167的目的在于,结合于基底板170而调节设置部件168的位置。

调节部件167以螺丝结合方式结合并穿过基准部件166而其末端接触到设置部件168。因此,如果旋转调节部件167则调节部件167借助于螺丝拧紧或者螺丝拧松而移动,与此联动地,设置部件168移动的同时使调节部件168的位置被调节。

设置部件168为了设置第一滑轮164a而配备。如图4的摘取图,这种设置部件168可移动地结合至基底板170。为此,在设置部件168沿移动方向形成有较长的长孔lh,且构成为结合螺栓jb通过长孔lh结合于基底板170的结构,因此设置部件168多少可以移动。而且,设置部件168能够被通过切削机而形成在基底板170的移动槽mg引导而移动。

如上所述,使设置部件168的位置能够改变是为了维持旋转皮带162的张力。旋转皮带162的张力会由于所结合的物质的重量或者由于使用导致的下垂或者各季节的温度等而变化,这种情况下,难以通过旋转皮带162完成旋转板150的精确的旋转。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利用调节部件167移动设置部件168,从而将旋转皮带162的张力维持在适当水准,以使旋转板150精确地旋转。

作为参考,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利用驱动气缸161使旋转板150旋转,但根据实施情况,也可以简单地由正反向旋转马达实现。

另外,基底板170上设置有旋转机160。这种基底板170具备可以卡接如图2中所参照说明的卡接端151的挡块171。因此,旋转板150旋转时,由轴承配备的卡接端151如登上挡块171般地卡接在挡块171,所以旋转板150的旋转程度得以设定为仅具有180度左右的旋转量。并且,由于基底板170和旋转板150相隔预定间距g,因此构成为能够使旋转板150顺利地旋转。

配置校正机180的目的在于,在条码识别机110旋转时校正条码识别机110的旋转位置。当然,通过已提及的卡接端151和挡块171能够比较准确地控制旋转板150以及条码识别机110的旋转量,但本实施例中为了在完成180度旋转后更精确地校正而额外配备校正机180。为此,如图5的摘取图,校正机180包括校正销181和校正气缸182。

校正销181通过插入或脱离旋转板150的矫正孔152a、152b而校正旋转板150的旋转位置或者使旋转板150成为可旋转的状态。

校正气缸182通过升降校正销181而使校正销181插入或者脱离矫正孔152a、152b。即,根据条码配备在电子部件的哪一面,且根据旋转板150的旋转状态,校正销181插入于符号为152a的矫正孔,或者插入于符号为152b的校正孔,据此可以按情况进行对齐。

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卡接端151和挡块171,旋转板150以及条码识别机110的旋转位置得到第一次的固定,然后通过矫正机180而的到第二次的精确固定。

<关于条码识别装置的工作的说明>

1、第一工作例

如果电子部件d的一侧面具有条码,则使反射镜130处于与电子部件d的一侧面对向的状态下进行分选机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由于待处理的电子部件d的种类发生变更等而在电子部件d的另一侧面具有条码,则旋转机160进行工作,从而使旋转板150以及条码识别机110等旋转180度,并通过矫正机180精确地校正旋转板150的位置。通过这种旋转板150的位置校正,条码识别机110的位置也被校正。然后在完成旋转板150的位置校正的状态下进行针对条码位于另一侧面的电子部件d的处理。

2、第二工作例

本工作例应用于电子部件d的两面都有条码,并需要读取两个条码的情况。首先拾取装置使电子部件d的一侧面与反射镜130对向,然后如果对一侧面的条码的识别结束则使电子部件d上升。然后,在电子部件d上升的状态下条码识别机110旋转180度,拾取装置使电子部件下降从而使反射镜130与电子部件d的另一侧面对向,然后进行针对另一侧面的条码的识别。

<附加考虑事项>

1、与拾取装置的关系

通常,拾取装置为了移动多个电子部件d而具有多个拾取器。各个拾取器分别拾取一个电子部件d。此时,如图6的参照图所示,如果条码识别机110以中心轴0为基准而旋转,从而变成从图6的(a)状态变成图6的(b)状态,则无法识别针对④的电子部件d的条码c。因此,为了使条码识别机110与电子部件d中的每一个条码c对向,应当使其成为图6的(c)状态。作为能够将图6的(a)状态恰当地转换成图6的(c)状态的技术可以考虑两种。

首先,第一个是可以考虑使条码识别机110偏轴旋转或者使旋转机160水平移动的技术。

其次,第二个是可以考虑利用拾取装置pa基本上所具有的移动性,从而通过程序化的移动控制而移动拾取装置pa的技术。

根据设计者,可以选择性地使用第一个技术或者第二个技术。

然而,在使条码识别机110进行偏轴旋转或者使旋转机160水平移动的情况下,没有必要考虑拾取装置pa的水平移动,但额外需要用于使条码识别机110偏轴旋转或者用于使旋转机160水平移动的空间,并在机械结构上十分复杂。因此,利用拾取装置pa基本上所具有的移动性,借助通过程序的移动控制而使拾取装置pa的水平移动(参照箭头“k”)随同进行,据此从图6的(a)状态转换为图6的(c)状态,这种方法可以被更优选地推荐。

2、条码识别机与电子部件之间的对应关系

另外,继续再参照图6的(a)以及(c),在图6的(a)的状态下的条码识别机110与电子部件d之间的对应关系和在图6的(c)的状态下的条码识别机110与电子部件d之间的对应关系互不相同。

即,作为没有旋转的基本模式的第一模式中的条码识别机110与电子部件d之间的对应关系改变为完成条码识别机110的旋转的第二模式中的条码识别机110与电子部件d之间的对应关系,由此可知在两种模式中条码识别机110与电子部件d之间的对应顺序彼此相反。

因此,在第二模式下有必要对条码识别机110的顺序发生的改变进行更正,据此将①、②、③、④的电子部件以的条码识别机110的顺序进行变更。如此,作为变更顺序的技术可以考虑两种。

第一个是如图7的(a)和(b)所示,对电接触至条码识别机110的端子t赋予顺序,从而即使条码识别机110旋转也可以使条码识别机110的顺序被维持的技术。

第二是通过程序化来根据条码识别机110的旋转状态而变更其顺序的技术。

本事项中考虑到机械结构实现的繁琐性而更优选地推荐通过程序化来变更条码识别机110的顺序的技术。

图8示出了在通过程序化来实现如上的条码识别机110与拾取装置pa之间的关系或者与电子部件之间的对应关系时的流程。

首先,分选机的管理者将装载在客户托盘的电子部件d进行肉眼观察,从而确认条码c的配备位置在一面还是另一面<s800>。如果条码c的配备位置位于一面,则分选机应当以条码识别机110不进行旋转的基本模式(即,第一模式)工作。因此,管理者在通过配备在分选机的输入部选择使其工作为基本模式,即第一模式<s811>后,将装载有电子部件d的客户托盘放入装载堆垛机<s813>,并使其进行工作。据此,拾取装置pa进行工作从而拾取并移动位于客户托盘中的电子部件d,从而进行条码c的识别作业<s814>。

另外,如果条码c的配备位置位于另一面,则分选机应当以条码识别机110旋转180度的第二模式工作。因此,管理者通过配备在分选机的输入部进行选择而使其工作为作为变更模式的第二模式<s821>。这种情况下,分选机使旋转板150进行旋转,从而使条码识别机110旋转180度,并变更对应于电子部件d的条码识别机110的对应顺序<s822>。然后,管理者将装载有电子部件d的客户托盘放入装载堆垛机<s823>,并使其进行工作。据此,拾取装置pa进行工作从而拾取并移动位于客户托盘中的电子部件d,并使拾取装置pa伴随着水平移动以使电子部件d分别对应于条码识别机110,从而进行条码c的识别作业<s824>。

当然,在电子部件d的两面均贴附有条码c,并且需要对两侧的条码c都进行读取的情况下,每次识别条码c时都需要进行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的转换。

如上述说明的条码识别装置100需要使配备有多个拾取器的拾取装置pa在移动电子部件的过程中实现对条码c的读取,因此分选机需要配备条码识别装置100和拾取装置pa,如果需要程序性的控制,则需要通过加载有专用程序的控制部而对应于电子部件d与条码识别机110的对应顺序或者条码识别机110的旋转而使拾取装置d伴随着位置移动。

如上所述,通过参照附图的实施例完成了针对本发明的具体说明,但由于上述实施例仅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举例说明,因此本发明不应当仅被理解为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应当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范围来理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